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8
这部作品集收录的文章都是杂志文章精品中的精品。尤其是在信息泛滥的新时代,它更奏响了胜利的凯歌,条理清晰的文章编排、坚持不懈的新闻理念、风趣睿智的写作风格都战胜了洪水猛兽般汹涌而来的信息垃圾。这部合集乘风破浪,在信息的洪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如此佳作,您根本没有扼腕叹息的机会,唯有爱不释手地品读。
——《名利场》编辑 格雷顿·卡特(Graydon Carter)
很多从事新闻行业的编辑记者都受到海外非虚构作品的影响,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在他们看来,这些作品显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精妙的细节以及结构的完美性,其功能和意义已经跨越了传统新闻文体所能承载的范畴,使新闻成为真正的“作品”,而非“消息”或者“通讯”。
我曾经十分清晰地记得,20世纪90年代末,一个同事谈及首次阅读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时的感受:“新闻竟然可以这样写?”是的,这就是他的诘问,包裹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惊诧。
——《南方周末》副总编辑 朱强
该书为2006年美国杂志界*高奖项“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奖文章的精选辑。收录了获得该年度*佳特稿、*佳新闻报道、*佳专栏与评论、*佳批评与评论、*佳人物特写、*佳散文、*佳公共利益及*佳小说等大奖的十余篇杰出杂志文章,以杂志特有方式聚焦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美国商人替政府“售卖”战争、美国如何以商业思维为伊战征兵、美国电台舆论场的运作方式、美国经济社会生态失衡的冲突以及全球性气候等美国问题或美国人关注的问题。细节翔实而精当,叙述清晰而宏大,洞察深刻而透彻,极富纪实与思辨的理性探索,既是一本了解美国2012年的“干货”版年鉴,亦是新闻工作者、文学爱好者的特稿盛宴、写作范本。
美国杂志编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Awards,简称ASME)是由美国资深编辑、杂志从业者组成的权*组织。1966年,美国杂志编辑协会联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共同创设美国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s),含*佳特稿写作奖、*佳新闻报道奖、*佳人物特写奖、*佳公共利益奖等20余个奖项,以表彰编辑的成就、激发编辑的创造力,奖励“杂志产业中的佼佼者”,即 “在编辑目标、编辑手法、吸引公众关注度和编排设计等方面一贯表现出众”的杂志和网站。该奖项被视作美国杂志界的*高奖项,在新闻界几乎可媲美普利策奖,也有媒体称其为“杂志界的奥斯卡”。
美国国家杂志奖由主办方挑选的新闻工作者评审得出,每年有300多名评审员。评选结果需经国家杂志奖委员会审批,该委员会由现任和前任的美国杂志编辑协会成员、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院长和资深评审员组成。
001 基因长卷——从23个角度了解我们的祖先
最佳特稿写作奖 《美国学者》 普莉斯拉·朗
018 出售战争的男人
最佳新闻报道奖 《滚石》 詹姆斯·班福特
033 电台主持
入围人物特写奖 《大西洋月刊》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076 新兵
入围人物特写奖 《洛杉矶杂志》 杰斯·卡兹
099 生死劫
最佳随笔奖 《名利场》 马乔里·威廉姆斯
122 泥巴造人
最佳专栏与评论奖 《纽约客》 亨德里克·赫茨伯格
127 洪堡的礼物
入围评论与批评奖 《弗吉尼亚评论季刊》 斯文·伯克斯
140 山之逝——激进的露天采矿与被铲平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入围新闻报道奖 《哈泼斯杂志》 埃里克·里斯
174 最后的绿林好汉
入围人物特写奖 《GQ》 克里斯·希斯
190 恐怖角蛇馆的爱与死亡
入围特稿写作奖 《牛津美国》 温迪·布伦纳
202 当小女孩遇到太阳鱼——我是如何让我女儿(差点)爱上钓鱼的
入围专栏与评论奖 《田野与河流》 比尔·希维
206 人之气候
最佳公共利益奖 《纽约客》 伊利莎白·科尔伯特
234 基督也摇滚
入围特稿写作奖 《GQ》 约翰·杰瑞米亚·苏利文
261 小心了,女人们怒火中烧
入围专栏与评论奖《名利场》 詹姆斯·沃尔科特
273 他的世界
最佳评论与批评奖 《哈泼斯杂志》 怀特·梅森
284 窒息
最佳小说奖 《弗吉尼亚评论季刊》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
312 杂志中英文对照表
314 获奖奖项中英文对照表
315 2006年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奖及入围杂志名单
323 致谢
325 译后记
出售战争的男人(节选)
最佳新闻报道奖
《滚石》 詹姆斯·班福特
朱迪斯·米勒相信有关伊拉克的谎言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谎言起源于一家神秘的华盛顿咨询公司,是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公关活动的产物。而位于所有谎言中心的便是约翰·雷顿——布什总统发动政治宣传的得力助手。通往伊拉克战争的道路经过了许多令人出乎意料的地方,其中一个便是位于泰国芭提雅的一家设计别致的酒店。酒店的周围是各种向外国人提供服务的脱衣舞酒吧和妓院。
2001年12月17日,在酒店一个听得到海浪声的房间里,一名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软椅上。美国中情局的官员正在给他的无名指和食指装固定金属电极。随后,这名官员拿出了两条像手风琴般满是褶子的黑色橡胶管,将一条绕过他的胸部,另一条绕过他的腹部。最后,该官员将一块厚实的橡皮囊袋缠绕在他上臂的肱动脉周围。
这名准备接受测谎的男子是43岁的阿德南·伊汉·萨伊德·海德力。他是一个逃离了故乡库尔德斯坦的伊拉克人,立志要将萨达姆·侯赛因拉下台。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海德力叙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与此同时,测谎仪的记录针不断地在滚动的图表上画出黑色的曲线。通过对一系列问题做出是或否的答复,
他坚称自己是一名工程师,并帮助萨达姆政府藏匿了大量的生化武器与核武器。海德力称,这些武器有的藏在地下水井里,有的藏在私人别墅内,还有的藏在巴格达最大的医疗机构——萨达姆·侯赛因医院的地下。
这些将让萨达姆·侯赛因罪责难逃的情报,恰恰是布什政府正在努力寻找的证据。如果海德力所言不假,那么白宫完全有理由进攻伊拉克并推翻萨达姆政府。这也是为什么五角大楼向芭提雅派去一名中情局测谎专家的原因。他们要审问海德力,然后彻底地确定萨达姆的确在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可现在的问题是海德力在撒谎。测谎专家仔细研究了图表上高高低低的曲线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海德力编造了整个故事,为的是得到美国的签证。这仅仅是另一个政治难民设法骗取签证享受美好生活的故事,本来一切可以在这里就结束。但海德力的谎言并非没有价值。事实上,海德力是一个隐蔽行动的产物。这个半间谍半公关的行动由中情局和五角大楼发起,目的就是发动战争。而一直以来负责在行动中兜售谎言的正是华盛顿当局的一个神秘人物:约翰·雷顿。
雷顿所负责的工作大多数人连听都没听过。在海德力接受测谎的两个月前,他曾接受了五角大楼1600万美元的报酬,向人们传播有关伊拉克和其他美国敌对国家的谎言。雷顿是华盛顿权力最大的人之一,专攻一个名为“认知管理”的领域,即通过操控信息及媒体达到目的。他名下的雷顿集团自1991年为中情局创造“推翻萨达姆政府的有利条件”以来,已经靠政府项目赚了数百万美元。作为这
个情报帝国的掌控者,雷顿召集了一群反萨达姆的好战分子,创建了伊拉克国民大会(下简称“伊国大”),并作为这个组织的媒体专家和“高级顾问”开始策划反对萨达姆的暴动。
整个情况就好比是约翰·F. 肯尼迪总统将猪湾行动外包给了J. 沃尔特·汤姆逊的广告和公关公司去做一样。
“他们对自己的行动讳莫如深,”公关行业报纸《奥德怀尔每日公关》的编辑凯文·麦克考利说,“全部是秘密进行的。”
虽然雷顿否认与海德力有过任何直接联系,但这名叛变者的行动确实是雷顿展开的媒体战中最新的一轮出击。雷顿将艾哈默德·沙拉比推上了伊国大主席的位子,而正是在后者指挥的秘密行动中,海德力被带到了泰国,在酒店的房间内与伊国大发言人扎布·塞斯纳秘密地交谈了好几天。为叛变者提供培训,帮他们为测谎做准备是伊国大的一贯作风,而塞斯纳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此前一直为雷顿集团工作,充分掌握了宣传的艺术。据伊国大在华盛顿的成员、前雷顿集团雇员弗朗西斯·布鲁克称,海德力行动的目的十分明确:向美国施压,促使其进攻伊拉克并推翻萨达姆政府。
测谎结束后,中情局的测谎专家带着证明海德力说谎的测试结果飞回华盛顿。但与此同时,沙拉比和塞斯纳毫不犹豫地拨通了两名记者的电话,向他们透露了有关萨达姆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独家新闻,而这两名记者一直以来都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推进伊国大的事业。
为了让消息传播得更广泛,塞斯纳又联系了保罗·莫兰。莫兰今年38岁,是一名澳大利亚自由撰稿人,时常为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写稿。塞斯纳对正住在巴林的莫兰说:“我手上有些你会感兴趣的东西。”他知道他可以信任这名经过训练的记者,因为后者曾是伊国大在中东地区的雇员,参与了雷顿集团的“信息行动”,并与塞斯纳本人在雷顿的伦敦办公室共事多年。这个办公室就位于凯瑟琳街,紧挨着白金汉宫。
“我们当时在帮反对萨达姆的库尔德人和伊拉克人建一个电视台”,塞斯纳之后非常罕见地出现在澳大利亚一档电视节目中,他回忆道:“雷顿集团的人找到我们说:‘我们手上有份合同,内容是代表伊拉克反对派人士宣传反萨达姆的消息。’但我们并不知道,他们也没有告诉我们,他们实际上是受雇于中情局的。”
伊国大在全世界平面媒体发布独家报道也同样毫不费力。沙拉比联系了《纽约时报》的朱迪斯·米勒。米勒和布什政府中的I. 刘易斯·利比以及其他新保守派人士走得很近,多年来一直帮助伊国大宣传反萨达姆的消息。中情局官员将金属电极和囊袋从海德力身上拆下并认定后者在说谎后没多久,米勒就飞往曼谷,在伊国大成员的监督下采访了海德力。之后,米勒象征性地拨通了中情局和国防情报局的电话。虽然米勒有着引以为傲的情报来源,但她坚称自己不清楚海德力的
测谎结果,相反,她披露说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专家”认为海德力的消息“十分重要并值得信任”,从而为谎言披上了真相的外衣。
2001年12月20日,刊载着米勒头版报道的报纸在美国发行。这篇报道正是雷顿一直以来负责要挖掘到的消息。报道的标题是《伊拉克叛变者透露了至少20个武器藏匿地》。米勒在报道中写道:“一名自称为工程师的伊拉克叛变者透露,他本人在1年前参与过一系列秘密设施的翻新工作,包括地下水井、私人别墅和巴格达的萨达姆·侯赛因医院,以藏匿生化武器和核武器。如果消息得到证实,那么布什政府内长期要求推翻萨达姆政府的官员将会得到有利的证据,因为他们要求推翻萨达姆政府的一个原因就是萨达姆虽然表示会停止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一直持续制造此类武器。”
几个月来,布什政府内外的鹰派一直都在向总统施压,希望对伊拉克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现在,米勒的报道,使他们手握能够证实萨达姆核威胁的“证据”。这篇报道,以及莫兰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对于海德力的视频采访,迅速得到白宫、全世界报刊和电视台的大肆宣传。一系列经过疯狂炒作的不实报道最终促使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是首个针对媒体的隐蔽行动导致的战争,而海德力的故事仅仅是个开端。
法律明确规定布什政府不得在国内进行政治宣传。但在一个全球联通的时代,在国外发布一篇虚假的战前报道太容易了,并且报道几乎立刻就会传回美国本土。最近发布的一份议会报告称五角大楼依赖于“操控友国读者的秘密心理行动”。五角大楼的一条“秘密修正”报告,警告“心理行动资金可能被用来发布偏向美国政府政策的内容,或雇佣和五角大楼无直接联系的外界承包商来营造支持政府政策的环境”。报告还指出军事计划已经抛弃了冷战时期那种依赖强大武器系统的思维,五角大楼现在认为“作战能力可以通过通信网络以及掌管并直接操控信息的技术得到强化。所以,信息本身既是作战工具又是攻击的对象”。
格雷顿·卡特(Graydon Carter)
《名利场》编辑
(沈逸 译)
不尽如人意的作品集真是令人惋惜不已。就像全明星队,每位成员都能够独当一面,同样地,出类拔萃的文章才能编纂成集。失去了公司的支持,离开了最亲密无间的伙伴,哪怕是会聚各路高手的合作团队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也难怪零零碎碎的文章被拼凑成一部作品集,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编辑将题材各异的文章汇集在一起,时刻思考着如何将它们融合在一本书里,就像DJ脑中萦绕的音乐不计其数,但却能在夜晚有条不紊地呈现一场音乐歌舞盛宴,或是为艺术家录制唱片。因此,每一个作品都占据着特定杂志中特定类目下独一无二的位置。
其实文章的顺序也有迹可循,前一篇和后一篇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和联系,这也决定了每篇文章所在的位置。
您手中的作品集在编辑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杂志讲究图文并茂,而本书明显没有图片。这恰恰证明了美国杂志编辑学会出版的这套合集的魄力,让我们看到在没有图片的情况下,文章的光彩与神姿依然如杂志初版时那么引人神往。
如果说报纸是将世界呈现在您的眼前,那么杂志,尤其是举世闻名的精品杂志则是带您走进它们别有洞天的小天地,更指引您找到自己的桃花源。杂志都有各自报道的领域和范围,体育、政治、宗教、文学、科学,或是帕里斯·希尔顿(Paris Hilton)的花边八卦,尤其是月刊更需要术业有专攻。既然每家杂志社都分工明确,那么就无须面面俱到,出乎意料的跨界报道反而会破坏杂志一脉相承的风格,令读者措手不及。报纸总在匆匆忙忙地赶稿印刷,容不得片刻耽误,杂志则不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深入挖掘人物和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这才是杂志的生存之道。
人们总喜欢讨论杂志的“视野”,无论岁月更迭,这恰恰是一以贯之的。事实上,流芳百世的经典杂志都是时代的缩影,读者能够从中看到现下的生活状态,也能感知未来世界的走向。杂志比报纸更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杂志本身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不妨想想20世纪30年代的《财富》(Fortune)、20世纪40年代的《生活》(Life)、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客》(The New Yorker)和《星期六晚邮报》(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20世纪60年代的《时尚先生》(Esquire)和《滚石》(Rolling Stone)、20世纪70年代的《新时代周刊》(New Times)和《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20世纪80年代的《名利场》(Vanity Fair),我斗胆力荐自己的杂志《间谍》(Spy)。这些杂志的主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工作则有着传教士般的热爱和虔诚,笔下的文字抚过读者心弦,一同呼吸,共同跳动,心脉相连,灵犀相通。每篇文章都力求标新立异,加上照片的装点,插图的搭配,排版的创意,文章更是容光焕发。杂志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作家飞扬的文采引得读者心旌摇荡,独具匠心的编辑风格也大放异彩,成为各大杂志竞相模仿的范例。
细数耳熟能详的经典杂志,读者能从其中一些杂志中找到“家的味道”,正是这份难得的亲切感和归属感,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就像《生活》,再如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时代》(Time),还有讲述纽约故事的《纽约客》和《间谍》。虽然杂志里“家的味道”依稀还在,可惜越来越多揭秘名人隐私的小报周刊不断稀释着这份浓情蜜意。读者喜欢这种亲密的感觉,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专属的俱乐部。我在做《间谍》的时候,不仅给读者家的感觉,同时也很重视人物的延续性,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通过人物形象的反复出现,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杂志作家精于构思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肥胖臃肿的色情小说家”、“矮个子的亿万富翁”、“手指短小的暴发户”都是明星人物,每月如期和读者见面。杂志就像是一个合唱队,主编手持指挥棒,指挥乐队演奏出和谐动人的旋律;主编肩负重任,要选出具有天籁之音的歌者,还要把握节奏,使每一
位队员都找准节拍,一起律动起来。
一般来说,杂志文章有三大构成要素:直击前线、深度揭秘和会说故事。至少具备其中两个要素才能称得上优秀的杂志文学作品,真正名垂千古的伟大作品则是三位一体,其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作家即使搭上豪华商务舱也能一如既往地妙笔生花。
杂志透过细致入微的文字、充实饱满的人物,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使其沉醉其间,欲罢不能,这也是读者最津津乐道的阅读感受。直击前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报道新闻这样的正当理由,也常常会被拒之门外,就像两军交战之际,记者想要获取前线战报也是困难重重一样。实力雄厚的新兴媒介集团,拥有强大的记者军团,采访任何重大事件都不在话下,相较之下,形单影只的杂志记者则势单力薄,可他们无畏的勇气和坚忍的毅力却迸发出振聋发聩的力量。他们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深入前线,拿到一手资料,不愧为无冕之王。再难以攻克的报道难题他们都能迎刃而解,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动容。他们冒得了风险,耐得住寂寞,即使面对貌似风平浪静的海面,他们仍然耐心等待,因为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随时可能波涛汹涌,他们是决计不会错过那样稍纵即逝的珍贵瞬间的。
深度揭秘是杂志文学的第二大要素,只有精湛的采访技巧和深入的挖掘能力才能讲出好故事,报出好新闻。记者针对特定内容的深度解析将大大提高报道的文学性。
杂志文学的第三大要素就是会说故事。人人都可以成为事件的传播者,但是只有优秀的记者才有敏锐的新闻触觉,写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设置悬念烘托气氛,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赋予人物鲜活的生命力,这就是最脍炙人口的叙事模式。经典的故事往往不只是平铺直叙地报道新闻。相反地,叙事新闻作品可以如小说般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珠穆朗玛峰意外事故的专题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令人唏嘘不已,《户外》(Outside)杂志强尼·克莱考尔(JonKrakauer)的报道,再现了当年注定是悲剧的登山事件,该篇报道也成了人类历史上痛彻心扉的记忆。
这部作品集收录的文章都是杂志文章精品中的精品。尤其是在信息泛滥的新时代,它更奏响了胜利的凯歌,条理清晰的文章编排、坚持不懈的新闻理念、风趣睿智的写作风格都战胜了洪水猛兽般汹涌而来的信息垃圾。这部合集乘风破浪,在信息的洪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如此佳作,您根本没有扼腕叹息的机会,唯有爱不释手地品读。
美国最佳杂志写作4: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奖作品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美国最佳杂志写作4: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奖作品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美国最佳杂志写作4: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奖作品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