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勇,徐文华,白爱红 著
图书标签:
  • 无公害蔬菜
  • 蔬菜栽培
  • 病虫害防治
  • 农业技术
  • 有机蔬菜
  • 绿色农业
  • 设施农业
  • 土壤改良
  • 农作物保护
  • 高效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00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70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教材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字数:1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为害的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满足蔬菜数量的同时,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蔬菜品种结构和内在品质要求日益强烈,因此推动了蔬菜的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方向转变。近年来,无公害蔬菜深受市场青睐,价格上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从近几年的蔬菜价格分析,只要达到优质、营养、无公害标准的蔬菜,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畅销国内外。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蔬菜生产的知识,包括无公害蔬菜栽培概述、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贮藏与加工、无公害蔬菜经营管理等内容。
  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民朋友生产中的需求。重点介绍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方面的成熟技术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的基础知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陈勇,男,汉族1982.3.5。2002年参加工作,2007年任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郾城分校校长。毕业学校:河南农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精彩书摘

  第一章无公害蔬菜栽培概述
  第一节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一、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自然界中绝对“无污染”“无公害”的蔬菜产品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限制其污染的程度,使其在一定的标准规范下达到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目标,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所讲的无公害蔬菜,其实是一种污染性小、相对安全、优质、富含营养的蔬菜产品。
  无公害蔬菜产品的生产要求其产地符合规定的生态环境标准,操作过程符合特定的生产标准,生产食品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中国绿色食品分为两级,即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的AA级标准和允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限量的化学合成物质的A级标准。经过相关部门认定的符合要求的蔬菜产品,才可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
  二、世界无公害蔬菜的发展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提高产量,丰富产品,将化学农药、肥料、生长激素等物质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破坏了生态平衡。跨越20世纪,人们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为了既可以发展农业生产,又不使生态环境得到破坏,各个国家纷纷建立了一些协会和组织机构,以期达到一种生态、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农业体系。在英语语系中该体系被称为“有机农业”,在一些非英语语系中被称为“生态农业”,在德国被称为“生物农业”,在日本被称为“自然农业”,我国将之称为“可持续农业”。
  有数据表明,自1989年之后,无公害食品市场的规模一直在扩大,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有专家预测,从1989年开始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一直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无公害食品将逐渐取代现有的常规食品,成为21世纪餐桌上的主导。
  三、我国无公害蔬菜的发展现状
  自从我国开展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生产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研制了一批高效、无毒害的生物农药,总结了一套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二节无公害蔬菜栽培的意义
  一、生产无公害蔬菜有益于人体健康
  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可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蔬菜遭到污染,轻者导致疾病,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蔬菜中的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过高的NO3浓度容易产生高铁血红蛋白,使人体血液变成蓝黑色,导致人体因患蓝婴病(高铁血红蛋白症)而死亡。除此之外,硝酸盐还可以转化成为亚硝酸盐,成为致癌和致畸的亚硝酸胺,亚硝酸胺通过蔬菜进入人体,将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食品中硝酸盐的含量标准,即每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摄入量分别为每千克5毫克和0��2毫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建议中国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可分为4级标准,见表1-1。
  表1-1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分级标准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NO3-N
  (毫克/千克)
  ≤432
  ≤785
  ≤1440
  ≤3100
  程度
  轻度
  中度
  高度
  严重
  卫生标准
  允许
  不宜生食,熟食、盐渍可以
  可以生食,盐渍、熟食可以
  不允许
  由此可见,生产无公害优质的蔬菜产品才能有益于人体健康。
  二、生产无公害蔬菜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恰恰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现如今,市场上的蔬菜质量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对于城市蔬菜产业来说,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对提高蔬菜质量、适应高要求的市场很有必要。同时,市场研究表明,无公害蔬菜比普通蔬菜价格平均高出20%,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没有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得不到进入市场,因此,为了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必须积极地开展无公害蔬菜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
  三、生产无公害蔬菜有利于外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蔬菜栽培面积越来越大,蔬菜产量不断增加,蔬菜栽培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开拓国际市场是发展蔬菜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我国蔬菜栽培中出现的公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出口创汇。目前,蔬菜出口的主体市场都有自己的相应标准,而中国出口的一些肉类、鱼类、茶叶、蔬菜却因为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有毒物质残留超标被拒收,许多出口蔬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因此,只有发展符合出口标准的无公害蔬菜才能提高蔬菜的质量,有利于外销。
  第二章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瘙嚔
  第二章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根据国家对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按照无公害蔬菜栽培的技术标准,在科学实验和栽培实践的基础上,本章具体介绍30种蔬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运用生物、物理、农业措施防治蔬菜病虫害,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应大量使用农家有机肥,尽量少用化肥;限量使用某些低毒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肥,严防蔬菜受到公害污染;防止大气、土壤和水源污染,保持良好的蔬菜生态环境;严格掌握使用化肥、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蔬菜体内的有毒残留物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加强检疫和检测工作,确保上市蔬菜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以上这些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贯穿和渗透在以下30种蔬菜的具体栽培实践中,形成了蔬菜常规栽培与蔬菜无公害栽培的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第一节瓜类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一、黄瓜
  黄瓜,又称王瓜、胡瓜。
  (一)生物学特性
  1�毙翁�特征
  黄瓜属于葫芦科1年生蔓生植物。浅根系,根量少而且易木质化,不易出现再生根,根的好气性强,而且茎节上易产生不定根。茎为细长攀缘蔓生,有刚毛,茎五棱,中空,茎节有分枝或卷须。叶片深绿色,呈五角形,叶缘有缺刻,叶片和叶柄上有刺毛。花黄色,雌雄同株异花,有单性结实习性,筒状花冠,多在早晨5时30分至6时30分开花。果实为假浆果,外皮绿色或黄绿色,有瘤刺,果实呈长筒形或棒状,含有苦瓜素。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黄白色,千粒重22~43克。
  2�倍曰肪程跫�的要求
  黄瓜喜温喜湿。对温度要求是:适应的气温范围为10~38℃,白天适温较高为25~32℃,夜间适温较低,为15~18℃。对水分的要求是:对水分很敏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土壤必须潮湿,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对光照的要求是:光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2000勒克斯。由于黄瓜为短日照作物,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在日照8~11小时条件下,有利于提早开花结实。对营养条件的要求是:黄瓜喜肥,氮、磷、钾肥必须配合施用。每生产1000千克黄瓜,需氮1��7千克、磷0��99千克、钾3��49千克,而且在结瓜期需肥量占总需肥量的80%以上。在光合作用进行过程中,对二氧化碳很敏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是:适于疏松肥沃透气良好的沙壤土,土壤酸碱度以氢离子浓度100~3163纳摩/升(pH值5��5~7��0)为宜。
  (二)育苗技术
  1�辈ブ钟�苗期
  黄瓜露地栽培,必须在无霜期内进行。可长年栽培生产,每茬生长期100~150天,育苗期30~65天不等。一般春、夏茬在3—4月播种,5月开始采收;秋茬6—7月直播,并应采取遮阳降温措施。黄瓜温室栽培,必须选用耐低温、耐高湿、抗病、早熟的优良品种。秋冬茬一般在10—11月播种,12月定植;冬春茬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播种,2月定植。黄瓜大棚栽培,早春茬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播种,苗龄40~50天,3月定植。秋棚黄瓜一般在6—7月播种,苗龄30天左右,多数采用直播方式。由于秋棚黄瓜育苗期正值高温季节,除选择适宜品种外,还要在苗期采取遮阳降温措施。
  2�逼分趾筒チ�
  黄瓜品种很多。早熟品种有长春密刺、良丰密刺、津研6号、津杂1号、津杂2号、中农5号等。中早熟品种有吉杂1号、津研4号、冀东3号等。中晚熟品种有津研7号、唐山秋瓜等。一般冬天在保护地生产和春季生产,多用早熟品种。播种量以每亩1亩≈667平方米,1公顷=15亩。全书同200克左右为宜。
  3�敝肿酉�毒与催芽
  先将种子用凉水浸泡3~5分钟,然后放在50℃的水中搅拌浸种8~10分钟;再用30℃水浸种4~5小时,而后用清水淘洗干净;接着在25~28℃的条件下保湿催芽15小时,每4~6小时用清水淘洗1次,当85%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4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再催芽。还可用相当干种重量的0��3%的50%多菌灵拌种,不催芽,直接播种。
  4�痹耘啻餐恋呐渲朴胂�毒
  栽培床土的配制,可用30%腐熟马粪、10%腐熟大粪干、40%肥沃园田土、10%细沙、10%细炉渣混合配制成床土。也可用20%腐熟马粪、20%腐熟圈粪、10%腐熟大粪干、40%园田土、10%细炉灰,每立方米床土加入4千克过磷酸钙和1千克尿素,均匀混合后平铺到苗床里,籽苗床铺5厘米厚,成苗床铺10厘米厚。配制药土,40%多菌灵8~10克,掺细土5千克,或对水15升,均匀撒在1平方米育苗床内进行床土消毒。播种可在高温灭菌的沙盘里进行,也可播在装有营养土的纸袋里、营养钵里,或直接播在床土里。
  (三)嫁接育苗技术
  黄瓜嫁接是黄瓜根被南瓜根替换的栽培方式。由于南瓜根系发达,耐低温抗高温,不受土传病害感染,使黄瓜植株生长健壮,对多种病害特别是对枯萎病有预防效果,且早熟高产。黄瓜嫁接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应用靠接法和插接法。
  1�笨拷臃�
  靠接法(图2-1)需要的工具有嫁接夹和刀片等。黄瓜嫁接的砧木多用亲和力强的黑籽南瓜。嫁接前,先播黄瓜,3~5天后播南瓜,南瓜播后10天左右,当黄瓜秧苗子叶展平,心叶长到0��5厘米左右,南瓜秧苗心叶长到1~2厘米,即可进行嫁接。
  嫁接的方法:首先,用刀片将南瓜生长点从子叶处去掉,在南瓜生长点下0��5厘米处用刀片向下切30°角的切口,深度约为茎粗的1/2。黄瓜是将生长点下1��2~1��5厘米处向上切30°角的切口,深度为黄瓜茎粗的2/3。黄瓜、南瓜切口的斜面长度均约1厘米。要快而准地将接穗切口插进砧木切口内,并使砧木和接穗的一边对齐,使砧木和接穗的子叶互相垂直,接穗的子叶在上面。然后,用嫁接夹夹在接口处予以固定。最后将黄瓜秧苗的根用潮土培起来,立即送到保温、保湿、弱光的培养床内,扣上小拱棚进行培养。
  图2-1靠接法
  嫁接后的管理很重要,嫁接完的幼苗要随接随栽随浇水,并立即扣小拱棚覆盖。嫁接后3~5天内白天保持25~28℃,夜间18~20℃,要求床土温度20~22℃,空气相对湿度98%~100%(叶片和塑料膜上要保持有小露珠),如需喷水,要预防污染切口;光照方面,接后3天内只可见弱光,中午要用草苫遮光,以后逐渐增大见光量。3~5天后,开始通风,并逐渐降低温度;白天可降至22~24℃,夜间降至12~15℃。小拱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7天后可不再遮光,逐渐降温、降湿、通风。嫁接后10~15天,如长出新叶,证明接口愈合,嫁接成功。这时,可在嫁接夹下方将接穗的茎用手捏一下,破坏其输导组织,3天后可将接穗断根,20天后可去掉嫁接夹。同时,在管理中,要随时去掉南瓜的萌蘖和萌芽。
  2�辈褰臃�
  插接法(图2-2)需要的工具有竹签和刀片。要求竹签的粗度与黄瓜茎粗相同,一般宽度为3~4毫米,厚约2毫米,长度为3~4厘米,竹签一端削成呈30°角的斜面,斜面长度约1厘米。用插接法嫁接,黑籽南瓜应提前4~5天播种。插接的适宜时期是在接穗播种后7天左右。此时砧木的第一片真叶有手指肚大小,接穗的子叶刚展开。
  图2-2插接法
  嫁接的方法:首先,先把南瓜的真叶和生长点用竹签剔掉,用竹签从南瓜的一侧子叶之上向对侧子叶中脉基部的胚茎斜下方扎一深0��6~0��7毫米的插孔,注意不要插透胚茎外表皮,更不要角度过直而插在胚茎的髓腔内。然后,手在黄瓜苗子叶下方约1厘米处向下斜切一刀,刀口深至茎粗的2/3,长0��6~0��8厘米,再在其对面斜切一刀,使胚茎下部断掉而上段成一两面有切口的楔形。这时,从砧木上拔出竹签,将接穗立即插入插孔中,并使接穗的子叶同砧木的子叶交叉呈“十”字形。
  嫁接后的管理方法和要求,与靠接法相同。一般3天切口即可愈合,7天嫁接苗开始生长。要逐步降温、降湿,加大通风和光照;并要随时除掉南瓜的萌蘖和萌芽,以保证接穗的营养供应。
  (四)适时定植
  1�倍ㄖ财�
  黄瓜属于喜温作物,因而其定植期必须选在温暖时期,或创造出温暖环境再定植。露地生产,必须在终霜期过后的5月进行,一般在10厘米土温稳定在12℃以上,气温在18~20℃时定植。如果地膜覆盖,可提前1周定植;如果在大棚内定植,可提前15~20天。如果在温室内定植,必须掌握10厘米土温在12℃以上,气温在20℃左右,而且要事先整地。
  2�倍ㄖ睬罢�地
  黄瓜是喜水喜肥作物,而且根的再生力弱,因此,要求耕作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土质肥沃,属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每生产1000千克黄瓜需氮1��7千克、磷0��99千克、钾3��49千克。此外,还需氧化钙3��1千克、氧化镁0��7千克和适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应在多次深翻熟化土壤的基础上,每亩施腐熟的优质粗肥1万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深翻后,做成高畦或大垄皆可。一般畦(垄)宽100厘米,高10厘米。如果在棚室内生产,畦(垄)上面应覆地膜,地膜下应留水沟,以备进行膜下暗灌。这样,可以减少棚室内的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
  3�倍ㄖ卜椒�
  在冬春季棚室内定植,必须选冷尾暖头(一般冬天冷4天再暖3天,即选择冷的第4天为暖的第1天俗称冷尾暖头),应该在冷尾暖头的晴天中午开始定植。在夏天或气温高时定植,则应选阴天或下午定植,这样有利于缓苗成活。定植采用大垄(畦)双行、内紧外松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田间作业。每垄(畦)栽2行,小行距为45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4000株。如果采用嫁接苗定植,应采用120厘米宽畦(大垄),小行距55厘米,株距40厘米,每亩2800株左右。定植时,用打孔器按一定株行距打穴眼,然后放进带土坨的壮秧。随后浇水(冬季浇温水),以水能洇透土坨为度。栽的深度,可稍露土坨,要求嫁接苗切口处不可有土。水渗下后应及时封埯。在冬季和春季定植后,为了保温,还可扣小拱棚。在夏季定植,为防止高温、强光照和雨水冲刷,应支遮阳网或遮阳棚。
  (五)田间管理
  1�被好缜昂蠊芾�
  定植后,要调节气温,保持在25~28℃,并保持土壤潮湿。一般经3~5天后,可看到心叶见长,而且出现新根,则证明缓苗成功。这时,应降温、降湿,控温在20~25℃,并适当通风降湿。露地生产,则要通过锄耪松土,降湿蹲苗。蹲苗期约1周,瓜秧开始甩蔓。这时,应结合追肥(亩施尿素10千克),浇1次提秧水。棚室内生产,要进行扎眼施穴肥,实行膜下暗灌水,随后则插架绑蔓。为了不影响光照,应采用吊蔓法,即在棚室顶部正对着秧苗吊一条细绳,然后将瓜蔓盘到绳上。
  2�彼�肥管理
  插架和吊蔓后,直至根瓜长到5~8厘米长的这段时间,只进行绑蔓、引蔓和除草等田间管理。当根瓜长到10厘米左右时,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时期,要加强水肥管理。每亩可施饼肥200千克,或施尿素15千克,以促秧结瓜。此后,则每3~5天浇1次水,每2次浇水之间追1次肥。每次施用尿素15千克,可用随水施肥方法。同时,土壤要保持湿润。当发现新生叶片黄绿,瓜条膨大缓慢时,可以进行叶面喷肥,用0��2%磷酸二氢钾,或用0��2%白糖水加0��2%尿素喷施叶面(每亩用药液70千克)。在喷药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可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此外,进入结瓜期以后,对于棚室内生产的黄瓜,应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气肥,使棚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300微升/升增加到1200微升/升。这样,黄瓜的产量可增加50%~100%。二氧化碳气肥的来源,可由燃烧沼气生成,也可由碳酸氢铵与硫酸进行化学反应生成。
  3�敝仓甑髡�
  除插架和绑蔓外,还要及时去掉卷须和多余的侧枝。对于主侧蔓都可结瓜的品种,当侧蔓结1~2条瓜后,留3片叶就可打尖,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在棚室内生产,由于棚室高度所限,主蔓在25片叶时就可打尖。另外,由于黄瓜叶片的光合能力只有30天左右,所以如果枝叶过密,应适当摘去下部的老叶。
  4�笔适辈墒�
  黄瓜只要水肥充足,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瓜条生长膨大得较快,有的一昼夜可长3~5厘米。因此,必须及时采收,只要达到商品成熟度就可采收。在冬、春季生产黄瓜,如有降温天气、连阴雨、雪天,或发现有脱肥现象时,应提前采收。特别是对根瓜应该早摘,因为根瓜的生长,直接影响到其他瓜的发育。另外,对于畸形瓜,如螺旋瓜、尖嘴瓜及大肚瓜等,必须及早摘除,以减少营养消耗。
  (六)黄瓜生产历程
  黄瓜生产历程,如表2-1所示。
  表2-1黄瓜生产历程
  栽培形式
  播种期
  定植期
  收获期
  温室秋冬茬
  9月下旬至
  10月下旬
  10月下旬至
  11月下旬
  12月上旬至
  翌年2月下旬
  温室冬春茬
  12月中旬至
  翌年1月上旬
  2月上旬至
  2月下旬
  3月上旬至
  5月下旬
  春大棚
  1月下旬至
  2月上旬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
  4月下旬至
  7月上旬
  早春地膜
  2月下旬至
  3月下旬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5月下旬至
  7月下旬
  春露地
  4月上中旬
  5月上中旬
  6月中旬至
  8月下旬
  夏播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
  直播
  8月上旬至
  9月下旬
  秋大棚
  7月中下旬
  直播
  8月下旬至
  10月下旬
  ……

前言/序言

  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为害的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满足蔬菜数量的同时,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蔬菜品种结构和内在品质要求日益强烈,因此推动了蔬菜的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方向转变。近年来,无公害蔬菜深受市场青睐,价格上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从近几年的蔬菜价格分析,只要达到优质、营养、无公害标准的蔬菜,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畅销国内外。


《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读后感: 这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农业技术专著,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堪称广大蔬菜种植者案头的必备宝典。作者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科学、高效、绿色的蔬菜种植蓝图。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新技术”的定位,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传统耕作方法,而是紧密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科技,为我们揭示了如何突破传统束缚,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绿色生产理念的深度阐释与实践指导 本书开篇便旗帜鲜明地强调了“无公害”的生产理念,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从源头上为读者剖析了何为无公害,以及为何要推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它强调的是从土壤改良、种子选用、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生态友好、保障食品安全的原则。 在土壤改良方面,本书提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从有机肥的科学配比与施用,到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措施,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者特别指出,土壤健康是蔬菜品质的基石,科学的土壤管理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植株抗逆性,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书中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改良方法,以及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都有着细致的分析,便于读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肥料施用方面,本书着重介绍了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以及缓释肥料的科学利用。作者强调,过量或不当施用化肥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影响食用安全。因此,书中详细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读者根据蔬菜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精准施用各种肥料,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蔬菜的营养品质。对于有机肥的堆沤发酵技术,本书也有详尽的图文说明,确保读者能够安全有效地制作和使用有机肥。 二、 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赋能绿色高效生产 本书的另一大核心内容,也是最受读者关注的部分,无疑是“病虫害防治新技术”。作者深知,病虫害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最大障碍,而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往往带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因此,本书重点介绍了多项绿色、高效、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新技术,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 生物防治技术的多元应用: 生物防治是本书重点推介的绿色防治手段之一。作者系统介绍了多种天敌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例如,寄生蜂、捕食性螨虫、瓢虫等益虫的保护与释放,能够有效控制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常见害虫的数量。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如苏云金杆菌(Bt)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以及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对真菌性病害的抑制作用。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本书都给出了具体的生物防治策略和操作指南,如诱集释放、释放点选择、释放密度等,力求让读者能够掌握最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 2. 物理防治技术的创新运用: 物理防治手段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且更加强调其创新性和综合性。除了传统的防虫网、诱虫灯等,本书还重点介绍了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等新型设备的应用。这些设备在节约能源、提高杀虫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利用色彩诱捕、气味诱捕等方法,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干扰害虫的正常生活规律,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对于一些特殊的病害,如病毒病,书中也介绍了采用阻隔技术,如对传播病毒的昆虫进行物理隔离,或通过高温消毒等方法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的新理念: 尽管本书大力倡导绿色防治,但作者并未完全否定农药的作用,而是强调“科学合理使用”。本书花了大量篇幅阐述如何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以及如何掌握科学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书中详细介绍了农药的剂型选择、兑药比例、喷施技术,以及安全间隔期的重要性。同时,作者还强调了轮换用药、混用科学等策略,以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针对常见的几种病虫害,书中给出了具体的农药选用建议和使用剂量,并附有清晰的图示,方便读者对照学习。 4. 杂草综合治理的新思路: 杂草是蔬菜生产中的一大难题,本书也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治理思路。除了传统的机械除草和人工拔除,本书还介绍了如何利用地膜覆盖、种植遮荫作物等方法来抑制杂草生长。对于一些顽固性杂草,书中也提供了农药选择的指导,强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用对症、高效的除草剂,并指导读者掌握正确的施药时机和方法,避免对蔬菜造成药害。 三、 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化应用的未来展望 本书不仅关注当前的生产技术,还对未来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作者强调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苗期管理、蹲苗管理、开花结果期管理到采收期的管理,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这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蔬菜的生长潜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书中还简要提及了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例如,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利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监测和精准喷药等。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不如前几部分详实,但它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的未来农业图景,激发了读者对新技术应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 总结与启示 纵观全书,《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为广大蔬菜种植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绿色生产解决方案。它不仅解答了“种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回答了“如何种”才能种出安全、健康、高品质蔬菜的问题。 阅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绿色农业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掌握科学技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来实现的。书中介绍的各种新技术,既有成熟可靠的方案,也有前沿的探索,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种植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作为一名对农业科技充满兴趣的读者,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赋能”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引导我们转变观念、拥抱绿色生产的“启蒙书”。它让我们看到,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处,生产出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的优质蔬菜。 总而言之,《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为推动中国蔬菜产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凡是认真研读并实践本书内容的操作者,都将在蔬菜生产中收获丰厚的回报,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园艺的热情可算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看到别人家阳台上绿油油的一片,就觉得特别羡慕,也跃跃欲试,但总是热情高涨地买来种子和土壤,没多久就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各种虫子和小病,让人看了心烦意乱)而草草收场。这次,一本名叫《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解决我“养不活”蔬菜的困境。我想要的不是一本高深的学术论文,而是能够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指南。特别是“新技术”这三个字,对我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它暗示着书中会有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但效果可能更佳的种植方法。我尤其关心的是病虫害防治的部分,毕竟这是我“前车之鉴”的“绊脚石”。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详细介绍如何识别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并提供一些“温和”的、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的防治手段。我不太喜欢看到那些需要使用强力化学药剂的建议,因为我对这些东西总是有种莫名的恐惧感,担心会对蔬菜本身以及我们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利用生物天敌、植物提取物或者物理方法来解决问题,让我在享受种植乐趣的同时,也能放心食用自己种出的蔬菜。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从一个“植物杀手”变成一个“绿手指”,并且能够持续地产出健康的蔬菜,那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无法估量了。

评分

我最近刚收到一本叫做《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书,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实,但散发着一种让人安心的踏实感,就像田地里散发出的泥土芬芳一样。我一直对家庭园艺颇有兴趣,尤其是在自家的小阳台或小院子里种点新鲜的蔬菜,既能品尝到最健康的味道,也能在劳作中寻得一份宁静。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即使再小心翼翼,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叶片上出现可疑的斑点,或者小小的蚜虫大军突然占领了我的番茄苗。这时候,我就会感到束手无策,看着精心培育的蔬菜一天天衰败,心中真是五味杂陈。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承诺提供了“新技术”,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急于提升种植技巧的“业余菜农”来说,简直就像及时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讲解如何科学地辨识各种蔬菜病害的早期症状,不仅仅是描述外观,更希望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土壤问题、水分不当还是通风不良?只有了解了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我更倾向于环保、健康的方式,书中提到的“无公害”让我看到了希望,希望能学习到一些利用天然物质或者生物防治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使用化学农药,毕竟,我们吃的蔬菜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餐桌上,家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更能教会我如何建立一套预防体系,让我的蔬菜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远离病虫害的侵扰,最终收获饱满、新鲜、安全的果实,体验到种植的真正乐趣。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绿色生活”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总觉得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能够亲手种植一些蔬菜,不仅能为餐桌增添一份健康的色彩,更能让我在忙碌之余,找到一份宁静和回归自然的乐趣。然而,每一次尝试,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其中最让我头疼的,莫过于那些层出不穷的病虫害。看着好不容易长出的嫩芽被啃食,或者叶片上出现令人不安的斑点,我常常感到沮丧和无力。这次,一本名为《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一些“新技术”的奥秘,让我能够摆脱以往的困境,真正掌握一套科学、高效、且环保的蔬菜种植方法。我尤其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一些关于病虫害“预防”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治疗”的层面。例如,如何通过优化土壤结构、科学施肥、合理间作套种等方式,来增强蔬菜自身的免疫力?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病虫害,我希望能够学到一些“无公害”的防治手段,比如利用天敌、生物农药,或者一些对环境友好的物理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使用化学药剂。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建立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无公害蔬菜栽培体系,让我的小阳台变成一个真正健康、绿色的“生命绿洲”,让家人都能享受到安全、放心的自种美味。

评分

我一直对农产品安全问题比较敏感,尤其是在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我更是希望能给他们提供最天然、最无污染的食物。这次,我偶然看到了《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这本书,名字就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和实用。我一直有在自家小花园里种植一些当季蔬菜的习惯,但坦白说,很多时候都做得比较随意,遇到病虫害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候甚至会因为用药不当而适得其反。这本书的“新技术”三个字,让我看到了突破的可能性。我特别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一下“无公害”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避免使用化学农药,还包括哪些更深层次的、更系统性的要求?比如,在土壤改良、水肥管理、选种育种等方面,有哪些符合无公害原则的新方法?我对书中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创新的、环保的防治理念和技术,而不是仅仅重复那些老生常谈的做法。例如,如何利用自然界的规律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没有一些新的生物制剂或者物理防治工具可以介绍?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蔬菜栽培和病虫害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升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让我的家人能够享受到真正健康、无忧的美味。

评分

我一直坚信,健康的生活始于健康的饮食,而最健康的饮食,莫过于亲手种植、安心食用的蔬菜。所以,我一直怀揣着在自家屋顶花园里开辟一片“小农场”的梦想。然而,现实的挑战远比想象的要严峻,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病虫害,简直就是我这个“业余菜农”挥之不去的噩梦。每次看到精心呵护的蔬菜被啃食得千疮百孔,或者叶片上布满可疑的斑点,我的心情都跌落到谷底。这次,一本名为《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书,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真正“新技术”,让我能够摆脱以往的束缚,掌握一套更科学、更高效、也更符合自然规律的种植方法。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让我能够远离那些化学农药的阴影,用一种更加温和、更加环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环境、选择抗病品种、或者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构建一套完整的、可持续的无公害蔬菜栽培体系,让我的屋顶花园不仅能够产出新鲜美味的蔬菜,更能够成为一个生态友好的“小宇宙”,为家人带来健康和安心。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食材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了解到一些关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种种问题后,我更加坚定了追求健康、安全饮食的决心。这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这本书,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启迪。我一直梦想着能在自己的屋顶花园或者一个小小的庭院里,种植一些真正纯净、无污染的蔬菜,看着它们从种子发芽,慢慢长大,最终采摘下来,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任何超市购买的食材都无法比拟的。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知识的匮乏常常让我望而却步,特别是当遇到各种病虫害侵袭的时候,我往往只能凭经验或者网络上零散的信息来应对,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本书的名字“新技术”让我眼前一亮,我迫切地想知道,在传统的栽培方法之外,有哪些更科学、更高效、也更符合生态规律的种植技术。我对书中关于“无公害”的理念非常认同,这意味着它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防治,而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例如如何通过改良土壤、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等方式来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病虫害的“新技术”部分,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目前市场上比较新颖、但又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不是那些陈旧、效果不佳的方案。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掌握一套完整的、可持续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体系,让我的小农场不仅能够收获健康美味的蔬菜,更能成为一个小小的生态示范区,为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份安心和健康的保障。

评分

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食物的严苛选择上,我一直认为,最纯粹的味道,源于最天然的生长环境。因此,我一直致力于在自己的小庭院里,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健康菜园”。然而,实践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就像隐形的敌人,时刻威胁着我的劳动成果。看着那些精心培育的蔬菜,被啃食得面目全非,或者叶片上出现令人担忧的斑点,我的心情总是非常低落。这次,一本名为《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书,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一些“新技术”的奥秘,让我能够摆脱以往的困境,真正掌握一套科学、高效、且真正“无公害”的蔬菜种植方法。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让我能够用一种更加温和、更加环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于那些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化学药剂。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构建一套完整、可持续的无公害蔬菜栽培体系,让我的餐桌上永远都有新鲜、安全、美味的自种蔬菜,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评分

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食物的选择上,我始终相信,最好的营养和最纯粹的味道,都来自于天然、健康的食材。于是,我一直致力于在自家的小阳台上,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城市小农场”。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常陷入困境,尤其是各种各样顽固的病虫害,总是让我感到束手无策,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蔬菜一天天衰败,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滋味。这次,我偶然间看到了《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这本书,它朴实而又充满希望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我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切实可行的指导,能够真正解决我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难题,并掌握一套科学、绿色的蔬菜种植方法。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新技术”的内容,希望能够学到一些目前比较前沿、但又容易操作的种植技巧,而不是那些过时、效果不佳的方案。我对“无公害”的理念非常认同,这意味着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天然、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比如利用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或者一些巧妙的物理防治手段,而不是依赖于那些潜在的化学风险。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持续的无公害蔬菜栽培体系,让我的餐桌上永远都有新鲜、安全、健康的自种蔬菜,让家人的味蕾和健康都得到最好的呵护。

评分

我一直对“从种子到餐桌”的全过程充满了好奇,也渴望能在自家的小院子里,体验从播种、生长到收获的乐趣。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病虫害时,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每次看到精心培育的蔬菜被虫子啃食,或者叶片上出现奇怪的斑点,我的心情都会变得非常糟糕。这次,我偶然间了解到一本名为《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书,它简洁明了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指明方向,让我能够真正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解决那些让我头疼的病虫害问题。我尤其关注书中提到的“新技术”,我希望能了解到一些更加先进、更加有效的种植理念和技术,而不是那些老掉牙的、效果不甚理想的方法。比如,在土壤改良、水肥管理、以及蔬菜生长环境的优化方面,有没有一些创新的、可以轻松实践的建议?我最看重的是“无公害”的防治理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环保、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方案,而不是依赖于那些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化学药剂。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持续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体系,让我的家人能够吃到真正健康、安全、美味的自种蔬菜,同时也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的人,总觉得亲手种植的蔬菜,无论从口感还是从安全角度来说,都是无可比拟的。所以,我一直致力于在家里打造一个小小的“有机农场”,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病虫害,简直就是我这个“新手农夫”最大的克星。每次看到叶片上出现斑点,或者小虫子在蔬菜上肆虐,我都感到无比沮丧。这次,一本名为《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的“秘籍”,而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就是我要找的。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真正“新技术”,而不是那些已经烂大街的、效果不佳的老方法。我特别希望能够学到一些关于如何预防病虫害的知识,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时才去“救火”。比如,如何通过科学的种植方式,增强蔬菜自身的抵抗力?有哪些巧妙的、不使用化学农药的病虫害防治技巧?我非常看重“无公害”这个理念,这意味着这本书会教我如何用一种更加尊重自然、更加环保的方式来种植蔬菜,最终生产出既健康又美味的食品。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新的视野和方法,让我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家庭有机种植”的梦想,让我的餐桌上永远都有最新鲜、最安全的蔬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