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

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国情
  • 国情研究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 历史
  • 时事
  • 中国特色
  • 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3219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63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6
字数:54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对国人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国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说是“一册而知当代中国”


  

内容简介

  

《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共分六编:第一编图说中国,精选由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精彩新闻图片,图文有机结合,直观反映中国概貌;第二编国情概略,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政府白皮书及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的统计公报;第三编国情特载,专题国情,分享G20杭州峰会的亮点和成果,记录“天神”交会对接全过程,回顾长征胜利80周年所走过的伟大征程;第五编魅力国情,跟踪时事热点,从时政、经济、文化、科技、民生、人物等方面,生动叙说中国独特魅力,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第六编年度大事,全方位盘点2016年的中国社会。


  

作者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每年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向国内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

此外,中国年鉴社每年编辑出版《中国国情读本》,为读者提供生动、准确、客观、及时的国情咨讯,展示精彩纷呈的年度中国。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第一编图说中国/1-10

/171-178

第二编国情概略/11-54

概貌

疆域和区划/13

人口和民族/15

地形和气候/18

河流和湖泊/23

自然资源/25

历史

古代史/28

近代史/32

现代史/38

政党/41

社会/43

第三编国情特载/55-72

国情特载/57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待/57

第四编专题国情/73-140

关键词①G20杭州峰会/75

G20杭州峰会成果/75

杭州峰会:指引世界经济航向的“灯塔”/85

洞悉世界经济“杭州共识”的三大发力点/89

“高大上”的G20,将给中国百姓带来哪些值得期待的“福利”?/92

关键词②“天神”对接/95

天宫二号中秋之夜赴太空/95

两名航天员乘神舟十一飞向天宫/96

穿越万里的苍穹之恋/97

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成功释放/99

交会对接,要靠太空“千里眼”!/100

“天神”对接11大细节揭秘/102

关键词③长征胜利80周年/108

不朽的丰碑伟大的征程/108

人类历史坐标中的亮丽风景/117

长征永远在路上/120

关键词④民生聚焦/125

2016中国民生热点扫描/125

解读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话题/128

2016,“数”说铁路那些事儿/130

关键词⑤2017前瞻/133

2017年的“民生清单”/133

2017经济发展六大信号/136

第五编魅力国情/141-396

时政篇

001.解放军建立五大战区/143

002.中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发布/144

003.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复/145

004.中国首部慈善法正式发布/146

005.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12条“干货”/148

006.中国首次从非洲大规模押回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150

007.东北全面振兴方案出台/151

008.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153

009.“三步走”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154

010.“土十条”,向土壤污染全面开战/156

011.中国空军列装运-20大型运输机/157

012.透视投融资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六大看点/159

013.信息化将如何影响你我生活/161

014.六举措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职/163

015.详解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改革六大亮点/165

016.“搭积木”建楼“快好省”获赞/167

017.“十三五”国家科创规划五大看点/168

018.公路运输“不超不挣钱”怪圈怎么破?/179

019.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确立/180

020.《国防交通法》出台/181

021.中国首次发布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白皮书/182

022.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183

023.省以下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开启/184

024.《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185

025.北京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87

026.五部门发布意见推进刑诉制度改革/188

027.“千里眼”瞰遍首个国家公园/190

028.中办国办出台意见完善农地“三权分置”/191

029.中国网络领域基础性法律发布/192

030.济南作为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验收/193

031.中学共青团改革全面启动/194

032.“河长制”:八个亮点值得记住/196

033.首个安全生产工作纲领性文件印发/197

034.最高法出台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司法解释/199

035.2016年电信诈骗治理三大突破/200

036.中国政府首次就中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发表白皮书/203

037.2016年国内十大新闻/205

经济篇

038.中国发布首个发展普惠金融国家级战略规划/208

039.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209

040.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210

等。。。。。。。。。。。。。。。。。。。。

精彩书摘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评述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毛泽东同志勉励全体中央委员会成员——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

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风云际会,沧海横流。站在过去和未来交汇点上的中国,既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国内空前繁重任务的挑战,遭遇着全球深度嬗变激荡格局,正步入一段新的历史关键期。

无限风光,尽在险峰。承载中国发展的历史担当,秉持改革创新的智慧勇气,肩负起亿万人民的期待重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13亿多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了新的伟大胜利……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关键时期有关键担当,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心民心团结一心

习近平:“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历史,常常凝炼成一次次选择;选择,又常常开启一段段崭新历史。

2016年,金秋北京。在锤头镰刀的巨大党徽前,中央委员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这份举世瞩目的公报中正式提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滚石上山,闯关夺隘;逆水行舟,险滩激流。

诸多“拦路虎”“绊脚石”摆在前行道路上;一系列“最复杂”“最敏感”问题互相交织并亟待破解;种种党自身所面临的“考验”“危险”不断凸显……

尽管重要战略机遇期仍在,但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迫切需要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13亿多人生活于发展迥异的城乡之中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空间、5000多年历史文明的厚重沉淀……

即使是了解并理解一个偌大的中国,都需要花费一番相当功夫,带领这样一个大国跨过关键的历史关口,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克服重大矛盾阻力、取得重大突破胜利,顺利完成世纪腾越,这需要具备怎样登高望远的谋略?怎样勇敢坚毅的意志?

历史转折的关头,奔腾不息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



《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 内容概要 《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是一部全面、深入地介绍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权威读物。该书以2017年为时间节点,系统梳理了中国过去几十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客观、准确、权威的中国视角,帮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 第一部分:历史的回顾与成就的辉煌 本部分追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锐意改革的光辉历程。 经济发展篇: 详细阐述了中国如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内容涵盖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对外开放的历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书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宏伟画卷,重点突出了制造业的崛起、服务业的繁荣、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如高铁、港口、机场的建设),以及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关注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等重要战略的实施情况。 政治体制篇: 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重点阐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特点。书中强调了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成果,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同时也分析了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能及其在服务人民、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 文化繁荣篇: 描绘了中国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及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书中介绍了中国在文学、艺术、影视、出版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和成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关注了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努力。 社会进步篇: 聚焦于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详细介绍了脱贫攻坚战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书中展示了社会治理的创新,如网格化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同时也关注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生态文明篇: 阐述了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与行动。本书重点介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在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书中展示了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出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等方面的实践。同时,也关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 第二部分:当代的中国与未来的展望 本部分聚焦于2017年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了中国发展的内外动力,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发展动力与机遇: 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为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书中分析了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日趋完善的产业体系。同时,也关注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契机。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客观分析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环境压力、以及国际关系中的复杂性等挑战。书中着重阐述了中国政府应对这些挑战的战略和政策,例如,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国际角色与全球贡献: 描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如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贡献、在 G20 等国际平台上的积极参与、以及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同时,也阐述了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多边主义,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民的梦想与奋斗: 强调了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书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重点描述了人民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结语 《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以其详实的内容、严谨的论证和客观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部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参考。本书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本书的出版,旨在让更多人能够清晰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共同见证一个更加繁荣、开放、进步的中国。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的过程,是一次不断刷新我对中国经济模式认知的旅程。书中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分析,并非简单地罗列GDP增长数字,而是深入探讨了驱动这种增长的深层因素,包括改革开放政策的演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宏伟蓝图,也揭示了其中所面临的挑战,例如技术瓶颈、自主品牌建设等。书中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描述,虽然可能不及专业金融书籍那样详尽,但其勾勒出的中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机遇,也足以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书中还触及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以及它在贸易、投资等领域所扮演的角色。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理解当代中国,离不开对其经济发展的深入洞察。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切入点,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和趋势。

评分

这本《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现状的介绍,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古老国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勃勃生机与独特魅力。初翻开书页,我便被其清晰的脉络和详实的数据所吸引。作者似乎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去梳理和呈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发展轨迹。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科技创新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部分。在科技领域,书中列举了大量令人振奋的成就,从航天工程到人工智能,再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都让我看到了中国在追赶乃至引领全球科技潮流方面的决心和实力。而社会保障方面,虽然书中提及的数字和政策可能未能完全涵盖所有细节,但其勾勒出的基本框架,特别是对脱贫攻坚、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阐述,足以让我感受到国家在提升民生福祉方面的努力与担当。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与自己过往对中国的认知进行对比,发现许多固有的观念受到了挑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和立体化的理解。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颇为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而是以事实说话,这让信息传递更加直接有效。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朋友,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帮助我从宏观层面把握住了中国发展的脉搏,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不得不说,《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在展现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方面,提供了一些颇具启发的思考。书中对于中国政治体制的介绍,虽然受限于篇幅和表达方式,未能完全深入到各个层面,但其勾勒出的基本框架、发展理念以及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探索,都让我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基层治理、法治建设以及公民参与的讨论。它并非简单地描绘政治架构,而是尝试去展现中国社会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治理模式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书中关于信息公开、政务服务改革等方面的案例,让我看到了中国政府在提升治理能力、增强透明度方面的积极尝试。同时,书中也提及了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社会公平、资源分配等问题,并阐述了国家在这些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导向和改革举措。这让我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书”,更是一本“思考书”,它引导我去审视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并尝试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与方向。

评分

不得不说,《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在某些章节的探讨上,触及了一些非常值得深思的议题,尤其是在对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描绘上。我一直对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其由此带来的社会挑战和机遇深感好奇,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虽然篇幅有限,却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视角。它不仅仅罗列了人口数量的变化,更深入地探讨了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城镇化进程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由此催生的新的社会需求和政策应对。书中关于区域发展差异的分析也令我印象深刻,它清晰地揭示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居民生活水平存在的巨大鸿沟,同时也阐述了国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措施。这让我更加理解中国这片土地上复杂多样的现实图景。此外,在文化部分,作者尝试从宏观角度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演变,虽然这部分内容难免会涉及一些概括性的描述,但其对于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脉络梳理,以及对现代社会中文化认同和价值观重塑的探讨,都引发了我对中国文化独特性的思考。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张力与活力,以及国家在应对复杂挑战时所表现出的韧性。

评分

坦白讲,初读《中国国情读本(2017版)》时,我对它在环保议题上的呈现方式感到颇为惊喜。在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提升,而书中关于中国环境保护的章节,没有回避挑战,而是直面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国家为解决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从大气污染治理到水资源保护,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推广,书中都给出了翔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政策举措。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新能源发展和循环经济的介绍,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增效方面的决心和探索。此外,书中对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角色的描述,也让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它详细介绍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和实践,包括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议题上的立场。这些内容打破了我过去一些片面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作用。这本书的视角是多维度的,它既有对国内发展的深入剖析,也有对国际关系的宏观把握,为我理解中国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框架。

评分

质量不错印刷清晰,正品,好评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号称2017年版,可是书里面的很多数据都是2015年的,按道理应该用2016年的数据。

评分

厉害了(? •?_•?)?

评分

特别好的书包装特别好快递也很快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质量不错印刷清晰,正品,好评

评分

质量不错印刷清晰,正品,好评

评分

非常好的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