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避免父母生氣孩子受傷的溝通方法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避免父母生氣孩子受傷的溝通方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美] 愛默生.艾格裏奇 著,陳瑾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961577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176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2
字數:1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為什麼我把更好的給瞭孩子,他卻越來越叛逆?

我該采用什麼樣的教養方式,纔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更好的教養,從來都與物質無關,而是愛與尊重的傳承。

《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愛》作者全新作品。

當愛情有瞭結晶,我們又該如何維護親子關係?


內容簡介

在親子關係中,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孩子讓父母生氣發火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孩子犯瞭多大的錯誤,而是孩子的行為和語言讓父母感受到輕視和侵犯。那麼,孩子為何不聽告誡,隨意頂撞父母呢?又有什麼辦法能夠化解親子關係的矛盾和危機呢?

《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愛》作者繼成功解讀婚姻密碼後,以愛與尊重的理念,重新解讀親子關係——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

渴望關愛是孩子的天性,但不幸的是,孩子還有一種天性,就是當他們感受不到愛時,就會做齣不尊重父母的行為。

渴望得到尊重是父母的天性,同樣不幸的是,父母還有一種天性,就是當他們得不到尊重,覺得被冒犯時,就會做齣不愛孩子的行為。

這時,作為傢庭中的指導者,父母不能把自己降低到孩子的水平,而是要在高於孩子的高度上,剋製自己的魯莽,無條件地去愛孩子。這樣孩子也自然會以尊重迴應父母,從而達到親子關係親密和諧的完美狀態。


作者簡介

愛默生?艾格裏奇(Emerson Eggerichs),國際知名的婚姻問題專傢,傳播學碩士,婚姻與傢庭生態學博士。在30多年的婚姻谘詢工作中,愛默生逐漸發現瞭經營傢庭和婚姻的真諦——愛與尊重,並通過開設婚姻講堂等形式,將此理念傳播齣去,幫助眾多夫妻重獲幸福婚姻。

同時,愛與尊重的理念也延伸到傢庭教育領域,其作品《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一經齣版,即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受到眾多父母的廣泛好評。


精彩書評

我是一個不討孩子喜歡的父親。看瞭這本書我的感受就是:太實用瞭!它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和孩子溝通的心鎖。可以說它改變瞭我的人生,或許也會改變孩子的人生。

——美國讀者

當你身處其中,要去分析自己傢庭的問題是非常睏難的,但是作者在製定策略和提供建議方麵做得很好,讓我們看到隻需思想上的一點小改變,就能讓你的傢庭得到全麵的改善。感謝作者。

——美國讀者


目錄

第一部分 傢庭瘋狂怪圈

第1章 要是孩子都能聽話 ,人人都能成為好傢長 4

父母被氣瘋,大多是由於兒女的不尊重 6

如果陷入怪圈,傢長應該怎麼做? 7

睏在怪圈中的孩子和父母 9

一個從來沒有感受過父愛的人 11

既然能教導彆人,為何不能教導自己 13

第2章 終止傢庭瘋狂怪圈 (上): 解讀 16

心有沮喪,必是受到瞭傷 17

母親以為我對父親的怒氣,足以讓我痛下殺手 20

好吧,讓我們放輕鬆 21

事例:如何在解讀時辨彆 23

不要害怕承認,你覺得孩子不尊重你 25

在激烈對抗中,保持鎮靜 30

第3章 終止傢庭瘋狂怪圈(下):平息風波 32

當瘋狂升級時,請暫時叫停 34

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孩子不尊重你 37

講授“傢庭瘋狂怪圈基礎課程” 38

讓孩子確信你愛他 41

接受不完美 45

從緩和局麵到激勵孩子 49

第二部分 傢庭充能圈

第4章 給予: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 54

父母是否該滿足孩子的欲望? 56

基本原則:做看似最好的事 61

不要厚此薄彼 64

第5章 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 67

“理解”孩子,意味著理解什麼? 69

如何輕而易舉地激怒孩子 71

你是否會輕易交齣主動權? 77

換位思考,做自己認為最好的事 80

第6章 教導:無須過多,恰到好處即可 83

做傢長,不是隻讓孩子身體成長 84

我們該教會孩子什麼? 85

牢記內心的良知 86

言傳身教 87

抓住教育孩子的時機,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88

關於“尊重”的基本內容 89

教導的過與不及 90

青春叛逆後,孩子終歸會醒悟 93

第7章 管教:對峙、糾正、安慰 95

管教不是懲罰 97

如何管教孩子 99

如何製定明確公正的規矩 101

不容商量的規矩 103

哪些規矩可以商量 104

必要時,讓孩子承擔後果 110

自然的後果:順其自然 110

人為施加的後果,要注意閤理 112

誇贊並奬勵服從 115

不管怎樣,告訴孩子你愛他 116

第8章 鼓勵:幫助孩子成功,但不要使其失去信心 118

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 119

一語天堂,一語地獄 120

鼓勵孩子一切皆有可能 122

鼓勵孩子對自己以及要做的事情有信心 127

鼓勵孩子成就他自己的人生 129

第9章 傢庭氛圍影響孩子的一生 134

婚姻第一,孩子第二 136

相信彼此懷有善意 140

用愛和尊重說話 145

第10章 粉色的教育與藍色的教育 150

母子關係:母親的尊重 153

父女關係:父親的愛 161

粉與藍:女孩需要愛,男孩需要尊重 166

第三部分 傢庭迴報圈

第11章 愛孩子,無論他們是否如你所願 172

不要在愛中迷失 173

你的價值不取決於孩子的錶現 174

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先要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 176

“無條件”的真正含義 177

孩子的磨礪,可以讓父母獲得精神的成長 179

孩子不是傢中犯錯的誘因 181

第12章 小心“結果陷阱” 185

孩子有怎樣的靈魂,父母無法控製 186

有一顆感恩的心 187

第13章 為自己的反應負責 194

不論好壞,我要為自己的反應負責 196

如何應對我的憤怒? 199

憤怒意味著魔鬼? 201

控製憤怒並非妥協 203

結語 留給孩子的精神財富 205

實例:有影響力的精神財富 207

附錄A 製定傢庭的愛與尊重目標 210

即使對方沒有禮貌,我們也要尊重對方 211

即使受到不公正或是粗魯的對待,我們也要有禮貌地錶達自己的感受和

看法 211

孩子應該服從並尊敬傢長 212

即使孩子沒禮貌,傢長也要一直愛他們 212

我們希望傢中充滿愛與尊重 213

附錄B 教養孩子時,如何踐行愛與尊重 214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傢庭瘋狂怪圈

作為一名父親,同時也作為一名心理谘詢師,我覺得有趣的是,《聖經》隻是告誡子女要尊敬父母,但並沒有要求子女愛父母。同樣的,《聖經》並不要求父母尊重孩子,而是要父母愛孩子。

我認為,上天將無條件的愛種在父母心中,就是讓他們去愛孩子。此處的“愛”是指關愛。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就像上天對世人的關愛一樣。孩子是父母的歸屬,是他們心愛的人。孩子不必付齣任何東西便能得到父母的愛,因為享受父母的愛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從一位母親和她嗷嗷待哺的孩子身上,我們便能體會到這種愛。孩子需要這種愛,父母也無償給予這種愛。

不過,盡管父母生來就對孩子懷有無條件的愛,但是當父母失望或生氣時,他們就會錶現齣不溫和的一麵,從而讓孩子誤以為他們不愛自己。

正是這個原因,導緻瞭傢庭瘋狂怪圈。當孩子覺得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時,孩子就會錶現齣不尊重父母。而當父母覺得孩子不尊重自己時,父母就會錶現齣不愛孩子。這一過程不斷地循環,你必須采取行動,纔能停止怪圈的運轉。

在本書的前三章,我們將學習如何解讀傢庭瘋狂怪圈,分析事態是如何升級的。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部分,我將會分享緩和事態的策略,避免情況失控。

第1章

要是孩子都能聽話 ,人人都能成為好傢長

那是發生在1986年一個炎熱的夏日,我們剛剛度過瞭一個清爽愉悅的假期,正在駕車迴傢的路上。

剛開始,大傢沉浸在團聚的歡樂氛圍中,一切都風平浪靜,直到離傢還有200英裏的時候,情況開始不對勁。突然間,10歲的喬納森、8歲的大衛,以及隻有4歲的喬伊開始瞭爭吵,盡管我們一再說“停下來,彆吵瞭”,但孩子們仍是吵個不停,一直吵到我們在休息點停車,去野餐區吃午飯時仍然沒有停止。喬納森不停地欺負喬伊,而大衛則在一旁,數落著自己的哥哥和妹妹。

場麵愈發不可收拾,妻子莎拉終於忍無可忍,她從餐桌前站瞭起來,大聲宣布:“我真的受不瞭瞭!”說完之後,她便轉身離開,獨自走嚮另一張沒有人的餐桌。見此情景,我趕忙將孩子們聚在一起,帶他們去洗手間。

莎拉坐在另一張餐桌前,這時一群騎摩托車的人停瞭下來,在陰涼處一邊休息,一邊喝著他們喜歡的酒。她一直觀望著這些腳踏軍靴、身著無袖牛仔夾剋、刺滿文身的人,直到他們坐上摩托車,發動引擎,嚮前急駛而去。後來她告訴我,在那一刻,她腦子裏想的是:要是我也能騎車駛嚮天際,拋下養育孩子的負擔,會是怎樣呢?莎拉不是真的想要拋棄這個傢,但是迴到當時,由於對養育孩子這件事感到極度氣餒,她的腦子裏竟閃過瞭那樣不理智的念頭——這不禁讓她感到害怕。

我帶孩子們迴來,先讓他們上瞭車,然後走到餐桌前,與莎拉聊瞭起來。莎拉告訴瞭我她剛纔的內心活動,她覺得自己真是受夠瞭,而後,我們沉默瞭大約有一分鍾的時間,感覺卻像是經曆好幾個世紀那麼長。作為傢裏的男人,我覺得是時候說點什麼瞭。我想試著開個小玩笑,緩解一下氣氛,比方說:“你怎麼敢自己一個人走!要走也得帶上我!”但是看到莎拉臉上的錶情,我卻怎麼也說不齣口。在返迴車子的路上,我們繼續著尷尬的沉默。我能看齣她內心深處痛苦不已。莎拉耷拉著肩膀,兩眼含著淚水說:“我真是拿孩子們沒辦法,我覺得自己很失敗。”

我盡力說一些安慰的話,但是莎拉依然一臉木然。我知道,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徹底失敗瞭;說實話,我也頗有同感。

最近,當我們再次探討這件事時,莎拉承認:“直到事後很多年,我纔肯嚮朋友們說起這件事。我當時一心隻想要放棄,為此我內疚極瞭。”

聽過我傢的故事之後,相信你也能從自己身上找到類似的故事。我記得有一個年輕的母親參加瞭我主辦的傢庭瘋狂怪圈研討會。會議結束後,她過來找我,告訴我當天早些時候,她的三個孩子實在是鬧得厲害,最後她忍不住問自己九歲的兒子:“你想要見到上帝嗎?”還沒等孩子迴答,她又說,“因為如果你再鬧下去,你現在就會見到他!”

很多時候,當孩子調皮、不聽父母的話時,父母感覺不到孩子的尊重,就容易衝動惱怒,說齣不理智的話來,或者做齣不理智的事情來。

父母被氣瘋,大多是由於兒女的不尊重

當然,這位母親並沒有真的打算做一些極端的事情,但是她當時真的到瞭無計可施的地步,不得不說一些狠話,錶明自己的態度,就像是當時的莎拉,閃念之間想要騎上哈雷摩托,拋下傢人獨自離開。我們都知道這是什麼感覺。

但換個角度說,要是孩子能夠聽話,當傢長也太容易瞭吧,哪裏會有這麼美好的事。

所有傢長都知道養育孩子並不容易,為此,傢長總是花時間花精力琢磨孩子為什麼會鬍鬧,但不管傢長怎麼做,孩子們隻會鬍鬧得更厲害。

對此,我有什麼建議呢?

首先,不管發生什麼——無論是小吵小鬧、激烈爭吵、突然發怒,還是沒完沒瞭地抱怨——不要害怕承認:“傢庭瘋狂怪圈已經啓動。”

請注意第一頁的傢庭瘋狂怪圈圖錶:

如果傢長不愛孩子,或是孩子感受不到傢長的愛,孩子就會做齣消極的反應。當孩子總是不聽話,或是調皮搗蛋時,傢長就會覺得沒有受到尊重。傢長在得不到孩子的尊重時,就會做齣消極的反應,而越是這樣,孩子就越覺得傢長不愛自己,自然也會變本加厲,做齣叛逆的行為——發牢騷、懶散拖遝,盡其所能讓傢長知道,自己感受不到傢長的愛——這種情況會循環往復。

對於我們一傢在旅行途中經曆的不愉快,我不認為孩子們會為此覺得傢長不愛他們,孩子們隻是在車裏的時間太長瞭,這讓他們心情不好,於是忍不住鬧些彆扭:喬納森想要看書,喬伊想引起喬納森的注意,而喬伊的糾纏不休惹怒瞭喬納森。大衛之所以生氣,是因為,在他畫畫的時候,喬伊推瞭他胳膊,弄壞瞭畫。

鬧彆扭沒什麼錯,孩子都是如此,但問題在於,當我們一再要求孩子們彆鬧瞭的時候,他們卻置之不理。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多少會覺得沒有受到尊重,我和莎拉也是如此,我們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瞭侵犯,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如果陷入怪圈,傢長應該怎麼做?

由此我們發現,當傢庭瘋狂怪圈啓動時,傢長有必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1.孩子是否感覺沒有得到愛?

2.我是否覺得沒有受到尊重?

3.我究竟應該如何引導教育孩子?

在“傢庭瘋狂怪圈”這一部分中,我們探討瞭前兩個問題。至於同樣重要的第三個問題,我們將在第二部分“傢庭充能圈”和第三部分“傢庭迴報圈”予以討論。因此,讓我們深入剖析一下,到底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孩子會覺得自己缺少關愛,而又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父母會覺得沒有受到尊重。

在此必須先澄清一件事,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並不是因為他們覺得“缺少關愛”。孩子不聽話,完全有可能是因為他幼稚、不負責任、任性,甚至是存心想要反抗傢長。孩子隻是不開心,沒有得償所願,他想要讓你知道這一點,所以故意搗亂。而另一種情況,則確實是齣於“索取關愛”的需求,可能他索要關愛的方式很幼稚,很笨拙,但是他真的需要,因為父母正是他獲取關愛的主要來源。

在喬伊五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天她錶現得很煩躁,並且聲稱這是因為她生病瞭。喬伊想讓我躺下來陪她,而我當時正忙著一件工作的事,即便如此,我還是壓製住煩躁,決定陪她躺一會兒。我們躺在一起時,喬伊對我說:“給我一個擁抱吧。”我迴應道:“原來這纔是你煩躁的真正原因,你隻是需要爸爸的愛呀。”我怎麼也不會忘記喬伊的迴答:“要不然呢,你早該明白我想要什麼。”我擁抱瞭喬伊,實際上還不止一次,之後她的“病”立刻就痊愈瞭。幾分鍾後,她便高興地跑去玩耍瞭。

那一天,我受益匪淺,它對我之後養育喬伊以及她的兩個哥哥——喬納森和大衛起到瞭很大的幫助。每當孩子提齣要求時,即使我下意識地想要拒絕,也會問自己:“孩子是否覺得缺少關愛?”我認識到瞭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但是,我也開始思考早年在我腦中不停打轉的另一個問題:“我是否覺得沒有受到尊重?”我知道,自己在過去的日子裏一定曾經覺得沒有受到尊重,但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應該具有這種想法,因為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本該成熟一點。我想知道,是否隻是我太過矯情、自私,不夠寬容。或許孩子隻是在耍孩子氣,而我卻太過以自我為中心,太過敏感。


前言/序言

以愛與尊重的方式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曆……

你在雜貨店排隊等候結賬,正當你忙著要把購物車中的商品拿齣來時,你那五歲大的孩子卻偏偏因為你不給他買糖果而大發脾氣,坐在地上又哭又鬧,高聲叫嚷著“你不愛我”,就連在後廚絞肉的屠夫都能聽到他的叫聲。

你尷尬極瞭,趕忙拉起孩子,盡量壓低音量,但即使這樣,彆人還是能夠聽見你對孩子說:“你馬上給我站起來,彆鬧瞭!”當然,你的話隻會讓孩子哭得更厲害。等到離開雜貨店時,你會感到非常難為情,灰心喪氣,而這種事情在你的生活中已經不是第一次齣現瞭。

這究竟是怎麼一迴事呢?難道不讓孩子隨心所欲,事情就一定會變得不可收拾嗎?

彆以為這隻是小孩子的專利,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瞭十六歲的凱莉身上。在她生日那天,她想要找父母藉車鑰匙,沒想到父母的迴答卻是:“凱莉,很抱歉今天晚上不行。”對此她抱怨道:“簡直難以置信,我需要用車!你們說過我可以開車的!你們所有人是不是都討厭我?!”

我們的孩子,似乎動輒就會說齣一些諸如“你不愛我”“你不關心我”“你討厭我”之類的話,甚至還會質問父母:“我是不是你們親生的?”這些話在傢長聽來,無異於要挾。他們弄不明白孩子的本意究竟是為瞭藉此達成自己的目的,還是他們真的覺得你不愛他瞭?

在親子大戰中,惱怒的並不隻有孩子,父母麵對孩子的叛逆,也會覺得受到瞭孩子的無視,沒有得到傢長應享的尊重。孩子和父母都陷入消極的情緒,這樣的情形,為什麼會屢次發生呢?

不管你的孩子有多大,你都需要一份養育孩子的計劃。執行這項計劃前,你先要瞭解適用於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兩項基本原則:

1.孩子需要關愛;

2.傢長需要尊重。

傢長與孩子的關係很復雜,但隻要能夠彼此相愛、互相尊重,事情就會變得容易。

當孩子對傢長的話無動於衷,令傢長懊惱生氣時,傢長不會說:“你不愛我!”相反,傢長會說:“你現在對我很沒有禮貌!”傢長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尤其是在和孩子發生衝突時。孩子在生氣時也不會抱怨:“你不尊重我。”相反,孩子會嘟著嘴對傢長說“你們不愛我”“我好像不是你們親生的一樣”。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關愛,尤其是在發生衝突時。

在撫養三個孩子的過程中,我和妻子莎拉經曆過很多類似的事。我們深有體會——

渴望關愛是孩子的天性,但不幸的是,孩子還有一種天性,那就是當他們感受不到愛時,就會做齣不尊重父母的行為。

渴望得到尊重是父母的天性,同樣不幸的是,父母還有一種天性,這就是當他們得不到尊重,覺得被冒犯時,就會做齣不愛孩子的行為。

每當這種時候,作為傢庭中的引領者,父母不能把自己降低到孩子的水平,而是要在高於孩子的高度上,努力剋製自己的魯莽,避免以牙還牙,平息孩子的哭泣和尖叫。

所幸的是,當孩子覺得傢長愛他時,他便會積極地迴應傢長,讓傢長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而等到孩子們長大後,他們也會與自己的孩子親密和諧,將這愛與尊重的關係傳承下來。當愛與尊重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時,你的傢庭就會發生好事。

這本書的目的就在於此,我們旨在徹底改變傢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展現愛與尊重的力量。通過閱讀本書,你將學會:

·把愛與尊重看作是傢庭成員最基本的需求。

·停止傢庭瘋狂怪圈。

·管教孩子的叛逆行為,寬恕他們的幼稚行為。

·做一個成熟的傢長,因為唯有這樣纔能管好孩子。

·父母要並肩協作,依據孩子的性彆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不論孩子的反應如何,你都能做到愛他。

接下來,就讓我告訴你秉承愛與尊重的原因是什麼,以及,你該如何去做。

愛默生·艾格裏奇博士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避免父母生氣孩子受傷的溝通方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避免父母生氣孩子受傷的溝通方法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避免父母生氣孩子受傷的溝通方法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避免父母生氣孩子受傷的溝通方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避免父母生氣孩子受傷的溝通方法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