一生受用的记忆提升宝典

一生受用的记忆提升宝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彼得 著
图书标签:
  • 记忆力提升
  • 学习方法
  • 大脑训练
  • 高效阅读
  • 记忆技巧
  • 思维导图
  • 时间管理
  • 自我提升
  • 认知心理学
  • 专注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79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32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一生受用的记忆提升宝典》万能记忆公式可以搞定一切记忆,中小学各学科知识记忆,工作信息职称考试记忆,日常生活重要细节记忆
2.拿来就用的记忆提升法,超有效的过目不忘诀窍,超强大脑,你也能get到!
3.本书提供渐进式的记忆训练理论方法、训练技巧以及实战应用案例,以简单的方式,让读者掌握高效记忆技巧,做到倒背如流,精准定位,过目不忘地有效记忆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林彼得将12年个人学习心得和7年执教超级记忆的教学经验,整理成一套简易实用的记忆技巧。《一生受用的记忆提升宝典》的技巧帮助作者自己和学员实现了有效记忆,本书的理论简单易懂,提供渐进式的记忆训练技巧以及实战应用案例,以简单的方式让读者掌握 高效记忆技巧,做到倒背如流,精准定位,过目不忘地有效记忆信息。
学生人群应用在各学科知识的记忆以及考试考点记忆;职场人士应用于工作信息的记忆以及职场职称考试知识的记忆;脑力教育的同仁,可以从本书借鉴更多的实操经验和技巧。任何需要改善学习记忆力的人士,《一生受用的记忆提升宝典》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作者简介

林彼得(实战派记忆导师)
2010年开始从事超级记忆力培训,专研记忆术在工作、日常生活和考试方面的实际应用;指导过多位世界脑力锦标赛裁判、世界记忆大师、CCTV脑力挑战节目选手;辅导学员49秒速记一副扑克牌,1小时牢记200个英语单词,6天将《道德经》《易经》倒背如流,1个月通过建造师等级考试。

目录

第一章 初来乍到,探索超强大脑的秘密//001
第1节 人脑的记忆之源 //002
第2节 流传千年的记忆秘籍 //008
第3节 关于记忆训练的疑误//023
第二章 新手上路,基础记忆法入门//035
第1节 高效记忆的三大模式 //036
第2节 详解快速记忆体系 //043
第三章 养兵千日,记忆基本功训练//073
第1节 激发想象,倒背如流 //074
第2节 定位记忆,升级大脑 //088
第3节 数字编码,记忆训练 // 104
第4节 图像思维,转化训练 // 120
第5节 “庖丁解构” 逻辑训练 //141
第四章 实战练脑,知识记忆示例讲解//157
第1节 文学知识记忆示例 //158
第2节 古诗课文记忆示例//163
第3节 英语单词速记示例 //172
第4节 生物知识记忆示例 // 179
第5节 历史知识记忆示例 //188
第6节 地理知识记忆示例// 193
第7节 政法知识记忆示例 // 199
第8节 化学知识记忆示例 // 205
第9节 医学知识记忆示例 // 210
第10节 建造师知识记忆示例 // 219
后记 继续走在脑力教育探索路上//224

精彩书摘

阶段三 记忆

第三步是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记忆技巧。这也是广大记忆学习者最困惑之处,很多人在应用具体的记忆法时,都不清楚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记忆技巧。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对记忆方法的分类和作用不熟悉。当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记忆法造成的。

由于在知识学习面前,没有所谓的统一标准,所以不同的记忆训练者,对方法的称呼也有不同,造成学习者误以为记忆法有几十种、几百种。

比如说“串联记忆法”,又称锁链法、倒背如流法、连锁记忆法、故事串联法……“定桩记忆法”又称罗马房间法、地点记忆法、记忆宫殿法、定位记忆法……“数字编码法”又称数字密码法……

其实,把这些方法归纳起来统称,无非就三种记忆系统:串联记忆系统、定位记忆系统、编码记忆系统。

(1)串联记忆

串联法,又称为锁链记忆法、倒背如流记忆法。这个方法是把若干要记忆的信息,组成一个故事,或做一个连贯的逻辑关系,回忆时只要想起第一个信息,就能通过记忆的故事和逻辑,依次回忆出所有的信息。

比如我们来记文学作品,冰心的代表作《繁星》《超人》《小桔灯》《小说集》《我的秘密》《春水》《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

这样的知识,其实用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也能实现,但并不是最佳的记忆方式。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几篇作品的名称,都是比较具象的词语,就是可以直接联想到画面的。

我们用串联法编成一个图像故事: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冰心超人提着小桔灯在看小说集,冰心超人读完小说集后,说:“这里面记载了我的秘密”,于是她复印了三本小说集,渡过春水把小说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一共寄给三位小读者。

请注意: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记忆训练,光看这个图或者阅读以上图像故事,极有可能是记不住的。因为你可能用文字思维去阅读,而没有切换成图文交替思维去阅读。图文交替就是既要思考词语意思与关联的逻辑,又要想象动态的画面。这是典型左右脑混合使用的表现,一般初学图像记忆的人士会觉得有点不适应,因为对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左右互搏”运用并不熟练,此时就需要导师引导,或者反复训练来达到有效记忆。当你练成记忆高手后,就可以应用自如了。

现在,我来揭开图像记忆的有效技巧。这里以上图冰心主要代表作来讲解,请你再观察以上的故事图,我们把内容进行重新分组——

第一组:1 繁星;

第二组:2 超人(冰心)、3 小桔灯、4 小说集、5 我的秘密;

第三组:6 春水;

第四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

请你仔细观察四组对应的图像部分,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建立简化的图像和文字概念:“繁星下,超人渡过春水去寄小读者”,相信这个简化的图文1 秒就记下来,而且脑海里是必须有图像的。

然后,再根据这个简化的组合,去分解第二组(超人)和第四组(寄小读者)的细节内容。

第四组是连续三次寄小读者,理解就记住了。第二组是“一个冰心超人,提着小桔灯看小说集,说这是我的秘密。”

如果你能按照我的分解节奏理解和联想到相应的画面。相信你会发现很轻松就记住了冰心的代表作内容了。

我们再来体验另外一个组串联记忆,记中国十大景点。它们分别是安徽黄山、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长城。

用串联法把它们编成一个故事:

从安徽黄山上流出一条水,山上流出来的山水,叫桂林山水,水冲到山下分成三条水,叫作长江三峡,三条水汇聚成一个湖,叫杭州西湖,西湖四周种满了树,长成一个园林,就是苏州园林了。茂密的园林中,有一个神秘的水潭,里面住着太阳和月亮,所以叫台湾日月潭,日月潭的神奇景观吸引了皇帝在这里建一座避暑山庄,因为好皇帝是要传承最高品德文化的,所以山庄叫作承德避暑山庄,既然是皇帝的避暑山庄,庄里肯定要建一座皇宫吧,这个皇宫就叫北京故宫,有了故宫,就需要士兵守卫,于是请来西安兵马俑看守故宫,兵马俑在故宫外面建立了一条长城来护卫。

串联法强调的是在脑内想象整个动态画面,这里就不放出故事的图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根据故事的描述,画一个简单的草图,这样更有助于加强记忆。当然,我们还要关注这组词语形成的逻辑组合。相信不难看出,安徽黄山、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可以组合成一组,因为它们都可以和“黄山上流下来的山水”形成逻辑关联;苏州园林、日月潭、

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可以组合一组,因为在串联故事中,这四组景点都设定在苏州园林里;最后再用故宫去关联兵马俑、长城。

通过上面这个串联逻辑故事,相信你已经领悟了串联的基本方式,就是在两个图像之间,加一个联结的动作,一个接着一个联结下去。并且在联结过程中,把有关联的词语在逻辑理解中组合在一起,这样方便回忆的时候调用组块的记忆。

现在如果你已经记住了上面的故事,就请你来做一个挑战,就是从长城倒背到安徽黄山,看看你是否能够倒背记忆。一旦你记住了整个故事的画面,是完全可以倒背的,稍微复习几次,就可以实现倒背如流了。

然而,如果你认为串联法就是这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过去确实有很多学习者,听完串联记忆的举例,就说:“原来倒背如流这么简单”,等到真正应用时,就会发现自己编的故事怎么都记不好。

因为串联法表面上是编故事,其实背后涉及图像联结的几个细节,而编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技巧。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串联记忆法的几个基本技巧:

1. 一对一联结。不管有多少个词语要记忆,做好每两个词语的图形联结。比如要按顺序记忆“裙子、足球、妈妈”,想要把三个词语编成故事,尽管不难但也要花点心思去考虑,而如果只是考虑“裙子和足球,足球和妈妈”的组合,那就简单多了。很容易就能想到“裙子里掉出足球,足球砸中妈妈的头”,而且还不止一种想象:裙子包着足球,裙子上画着足球……

足球掉到妈妈手里,足球滚到妈妈脚上……

2. 一对多联结。如果前面是人物或能主动发出动作的物,可以利用其动作,连续联结后面多个信息。比如“小刀、西瓜、裤子”,可以联想“小刀劈开西瓜,汁溅到裤子上”;比如“护士、手套、猪、玫瑰、垃圾桶”可以联想“护士戴着手套从猪嘴巴里拔出玫瑰,丢在垃圾桶里。”看清楚,这并不是编故事,只是做一连串的动作。

3. 巧用属性迁移联结。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属性作用,在记忆联结中,我们利用事物的属性应用到相似之物上,比如绳子,它本身的属性就只有捆、绑、系、吊、拉、挂……如果把电线、铁链、蛇和刺藤的属性赋予绳子,那么它就拥有“电绳、铁绳、毒绳、锯绳”等属性了。

串联的技巧,远不止这些。不过只要掌握以上三个基本技巧,在实际应用中自然会演变出更多的技巧。但是有几个联结词,是被认为容易导致串联断链的,分别是“像什么、在什么旁边、由什么做成/ 变成”,并不是说这用这几个词语进行联结就会记不住,而是大量的应用结果显示,这几个联结词导致串联记忆断链的概率很大,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注意。

(2)定位记忆

定位记忆,主要是以西蒙尼德斯的场所记忆为核心进行优化演变。古典记忆术的定位系统是场所,借助客观世界中建筑物的空间外形,在脑海里建立此空间的影像,形成脑中的记忆宫殿,便可以用于存储知识的图像。

现在,我们根据古典记忆术(第一章中西蒙尼德斯的记忆原理),建立一个复杂的记忆场所。对于初学者,建议复杂的记忆场所,先以10 个为一组。等到完全掌握空间记忆的方法之后,再逐步增加每组记忆场所的数量。

我们可以随机在网络上搜一张房间效果图,选图的有几点要求:

1. 要有空间立体感。不管是漫画图,还是真实效果图,需要有空间立体感。

2. 图中物件距离适中。图中选作记忆点的物件之间的距离要适中,特别是前后位置的距离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

3. 空间的光线、舒适感要好。光线要明亮,感觉起来要舒服。不要太暗、太乱、太脏。

4. 图中的物件要超过10 个以上。并不是规定就必须找10 个点。主要是从图片管理角度考虑的,试想一张图找10 个点,与两张图才找10 个点,哪种更方面管理呢?(我们也尝试过在一张图上找出30 ~ 50 个记忆点,也能运用于记忆,不过那样对空间图的要求比较高,对个人记忆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

按照这个要求,我们找到一张适合的房间效果图,以此来建立我们的“空间记忆场所”,我们暂且把这张图称为“卧室”:

观察此图,只要是独立的物件,都可以选作记忆点。如台灯、壁灯、枕头、被子、窗户、椅子、茶几……

选取记忆点有几个要求:

1. 优先选取有鲜明特点的物件,一般具体的物件都属于有鲜明特点的。在此图中,特点不太鲜明又常常作为记忆点的有墙体、地板。

2. 有多个相同的物件,最好只选一个。如“卧室图”中有两个枕头、两个台灯、两张椅子、三个壁灯,这些都是属于多个相同的物件类型,若只选其中一个就不必解释了,若要选取两个相同物件,那么必须选不同的位置,比如选两张椅子,那就选这张椅子的坐垫和那张椅子的凳脚,总之不要选相同位置。

3. 两个记忆点间的距离,不宜过近或太远。这个怎么判断呢?以实际中的距离作为依据,比如实际中两个物件的距离相距1 米,那么在想象中的距离就是1 米。假如有两组记忆点,一组距离是0.5 米,一组是2 米,那么当你做记忆时,注意力在记忆点间移动时,0.5 米那组的移动时间肯定要比2 米那组快一些。也许快不了几秒,但是对于极速记忆高手而言,

差一毫一秒,可能就是冠军和亚军的差别了。因此选点的距离,也是要讲究的。

下图是按照选点要求,选取出来的10 个记忆点。我们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对10 个记忆点进行牢记。对于大脑来说,记忆图像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先为每个记忆点进行命名,然后我再教你一招快速牢记这套“记忆场所”的秘诀。

记忆点:

1——台灯,2——壁灯,3——枕头,4——床单,5——茶几底盘,6——椅子,7——窗户,8——窗帘杆,9——装饰柱,10——茶几桌面

备注:图中物件的名称并不是特定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命名,或者以相同区域的其他物件命名。比如4 床单,可以说是床尾;5 茶几底盘,可以换成茶几腿;6 椅子,可以说是沙发,或者沙发的腰枕。

上图选点中有一个细节,细心思考的读者肯定会发现,5 和10 都是茶几上的点,为何桌面要排到记忆点10,而不是在记忆点5 的后面,做记忆点6 ?

因为在整个卧室空间中,茶几的底盘和桌面,相对而言距离是比较短的,如果按先后顺序排列的话,在记忆的时候,在心理感觉上会显得拥挤而有可能导致记忆不佳,所以就错开了两点的顺序。

一般情况下,教记忆术的老师会让学习者仔细观察、朗读、记忆这10 个地点,虽然是有效的方法,但不是最快的方法。最快的方法是框架组合观察记忆,比如“卧室图”中,记忆点3-4 是床上的物件,可以自成1组;5-6-10 是沙发茶几套件,可以成1 组;7-8 是窗户组件,可成1 组。再把其他几个零散的记忆点加入临近的组合中,最后可以形成“1-2-3-4”“5-6-10”“7-8-9”三个空间物件组合。这样的组合,普通人认真仔细观察10 ~ 30 秒,就能把空间的画面印记在脑海里了。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要完整地把这个“卧室图”存进大脑,成为你的记忆场所,你最少需要花3 ~ 5 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 观察卧室的记忆图(即标上数字的那张),理解每个点的名称;

2. 按照空间组合方式,进行整体记忆;

3. 不看图,按顺序回忆图像和复述10 个点的名称;

4. 不看图,按奇数顺序快速回忆图像和复述1、3、5、7、9 记忆点的名称,再按偶数顺序快速回忆图像和复述2、4、6、8、10 记忆点的名称。

5. 完成上述步骤后,再倒序回忆一遍图像。

这个方式,是我们在培训课堂上应用得比较有效的一种快速掌握场所的技巧。当你牢牢地把卧室的场所印记进大脑以后,就可以开始运用它进行信息的记忆了。我们通过下面的案例,来掌握这个方法。

举例,我们要记忆知识点“世界十大文豪”,分别是:高尔基、歌德、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拜伦、鲁迅、雨果、泰戈尔、但丁、荷马。

现在我们需要处理的是每个文豪名字的图像,可以通过阶段二图像转化的几个技巧来操作——

1. 高尔基:通过意象想到“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而联想到一个书搭建的阶梯。或者通过谐音成“高耳机,很高大的耳机”。

2. 歌德:用谐音加减字,组成“歌颂品德”,联想到播放歌颂中华传统品德的诗歌。

3. 莎士比亚:可以直接用莎士比亚的人物形象。如果对莎士比亚的形象没有概念,可以用谐音技巧,变成“沙石壁鸭——沙漠石壁上刻着一只鸭”。

4. 列夫?托尔斯泰:谐音成“猎夫托耳思太(一个猎夫,用手托着耳朵,在思念他的太太)”。

5. 拜伦:谐音成“白轮——白色的车轮;百轮——几百个车轮”。

6. 鲁迅:可以直接用鲁迅先生的形象。或谐音成“炉熏——烤炉的烟熏人”。

7. 雨果:用变义法则“雨里有糖果——下起糖果雨”。

8. 泰戈尔:这是英文tige(老虎)的同音,直接选用老虎的形象。

9. 但丁:谐音变义成“蛋钉——鸡蛋上钉一根铁钉”。

10. 荷马:谐音成“河马”。

图像转化完成后,就可以把这些人名的对应形象,和卧室图中的记忆点进行联结——

1. 台灯:记忆高尔基,台灯下用书堆出阶梯,或者台灯上挂着一个很高大的耳机,还可以夸张地想象耳机漏电了,使台灯喷出电火花。

2. 壁灯:记忆歌德,壁灯上挂着音响,音响播放“歌颂品德”的诗歌。

3. 枕头:记忆莎士比亚,可以联想莎士比亚躺在床上写《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没听过莎士比亚的朋友,可以用“沙石壁鸭——沙漠石壁上刻鸭”,把沙漠中一块刻着鸭子的石壁,抬放到枕头上,还有沙洒在上面。

4. 床单:记忆列夫?托尔斯泰,谐音“猎夫托耳朵思念太太”,一个猎夫躺在床单上,托着耳朵,陷入深深的思念,思念他美丽的太太。

5. 茶几底盘:记忆拜伦,茶几底盘放着一个白色的轮,或者茶几底堆了一百个车轮。

6. 沙发椅:记忆鲁迅,可直接想象鲁迅先生在此坐着休息。也可以用谐音“炉熏”,沙发上放着一个火炉,点燃了沙发,浓烟熏人。

7. 窗户:记忆雨果,窗户外面下起糖果雨,糖果砸破窗户掉了进来。

8. 窗帘杆:记忆泰戈尔,谐音“tige 老虎”,窗帘杆上挂着一张老虎皮。

9. 装饰柱:记忆但丁,谐音“蛋钉”,用钉子把鸡蛋钉在墙柱上,还可以夸张地想象鸡蛋的蛋黄和蛋清沿着柱子流下来。

10. 茶几桌面:记忆荷马,谐音“河马”,一只河马站在桌面上,用力一踩,桌面破了个洞。

只要认真完成上述内容的想象,注意是想象到描述的场景画面,不是死记。死记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只有想到画面,才能轻松地记忆下来。

记住之后,你可以对内容进行顺背、倒背、抽背检验记忆效果。至此你就完整体验了最初级的定位记忆。不过现在,你只能做到一个记忆点记忆一个信息的图形,如果掌握高级的记忆技巧,并且加以强化练习,定位记忆最终可以做到在一个记忆点上记住数十个图像。我个人实践过最多的是在1 个记忆点记忆了数百字的简答题考点。

定位记忆,除了借助客观世界的建筑空间,还可以借助其他有逻辑结构的物体的空间形象,来建立大脑的记忆场所。最常见的几种有:身体定位系统、汽车定位系统、数字定位系统等。这几个定位系统我们在第三章训练的时候会详细讲解。

在选择使用这几种记忆系统时,以结果为导向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判断方式。明白这一点,以后就不要再问“某某类型的知识要用什么方法记忆”,而是先问,这个知识我要怎么用。然后根据应用目的,来选择记忆系统。

例如,我背的是选择题知识,那我最终应用的场景是看到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因此只需要把标题和正确的答案串联起来就行了。

如果我记忆的知识,最终是要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的,那么我记忆的时候,最好是采用能够定位的记忆技巧。

前言/序言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
现在的小学生比十几年前的小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多且难数倍不止,但是在学习方法上,当年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一样的学习方式——消耗精力和消耗时间。他们把学习效果寄托在不断地看更多的书,做更多的题,背更多的知识,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换取知识的结果。
就拿学校学习的知识来说,现在小学生必背的古诗文从75 首增加到120 首,还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很多都是当年我们初中才学习的知识),以及日益增加的英语、数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也日益加重。而绝大多数的孩子并没有因为学习的知识量增加了,而提高了学习能力,他们还在用“刻苦学习+ 死记硬背”面对日益剧增的知识信息。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说过:“All knowledge just comefrom memories(所有知识都源于记忆)”。一个记忆力好的人,他的学习力一定不会差。我读初中时就经常听别人说,21 世纪是大脑时代,是右脑开发的时代,未来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谁能发挥出大脑潜能,谁在学习能力上超越更多人,谁就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曾经我觉得倒背如流是很难很不可思议的天生能力。直到我自己学会记忆法,才知道“倒背如流”只是其中一项初级技巧。真正精准的记忆,不仅能顺背倒背,还要能做到任意抽背,像电脑搜索能力一样,达到精准的定位记忆。而这些听起来神奇的能力,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
提起“记忆”,我们对其直接的印象就是“背书”。的确,学生时代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与繁杂,因此普遍都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事情,特别是学习记忆法应该是那些需要记忆大量知识应付考试的学生的事情。
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大家都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某些人某个阶段的必需品”,而不是“每个人终生需要的能力”。把学习看作考试,把记忆当作背书,显然是不正确的观念。
在从事培训工作的7 年间,我见过许多经常学习和很少学习的人,他们对学习和不学习的态度,原因大多都是一致的——反正不知道有什么用。
一种人说:“反正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学了再说,以后说不定有用。”
另一种人说:“反正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没必要学,以后不一定有用。”
这里不想划界线说不爱学习就不对,也不能说不爱学习的人就不会有成就。只是把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摆出来,读者根据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和选择。希望热爱学习的朋友,更加努力学习,并且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个人的价值和财富。
记忆法不是学习的全部,但记忆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本书是记忆方法入门和应用的书籍,分成“认识、入门、训练、应用”四个板块。读者可以从第一章中了解大脑记忆的秘密和记忆法的趣味发展史,以及面对记忆法的一些疑误。第二章是记忆法的入门,新手可以从这里学到系统的记忆原理和技巧。第三章是记忆方法的基础训练,想要成为真正的记忆
达人就必须认真完成第三章的训练。第四章是笔者从日常辅导训练记忆法的过程中,选取小部分记忆案例,通过不同专业的知识记忆示例,让读者多角度多方位体验记忆法的应用。
曾国藩说:读书如同打仗,打仗不能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打,没用的,必须要打据点,该打长沙就打长沙,该打安庆就打安庆。这些大据点不打下来,老是打那些小仗,一点用处都没有。
书中的据点,就是书的目录以及书中内容的框架,先把书的整体框架掌握下来,你基本就掌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学习记忆法也是如此,先掌握记忆方法的基础与核心步骤,你就抓住了记忆术的重要思维。剩下的工作就是逐个细节去慢慢地训练了。相反,如果你还没抓住记忆法的训练流程,就先去做细节的训练,比如今天练单词记忆,明天练古诗文记忆,后天练练数字记忆,不用几天你就会觉得很累很迷茫,最后可能就选择放弃了。
希望本书的读者都能够坚持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成为脑力达人。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成长一定是夹杂着快乐和痛苦的,蜕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成长更需要勇气,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是陪伴和坚持。如果你能够找到一起成长的伙伴,或者一眼就看穿你的导师,在他们的陪伴下坚持度过自己的蜕变,那么你的成长必将是快乐的。
如果您是脑力教育工作者,期待借助本书的分享与您结缘,也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素材;
如果您是职场人士,那么本书可以成为您脑力学习的充电站;
如果您是学生,那么本书的内容可以作为您锻炼脑力的练兵场;
如果您是家长,那么本书将是您提升自己,并且帮助孩子训练记忆力的提升宝典;
作为笔者,我衷心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成为众多记忆训练者的学习提升宝典。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