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精要:贺麟

大家精要:贺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小安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中国哲学
  • 贺麟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学术著作
  • 近代哲学
  • 哲学史
  • 中国近现代思想
  • 精要系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13905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848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家精要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4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家精要:贺麟》介绍了贺麟(1902~1992),四川金堂人,中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哲学翻译和研究专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新心学”思想体系创立者。贺麟学贯中西,一生翻译了大量西方哲学著作,同时把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进行融合、对比,对陆王心学作出了新阐释。他认为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应从哲学化、宗教化、艺术化三条途径出发,吸收西方思想文化的长处,来改造、补充和发挥儒家学说,以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作者简介

  杜小安,1969年生,陕西汉中人。英国伯明翰大学哲学博士。曾担任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系副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国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较等。著有《耶儒对话的基本模式》《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录

第1章 童年时代
一、巴山蜀水的滋养
二、出生的时代背景
三、民国初年的教育

第2章 求学清华园
一、清华园:国学大师的教诲
二、理性面对基督教
三、投身革命大潮

第3章 经历欧风美雨
一、在奥柏林大学深造
二、在芝加哥大学短期学习
三、哈佛大学名师的教诲
四、在柏林大学的求索

第4章 对西方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贡献
一、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传播西学的贡献
三、爱国主义精神

第5章 现代儒家“新心学”
一、中国哲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种立场
二、贺麟的中西文化观
三、贺麟对陆王心学的新阐释
四、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

第6章 基督教与新儒学
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贺麟的宗教哲学
三、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第7章 哲人长逝

附录
年谱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大家精要:贺麟》:
  一、巴山蜀水的滋养
  在祖国的大西南,有一块美丽富饶而又神奇的土地,它就是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盆地。它西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临长江三峡天险,南面云贵高原,北向秦岭巴山。四面环绕崇山峻岭,而中间是宽阔肥沃的成都平原。巴蜀山川自古就有雄险幽秀之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夔门天下雄;岷江、大渡河、金沙江和嘉陵江贯穿其中,滋润着巴蜀大地。由于四川古代交通十分困难,故李白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但这里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早发生发展的地区之一,其文字可考历史有三千多年。
  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已经建立了两个部落方国,一个是由古蜀族在今川西地区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由古代巴族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建立的巴国,因此,四川自古又称“巴蜀”。当代考古发掘的三星堆文化遗址清晰地见证了古代蜀国文化的辉煌成就。公元前316年,秦国征服了巴蜀,此后该地区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管辖区域。正由于此,巴蜀先民兼容了多种文化,使四川盆地成为荟萃农耕、游牧文化的聚宝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同时也对滇黔夜郎文化和南诏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巴山蜀水的滋养下,巴蜀地区孕育出了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能工巧匠。这里有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建造的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司马迁、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留下的足迹,还有才貌双全、千古惹人怜的卓文君的身影;这里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千古佳话和开发巴蜀的伟大业绩;这里有李白、杜甫满怀豪情慷慨赋就的壮丽诗篇。有苏轼父兄三人谈经论道、妙手著文的亭台楼阁,又有黄庭坚、陆游抒发豪情壮志的青山绿水;这里有峨眉山、青城山上的佛教高僧与道教仙士们修道护法的宗教虔诚;这里还走出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刘伯承、聂荣臻、陈毅,还有国家的杰出领导人邓小平、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和巴金、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干、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正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20世纪中国杰出的哲学大师、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现代新儒家贺麟。
  二、出生的时代背景
  贺麟,字自昭,1902年9月20曰(清光绪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十九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五凤乡杨柳沟村一个士绅家庭。金堂县处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东部,今为成都市郊县。自清朝到民国几百年当中,金堂县赵镇因得沱江舟楫之利成为川西著名水路码头和商贾云集之地,几度繁荣,位列四川四大镇之首。
  贺麟出生时,中国已经在内忧外患中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贺麟出生的前两年,即190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他出生的当年,四川春旱,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广大人民走投无路,爆发了以金堂女侠廖观音为首的“红灯教义和团”运动。
  与此同时,四川的地方官绅集团联合发起的“保路运动”也如火如荼。1904年(光绪三十年),由四川省留日学生首倡,经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清政府批准,在成都设立了“川汉铁路公司”,目的是反抗外国资本掠夺中国川汉铁路主权。1907年,“川汉铁路公司”改为商办有限公司,以集股方式自建川汉铁路。不久,张之洞病逝,由邮传大臣盛宣怀接手督办。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廷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强收川汉、粤汉铁路为“国有”。这一政策激起了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各地士绅民众的激烈反抗。1911年5月14日,湖南长沙率先举行了万人群众集会,接着又举行了铁路工人示威,并号召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抗议。在湖南人民的带动下,湖北、广东、四川的人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6月17日,成都各团体两千余人在川汉铁路公司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提出“破约保路”的宗旨,发布《保路同志会宣言书》等文告,四处张贴,宣传保路,并派会员分路讲演,举代表赴京请愿。全川各地闻风响应,各州、县、乡、镇、街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众至数十万。9月5日,川汉铁路公司特别股东大会上出现《川人自保商榷书》的传单,号召川人共图自保,隐含革命独立之意。川督赵尔丰奉清政府之命镇压,诱捕保路同志会和股东会首要人物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封闭铁路公司和同志会。这激起了群众的更大义愤,成都数万群众奔赴总督衙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下令清兵当场枪杀请愿群众三十余人,制造了“成都血案”。同盟会会员乘机组织同志军围攻省城,发动武装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
  ……
哲学沉思与思想脉络:探寻西方与中国古代思想的深层关联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深入浅出、富有洞察力的哲学思想史导览,重点聚焦于西方古典哲学自古希腊肇始直至中世纪的演变,并穿插探讨中国古代同期诸子百家的核心理念。我们致力于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捕捉那些塑造了人类理性思维和伦理观念的根本性问题与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希腊智慧的奠基——从自然到理念的飞跃 本部分将追溯西方哲学的源头,考察米利都学派的早期自然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他们如何试图用理性而非神话来解释世界的本源(Arche)。从水、无限者到气,这种对“一”的追寻,标志着人类思维从感性描述向抽象概念的初步迈进。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的对立统一。赫拉克利特的“变动不居”与“逻各斯”(Logos)为辩证思维播下了种子,而巴门尼德则以其对“存在”的不可变、永恒性的论证,确立了形而上学的基础。这种关于“是”与“非是”的本体论争辩,直接影响了后世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走向。 智者学派的转向与苏格拉底的伦理革命 公元前五世纪,哲学的焦点从自然转向了人类自身。智者学派,尤其是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断,彰显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兴起。这为苏格拉底的登场提供了背景。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著作,我们主要通过柏拉图的对话录来认识他。他的核心贡献在于“认识你自己”(Gnothi Seauton)以及通过诘问法(Elenchus)来探求普遍的道德定义。他相信知识即美德,将伦理学提升到了理性的高度,为整个西方伦理学确立了范式。 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哲学是苏格拉底思想的系统化与升华。本书将详尽分析他的“理念论”(Theory of Forms)。理念世界作为超越感官经验的、永恒不变的实在界,是知识的唯一可靠对象,而我们所感知的现实世界不过是其不完美的摹本。通过著名的“洞穴喻”,我们得以理解知识的等级结构——从意见(Doxa)到真正的知识(Episteme)。此外,他对政治哲学的贡献——《理想国》中关于正义城邦的构建,以及“哲学王”的设想,至今仍是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议题。 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与逻辑学体系 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采取了更为经验主义和系统化的路径。本书将重点解析他的四大因果理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这构成了理解事物变化和存在的框架。在形而上学上,他区分了潜能(Potency)与现实(Actuality),并构建了关于“实体”(Substance)的层次结构。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项不朽贡献是形式逻辑学的创立。我们探讨他的三段论结构,以及“中道”伦理学——强调通过理性中介达到的德性,而非极端。他的《政治学》则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审视了城邦的结构与目的。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智慧的并行——道德秩序与宇宙和谐 与西方对本体论和知识论的孜孜探求并行,中国古代思想家则更侧重于社会秩序、人伦实践和宇宙的内在和谐。 儒家的入世与道德实践 本书将深入剖析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作为最高德性,其内涵的实践性——爱人、孝悌、克己复礼——如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伦理体系。我们还将分析孟子的性善论及其“仁政”的政治诉求,以及荀子对“性恶论”的辨析和对礼法教化的强调。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逻辑,展示了其对个体完善与社会治理的统一关注。 道家的超越与自然无为 老庄思想提供了与儒家截然不同的视角。“道”作为不可言说、万物之源的本体,引导我们认识到僵化概念的局限性。对“无为而治”的阐释,并非指不作为,而是指顺应事物本性,不妄加干涉。庄子通过寓言故事展现的逍遥游精神,强调个体精神的自由与超越世俗价值的倾向,构成了中国哲学中重要的超验维度。 名家的逻辑思辨与法家的治国方略 我们将简要考察名家,特别是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等逻辑悖论,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语言与实在关系的前期探索。最后,我们会分析法家,如商鞅和韩非子的思想。他们彻底否定了德治和仁义,主张以法、术、势来建立中央集权的、高效运转的统治机器,体现了对人性阴暗面的清醒认识和对国家治理的实用主义诉求。 第三部分:交汇与延续——希腊化时期与后来的思想发展 在西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斯多葛学派强调接受命运、培养内心的自足(Apatheia);伊壁鸠鲁学派则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无痛苦(Ataraxia)。这些哲学派别,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城邦衰落后个体精神安顿的探索。 同时,我们将简要对比希腊化哲学与秦汉思想的相似之处——后者也面临着大一统帝国下如何维持社会稳定和个人精神状态的问题。 新柏拉图主义的终结与新领域的开启 本书的收尾将聚焦于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他通过“流溢说”(Emanation)构建了一个从“太一”向下层层派生的宇宙图景,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框架。这种将理念世界推向神圣和超越的趋势,为中古时期的宗教哲学奠定了基调。 本书力求展现,尽管地理和文化背景迥异,古希腊的哲人与先秦诸子在面对人类永恒的困境——世界如何构成、我们如何生活、正义何在——时,都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开辟了人类理性探索的伟大疆域。读者将通过本书,建立起对人类思想史上关键转折点的清晰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在读《大家精要:贺麟》之前,我对贺麟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片段式的介绍,觉得他是一位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但这本书的出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贺麟先生思想世界的全貌。从那些精心挑选的篇章中,我看到了他如何在东西方哲学的大碰撞中,寻求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哲学发展之路。他的论述严谨而深刻,时常在看似寻常的字句中,蕴含着振聋发聩的智慧。我反复品味他对“心学”在现代语境下的解读,以及他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重申,深感其思想的穿透力和现实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学界人士看的,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走向、思考个人人生价值的读者来说,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贺麟先生学术思想演变的梳理,这使得我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体系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而非仅仅停留在某个孤立的观点上。

评分

《大家精要:贺麟》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关于“怎样思考”的范本。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思想大家,其价值不仅在于他们的结论,更在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逻辑。贺麟先生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被他精妙的论证所折服。他能够将复杂的哲学概念,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阐释清楚,同时又不失其深度和严谨性。我尤其欣赏他对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进行对话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既不盲目崇拜西方,也非全盘否定传统,而是在深刻理解双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这本书让我明白,面对时代变迁和思想冲击,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如何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养分,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哲学。每次合上书本,我都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仿佛被打开了新的视角,能够以更宏观、更深刻的维度去审视问题。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大家精要:贺麟》的价值在于其思想的“易得性”和“深刻性”的完美结合。我一直觉得,有些哲学家的思想太过晦涩,难以亲近,但这本书通过精炼的选文,让贺麟先生的思想变得触手可及。我得以了解到,原来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经过大师的现代诠释后,可以如此富有生命力,并且能够回应当代的许多挑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学”与“用”的论述,贺麟先生并没有将哲学束之高阁,而是强调其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这让我反思,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宝贵的思想转化为指导行动的原则。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自身的知识盲区,也点亮了我未来学习的方向。我尤其庆幸,能有这样一本优秀的书籍,帮助我走进一位伟大思想家的世界,感受思想的魅力。

评分

这本《大家精要:贺麟》的编选,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我一向对近现代中国思想史抱有浓厚兴趣,而贺麟先生作为其中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其思想的光辉理应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翻开它,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仿佛能触摸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以及贺麟先生在其中冷静思考、深刻洞察的足迹。从目录的编排来看,编者显然是花了很多心思,力求以一种更为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贺麟先生的核心思想。我尤其期待能够深入了解他在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西方哲学在中国本土化方面的独到见解。这不仅仅是学术的梳理,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一种对中国文化根基的深刻回溯与再认识。读一本好书,如同结识一位良师益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与贺麟先生的思想产生一次深度的对话,汲取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

评分

《大家精要:贺麟》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文化自觉”的深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贺麟先生那种对民族文化根脉的深切关怀所打动。他并非仅仅是在做学术研究,更是在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寻找出路。他对儒家思想的现代阐释,以及对中国哲学独特精神的强调,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模式,而应该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的发展。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次翻阅,都让我对“中国性”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信,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珍视自己的文化时,才能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发出独特的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