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2018新版精装,完整全译本,与《林肯传》《卡内基自传》《洛克菲勒自传》并称美国四大传记)

富兰克林自传(2018新版精装,完整全译本,与《林肯传》《卡内基自传》《洛克菲勒自传》并称美国四大传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本杰明.富兰克林 著,亦言 译
图书标签:
  • 富兰克林
  • 自传
  • 美国四大传记
  • 励志
  • 成功学
  • 历史
  • 人物传记
  • 精装本
  • 完整全译本
  • 2018新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10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1503
品牌:创美工厂
包装:精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字数:1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传记读者

★2018新版精装,完整全译本,内外双封面,高级超感封面纸;内文白云双胶,环保清香!


★版式疏朗,设计惊艳,字体优美,是您书架上的颜值担当!


★从印刷工到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励志传奇!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美国梦,他的精神定义了什么是美国人!


内容简介

《富兰克林自传》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这部由作者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的自传,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且全书文字朴素幽默,使人备感亲切。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作者简介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功勋卓著的政治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民主精神缔造者、《独立宣言》的起草者,被誉为“美国的圣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被称为“电学中的牛顿”。此外,富兰克林还是一位出版家、作家和社会实业家以及慈善家。他深受美国及世界人民的爱戴,成为举世公认的现代文明之父、美国人的象征。

目录

目 录



01 序 言

001 第一部分

059 第二部分

085 第三部分

115 第四部分

131 第五部分

207 第六部分

213 富兰克林生平大事年表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亲爱的孩子:

对于祖上的任何奇闻逸事,我向来都喜欢收集。或许你还记得,我们在英格兰的时候,我曾经因为这个东奔西走,去拜访亲戚中尚在世的长者。同样地,我想你也希望了解我这一生的经历,而这其中有很多事情是你所不熟悉的。我现在正在乡下休假,可能会有一个星期不被打扰的闲暇时间,因此可以坐下来安心地为你把这些经历写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我出身卑微,家境贫寒,这一生中经历过不少艰难困苦;但承蒙上帝的福佑,我的一生大都交上了好运,处世之道也颇为成功,最终积累了一点财富,赢得了一些名望。后辈们也许会对这些感兴趣,或许他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值得仿效和借鉴的地方。

有时回忆起自己交上的那些好运,我就会情不自禁这样想: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再过一遍,如同作家们可以在再版时纠正初版的错误一样。这样的话,我不但可以纠正自己所犯过的错误,还可能防止许多不测事件的发生,让别人从中获益。不过,即使我的这些愿望不能够实现,我还是愿意再过一遍这样的生活。重演人生的愿望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回忆就必然成为实现这个愿望的最好办法,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竭力使它能够长久留存。

因此,我也希望能够像老人们经常会有的那种癖好一样放纵一下自己,在此唠唠叨叨地讲述一下自己那些往事。不过,我在讲述的过程中会注意方式,尽可能做到不令人厌烦,使后辈们并非出于对长者的尊敬而迫不得已来听,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听或不听的自由,这是强求不得的。

最后(为了不失信于人,我还是先自己承认比较好),我之所以会写这个自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虚荣心。诚然,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说“还不至于有什么虚荣心”,但往往话一出口,紧接着便自我吹嘘起来。很多人都厌恶别人的虚荣心,但常常会忘记自己也有一份。不过,我是以公平的态度来看待这种虚荣心的,因为我相信:有这种心理的人不仅常常使自己受益,也能使与之交往的人受益。因此,如果一个人因为生活幸福而感谢上帝,那么即使带有一点虚荣心也不能算作荒唐。

现在既然说到上帝,我想我应该承认:如果没有上帝的眷顾,我不可能获得上面提到的所有幸福,正是上帝的指引令我的处世之道颇为成功。我不敢擅自设想将来,但我的信念令我充满希望:上帝依然会眷顾我,让我像以前一样幸福,并且让我能够像别人一样拥有承受人生中一切灾难和不幸的坚强意志。只有上帝清楚未来的命运究竟是如何的复杂多变;即使我们身处苦难之中,主也会凭借其威力给我们带来福音。


我的一位伯父也很喜欢搜集家族逸事,曾经将其札记传给了我,并告诉我一些有关族祖的事迹,我因此才对我们这个家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原来我们这个家族在北安普敦郡的埃克顿村已经居住了300年之久。而对于这之前的情况,他也不清楚(有可能是从“富兰克林”这个词用做家族姓氏开始的。当时的姓氏标志着该姓氏群体的社会阶层,整个英国都流行立姓氏)。他们大约拥有不动产土地30英亩,兼做打铁的生意——这个行业一直流传了下来,直至伯父。我父亲和伯父都遵循长子传业的传统,立长子继承家业。在查阅埃克顿村的户籍册时,我找到了他们的出生、婚娶和丧葬记载,但只有1555年以后的记载,而此前这个教区根本没有户籍册可查。我从找到的户籍册中得知,我是前五代人中最小的儿子的最小一个儿子。

我的祖父托马斯生于1598年,一直以来都住在埃克顿村,直到年迈体衰难以维持生意才搬去儿子约翰那里。约翰是个染匠,当时我父亲还在跟他学手艺,他住在牛津郡的班伯里,祖父就是在那里去世并被安葬的。我们在1758年看到了他的墓碑。祖父的长子托马斯住在埃克顿村,后来把老宅连同土地都传给了自己的独生女儿。她的丈夫姓菲雪,威灵堡人。他们夫妻俩又将这份产业卖给了现在的庄园领主伊斯德先生。

我的祖父有4个儿子:托马斯、约翰、本杰明和约赛亚。有关他们的资料我没有带在身边,在这里,我把了解的情况写下来给你。如果那些资料在我离家期间没有丢失的话,你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更详细的情况。

长子托马斯(即大伯父)跟着父亲学打铁。他天资聪颖,在学业上曾经受到那个教区的大绅士帕尔梅先生的鼓励(他的弟弟们都曾受到同样的鼓励),后来成为地方上很有威望的书记官;与此同时,他还是本村以及北安普敦郡各项公益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关于这方面的传说很多。此外,他还深受哈利费克斯爵士赏识,并得到其资助。他于1702年旧历1月6日去世,而我正是在4年后的这一天出生的。我还记得:当埃克顿村的一些长辈们向我们讲述他的生平和性格时,你非常惊异,因为你觉得他的情况和我有些类似。当时,你还说:“如果他在你出生的那天去世,人们会以为你是他的灵魂转世呢!”二伯父约翰是一名染匠,在我看来是毛织品的染匠。三伯父本杰明在伦敦学习染丝绸,悟性很好。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他曾来波士顿拜访我的父亲,并与我们同住了好几年。他活到高寿,孙子塞缪尔?富兰克林现在还住在波士顿。伯父本杰明留下两卷四开本的诗稿,其中有一些是赠送给亲友的,下面有一首是他送给我的 ,作为范例。他还创造了一套速记法,并且教给我,但我从未实践过,因此早已经忘记了。由于父亲和他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我的名字就是随着这位伯父取的。他对宗教深信不疑,只要有出色的教士布道,他就总是虔诚的听众,还用自己创造的速记方法将布道内容记录下来,后来留下了多卷速记本子。他还有政治狂热情绪,但就他的身份而言,这似乎有点过分。

我最近在伦敦得到一卷他搜集的重要论文册子,讲的是1641年到1717年的一些公共事务。不过,从卷数的编号看,应该缺少了许多本,但仍然保留有8卷对开本,24卷四开本和八开本。这些书卷是一个旧书商(由于我有时候在这个旧书商那里买书,与他结识)搜集了拿来给我的。这些书似乎是三伯父在去美洲之前留下的,已经是50多年前的往事了。书的边页上还有他作的许多注释。

我们这个家族在很早的时候就参加了宗教改革运动,在玛丽女王统治的整个时期,一直信奉新教。他们因强烈反对罗马天主教而时常处于危险的境地。他们曾经有一本英文版《圣经》,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就把它打开,然后用绳子绑在一把折凳的底部。每当曾祖父向家人诵读《圣经》时,他就把折凳翻过来放在膝盖上,从绳子下面翻读;同时还会让一个孩子在门口放哨,如果有宗教法庭传令官露面,就立刻来报告。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就把折凳翻过来放好,《圣经》就像之前那样被藏起来。这件逸事是我从三伯父本杰明那里听到的。我们全家对英国国教的信奉大约一直持续到查理二世统治的末年。当时,有些牧师因不信奉国教而遭到驱逐。这些人在北安普敦郡举行非国教徒集会,本杰明和约赛亚后来一直追随他们;而家里其他的人依然信奉国教。

我的父亲约赛亚结婚很早,大约在1682年,他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移居到新英格兰。非国教教徒的集会在那时是法律所不容许的,并且常常会被干扰。我父亲熟悉的一些有名望的人就想到要移居新大陆,并且劝说父亲同他们一起去。他们期望能够在新大陆拥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到新英格兰后,他的前妻又为他生了4个孩子;继室生了10个,总共有17个孩子。我还记得,曾经有一次坐在餐桌旁吃饭的就有13个,他们后来都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家庭。我在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出生,是家里最小的男孩,还有两个妹妹。我母亲阿拜亚?福格尔是继室,她的父亲彼得斯?福格尔是新英格兰的第一批定居者。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科顿?马瑟在《美洲基督教史》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信仰虔诚,学识渊博”。据说他写过各种题材的即兴小诗,不过发表的只有一首,许多年前我曾有幸读到过。

那首诗写于1675年,采用的诗体在当时民间十分流行,是写给当地政府的有关人士的。该诗代表了浸礼会、教友会以及其他受迫害的教派,十分提倡宗教信仰自由。诗中还写道:宗教迫害是印第安人战争以及国家遭受的其他灾难和不幸的罪魁祸首,故而上帝才严惩了这些罪行。因此,诗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规劝当局废除那些残酷法律的思想。整首诗读起来既真诚坦荡又自由大胆。尽管诗歌的前两节我已经忘记,但结尾的6行我仍然记得。大意是:善意的责备让他愿意坦言作者是谁。后面6行是这样写的:


我在内心深处

憎恶造谣中伤;

我住在雪本城,

姓名就在此处;

我是你的诤友,没有丝毫恶意,

我就是彼得斯?福格尔。


我的哥哥们都在不同的行业拜师学艺。8岁时,父亲送我去语法学校读书。他计划把我作为“什一税”(10个儿子中的一个)奉献给教会。我的悟性很高(我应该很早就读书了,因为我记不清楚自己曾有不识字的时期),他的朋友们都认为我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学者,于是父亲就下定决心要送我上学。伯父本杰明也赞同父亲的做法,并且表示:我愿意学他的速记法的话,他就把自己所有的布道速记本都给我,就如同开一家店铺需要先储备资本一样。我在语法学校读书还不到一年,开始只是班里的中等生,渐渐地就名列前茅,后来还跳了级,年底就可以升到三年级。但这时父亲考虑到今后难以承受一个大家庭的负担以及上大学的教育费用;我还当面听他对朋友们说过,许多人读书到头来还是生活拮据,这一切让他改变了初衷。退出语法学校后,他让我去另外一所学校学习计算和写作。这所学校是由乔治?布朗内尔先生创办的,他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主张采用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方法办学,总体上讲很成功。我在他的教导下写作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不过算术不及格,而且毫无长进。


10岁的时候,父亲让我回家帮他经营生意,他从事的是油烛和肥皂制造买卖。他原本不是学这一行的,可是到新英格兰之后,他发现染色行业不景气,要维持生计十分困难,于是就改行了。我要负责剪烛芯、灌烛模、看店铺,另外还干一些跑腿送货的杂活。

对于这个差事我并不喜欢,一心想着去航海,可是父亲坚决反对我这么做。不过,由于住在水边,常跟水打交道,我很早就学会了游泳,还会驾船。只要我跟别的孩子在船上,不管是小船还是小舢板,他们都会让我来驾船,特别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听我指挥,有时候我还让他们陷入窘境。在此,我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我早年就已经显现出来的公益精神,尽管在当时那么做不够妥当。

水磨附近有个蓄水池,旁边是盐碱滩,涨潮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去滩头钓鱼,但是滩头被踩踏过度,已经变成一片泥浆,于是我建议建造一个小钓鱼台以方便立足。我告诉小伙伴们:那边有一大堆本来用于在湿地附近建造房子的石块,正好符合我们的需求。于是,等到晚上工人们下班之后,我便召集一帮小伙伴来,大伙儿就像群蚂蚁一样带劲地搬石块,有的石块太大,得要两三个人才搬得动。就这样,所有的石块都被我们搬走了,我们用它们建造了钓鱼台。第二天一大早,工人们发现石块不见了,感到十分惊讶,后来在我们的钓鱼台找到了。接着他们追究责任,我们被查出来,并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其中有的小伙伴还被父辈斥责。当时我还申辩搭建钓鱼台的好处,但父亲教导我并令我相信:干不诚实的事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我想你也许会对你爷爷的一些情况感兴趣。他中等身材,有着很好的体质,非常结实强壮。他天资聪明,画得一手好画,还对音乐有一点研究,并且拥有清脆悦耳的嗓音。忙了一整天的他,有时会在晚上拉着小提琴,唱起悦耳的赞美诗。他在机械方面也有天赋,使用别的行当的工具,有时候也显得得心应手。不过,在我看来,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于公于私他都能深明大义,并且行事果断。由于要养活一大家人,家庭的窘迫令他只能埋头工作,因此他从未担任过公职。但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有些地位颇高的人常常来拜访他,征求他对镇上的或者他所属教区事务的意见,而且对他的建议和判断非常尊重;还有些人会来找他解决麻烦;有双方发生争执时,也常请他帮忙调解。

他常邀请深明事理的朋友或邻里来家里围桌叙谈,谈论的都是些现实而又能够引发大家独立思考的话题,希望能够给孩子们以教育和启迪。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这些孩子也认识到何为善良和公正,何为人生的处世之道;在饭桌上就很少会想到吃的东西是否时兴,花样的多少,口味的优劣,是不是合胃口,等等。我从此也养成对菜肴十分随意的习惯,很少会去在意每顿饭吃的是什么。直到现在,若是被问到几个小时前吃了些什么,我很难回答上来。这一生活习惯倒是给我后来的旅途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与我同行的人因为一直以来都对饮食十分讲究,所以常常会因为无法满足食欲而感到很不愉快。


前言/序言

序 言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是美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而又功勋卓著的人物。他在人生的舞台上担任过多种角色——作家、哲学家、科学家、发明家、外交家和政治家。

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生于波士顿一个贫寒的皂烛制造商家庭。父亲是英国移民,先后娶了两个妻子,前妻生了7个孩子,继室生了10个孩子,富兰克林是他的第15个孩子,也是家中最小的男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他只上了两年小学,10岁时辍学在父亲的店铺里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詹姆斯的印刷厂当印刷工人。在那里,他学到了一手出色的印刷技术,而且为了弥补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缺陷,他还刻苦自学,获得了广泛的知识。他曾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也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个人努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他后来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等著作,对自然科学有很深的研究,而且因为在电学方面的实验备受人们的推崇。

17岁时,富兰克林离开了哥哥的印刷所,辗转到费城、伦敦等地流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22岁时,他再次回到费城,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印刷厂,因质量精良获得了很多业务。第二年,他与人合办《宾夕法尼亚州报》。30岁的时候,富兰克林受聘为宾夕法尼亚州秘书,并于次年任议会议员和费城邮政局局长,由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作为政治家,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富兰克林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事实上,美国18世纪下半叶的每一件大事几乎都是在其推动之下进行的。他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是美国的创建人之一,参与了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1776年,作为美国特使前往法国谈判,在他的努力下,1778年缔结了法美同盟;又作为代表前往英国谈判,以承认美国独立为先决条件,促成1783年英美合约生效。1785年,富兰克林回到费城,全城出动欢迎,并接连三次当选宾夕法尼亚州州长。

富兰克林一生经历丰富,同时对公共事业也很热心,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福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他组建的“俊托”俱乐部、印刷厂、报社、图书馆、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等组织,都成为北美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开路先锋。他在农业生产、新式火炉、电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发明和创新,还发明了高架取书器、老年人使用的双焦距眼镜、三轮钟等。

他一生中获得过许多荣誉。1753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章,同年获得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他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2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国院士,1789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外国院士。

1790年4月17日,他在费城病逝。他的墓碑上只简单地刻下了他自己写的“富兰克林,印刷工人”,而绝口不提他后半生的重要职务。但在世人的眼里,他早已成为一座高大而厚重、令人仰止的丰碑。

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串串闪光足迹的富兰克林,不仅因他的远见卓识和勤奋努力成为“美国缔造者”之一,而且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青年。富兰克林逝世已经220年了,而今最能体现他思想的莫过于他亲手写下的这本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原本是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书信,是作者晚年分四次写的,由于革命工作的原因,自传写得断断续续,内容涵盖了富兰克林的“家族逸事”及主要工作和重要事件。因为作者的突然病逝,自传并未完成,1757年之后富兰克林更加辉煌灿烂的后半生并没有写出来。我们经过翻译整理,将现存的自传总共分为六个部分,供读者来体验一次美国梦的奋斗历程和完美道德精神之旅。

富兰克林也创造了一个道德的神话。他有高尚的人格,更有宏伟的政治抱负。他既实现了个人道德修养的完善,又身体力行地建立了一个属于整个人类、超越时代和国别的价值体系。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凭着个人奋斗实现了崇高的理想,而且一直希望自己能更加完美,这种执着追求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都曾深受富兰克林的影响;《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奥格?曼狄诺也对富兰克林推崇备至,在编撰世界畅销的励志书《羊皮卷》时,更将《富兰克林自传》列为重点推荐书。这部影响了无数读者、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自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出版,成为激励亿万青年成长的励志经典。重温这位异国先哲的人生历程,不禁对他的德行与奋斗精神肃然起敬。我们也希望中国的读者能从中汲取他的人生哲学和成功理念,这也正是我们翻译出版此书的美好初衷。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份不包含《富兰克林自传》内容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聚焦于与《富兰克林自传》并列的美国“四大传记”中的其他三部:《林肯传》、《卡内基自传》和《洛克菲勒自传》,并力求内容详实、自然流畅。 --- 探寻美国精神的基石:林肯、卡内基与洛克菲勒的非凡人生 一部民族的伟大,往往凝聚在少数几个杰出人物的生命轨迹之中。在美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有三部传记作品,如同三座灯塔,照亮了美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路径。它们分别讲述了三位身份迥异的巨擘——一位从边疆走出的政治家、一位白手起家的工业巨子、一位奠定现代慈善事业基础的商业奇才——如何以其非凡的意志、智慧和实践,深刻地塑造了现代美国的面貌。 这三部传记,与本世纪初备受推崇的先哲自传并置,共同构筑了一部关于美国梦的史诗。它们不是简单的生平记录,而是对美国核心价值观——坚韧不拔、创新求变、社会责任——最生动的诠释。 一、坚韧与智慧的化身:亚伯拉罕·林肯的艰难抉择 《林肯传》 聚焦于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总统之一亚伯拉罕·林肯。他的故事,是从肯塔基荒野中走出的贫寒之子,成长为在国家最黑暗时刻力挽狂澜的领袖。这份传记细致入微地描摹了林肯的童年困顿、自学成才的历程,以及他在法律生涯中展现出的精妙辩论技巧和深刻的道德洞察力。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林肯在政治斗争中的步步为营,更深刻剖析了他在面对国家分裂这一世纪难题时的内心挣扎与坚定信念。读者将跟随林肯走过国会辩论的硝烟,直面南北战争的残酷现实。传记详尽阐述了《解放黑奴宣言》背后的政治考量与人道主义驱动,以及他如何以近乎悲剧性的自我牺牲,重新定义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内涵。林肯的领导力,在于他在极端压力下保持的谦逊、幽默与超凡的政治智慧,这份传记是研究危机管理和道德领导力的永恒范本。 二、钢铁意志与工业雄心:安德鲁·卡内基的崛起之路 《卡内基自传》 是一部关于工业时代个人奋斗的教科书。安德鲁·卡内基,这位苏格兰移民之子,以其超乎常人的勤奋和远见,从一个纺织厂的信差,最终掌控了主导美国工业命脉的钢铁帝国。 这份自传以其坦诚和近乎自我的鞭策,展现了“美国梦”的极致演绎。卡内基不讳言自己对财富的渴望和对效率的追求,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后来对财富的重新定义——即“富者有义责”。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如何运用创新技术、高效管理和残酷的成本控制,颠覆传统制造业,建立起庞大的卡内基钢铁公司。他对于储蓄、投资、以及早期积累的详细阐述,为后世的创业者提供了最直接的实操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书中记录了他晚年如何积极投身于公共事业,建立图书馆和教育基金,实践其“财富管理者的责任论”,深刻影响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 三、财富的规划与人道的实践:约翰·D·洛克菲勒的秩序构建 《洛克菲勒自传》 则为我们揭示了现代商业垄断的形成过程,以及其背后的秩序构建哲学。约翰·D·洛克菲勒,标准石油的缔造者,是美国历史上财富积累最快、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 与卡内基的坦率不同,洛克菲勒的传记展现出一种深思熟虑的、近乎禁欲的商业理性。本书重点阐述了他如何在混乱无序的早期石油行业中,通过精密的供应链管理、成本核算和对效率的偏执追求,逐步建立起一个几乎覆盖全美的商业网络。读者将了解到标准石油如何通过“一体化经营”的概念,从钻井到运输、从炼化到销售,建立起无懈可击的商业壁垒。然而,这份传记的更深层价值在于,它记录了洛克菲勒晚年向“慈善家”角色的转变。在公众质疑和政府反垄断的压力下,他开始系统性地规划和实施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慈善事业,建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和大学基金。他的慈善理念——用商业的效率和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彻底革新了西方的慈善事业面貌。 总结:跨越时代的精神遗产 这三部传记,分别从政治、工业和商业伦理的维度,共同描绘了美国崛起的核心驱动力。它们不是简单的成功学,而是关于如何在剧变时代做出艰难抉择、如何在巨大权力下承担责任的深刻反思。阅读它们,如同与林肯共历内战的煎熬,与卡内基并肩擘画工业蓝图,与洛克菲勒一同规划财富的最终流向。这三部作品,是理解美国文化基因、洞察现代商业和社会治理模式的不可或缺的经典文本。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了这本《富兰克林自传》,书的质感和包装都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作为“美国四大传记”之一,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我一直对那些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的故事充满兴趣,而富兰克林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着迷的几位之一。 阅读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能够深入了解富兰克林的人生哲学和实践方法。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从政治到科学,从发明到文学,他在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展现他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又是如何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从而取得一个个非凡的成就。特别想知道他对自我完善的看法,以及他如何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同样非常好奇书中对于富兰克林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实用主义”和“勤俭节约”等品质的描写。这些品质的形成并非偶然,必然有其深刻的根源。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他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塑造了这样一种宝贵的品格。这些品质,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自述,更是一扇窗口,让我能够窥见18世纪的美国社会风貌。富兰克林亲历了那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他的观察和记录,无疑会为我们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景象。我希望书中能有丰富的细节描写,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以及政治思潮的演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独立和繁荣的。 总的来说,我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深度对话。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仅丰富我的知识,更能启发我的思考,学习到富兰克林身上那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作为一本传记来阅读,更是我寻求人生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评分

刚拿到这本《富兰克林自传》,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包装得很精美,那种纸质和触感,瞬间就让我觉得物有所值。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名人传记,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是翻译上的问题,也可能是原文的精髓没有完全传达出来。所以,“完整全译本”这几个字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定心丸,我期待着能读到最原汁原味、最接近富兰克林本人思想的文字。 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富兰克林的人生轨迹太传奇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徒,一步步成为影响世界的大人物,这其中的过程必然充满了坎坷和智慧。我特别想了解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我超越的,他的思维方式、他的处世之道,这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不是那种只看故事梗概的人,我更喜欢深入挖掘,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想了解富兰克林个人,更想借由他的视角,去感受那个美国建国初期的大时代。他身处历史的漩涡中心,经历了那么多的风云变幻,他的经历肯定能为我们揭示那个时代的面貌,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美国历史的形成。我期待书中能有更多关于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的细节描写,这样我才能更全面地认识那个时代,以及富兰克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启发。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学习到富兰克林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那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态度。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毕竟,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的成就,更在于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总的来说,这本书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阅读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伟大灵魂对话的机会。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得到启发,甚至改变一些看待事物的方式。这本书所承诺的“完整全译本”,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信心,我相信它一定会给我带来一次难忘的阅读之旅。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令人惊喜的一本!我一直对那些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充满好奇,而富兰克林这位集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作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更是让我魂牵梦绕。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就被它精美的精装设计所吸引,沉甸甸的质感,翻开纸页时细微的沙沙声,都让我有种与历史对话的仪式感。我特别喜欢它“完整全译本”的承诺,意味着我能更深入地触碰到富兰克林本人思想的肌理,而不是被删减或过滤的二手信息。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富兰克林穿越时空,亲历了他从一个普通印刷学徒,一步步成长为影响美国独立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关键人物的非凡历程。书中对他童年时期的刻画,那种勤奋好学、自律严谨的态度,着实令人敬佩。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他如何通过不懈的自学和实践,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更让我着迷的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运气或天赋,而是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行为准则,比如他列出的十三种美德,这对于我这样正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行动指南。 我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富兰克林置身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键时刻,他的见闻、他的思考、他的决策,都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走向。书中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分析,他对各国关系的洞察,以及他作为外交官的智慧与策略,都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读到他与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等历史伟人之间的互动,更是让我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代,感受着那些伟大的灵魂如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富兰克林并没有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神坛人物,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也会犯错误,也会有困惑,但最重要的,是他总能从错误中学习,不断自我修正。他的幽默感和智慧贯穿全文,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和洞察力。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社会建设的思考,以及他对公共事业的热情。他创立的很多机构,比如费城图书馆、宾夕法尼亚大学,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他超前的社会责任感和远见卓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难以置信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智慧、关于如何在一个变革时代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深刻启示录。我之所以反复提及“完整全译本”这一点,是因为我深信,只有最原始、最纯粹的声音,才能传递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这本书让我对“人生”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教会我,即使出身平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这本书不仅仅是收藏,更是我会反复翻阅,从中汲取力量的精神食粮。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改变世界格局的人物充满敬意,而富兰克林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富兰克林自传》时,精装的质感和“完整全译本”的承诺立刻吸引了我。要知道,很多传记为了篇幅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会删减一些内容,而完整版更能让我感受到原作者想要表达的一切。 我最想了解的,是富兰克林那传奇般的人生轨迹。从一个普通的印刷学徒,到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外交家,他是如何做到的?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能让我打开通往他内心世界的大门,去探究他成功的秘诀。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他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深入描绘,这些往往比惊心动魄的事件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给读者带来实际的启发。 我非常关注书中对富兰克林早期生活的刻画。他不是生来就伟大,他的成长历程一定充满了艰辛和奋斗。我希望能够看到他对童年、青少年时期的一些回忆,他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如何一步步奠定了他日后成就的基础。这些细节,往往比宏大的成就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让我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人的温度。 这本书更像是历史画卷的缩影。富兰克林身处的时代,正是美国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伟大变革时期。我希望通过他的眼睛,去观察和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政治斗争、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他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的视角和见解,无疑会为我们呈现一幅生动而真实的美国建国史。 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智慧、关于如何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塑造自己人生价值的宝贵教材。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富兰克林那不平凡的一生,去汲取他身上那些超越时空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用心,拿到手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和质感,那种精装的感觉,比普通的平装书更有收藏的价值。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从内到外的品质都很重要,它能直接影响阅读的心情。而且,它被誉为“与《林肯传》《卡内基自传》《洛克菲勒自传》并称美国四大传记”,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传记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期待,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传记是最能展现一个人真实面貌的文学形式。它不像小说那样虚构,也不像历史书籍那样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来折射时代的变迁。富兰克林的人生,无疑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史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人物之一的。 我尤其关心书中对于富兰克林早期生活和成长的描写。很多人都知道他后来的辉煌,但很少有人关注他最初的起点。他如何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事业,积累自己的财富,发展自己的学识,这个过程一定充满了艰辛和智慧。我希望书中能详细描绘出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寻找机会,抓住机遇。 我对书中涉及的政治和外交方面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富兰克林在美国独立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外交才能和政治智慧,对美国最终的建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希望书中能深入剖析他在那个关键时期所做的决策,以及他如何与当时的各国领导人周旋,为美国的独立争取支持。这部分内容,对我理解美国历史的形成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绝佳机会。它不仅能让我认识一个伟大的个体,更能让我对那个伟大的时代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我期待在阅读中,能够汲取到富兰克林身上那种务实、创新、以及为公共事业奉献的精神,这些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分

书还没有看,但在PITTSBURGH时看到他捐的大学,也看了些他的零星内容,希望更完整地看看这个美国钢铁时代的大人物。

评分

美国有两个卡耐基,一个是励志教育家卡内基,另一个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作为镀金时代的美国巨富,卡内基,洛克菲勒,JP摩根,都是当时时代巨头,感觉传记,还是别人看的更客观。

评分

很丰富很烦很久日益丰富,五星好评。物流不错

评分

纸张印刷不错,到底是精装版,内容老少咸宜。

评分

品味他们的人生

评分

一如既往的好,继续努力吧

评分

还没看呢,不过绝对值得推荐。

评分

京东的东西一直都很好,我很喜欢经常从京东买,信任京东家的品质!!!

评分

,京东自营越不敢信任了,次货,连花生米发霉都有,不敢吃直接丢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