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效偏方验方2000首

中医特效偏方验方2000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盛才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偏方
  • 验方
  • 传统医学
  • 养生
  • 保健
  • 家庭医学
  • 中草药
  • 秘方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24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37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78
字数:4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常见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1.针对100余种常见疾病,精心挑选了用之有效、流传广泛的偏方验方2000余首。
2.分为日常保健、常见急症、内科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和五官科疾病偏方验方等。
3.先对疾病简明概述,然后配以针对疾病所选用的偏方、验方和其他疗法。
4.所选取之方,取材简便,操作简单,容易上手。

内容简介

本书精心挑选了用之有效、流传为广泛的偏方验方2000余首,并对这些偏方验方按照疾病分类,分为日常保健、常见急症、内科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和五官科疾病偏方验方等,先对疾病进行简明概述,然后配以针对疾病所选用的偏方、验方和其他疗法。书中所选取之方,取材简便,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常见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日常保健偏方验方
补气养血偏方验方 002
益智健脑偏方验方 003
养心安神偏方验方 005
补肾壮阳偏方验方 008
减肥瘦身偏方验方 010
美容养颜偏方验方 012
乌发养发偏方验方 014
第二章 常见急症偏方验方
跌打损伤 018
烧烫伤 020
口臭 023
鼻出血 025
中暑 028
发热 031
中风 033
第三章 内科疾病特效偏方验方
高血压病 037
低血压 039
高脂血症 041
心绞痛 044
糖尿病 04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049
神经衰弱 051
失眠 054
癫痫 056
面瘫 058
三叉神经痛 061
肝硬化 063
慢性肝炎 066
脂肪肝 068
胆囊炎 071
胆石证 073
急性胃炎 076
慢性胃炎 078
消化道溃疡 080
胃痛 082
胃下垂 084
呕吐 086
消化不良 088
呃逆 090
腹痛 092
腹泻 094
痢疾 096
便秘 098
痔 101
咳嗽 103
哮喘 106
支气管炎 108
肺炎 110
肺结核 112
肺癌 114
肾炎 116
第四章 骨科疾病特效偏方验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 120
颈椎病 121
骨折 123
肩周炎 125
关节炎 127
骨质增生 129
坐骨神经痛 131
第五章 妇科疾病特效偏方验方
不孕症 135
阴道炎 136
宫颈炎 138
子宫脱垂 140
盆腔炎 141
痛经 143
闭经 145
月经不调 147
带下病 150
乳腺增生 152
乳腺癌 15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55
妊娠呕吐 157
先兆流产 159
产后缺乳 161
产后恶露不绝 163
更年期综合征 165
第六章 男科疾病特效偏方验方
男性不育症 169
前列腺炎 171
前列腺肥大 173
阳痿 175
早泄 177
遗精 180
泌尿系结石 182
第七章 儿科疾病特效偏方验方
新生儿黄疸 186
婴儿湿疹 188
小儿痱子 190
小儿夜啼 191
小儿便秘 194
小儿消化不良 196
小儿遗尿 198
小儿惊风 200
小儿厌食 202
小儿腹泻 205
小儿感冒 207
小儿咳嗽 209
小儿流涎 211
流行性腮腺炎 213
佝偻病 216
第八章 皮肤科疾病特效偏方验方
牛皮癣 220
白癜风 222
足癣 225
疥疮 226
疣 228
冻疮 230
皮肤瘙痒 232
黄褐斑 234
痤疮 237
斑秃 239
荨麻疹 242
神经性皮炎 244
第九章 五官科疾病特效偏方验方
近视 248
青光眼 249
白内障 252
结膜炎 254
耳鸣 257
耳聋 259
中耳炎 261
鼻炎 264
咽炎 266
扁桃体炎 269
口腔溃疡 271
牙周炎 274
牙痛 276

前言/序言

在我国传统的医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民间偏方验方,以其药源易得、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易学易用易推广的特点,历代流传不衰。这些灿若星河的偏方验方,虽来自民间,但一不闪烁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疗效确切,对疑难杂症、危重急症也有奇效。所有这些,都是其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根本缘由。
为了发扬中医养生文化,继承偏方验方养生治病这一民族遗产,我们特意收集了偏方验方的精华,精心编写了本书。
本书以养生保健、疾病防治为纲,以方为主,精选了偏方验方和其他疗法等约2000首,内容包含有补气养血、益智健脑、养心安神、减肥瘦身、美容养颜以及家庭常见病的防治等。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放心选用书中所记的偏方验方,我们在选方的过程中,尽可能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多选用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和药材构成,同时在验证的基础上也收集了一部分名老中医常用的经验方。本书对这些偏方验方按照疾病分类,分为日常保健、常见急症、内科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和五官科疾病偏方验方等,先对疾病进行简明概述,然后配以针对疾病所选用的偏方、验方和其他疗法。
在这里,我们提醒读者,由于体质不同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同,造成一部分偏方验方只针对一部分适合的人群,我们建议,并不是每一个偏方验方都能适合每一个人,在选用中药偏方验方的时候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俗话说,小方治大病,衷心希望本书所介绍的偏方验方能对您有所帮助。

编者
2017年6月
《古方新鉴:传统智慧与现代健康》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单纯的医书,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古老智慧的深度挖掘与现代应用的探索。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那些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的古老方剂,揭示它们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养生观念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深刻洞察。本书旨在打破传统中医知识的壁垒,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理论转化为大众易于理解和实践的健康智慧,引导读者认识并运用好传统医学的瑰宝,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实现身心和谐。 第一部分:寻源问道——古老智慧的传承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回溯中医的源头,追溯那些影响深远的古典医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深入解读其中关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根本性原则。我们不拘泥于字面上的解读,而是着力于挖掘这些经典背后的哲学思想,例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等,阐释这些思想如何构建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对后世医学产生了何等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位对中医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古代名医,如医圣张仲景、医神华佗、药王孙思邈等。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医学成就和代表性著作的介绍,展现古代医者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精湛高超的医术以及悬壶济世的医德。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精选一些流传久远的经典方剂,如“小柴胡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对其组成、功效、主治、用法等进行详细解析,并追溯其发明或完善的过程,让读者了解这些方剂的“前世今生”,感受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一部分还将探讨中医药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它如何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相互渗透,如何在历代王朝的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及它如何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追溯,让读者对中医药有一个更宏观、更立体的认识,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化繁为简——理论的现代解读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将中医的理论体系进行现代化、通俗化的解读,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的认知习惯和生活环境。我们将打破一些传统概念的神秘感,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逻辑进行类比和解释。例如,在中医理论中,“邪气”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类比为现代医学中的病原体、不良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气血”的运行并非迷信,而是可以类比为身体的能量代谢、血液循环、内分泌系统等;“辨证论治”并非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对身体整体状况的系统分析,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综合诊断。 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药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的重要性。结合现代医学的健康管理理念,阐述如何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志等,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例如,我们将介绍中医的四季养生法,如春季的“生发”,夏季的“养心”,秋季的“润肺”,冬季的“藏精”,并结合现代营养学和运动学的知识,给出具体的建议。 此外,本部分还将对一些常见的、被误解的中医概念进行澄清,例如“寒热”、“虚实”等,解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含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辨别。我们将运用图表、插画等辅助手段,使复杂的理论更加直观易懂。我们的目标是让读者能够理解中医理论的核心精神,而不是死记硬背条文,从而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健康认知体系。 第三部分:融会贯通——实践的智慧与现代应用 在理解了中医理论的精髓之后,本部分将进入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以及如何理解和应用一些经过验证的、具有实践价值的古方。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在民间流传久远,并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法。 我们不会直接列出具体的“偏方”或“验方”,而是着重于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体现中医治疗思路的经典思路和方法。例如: 食疗的智慧: 重点介绍一些食材的药用价值,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例如,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材(如山药、茯苓),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材(如绿豆、菊花),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选择合适的食材。我们将探讨“药食同源”的理念,强调在日常饮食中融入养生之道。 简易疗法的应用: 介绍一些不需药物,操作简便,却能有效缓解常见不适的传统疗法。例如,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如针对头痛、颈椎不适的按摩),艾灸的原理与基本应用(如针对畏寒、消化不良的艾灸),以及一些具有舒缓作用的泡脚方。我们将强调这些方法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以及它们在日常保健中的作用。 辨证施治的思考: 引导读者初步理解“辨证论治”的思路。我们会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案例,展示如何根据身体的细微变化(如舌苔、面色、情志变化等)来判断身体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可以采取哪些调整方法。我们并非鼓励读者自行诊断和用药,而是培养一种对身体状况的觉察能力,并知道何时应该寻求专业帮助。 方剂背后的逻辑: 对于一些流传广泛的经典方剂,我们将不仅仅介绍其组成和功效,更重要的是解析其组方思路。例如,为何小柴胡汤中会配伍柴胡、黄芩以“和解少阳”,为何四君子汤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通过解析方剂的配伍原则,让读者理解中医药的配伍之道,而非简单地将其视为药材的堆砌。 我们还将探讨现代科技在传统中医发展中的作用,例如一些现代研究如何验证了传统方剂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对中药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我们将强调,对待传统中医,既要尊重其历史价值和实践经验,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拥抱科学的进步。 第四部分:通往健康之路——个性化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回归到读者本身,强调健康是一个个性化的旅程。我们鼓励读者在了解了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后,能够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 我们将讨论如何学习和实践中医,强调“知行合一”。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处着手,例如从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睡眠质量、学习简单的按摩手法开始,逐步将中医的养生理念融入生活。同时,我们也会强调学习中医的严谨性,以及在面对疾病时,始终将寻求专业医疗建议作为首要考量。 最后,我们将对中医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浪潮中,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医药瑰宝,如何让中医的智慧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福祉。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在阅读完之后,能够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更深入的认识,不再将其视为遥不可及的神秘学问,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充满智慧的、能够滋养生命、提升生活品质的宝贵资源。 《古方新鉴:传统智慧与现代健康》并非提供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开启一扇门,引导读者踏上一段探索自身健康、汲取古老智慧、与身体和谐共处的旅程。它是一份邀请,邀请您一同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中医的魅力就在于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而这本书,恰恰是这种魅力的一个绝佳载体。它不像一些现代医学书籍那样,只关注于病灶的消除,而是从人体的整体出发,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理念。书中很多偏方验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人对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每个方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验证和完善的过程的描述。这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一个药方,更是在感受一种传承,一种源远流长的智慧。这种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关注,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被各种慢性病困扰的人,我尝试过许多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当我偶然翻到这本书时,我被它标题中的“特效”和“验方”所吸引。起初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书中提到的许多方子,都针对我所面临的困扰,并且有着清晰的解释和用药指导。我特别关注了其中一些针对我症状的方剂,它们所使用的药材并不复杂,很多都可以在药店轻松购得。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每个方子的适用范围、禁忌症以及具体的服用方法都描述得非常详细,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开始尝试其中一些温和的方子,惊喜地发现,困扰我多年的某些症状,竟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种身心的双重受益,让我对中医的整体疗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暗红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散发出一种古朴而专业的质感。书脊的处理也相当用心,清晰的书名和出版社信息一目了然,方便在书架上查找。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非普通的轻飘飘的印刷纸,而是略带韧性的道林纸,这对长期阅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舒适的体验。字体的选择也十分考究,大小适中,疏密有度,即使是密集的医学术语,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费力。排版方面,章节的划分清晰,小标题醒目,方便读者快速定位所需内容。整体而言,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值得信赖和细细品味的信号,让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对内里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不仅仅是印刷层面的,它似乎也暗示着编者在内容上的严谨和用心,仿佛在说,这本书的内容,也同样值得你细细钻研和品味。

评分

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对古老的中医理论和实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众多的中医书籍中,能够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临床实用性的作品并不多见。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没有将复杂的病理机制堆砌得令人望而生畏,也没有将晦涩的古代文献直译得晦不可懂。相反,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呈现出来。书中对每一个方子的介绍,都不仅仅是罗列药材和剂量,更包含了其背后的中医理论支撑,以及临床上实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帮助我建立起对中医整体观的认知,而不是停留在零散的药方记忆上。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有点“理论派”的人,对那些只讲经验不讲道理的书籍总有些不太感冒。但这本书却成功地打破了我的这一固有印象。它在介绍一个个方剂的同时,并没有回避对其中涉及到的中医原理的解释。比如,书中会清楚地说明某个药材为什么具有特定的功效,它是如何作用于人体的,以及它与君臣佐使之间的配合关系。这种“溯本求源”的解释方式,让我在学习方剂的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我甚至可以根据书中的讲解,自己去推敲一些类似病症的治疗思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个固定的模式。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我这种喜欢思考和探索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它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