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作者有着农耕生活的经历,了解传统农耕与季节的关系,了解农耕生活与季节的吻合之处,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七十二候的基本物候特征,脑子里保存着许多相关画面,深谙其中的细节,对二十四节气有着直接的感性认识。本书中对节气及节气物候的观察了解和体验,也主要来自自己放牛和务农那一早期的生活经历与积累。我将自己的观察、研究和积累融入文字中,力图给读者带来具有真实气息的、直观的节气感受。
对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的读者而言,此书尤为合适。
本书内容涵盖历史、人文、气象、生活等各方面,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实用性于一体,是一本通俗读物,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尤其是青少年读者。
2015年,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本书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普及性宣传,对节气内容加以品读赏析,帮助读者感知节气内容的美感和文化魅力。本书寻根溯源,着眼现实,首次对二十四节气及节气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融入了大量历史、人文、气象、生活、自然、物候、传统农耕、典故传说、民谚民俗等各类知识与信息,融入了大量鲜活资料及生活体验,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从而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实用性,使读者感受到节气转换的每一步声息。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适合各层次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阅读。
赖国清,湖北省大悟县人,新闻记者、编辑,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现退休。曾放牛、务农、从军,先后在铁路、公安、人民武装等多部分工作,曾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出版有《背景亦动人》(上下卷),纪实文学《曾经的乡土》,发表新闻时评、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杂文等数百篇。
立春: 第一节气移律吕
雨水: 第二节气萌生机
惊蛰: 第三节气春雷震
春分: 第四节气日夜均
清明: 第五节气咏“清明”
谷雨: 第六节气赏暮春
立夏: 第七节气斗芳菲
小满: 第八节气有寓意
芒种: 第九节气快快忙
夏至: 第十节气晴雨情
小暑: 第十一节气温风至
大暑: 第十二节气热至极
立秋: 第十三节气气始肃
处暑: 第十四节气望新凉
白露: 第十五节气露为霜
秋分: 第十六节气寒暑平
寒露: 第十七节气不消闲
霜降: 第十八节气气肃凝
立冬: 第十九节气物归藏
小雪: 第二十节气寒未甚
大雪: 第二十一节气看仲冬
冬至: 第二十二节气大如年
小寒: 第二十三节气连大吕
大寒: 第二十四节气迎新年
附篇
二十四节气概要及其意义
什么是中国农历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歌及冬夏九九歌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第一节气移律吕
一年有二十四个农历节气,立春为首,每个节气又分三候,一年共七十二候。国人所言“气候”二字,盖缘于此。上面这首节气诗,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张轼的《立春偶成》。它在咏春的诗句中虽然不是特别出彩,但排在《千家诗》的前位,且以立春为题,生动地感悟着这个时节的气候特征,故令人印象深刻。
立春,多为一年之始。诗人根据此时的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冰雪消融,草木感知,大地透出春的信息,眼前豁然开朗,到处生意盎然,那微风吹拂中的春水碧波荡漾,涟漪参差不齐,充满着诗意与活力。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在立春时节的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诗句开头“律回”二字,借中国古典音乐之律,寓大地回春之意。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节气诗》中,也有“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之句。据传,华夏始祖黄帝命伶伦(亦称“泠伦”,中国音乐始祖)以空腔竹管为器,模拟凤鸟之鸣,制订十二律,伶伦经过反复倾听研究,不但成功地模仿出凤凰的鸣叫声,而且分辨出雄性凤的叫声宏亮,有六种变化,而雌性凰的柔美叫声也有六种变化。他用六根竹管模仿凤鸣,制成六阳律,用另外六根竹管模仿凰叫,制成六阴律,中国古老的乐律就此诞生。农历十二月(腊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腊月与正月之交,是二十四节气一个轮回之始,所以称为“律回”。所谓“岁晚”,意为诗人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叫作“内春”,所以称为“岁晚”。而“春到人间草木知”一句,与苏轼此前写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正如音乐之律,节气总是一年一“律回”。我生活在中原的城市,虽然暂时还看不出“春到人间草木知”的明显征兆,但近日来小区里的鸟儿增多,数种非候鸟已现树梢,清晨窗外的叫声极为动听,它们似乎在告诉对节气感知迟钝的人: 立春节气到了。
每年的2月3日至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例如2017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太阳到达黄经315°之际,时交立春。
一些年轻的朋友也许不太明白,这黄经与立春等节气有何关系?其实,这关系挺大。
黄经,是中国古代人们标识和计算天体运行的路径及名称,即太阳经度或天球经度,也是计算天体运行的坐标。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365天5小时,这个公转360°的轨道就称为太阳黄经。我们聪明的祖先把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360°划分成24等分,每等分15°,为一个节气。两个节气之间相隔15天左右,全年即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太阳黄经度分别为: 立春315°,雨水330°,惊蛰345°,春分360°(亦即0°),清明15°,谷雨30°,立夏45°,小满60°,芒种75°,夏至90°,小暑105°,大暑120°,立秋135°,处暑150°,白露165°,秋分180°,寒露195°,霜降210°,立冬225°,小雪240°,大雪255°,冬至270°,小寒285°,大寒300°。立春交节时刻,就是太阳到达黄经315°处。所以,农历节气是完全吻合“天象”(天体运行位置)的,农历二十四节气过完一次,就是一个“回归年”了。
由于黄经的起止计算点是任意指定的,所以起点的0°并不与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同步。后面介绍的各个节气都会提到太阳黄经,其关系大意相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少数农历年份没有立春节气,民间称为“无春年”。例如2016农历猴年就是“无春年”,全年没有立春节气,当年的第一个节气是雨水,而雨水前面的立春日则在春节前,即2015年腊月二十六。而2017鸡年则有正月初七、腊月十九两个立春,是一年之内“两头春”。即将到来的2018狗年的年初无立春,腊月三十则有立春,是2019猪年的“内春”。其实,这是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短于回归年,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的缘故。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这就是相邻两个立春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历年平均长度是365.2425天,与回归年相差无几,所以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而农历年情况就不一样了: 农历无闰月的年份为353至355天,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有闰月的年份为383天至385天,比回归年多19天左右。于是立春在农历年中的位置呈现出四种情况: 或在年初,或在年末,或年初年末“两头春”,或全年无立春。无论立春在年初还是年末,它所表现的气象特征和物候特征基本都是一样的,它所引领的春姑娘都是紧随其后的。一些人认为“无春年”是“寡妇年”,不宜嫁娶,这毫无科学根据,不可相信。你如果有了心上人,何时结婚岂能被某个节气制约?
这是一本必须要写的书(自序)
这是一本必须要写的书!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本书。
初稿写作是随着节气走的,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边研究边写,基本是一个节气的时间(半个月左右)写出一个节气。
本书依序对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融入历史、人文、气象、地理、生活、自然、物候、传统农耕、典故传说、民谚民俗等各类知识和信息,辅以大量鲜活资料和生活体验,努力做到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实用性。
由于身体原因,书中的一些章节几乎是跪在电脑前写成的。但无论如何,这本书必须要写出来。
那么,我为什么急切地要写这本书?先看这首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涵盖了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名称和先后顺序,包含了我们中国人一年四季的经历。我们虽然每天生活在这些节气里,感受着季节转换的脚步与声息,享受着季节驱动下的大自然的馈赠,但当代生活中的很多人并不能完整、准确地记住这些节气,不能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把它当作添减衣物的时间节点。
二十四节气,似乎与当代的都市生活日渐疏离,不能像哪天是周末、哪天要放假那样被都市人记得实在。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人几乎淡忘了二十四节气,淡忘了各个节气的内容及其与自身的关系,更淡忘了节气所拥有的文化内涵。
工业社会以来,人类与自然相悖而行,愈行愈远,加上城市化,消费主义盛行,生态危机四下蔓延,而节气文化和传统农耕中的那种诗意栖居及诗意生活,能帮助我们审视和反思现实中的得失。由此彰显出撰写本书的现实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人文价值、历史意义、社会流源及其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健康养生的引领作用与指导意义,不仅在汉字文化圈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也令世界各国民众也越来越感兴趣。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
从科学意义上来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彰显着文化的认同。我们现在依旧感叹唐代的伟大,不只是因为那时社会经济的发达,更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繁荣。那个时代,中国出了众多伟大诗人,就是市井小民也能即兴小吟一诗。那些诗歌中,很多都充满着节气文化的韵律。自上而下都重视节气,利用节气,节气文化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出多元化的邦国文明,也体现出一体化的王国文明。这种空前的文化认同,空前的文化自信,使得举国上下皆是大国气派,当然足可以称为盛世。
漫品二十四节气 来自农耕文明深处的原生态节气体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漫品二十四节气 来自农耕文明深处的原生态节气体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漫品二十四节气 来自农耕文明深处的原生态节气体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