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安·蘭德叢書:誰需要哲學》是安·蘭德臨終前編撰的*後一部作品集。編寫該書*初是一位加拿大客觀主義者沃爾特鬍波歇(Walte,Huebscher)提議的。1981年鞦天,他在寫給安·蘭德的信中說:“你在文章中細緻地描述瞭個人在日常錶達中如何反映哲學觀點……如果能把這類文章結集齣版,我覺得可以更加突齣客觀主義哲學的影響,進而分析當前許多危險傾嚮的哲學根源,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工作。”安·蘭德對鬍波歇的提議很贊同,《安·蘭德通訊》中收錄瞭好多她*得意的作品,《誰需要哲學》*初是她在美國西點軍校的一篇演講稿。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中,她就和玻白斯一麥瑞爾(Bobbs Merrill)公司的齣版商格雷思肖(Grace Shaw)、若乾朋友和助手幾次交流文集的構想和立意。她提齣瞭文集的基本框架和內容要求,還指齣幾篇必須選入文集的文章,其他的則交由編輯裁量。但是不久後安蘭德就去世瞭,終究沒有看到文集齣版。
作者簡介
安·蘭德(1905-1982),俄裔美國作傢、哲學傢。青年時代從蘇聯流亡美國,以其小說和哲學聞名於世。小說《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齣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並為她贏得瞭巨大的聲譽,至今仍以每年超過10萬冊的數量再版。1957年《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齣版,成為美國曆史上僅次於《聖經》的超級暢銷書,被譽為對美國影響大的10本書之一,全球纍計銷售近億冊。安·蘭德推崇理性,認為人的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顧傳統輿論的偏見,力倡個人主義,認為不能使個人利益得到伸張的社會,就不是理想社會。她的客觀主義哲學自20世紀50年代起風靡美國,影響瞭幾代美國人,她本人也成為美國青年崇拜的偶像。安·蘭德一生著述百餘種,根據她的生平拍攝的紀錄片和故事片曾獲奧斯卡奬。1982年安·蘭德去世,此後美國創立瞭許多蘭德書友會和專門研究安·蘭德思想的機構。
目錄
第1章 誰需要哲學——在西點軍校的講演
既然為人,你就無法改變需要哲學的既成事實。
第2章 哲學偵探
學習哲學的最好方法,應該像閱讀偵探故事一樣層層遞進,最後得到真相。
第3章 形而上學和人為行動
上帝賜給我寜靜,使我去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上帝賜給我勇氣,使我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上帝賜給我智慧,使我去分辨事物的不同。
第4章 隱性的聯係
科學傢多年來一直在尋找人和動物之間的聯係,也許反概念思想就是人和動物問的“隱性聯係”。
第5章 沒有自我的自私
人類本質上是自私的個體。
第6章 緻斯帕斯基的公開信
你沒必要自詡是邪惡的守護神,因為誰都清楚,你也是製度的受害者。
第7章 信仰和武力:現代世界的破壞者——在耶魯大學的講演理性和自由互為充要條件,不可分離。當一個人是理性的,他便獲得瞭自由;當一個人自由瞭,他必然是理性的。
第8章 真是可靠的道理
十九世紀是西方曆史上最好的時代,但同時也是哲學上最壞的年代。
第9章 康德和蘇利文的對比
第10章 因果關係和義務
“義務”是哲學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反概念之一。
第11章 一封無名信
利他主義的理論根源是對有能力的人的嫉妒和仇恨心理。
第12章 平等主義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人為的災難,是人類難以理解的原因造成的。
第13章 刺激和反應
雨果明白,自由和尊嚴是人類立身的基本價值。斯金納則知曉,如果要毀滅人之為人,就要釜底抽薪,破壞這兩個基本價值。
第14章 製度的創建
科學和思想不能由投票或者民意決定。
第15章 審查:褊狹和快捷的製度性不是人類性格中獨立的部分,也不是純粹的生理需求,而是一個人基本價值觀的復雜混閤體。
第16章 教育公平
公平原則最大的問題在於難以公平地付諸實踐。
第17章 我能做什麼?
你要堅信,思想對於你和你的生命都很重要。如果你能將這種信仰貫徹在日常生活中,你就會發現很多啓濛彆人的機會。
第18章 不要錯失良機
毀掉一個國傢有兩種方法:獨裁或者混亂。獨裁意味著屍橫遍野,混亂則會讓文明機構瓦解。
精彩書摘
《安·蘭德叢書:誰需要哲學》:
哲學不能直接迴答你是在紐約還是在桑給巴爾島([譯注]位於坦桑尼亞東北部的島嶼),隻能教給你怎樣判斷身處何方。哲學最基本的用處在於告訴你:你身處的世界是否遵循自然法則和知識。哲學幫助我們瞭解:世界是不是穩定的、堅固的、絕對的:或者我們是否身處在未知的喧囂中、人類認識不瞭的神話中、不能預測難以知曉的混沌中:或者人類的認識能力在此是否無能為力,周圍環境中日常所見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周遭事物是獨立於人類存在的,還是由人類的思想建構的;客觀存在是人類認識的客體還是主體;客觀事物是永久保持自己的存在,還是能被人類的思想,比如某種願望所改變。
依據不同的認識標準,對個體行為的本質、個人理想的性質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這類思想都屬於形而上學,是對存在的研究,或者用亞裏士多德的話說,是“作為存在的存在”(beingquabeing),也是哲學的基礎。
無論你對第一個問題得齣什麼結論,你都會覺得有必要繼續追問:我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因為人類不是萬能的、永遠正確的,所以人類一直在探索新的知識,同時人類還要驗證思想正確與否。人類通過推理獲得知識,還是通過超自然力量的啓示得到知識?推理思辨是人類鑒彆和綜閤感性知識的一種機能嗎?或者說人類具有天生的理念,在人類齣生之前就深深植根在頭腦中?推理思辨就足以使人類認識現實,或是人類還擁有強於推理的認識機能?人類的認識能獲得確定性嗎,或是人類天生注定要永遠處在疑惑狀態中?根據你設定的標準不同,你擁有的自信和對成功的概念是全然不同的。對這類事情的答案,屬於認識論(epistemology)的範疇,是關於知識的理論,即主要是研究人類的認知途徑。
形而上學和認識論,是哲學兩個主要的理論基礎。除此以外,倫理學(ethics)也是哲學的分支,可以被看作是哲學的工具。倫理學並不適用於所有事物,隻是規範人類的行為,但是它對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都有影響:性格、行為、價值觀以及人際關係。倫理和道德形成一套價值體係,指引人類的選擇和行動——這也是人類生活的組成部分。
我開頭講述的故事中,宇航員在陌生的星球上無所適從,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也不曉得如何去求證。所以隻有具備世界觀,認識論,對自身本質有清醒的認識,纔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深入研究倫理學之前,你必須迴答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的問題:人類是一種理性的動物,可以理性地對待現實,還是一種非理性的動物,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無能為力,隨波逐流?人類能夠實現不斷的進步,並分享進步的歡樂,還是人類注定要麵對失敗和災難?迴答瞭這些問題後,你可以進入倫理學的問題:對於人類而言,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原因何在?人類首要的考慮是追求幸福,還是逃避痛苦?人類應該以自我實現,還是自我毀滅作為人生目標?人們應該追求自己的價值,還是把彆人的利益淩駕於個人利益之上?人們應該追求幸福,還是自我犧牲?對上述問題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我在此沒有必要再一一指齣。你們在自己身上和周圍人們身上,都可以看到。
倫理學對上麵的問題的迴答,決定瞭人們在生活中如何處事,這又引嚮哲學的第四個分支學科——政治學,即關注社會體係中的規則。作為哲學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政治哲學不會直接告訴你具體在一周的哪一天獲得多少天然氣供應,而隻是讓每個公民都清楚,政府有權力對任何事情施加限量供應。
……
安·蘭德叢書:誰需要哲學 [Philosophy:Who Needs It]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安·蘭德叢書:誰需要哲學 [Philosophy:Who Needs It]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