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云冈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瑰宝,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旷古未有的融汇贯通。这本书是一本带你“曲径通幽”认识云冈石窟的佳作,也是了解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好范本。
前言/序言
张焯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今十里河)北岸。石窟倚山开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雕像高则十几米,小仅几公分,巨石横亘,造像满目。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有的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来客。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各有特色,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艺术精湛,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从翻开本书的一刻起,我们将一步步走近云冈,走近石窟,从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细细聆听历史千年的回响,感悟用顽石雕刻生命的奔放。
关于云冈石窟的开凿,《释老志》记述如下:“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提及的武州塞,位于云冈石窟西崖之北,赵武灵王以来一直是由蒙古高原进入汉地的交通要塞。武州山砂岩结构,是西来佛徒熟悉的雕刻石料。昙曜建议开凿的五所佛窟,即今云冈第十六至第二十窟,学者谓之“昙曜五窟”。周一良《云冈石佛小记》曰:“惟昙曜在兴安二年见帝后即开窟,抑为沙门统之后始建斯议,不可晓。要之,石窟之始开也,在兴安二年(公元453年)至和平元年(公元460年)之八年间。”
昙曜五窟的开凿,掀起了武州山石窟寺建设的热潮。从文成帝开始,经献文帝、冯太后,到孝文帝迁都,皇家经营约四十年,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的开凿。同时,云冈附近的鹿野苑石窟、青磁窑石窟、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焦山寺石窟等,也相继完成。期间,广泛吸收民间资金,王公大臣、各地官吏、善男信女纷纷以个人、家族、邑社等形式参与石窟建造,或建一窟,或造一壁,或捐一龛,或施一躯,遂成就了武州山石窟寺的蔚然大观。迁都之后,武州山石窟建设仍延续了三十年,直到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六镇起义的战鼓响起。
云冈石窟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是诸多历史必然性的归结。
第一,礼帝为佛的新思维,是引领北魏佛教兴盛的法宝;第二,平城佛教中心的形成,使大规模像教建设成为可能;第三,太武帝灭佛,从反方向刺激了北魏佛教的迅猛发展;第四,追仿释迦鹿苑旧事,再造东方佛教圣地;第五,北魏对西域的征服,直接迎来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东西文化交流的高潮。
作为西来像法在中华大地绽放出的第一朵奇葩,云冈石窟一改葱岭以东石窟寺泥塑、壁画、木雕为主的艺术模式,直接比照印度的大型石窟建筑,在东方首次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全石雕性质的佛教石窟群。同时,广泛吸收中外造像艺术精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成为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当年那些曾经细致入微的刻画虽在经历着时间的洗刷,但色彩依旧;虽经深久的浸润,却更显厚重。隐隐约约的轮廓、活灵活现的造型仍在不厌其烦地讲述着佛法的故事。听,那古老的梵音又从远处若隐若现地传来,那一尊尊佛像又在跋涉着千百世的修行。
云冈赐福 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