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小曼,她是民国很有故事的女人,才高八斗,颠倒众生,却我行我素,活得精彩也活得曲折;曾极尽辉煌万人追捧,但也晚景凄凉孤独终老。
2. 她兼具丰采与文采、柔情与豪情,让徐志摩宠爱了一辈子,是民国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也是让人痴迷的绝色佳人!
3. 本书作者以细腻敏感的笔触,讲述了陆小曼千回百转的一生。且让我们随这佳人丽影,去探寻那一段芳尘旧事。
陆小曼,出身名门望族,自幼精通琴棋书画,美貌与才华并重。她嫁于王庚,却又爱上才子徐志摩,深受指责。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嘲骂,她也飞蛾扑火,义无反顾。婚后不久,她染上了烟瘾,
终日吸食于榻上。为此,徐志摩拼命赚钱。徐志摩飞机失事不幸去世,她开始彻底醒悟,终身素服,绝迹舞池,重操绘画,孤独终老。本书作者以细腻敏感的笔触,讲述了陆小曼千回百转的一
生。且让我们随这佳人丽影,去探寻那一段芳尘旧事,在那段民国烟雨里,同她的生命一起绽放、沉浮……
罗诗雨,90后,川妹子,媒体人。喜欢旅行、美食、音乐,爱好读书、插花、健身。在成都郫都区青年创业园创建诗雨文化工作室。
第一章 天上仙女:下凡于上海
掌上明珠 / 002
有女初长成 / 005
书香墨韵 / 008
魅力四射 / 011
第二章 一代芳华:舞池摇曳生姿
三年辉煌 / 016
佳偶天成 / 019
婚后哀怨 / 022
第三章 旷世情深:最是痴情女儿心
晨晓惊梦 / 030
心心相印 / 034
前世之缘 / 040
第四章 飞蛾扑火:决绝追求真爱
挚友难求 / 046
徐志摩的情“劫” / 047
勇敢追求爱 / 053
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 059
第五章 浮世人生:爱情保卫战
压力苦闷 / 066
为爱所困 / 070
漫长等待 / 076
第六章 爱到尽头:爱悠悠恨悠悠
重获新生 / 084
郎才女貌 / 090
盛世之婚 / 095
新婚燕尔 / 106
第七章 前尘尽散:自古才子多风流
一路繁花相送 / 116
日常琐事 / 124
隔阂产生 / 133
气派奢华 / 139
第八章 心泪生花:笔下留华篇
风云变幻 / 148
礼制难容 / 155
体弱多病 / 162
为稻粱谋 / 168
第九章 洗尽铅华:还是你最好
醉生梦死 / 176
鸦片毒瘤 / 180
阴阳两隔 / 184
痛,默默承受 / 189
第十章 孤寂身影:浮尘身世惆怅客
一叶孤舟 / 196
作画排忧 / 201
似水年华 / 205
夫妻未同葬 / 208
后记 / 212
书香墨韵
幽静的院落里,飘来若有若无的读书声。那银铃般的声音,轻轻地碰撞着院子里的花架。池塘里,鱼儿吐着一串串泡泡,蜻蜓不时地在水面上探着小脑袋,亲吻着如镜般的湖面。鸟儿在枝头唱着欢快的乐曲。若是停留在山水间,小溪环绕在脚下,与世无争,岂不逍遥?
书是个神奇的物件,人常说知书明理,书本不仅能够帮助提高文学素养,还会教给人很多道理。将古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装在自己的心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再重复古人犯过的错误。父母让小曼饱读诗书,是为了让她增长见识,不做一般的女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这首早期的《如梦令》,流传至今。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喜爱诗词,母亲是状元的孙女,知书达理,文思敏捷。她一生如楚河汉界,前后半生差距颇大。小曼与李清照虽然相差好几个世纪,但是她们却有相似的地方。一样的美貌、一样的才情,还有一样让人心酸的经历。
古代才女如蔡文姬、李清照、柳如是、上官婉儿,她们都是名垂青史,被后人赞赏有加的女子。她们的诗词流传至今,然而,红颜多薄命,她们的命运多是充满了曲折与磨难。难道这就是才女的命运?
女子的诗词多是清新婉约,或柔情蜜意、相思成灾;或无尽忧愁、黯然伤怀,总是能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小曼读着千百年前的诗句,感受着他们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秋风落叶,多少英雄魂!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何等璀璨。文人墨客,来去匆匆,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可他们留下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代代相传。
一首好诗,是一个意境,一段故事,一声轻叹,将每一个懂它的人定格在那个时间里,回味回味……
小曼喜欢那些已经逝去的才女们,她们香魂已逝,飘散在那个时空隧道。每当看到书上的句子,小曼总是深深被诗句中的情景吸引,静静地陶醉在那个画面中。
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有才情的女子又何止一二?她们的诗词也是万古流芳,但命运总喜欢与这样的女子开玩笑。痛苦与折磨伴随着她们,逃不了。或许才华是女子的罪过,无知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别院深闺,针织女红才是女子的生活。循规蹈矩,三纲五常,遵守俗礼,才不会被世俗的剑所伤。
民国时期,风雨飘摇,上流社会依然安逸。名门闺秀受到中国文化熏陶的同时,也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小曼精通钢琴、擅作油画。她崇尚西方自由的思想,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矛盾的种子在不经意间已经悄悄萌发。
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带给小曼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灵魂的洗礼。爱之梦,悄然进心间。
养尊处优,西式教育,娇惯任性,这是名媛的特权,在那个年代却也成了她们的悲哀。就如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怀揣美丽的梦想,是误落凡尘的孤星,只能把内心的火焰与寂寞都轻轻地埋葬。小曼不拘于世俗,不愿将自己的内心隐藏,只想过自己的生活。女儿柔情的世界里,太多的诱惑,太多的困扰,而她,选择了跟随自己的内心。她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注定要成为被历史记住的女子。
她或许是过分了,凡事都要随心所欲,不是任性,是蛮横。成长的点滴都在影响着自己日后的抉择。生活总是给人太多选择,看似眼花缭乱,却也暗藏着折磨。总是无法预料,踏出右脚之后,迎接你的将会是什么?是怡人美景,或是万丈深渊?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一路走来风和日丽,她无所畏惧。
读完《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陆小曼传》这部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与其说是传记,不如说是对一段传奇人生的深刻剖析。作者以细腻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陆小曼这位民国风华绝代的女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她光鲜亮丽的外表,更是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奈。书中对她早年生活、家庭背景的描绘,为我们理解她后来的种种选择埋下了伏笔。她的艺术才华,她的社交圈,她与徐志摩、胡适等人的情感纠葛,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们亲身经历了一般。然而,最让我动容的是,在那些耀眼的光环之下,隐藏着一个渴望被理解、渴望真挚情感的灵魂。她并非只是一个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的女子,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试图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即使这条路布满荆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去评判,而是以一种悲悯的态度,展现了陆小曼在那个特殊时代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她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不为人知的苦楚。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位历史人物,也引发了我对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地位与选择的思考。
评分《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陆小曼传》绝对是近期让我爱不释手的一部作品。它以一种非常冷静而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了陆小曼这位民国时期最具争议的女性。我之所以说它“冷静”,是因为作者并没有回避她生活中的种种争议,比如她的挥霍无度,她的情感纠葛,但同时,她也用了一种更加深邃的眼光去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书中大量的细节描写,比如她对服饰的讲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她与各色人等的交往,都勾勒出了一个活生生的陆小曼。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在描述她表面上的光鲜亮丽时,却不动声色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空虚与失落。她就像一个华丽的囚徒,被困在那个时代所赋予的标签里,无法挣脱。书中对她与父母、与丈夫之间关系的描写,也揭示了那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这本书没有过多的煽情,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深深的无奈与悲凉。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时代、家庭、个人选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因为它彻底颠覆了我对陆小曼的刻板印象。《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陆小曼传》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名媛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关于女性命运的深刻解读。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她并没有采用线性叙事,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信件、回忆录,以及一些细节的推敲,层层剥茧,将陆小曼的形象一点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她情感世界的描绘,那种在欲望与责任、自由与束缚之间摇摆的矛盾,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徐志摩炽热而短暂的爱,对胡适复杂而又无奈的情感,以及她作为一个妻子、母亲所承担的责任,都构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通过对她艺术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寂寞与孤独。那些在画纸上的点线,似乎就是她无法言说的情绪的宣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在物质丰裕但精神贫瘠的时代里,一个渴望真情、渴望独立、却又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也充满了令人扼腕的生命力。
评分《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陆小曼传》是一本绝对令人耳目一新的传记。我一直对民国那个时代的女性命运充满好奇,而陆小曼无疑是其中最耀眼也最复杂的一个。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选择落入俗套地去渲染她的“红颜祸水”或是“摩登女郎”的标签,而是深入到她内心世界的角角落落。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绘陆小曼与绘画、音乐、戏剧之间的联系,展现了她作为一位艺术家在那个年代的追求与困境。她的才情是如何被压抑,又是如何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绽放,这些细节的刻画让人物变得立体而丰满。书中对她与林徽因、凌叔华等女性友谊的描绘,也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陆小曼晚年生活的描绘,她如何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继续着她的艺术创作,如何面对岁月的侵蚀和过去的喧嚣。这种返璞归真的描写,让人看到了一个女性在经历了辉煌与争议后,最终回归内心宁静的坚韧。整本书读下来,就像在与一位久远的朋友对话,她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体味和感悟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独特,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在《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陆小曼传》中,并没有将陆小曼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偶像,也没有将她妖魔化,而是以一种近乎解剖的姿态,去剖析她的一生。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她作为一位艺术家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她所遭受的冷遇,有着详尽的描绘。她在中国画上的造诣,她的师承,她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与创新,这些都被细致地记录下来。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公众认知中的陆小曼——一个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女性。书中对她与当时的文化名流的交往,那些沙龙、聚会,被描绘得如同电影画面一般,生动而鲜活。但在这繁华的背后,我读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彷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旁证,比如她朋友的评价,甚至是一些当时报刊的评论,来构建一个多维度的陆小曼形象。这本书让我思考,在一个充满性别歧视和权力不平等的时代,像陆小曼这样的女性,她们的生存状态是多么的艰难,她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可能背负着沉重的代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