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十三五”卫生计生与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相关规划精神以及医师资格考试工作改革要求,结合国家对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需要,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专家对2018年医师资格考试系列指导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人卫版2018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指定教材用书·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指导用书(附赠考试大纲)》本次修订是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医师准人基本要求为依据,适应我国人群疾病谱变化及临床诊疗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符合医学教育特点与改革方向,符合新一轮国家规划教材的编修原则。本次对临床、口腔、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三类的《医学综合指导用书》和《实践技能指导用书》内容的更新、修订幅度在40%以上,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1.根据国家新修(制)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调整更新相关考核内容。如免疫规划的内容按照2016年修改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进行更新。
2.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中“预防为主”的要求,更新合理营养指导的相关内容;按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更新社会医学中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的相关内容;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中更新了部分职业病与职业中毒的诊断与预防等。
3.根据医学发展、临床工作需求,结合医师岗位胜任力要求,对部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如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帕金森病、新生儿疾病等。
4.坚持教考协同的原则,不断跟进学科发展,结合全国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新版教材进行修订,体现人才培养与准入的协同性。
5.根据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精神,进一步突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考核内容的差异性。
本系列指导用书紧扣《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内容全面,更新及时,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是2018年考生复习备考、提高综合能力的必备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素质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文关怀
第二章 病史采集
一、发热
二、皮肤黏膜出血
三、疼痛
四、咳嗽与咳痰
五、咯血
六、呼吸困难
七、心悸
八、水肿
九、恶心与呕吐
十、呕血与便血
十一、腹泻与便秘
十二、黄疸
十三、消瘦
十四、无尿、少尿与多尿
十五、尿频、尿急与尿痛
十六、血尿
十七、抽搐与惊厥
十八、眩晕
十九、意识障碍
第三章 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头颈部
三、胸部
四、腹部
五、脊柱、四肢、肛门
六、神经系统
第四章 基本操作
一、手术区消毒、铺巾
二、手术刷手法
三、穿、脱手术衣
四、戴无菌手套
五、手术基本操作:切开、缝合、结扎、止血
六、清创术
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八、脓肿切开术
九、换药与拆线
十、吸氧术
十一、吸痰术
十二、胃管置入术
十三、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十四、导尿术
十五、动、静脉穿刺术
十六、胸腔穿刺术
十七、腹腔穿刺术
十八、腰椎穿刺术
十九、骨髓穿刺术
二十、脊柱损伤的搬运
二十一、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二十二、心肺复苏
二十三、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二十四、穿、脱隔离衣
第五章 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X线平片影像诊断
三、X线胃肠道造影影像诊断
四、CT影像诊断
五、超声诊断
六、实验室检查
第六章 病例分析
第一节 呼吸系统
……
前言/序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十三五”卫生计生与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相关规划精神以及医师资格考试工作改革要求,结合国家对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需要,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专家对2018年医师资格考试系列指导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独家出版。
本次修订是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医师准人基本要求为依据,适应我国人群疾病谱变化及临床诊疗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符合医学教育特点与改革方向,符合新一轮国家规划教材的编修原则。本次对临床、口腔、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三类的《医学综合指导用书》和《实践技能指导用书》内容的更新、修订幅度在40%以上,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1.根据国家最新修(制)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调整更新相关考核内容。如免疫规划的内容按照2016年修改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进行更新。
2.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中“预防为主”的要求,更新合理营养指导的相关内容;按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更新社会医学中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的相关内容;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中更新了部分职业病与职业中毒的诊断与预防等。
3.根据医学发展、临床工作需求,结合医师岗位胜任力要求,对部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如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帕金森病、新生儿疾病等。
4.坚持教考协同的原则,不断跟进学科发展,结合全国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最新版教材进行修订,体现人才培养与准入的协同性。
5.根据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精神,进一步突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考核内容的差异性。
本系列指导用书紧扣《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内容全面,更新及时,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权威性高,是2018年考生复习备考、提高综合能力的必备用书。
诚恳地希望广大考生在阅读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使本系列指导用书能不断完善。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指导用书 前言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是衡量医学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关卡。其中,实践技能考试更是直接考察考生在真实或模拟临床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诊断、治疗决策以及与患者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 本书旨在为备考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提供一份全面、系统、实用的实践技能指导。我们深入剖析历年考试大纲及真题,结合临床实践的最新发展趋势,精选典型病例,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各考核模块的核心要点、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以及易错之处。我们力求让考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实践技能,自信从容地迎接考试挑战。 本书内容概述 本书内容涵盖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的所有关键环节,力求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地提升考生的应试能力。 第一部分:考试概览与备考策略 考试形式与内容解析: 详细解读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的整体框架、考核目的、题型设置(包括病例分析、基本操作、医患沟通等),以及各模块的权重和评分原则。帮助考生建立清晰的考试认知,明确备考方向。 历年考试趋势分析: 梳理历年考试的重点、难点和高频考点,分析考题的演变趋势,为考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备考建议,帮助考生把握复习的重点和优先级。 高效备考方法指导: 结合实践技能的特点,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进行理论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如何进行模拟训练,如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如何进行考前心理调适。 评分标准解读与训练: 详细解析各项技能操作的评分细则,让考生了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以及可能被扣分的地方,指导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第二部分:核心技能模块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的模块设置,对每个模块进行深度解析和精细化指导。 模块一: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的艺术与技巧: 问诊技巧: 详细讲解如何规范、系统地采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月经史(女性)等内容。强调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的结合,如何引导患者提供关键信息,如何捕捉非语言沟通信号。 病情回顾与推演: 引导考生在采集病史过程中,不断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并根据患者的陈述,有针对性地深入追问。 特殊人群的问诊: 针对老年人、儿童、意识不清者、精神障碍者等特殊患者的问诊策略进行指导。 医患沟通要点: 强调在病史采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展现同理心、尊重与信任。 体格检查的规范与要领: 系统化体检流程: 详细分解全身各个系统的体格检查步骤,包括视、触、叩、听等基本检查方法。 重要体征的识别与解读: 重点突出各项体格检查中关键阳性体征和阴性体征的意义,以及如何与其他信息进行关联分析。 常见体检操作示范: 例如,腹部触诊的四步法,心肺听诊的关键点,神经系统检查的常用方法等,配以清晰的图示或文字描述。 辅助检查结果的整合: 指导考生如何将体格检查发现与已有的辅助检查结果(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进行比对和整合,形成初步的诊断线索。 模块二:基本操作技能 本模块将聚焦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要求掌握的各项基本操作,每一项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无菌技术与消毒隔离: 无菌原则与流程: 详细讲解无菌操作的各项要求,包括手部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盘、无菌器械的使用等。 常见无菌操作实例: 如注射、穿刺、换药等,强调每一个步骤的规范性。 药物管理与给药技术: 药物知情权与核对: 强调“三查八对”等用药原则,确保用药安全。 注射技术: 详述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不同注射方法的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 静脉输液技术: 包括选择穿刺点、穿刺技巧、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观察及拔针等。 标本采集与处理: 常见标本采集: 如血标本(静脉血、动脉血)、尿标本、便标本、痰标本、脑脊液标本等的采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标本的标识与运送: 强调标本的准确标识和及时、妥善的运送,避免误差。 常用诊疗器械的使用与维护: 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体温计等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心电图、血糖仪等常用辅助检查仪器的基本操作。 其他关键操作: 鼻饲管的置入与护理 导尿管的置入与护理 伤口换药与包扎 吸氧技术 心肺复苏(CPR)模拟操作要点 模块三:医患沟通与人文关怀 医患沟通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医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 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积极倾听: 如何专注于患者的表达,理解患者的诉求。 换位思考与共情: 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感受和担忧。 清晰、简洁、准确的表达: 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 尊重与平等: 建立信任,避免居高临下或敷衍的态度。 非语言沟通: 眼神交流、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在沟通中的作用。 不同情境下的沟通策略: 告知病情与治疗方案: 如何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诊断、治疗计划、可能的风险与获益。 处理患者的疑问与顾虑: 耐心解答,提供支持。 告知坏消息: 掌握恰当的技巧,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获得知情同意: 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自愿接受治疗。 处理医患冲突: 应对不理解、不满甚至愤怒的患者。 伦理与法律的考量: 患者隐私保护 医疗保密原则 知情同意的法律意义 模块四:临床思维与诊断决策 本模块旨在提升考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会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史与体格检查的关联分析: 如何从繁杂的病史信息中提取关键线索,与体格检查结果相互印证。 如何根据症状和体征,初步缩小诊断范围,提出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的应用与解读: 常用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常用影像学检查的解读要点: 如X光片、CT、MRI、超声等。 其他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等。 鉴别诊断的逻辑与方法: 如何根据临床表现,列出可能的鉴别诊断。 如何设计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或证实不同的诊断。 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评估: 个体化治疗原则: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技巧: 剂量、用法、疗程、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 非药物治疗的选择与应用: 手术、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疗效评估与方案调整: 如何监测治疗效果,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部分:模拟演练与考前冲刺 典型病例分析与演练: 选取内、外、妇、儿、急诊等各科室的经典病例,引导考生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提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的全过程演练。 基本操作模拟练习: 提供详细的步骤分解和注意事项,并鼓励考生进行反复模拟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模拟考试环境: 尽可能模拟真实考试场景,进行计时练习,帮助考生适应考试节奏,提高应试效率。 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针对考试过程中的细节,如书写规范、时间管理、应对突发情况等,提供实操性的建议。 考前心理辅导: 帮助考生缓解考试压力,建立自信心,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结语 本书是您通往临床执业医师之路的得力助手。我们深知实践技能考试的重要性,也理解考生备考的艰辛。本书所包含的知识和技巧,都经过精心提炼和设计,旨在最大程度地帮助您提升综合能力,顺利通过考试。请务必结合自身实际,勤加练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祝您考试顺利,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