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新编制的《机槭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的精神,结合近几年来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修订而成的。
《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分上、中、下3篇。上篇为机构的运动设计,主要介绍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各种机构的类型、特点、功能和运动设计方法,包括: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其他常用机构,组合机构,开式链机构;中篇为机械的动力设计,主要介绍机械运转过程中所出现的若干动力学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和试验来改善机械的动力性能,包括:机械的力分析,机械系统动力学,机械的平衡;下篇为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主要介绍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过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包括: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选择。
《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申永胜,清华大学教授,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曾任清华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精仪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6—2012),全国机械原理研究会理事长(2002—2011)。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为第1获奖人,1997、2001、2009年三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2003年获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其主持的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带领的团队2007年入选首届国家教学团队。
内页插图
目录
0 绪论
0.1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0.2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
0.3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0.4 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方法
上篇 机构的运动设计
1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1.1 机构的组成
1.2 机构运动简图
1.3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1.4 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文献闼读指南
习题
2 连杆机构
2.1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
2.2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2.3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功能
2.4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2.5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2.6 空间连杆机构简介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3 凸轮机构
3.1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
3.2 凸轮机构的特点和功能
3.3 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
3.4 凸轮廓线设计
3.5 凸轮机构基本参数设计
3.6 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4 齿轮机构
4.1 齿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
4.2 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性
4.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4.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4.5 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加工及渐开线齿廓的根切
4.6 渐开线变住齿轮
4.7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设计
4.8 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4.9 蜗杆蜗轮机构
4.1 0圆锥齿轮机构
4.1 1非圆齿轮机构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5 轮系
5.1 轮系的类型
5.2 轮系的传动比
*5.3 轮系的效率
5.4 轮系的功能
5.5 轮系的设计
*5.6 其他类型的行星传动简介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6 间歇运动机构
6.1 棘轮机构
6.2 槽轮机构
6.3 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6.4 不完全齿轮机构
6.5 间歇运动机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7 其他常用机构
7.1 螺旋机构
7.2 摩擦传动机构
7.3 挠性传动机构
7.4 可展机构
7.5 并联机构
7.6 柔顺机构
7.7 基于智能材料驱动的机构
7.8 其他物理效应机构简介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8 组合机构
8.1 机构的组合方式与组合机构
8.2 纽合机构的类型及功能
8.3 组合机构的设计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9 开式链机构
9.1 开式链机构的特点及功能
9.2 开式链机构的结构分析
9.3 开式链机构的运动学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中篇 机械的动力设计
10 机械的力分析
10.1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0.2 机械中的摩擦
10.3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10.4 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11 机械系统动力学
11.1 外力作用下机械的运转过程
11.2 机械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11.3 机械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11.4 机械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11.5 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11.6 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12 机械的平衡
12.1 平衡的分类和平衡方法
12.2 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
12.3 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
*12.4 挠性转子平衡简介
12.5 平面机构的平衡设计
文献阅读指南
习题
……
下篇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附录 机械原理重要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中,参考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最新版本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保持前两版教材体系和基本框架不变的基础上,本次修订主要作了以下变动:
1.调整了教材的体例。本书前两版出版时,各章的习题是安排在其配套教材《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一书中的,本次修订中,在对这些习题进行精选和补充后,将其移至本书各章后;本书前两版出版时,其配套的课件《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以光盘的形式单独发行的,本次修订中,在对该课件进行同步修订后,将其以书配盘的形式附在了本书后。教材体例的这样调整,进一步方便了读者使用。
2.强化了中篇“机械的动力设计”各章的内容。修订后的中篇由机械的力分析、机械系统动力学和机械的平衡三章组成。在机械的力分析一章中,增加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的内容;在机械系统动力学一章中,强化了机械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和工程实例介绍;在机械的平衡一章中,引入了摆动力和摆动力矩的概念,以期方便读者对机械动力平衡有更全面的了解。
3.修订了其他部分章节的内容。例如,在连杆机构一章中,增加了平面机构的整体运动分析法;在凸轮机构一章中,强化了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的内容;在其他常用机构一章中,增加了对可展机构、并联机构、柔顺机构和基于智能材料驱动的机构的简要介绍;在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部分,增加了常用典型机械传动部件的介绍;在原动机选择部分,增加了原动机机械特性和工作机负载特性的介绍等。
4.同步修订了《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一书,进一步突出了其辅导功能,并将其更名为《机械原理学习指导》。
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本书篇幅相对稍大。编者认为教材篇幅多于讲课内容是国际通例,它不仅可以为学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开阔知识视野的平台,也可以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相关的学习、阅读和参考资料。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人员有:申永胜(绪论,第1章,第3章,第5章,第8章,第9章,第12章,第14章,附录),郝智秀(第2章,第6章,第10章),阎绍泽(第4章,第7章),贾晓红(第11章),肖丽英(第13章,第15章)。本书由申永胜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统稿、修改和定稿。
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 附光盘) [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Third Edi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 附光盘) [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Third Edition)]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 附光盘) [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Third Edition)]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