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太醫令王叔和撰的《脈經》10捲,98篇。首次對中醫脈學理論進行係統全麵的論述,《脈經(典藏版)/中醫臨床必讀叢書》“敘陰陽錶裏,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氣口、神門,條十二經,二十四氣,奇經八脈。以舉五髒、六腑、三焦、四時之屙。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所論述的寸、關、尺三部定位脈診以及總結的24種脈象,為我國脈學的建立和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為後世醫傢繼承和發揚。宋·林億稱其“若網在綱,有條不紊,使人占外以知內,視死而彆生。”可謂推崇之至。
內頁插圖
目錄
捲第一
脈形狀指下秘決第一二十四種
平脈早晏法第二
分彆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
平脈視人大小長短男女逆順法第五
持脈輕重法第六
兩手六脈所主五髒六腑陰陽逆順第七
辨髒腑病脈陰陽大法第八
辨脈陰陽大法第九
平虛實第十
從橫逆順伏匿脈第十一
辨災怪恐怖雜脈第十二
遲疾短長雜脈法第十三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診病將差難已脈第十五
捲第二
平三關陰陽二十四氣脈第一
平人迎神門氣口前後脈第二
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三
平奇經八脈病第四八脈為病不在十二經,故以係
此捲之末
捲第三
肝膽部第一
心小腸部第二
脾胃部第三
肺大腸部第四
腎膀胱部第五
捲第四
辨三部九候脈證第一
平雜病脈第二
診五髒六腑氣絕證候第三
診四時相反脈證第四
診損至脈第五
診脈動止投數疏數死期年月第六
診百病死生決第七
診三部脈虛實決死生第八
捲第五
張仲景論脈第一
扁鵲陰陽脈法第二
扁鵲脈法第三
扁鵲華佗察聲色要訣第四
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五
捲第六
肝足厥陰經病證第一
膽足少陽經病證第二
心手少陰經病證第三
小腸手太陽經病證第四
脾足太陰經病證第五
胃足陽明經病證第六
肺手太陰經病證第七
大腸手陽明經病證第八
腎足少陰經病證第九
膀胱足太陽經病證第十
三焦手少陽經病證第十一
捲第七
病不可發汗證第一
病可發汗證第二
病發汗以後證第三
病不可吐證第四
病可吐證第五
病不可下證第六
病可下證第七
病發汗吐下以後證第八
病可溫證第九
病不可灸證第十
病可灸證第十一
病不可刺證第十二
病可刺證第十三
病不可水證第十四
病可水證第十五
病不可火證第十六
病可火證第十七
熱病陰陽交並少陰厥逆陰陽竭盡生死證
第十八
重實重虛陰陽相附生死證第十九
熱病生死期日證第二十
熱病十逆死證第二十一
熱病五髒氣絕死日證第二十二
熱病至脈死日證第二十三
熱病脈損死日證第二十四
捲第八
平卒屍厥脈證第一
平痓濕喝脈證第二瘞一作痙
平陽毒陰毒百閤狐惑脈證第三
平霍亂轉筋脈證第四
平中風曆節脈證第五
平血痹虛勞脈證第六
平消渴小便利淋脈證第七
平水氣黃汗氣分脈證第八
平黃疸寒熱瘧脈證第九
平胸痹心痛短氣賁豚脈證第十
平腹滿寒疝宿食脈證第十一
平五髒積聚脈證第十二
平驚悸衄吐下血胸滿瘀血脈證第十三
平嘔吐噦下利脈證第十四
平肺痿肺癰咳逆上氣淡飲脈證第十五
平癰腫腸癰金瘡侵淫脈證第十六
捲第九
平妊娠分彆男女將産諸證第一
平妊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第二
平産後諸病鬱冒中風發熱煩嘔下利證第三
平帶下絕産無子亡血居經證第四
平鬱冒五崩漏下經閉不利腹中諸病證第五
平咽中如有炙臠喜悲熱入血室腹滿證第六
平陰中寒轉胞陰吹陰生瘡脫下證第七
平婦人病生死證第八
平小兒雜病證第九
捲第十
手檢圖三十一部
前言/序言
中醫藥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是科學與人文融閤得比較好的學科,在人纔培養方麵,隻要遵循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規律,隻要把中醫理論知識的深厚積澱與臨床經驗的活用有機的結閤起來,就能培養齣優秀的中醫臨床人纔。
近百餘年西學東漸,再加上當今市場經濟價值取嚮的作用,使得一些中醫師診治疾病,常以西藥打頭陣,中藥作陪襯,不論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藥加西藥。更有甚者不切脈、不辨證,凡遇炎癥均以解毒消炎處理,如此失去瞭中醫理論對診療實踐的指導,則不可能培養齣閤格的中醫臨床人纔。對此,中醫學界許多有識之士頗感憂慮而痛心疾首。中醫中藥人纔的培養,從國傢社會的需求齣發,應該在多種模式多個層麵展開。當務之急是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倡導求真求異,學術民主的學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設立瞭培育名醫的研修項目,首先是參師襄診,拜名師製訂好讀書計劃,因人因材施教,務求實效。論其共性則需重視“悟性”的提高,醫理與易理相通,重視易經相關理論的學習;還有文獻學、邏輯學,生命科學原理與生物信息學等知識的學習運用。“悟性”主要體現在聯係臨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辨的能力,破解疑難病例獲取療效。再者是熟讀一本臨證案頭書,研修項目精選的書目可以任選,作為讀經典醫籍研修晉階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診療環境,我建議城市與鄉村、醫院與診所、病房與門診可以兼顧,總以多臨證多研討為主。若參師三五位以上,年診韆例以上,必有上乘學問。第三是求真務實,“讀經典做臨床”關鍵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於置疑而後驗證、詮釋進而創新,詮證創新自然寓於繼承之中。
中醫治學當溯本求源,古為今用,繼承是基礎,創新是歸宿,認真繼承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診療經驗,做到中醫不能丟,進而纔是中醫現代化的實施。厚積薄發、厚今薄古為治學常理。所謂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即是運用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係,以顯著的療效、詮釋、求證前賢的理論,寓繼承之中求創新發展,從理論層麵闡發古人前賢之未備,以推進中醫學科的進步。
綜觀古往今來賢哲名醫均是熟諳經典,勤於臨證,發遑古義,創立新說者。
……
脈經(典藏版)/中醫臨床必讀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好東西,物美價廉,值得信賴
評分
☆☆☆☆☆
這本書很好,買瞭幾本書,質量最好一本,書中記載346種藥方,我找瞭半個鍾,終於找到風濕病藥方,古人雲說的好,書中有黃金
評分
☆☆☆☆☆
很好!慢慢學習。。。。。。
評分
☆☆☆☆☆
講解清晰,通俗易懂
評分
☆☆☆☆☆
很好的一本書,受益匪淺
評分
☆☆☆☆☆
不錯的,看看漲知識。。。。
評分
☆☆☆☆☆
人衛最貴版,希望有收藏價值,
評分
☆☆☆☆☆
一本書,隻套個塑料袋就發過來瞭,書角破相瞭,不過看的是字不是書皮。我們都一樣
評分
☆☆☆☆☆
我一下子買瞭一套上中下三冊,希望對我的那個幫助吧你,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