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

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慧玲,张建忠,李薇薇 编
图书标签:
  • 检察
  • 立案监督
  • 典型案例
  • 法律
  • 司法
  • 案例分析
  • 实务
  • 法学
  • 检察工作
  • 监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ISBN:97875102170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16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2
字数:48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主要内容包括:立案监督典型案例、应当立案而不立案、天津刘某某污染环境案、辽宁赵某等盗窃案、江苏杨中某等3人贩卖、运输毒品案、浙江胡某、罗某生产假药案、安徽焦某某诈骗案、福建洪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山东刘某、耿某、张某敲诈勒索案、河南李某某等诈骗案、广东赖某某、张某某等5人故意伤害案、海南义隆公司伪造****公文、印章案,等。

目录

立案监督典型案例
应当立案而不立案
天津刘某某污染环境案
辽宁赵某等盗窃案
江苏杨中某等3人贩卖、运输毒品案
浙江胡某、罗某生产假药案
安徽焦某某诈骗案
福建洪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山东刘某、耿某、张某敲诈勒索案
河南李某某等诈骗案
广东赖某某、张某某等5人故意伤害案
海南义隆公司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案
四川吴某某贩卖毒品案
云南陈某某等盗窃案
西藏旺某、罗某某某包庇案
陕西薛某某等4人强奸案
青海马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新疆杨某某涉嫌诈骗案
北京冯某、陈某职务侵占案
江西顾某合同诈骗案
山西周某受贿案
吉林洪某受贿案
贵州车某滥用职权、受贿案
宁夏庞某受贿案
不应当立案而立案
北京仲某盗窃案
河北刘某、张某等27人赌博案
内蒙古李某某妨害公务案
甘肃王某某诈骗案
黑龙江于某信用卡诈骗案
江苏杨某某非法经营案
广西林某涉嫌侵犯著作权案
重庆宝庄商贸有限公司被诈骗案
新疆赵某某故意毁坏财物案
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立案
内蒙古王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黑龙江杨某某、张某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上海周某某等7人污染环境案
湖北罗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湖南李某松等非法经营案

立案监督精品案例
天津
管某利等5人聚众斗殴案——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监督
李某某交通肇事案——对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
……

精彩书摘

  《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
  9.广东赖某某、张某某等5人故意伤害案
  一、案件情况
  1995年6月24日,家住翁源县坝仔镇饶村蕉坑组的郑某某因邻里纠纷,在争执中被曹某某一家人打伤。郑某某将受伤情况告知娘家的亲戚。1995年6月25日,郑某某的女婿赖某某、张某某,侄子郑孟某、郑某和及其远亲肖某某商定去找曹某某家讨要医药费,若拿不到医药费就打其家人。赖某某等人便各自拿上烧火的木材棍(赖某某还携带了一把菜刀),在晒谷坪找到曹某某、曹东某、曹某升父子3人,曹某某称要钱没有要打就来,肖某某等五人遂立即分别持棍对曹某某父子3人进行殴打。混乱打斗后,曹某某被打至昏迷倒地,曹某升被打后跳下鱼塘逃走,曹东某被打后因抢救无效于1995年6月26日死亡。经法医鉴定:曹某某的伤情为轻伤;曹东某是被他人用钝器(如棍、木板缘类)打击头部后,造成硬膜外血肿导致小脑扁桃体疝,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未立案原因及立案监督理由
  未立案原因:翁源县公安局认为无法查清是谁造成曹东某死亡、曹某某轻伤的后果,因此,该案事实不清。且当年仅有郑孟某、郑某和两人投案,公安机关对二人作出劳动教养的决定。同时,郑某某的丈夫赔偿了5600元给曹某某家人。公安机关遂未予立案侦查。
  立案监督理由:尽管该案件无法查明是谁造成伤害结果,但赖某某等5人在郑某某家商量时提出如讨要医药费遭拒绝则不惜将事情闹大(打架),并携带作案工具烧火木棍前往讨要,有共同伤害他人的主观恶意,5人有积极的殴打行为,应对致一人轻伤、一人死亡的共同犯罪结果承担责任。赖某某等5人行为已涉嫌故意伤害罪,应予立案监督。三、监督效果2011年5月,韶关市中级法院判决认定,赖某某、肖某某、郑孟某、郑某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致曹东某死亡、曹某某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对赖某某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对肖某某判处有期徒刑8年、对郑孟某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对郑某和判处有期徒刑3年。2011年9月,广东省高级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在逃的张某某后投案自首,2012年8月10日,翁源县人民法院判决认定,张某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6年。四、案例评析2010年4月,被害人曹某某向翁源县检察院提出控告。翁源县院侦监科受理后,考虑该案时隔15年,克服困难,为查清案件的事实,通过走访、调取郑孟某、郑某和的案件档案,还原案件的事实。经过检察机关的监督,2010年4月28日,翁源县公安局对该案予以立案侦查。同年6月13日,对赖某某、张某某、肖某某批准逮捕。在案件调查期间,公安机关提出郑孟某、郑某和已被劳教,且当年已作处理并予以赔偿,重新处理有损司法机关的威信。检察机关办案干警认为郑孟某、郑某和两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2010年8月11日对郑孟某、郑某和作出了批准逮捕决定。
  本案得以成功监督的关键在于,是检察干警熟练运用“共犯对共同指向追求的结果负责”的共同犯罪原理。司法实践中,即认为在群体性斗殴中,要查清楚是谁造成伤害结果的,谁直接致伤谁负责。如果无法查明具体的加害人,即使是命案也只能不了了之。具体到本案,侦监干警结合以下基础事实和证据:一是故意伤害的主观故意。犯罪嫌疑人赖某某等5人在商定讨要医药费的时候就已经明确若拿不到医药费则动手(打架)的主观故意。二是客观方面有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赖某某等5人每人都手拿烧火木棍(赖某某还带了一把菜刀)前去讨要医药费,5人均实施了殴打行为,也就是说5人的殴打行为最终导致曹某某轻伤、曹东某死亡的结果。因此,赖某某等5人在共同伤害的心理支配下所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为共同犯罪,则不论谁直接致伤、致死受害人,其他参与者都要承担全部责任。
  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第一,对于这起申诉人坚持申诉长达15年的案件,检察机关侦监干警能够依法监督、严格执法,较好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第二,检察干警在案件审查中熟练运用“共犯对共同指向追求的结果负责”的共同犯罪原理。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另一本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内容与“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完全无关,旨在提供一个详尽且内容丰富的描述: --- 图书名称:《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生态经济学的综合分析》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应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一套系统化、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在全球经济活动日益紧密、自然资源约束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深刻影响经济结构、社会公平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复杂系统性风险。本书聚焦于将生态经济学的视角深度融入气候变化治理的实践,探讨如何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存。 第一部分:气候变化的多维影响与理论基础 本书伊始,首先构建了理解气候变化影响的理论基石。我们摒弃了将环境成本外部化的传统新古典经济学模型,转而采纳了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即经济系统是嵌入在有限的生态系统之内的开放性、耗散性系统。 第一章详细梳理了气候变化对全球范围内的自然资本(如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的不可逆影响。我们通过对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评估报告数据的深入解读,结合区域尺度的案例研究,量化了极端天气事件(如超强台风、长期干旱)对农业产出、基础设施韧性及区域GDP增长的冲击效应。 第二章则重点探讨了气候变化在社会经济领域引发的公平与正义问题。这包括代际公平(当代人的排放对后代人福祉的影响)和代内公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与减排义务上的分歧)。本书引入了“生态足迹”和“公平份额”的概念,以批判性视角审视现有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并提出更具包容性的分配原则。 第二部分:适应性管理与韧性建设的实践路径 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然发生,因此,如何有效适应(Adaptation)并增强社会经济系统的韧性(Resilience)成为本部分的核心议题。 第三章聚焦于区域气候适应性规划。本书强调,适应措施必须是“情景驱动”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通过对荷兰水管理系统、孟加拉国沿海防护工程等国际领先实践的剖析,我们提出了分层级的适应策略:从基础设施的硬性防御到生态系统的软性缓冲,强调技术、制度与社区参与的协同作用。 第四章深入探讨了气候金融与投资转型。传统的金融体系往往忽视了“搁浅资产”(Stranded Assets)的风险,即化石燃料相关资产在净零排放路径下可能面临的价值清零。本书构建了一个绿色投资的评估框架,详细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债券(SDG Bonds)、气候风险披露(TCFD)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引导私人资本大规模流向气候友好型技术和基础设施。 第三部分:深度脱碳的技术经济学分析 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全球能源系统的根本性变革。本书第五章将目光投向了能源系统的深度脱碳路径。我们利用投入产出模型(Input-Output Model)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Model),模拟了基于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的主导型电力系统在电力可靠性、成本效益和就业结构变化方面的动态影响。特别地,本书对“绿色氢能”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成熟度、经济可行性及规模化挑战进行了审慎评估。 第六章聚焦于循环经济与资源效率。气候变化与资源消耗是同一硬币的两面。本书提出了从线性经济向“物质闭环”转型的具体政策工具,包括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设计(Design for Longevity)、工业共生网络(Industrial Symbiosis)的构建,以及跨部门的资源流管理。通过分析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子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前沿实践,本书展示了如何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减量化(Reduce)”目标,而非仅仅依赖回收(Recycle)。 第四部分:全球治理、政策协同与未来展望 最后一部分将视角拉回宏观治理层面,探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所需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协同。 第七章剖析了碳定价机制的有效性与公平性。本书对碳税、排放交易体系(ETS)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设计具有足够价格信号强度、同时能有效应对“碳泄漏”(Carbon Leakage)风险的区域性或全球性碳市场机制。此外,本书还讨论了“边境碳调整机制”(CBAM)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潜在重塑作用。 第八章着眼于国际合作的制度创新。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化的背景下,如何维护和加强多边气候谈判的有效性?本书详细分析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演变,并提出了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领域更务实、更具激励性的合作模式,以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顺利实现绿色转型,避免重蹈高碳发展的覆辙。 结论:迈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期 本书总结道,应对气候变化不是成本中心,而是下一轮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源泉。成功的转型需要政府的战略引导、市场的创新活力以及公民的深刻意识转变。本书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研究人员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众,提供了一套深度融合环境科学、经济学和政策科学的综合性指导工具书。 ---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我猜想,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案例,都可能是一场与错误倾向的较量,一次对正义的坚守。立案监督,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它意味着在司法链条的最初环节,就可能存在着被忽视、被曲解,甚至是错误的方向。而检察机关的监督,就像是一道审慎的闸门,确保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符合事实真相的案件才能被正式启动诉讼程序。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现那些“难啃”的骨头,比如那些表面看似证据确凿,实则暗藏玄机的案件,亦或是那些看似情节简单,却可能涉及重大法律原则的案件。我想知道,检察官是如何通过细致的审查,发现其中的瑕疵?他们的思维逻辑是怎样的?在面对压力和复杂因素时,他们又是如何做出判断的?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案件,更能深入剖析每一个案件背后的法理依据、证据规则的运用,甚至是检察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性总结。这样,我们读者才能真正领略到立案监督的精髓,才能从中汲取养分,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运行,以及我们国家司法体制的不断完善。

评分

《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这个书名,让我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不仅仅是一本收录案例的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体系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深信,每一个被精选出来的案例,背后都蕴含着检察官对法治精神的坚守,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它们可能涉及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认定事实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也可能涉及到一些对法律条文理解的争议。我希望能从这些案例中,看到检察机关是如何运用其监督职权,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的立案行为,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错案。我更希望书中能够细致地展现出检察官的办案思路,包括他们如何解读法律、如何审查证据,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科学的判断。这样的案例分析,将为我们这些法律从业者或爱好者,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启示,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立案监督的内涵和外延,并进一步巩固对法治的信仰。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这样一个长期关注法律实务,特别是刑事侦查与公诉环节的读者来说,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存在。我一直觉得,理论的阐述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触及法律生命力之处,往往在于那些鲜活的、充满博弈的真实案例。而《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价值——将检察机关在立案环节的监督职能,通过一个个精心挑选的案例来展现。我非常好奇,书中会收录哪些类型的立案监督案例?是那种因为证据不足而“疑罪从无”的,还是因为程序不当而“纠而不正”的?亦或是那些被权力或人情干扰,检察机关如何挺身而出,坚守法治底线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有足够详尽的案情介绍,包括案件的起因、侦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检察机关介入立案监督的具体步骤和理由,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体现出检察机关在法律适用上的深度思考,以及在维护司法公正中的智慧和担当。毕竟,立案是刑事诉讼的起点,一个公正的立案,是后续所有程序合法有效的前提。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案例汇编,更是一部生动的法治教材,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运作,以及检察机关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

当我的目光停留在《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这几个字上时,一股严谨而深刻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认为,法律的生命力体现在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办理之中,而立案环节,更是司法公正的“第一道防线”。这本精选的案例集,我想象中会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它将为我们揭示检察机关在保障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错案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涵盖那些涉及复杂事实关系、疑难法律适用,甚至是存在较大争议的立案监督案件。例如,在证据认定标准上,如何区分“可能犯罪”与“已构成犯罪”?在程序性违法案件中,检察机关又会如何精准把握纠错的边界?我希望书中能够不仅仅呈现案例的结果,更要深入挖掘每一个案例背后的思考过程,包括检察官的分析路径、法律适用的考量,以及在监督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与应对。这样的深度剖析,才能帮助读者真正理解立案监督的意义,才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每一项司法程序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法律基础和事实依据之上,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评分

仅仅是《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典型案例精选》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对立案监督这个环节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司法程序的公正起点。我设想,这本书一定会收录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它们可能是在侦查阶段就存在着明显的证据不足,或者是在案件的定性上存在着重大的分歧,而检察机关正是通过有效的立案监督,及时介入,纠正了可能出现的错误。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案件的细节进行深入的披露,包括侦查机关是如何启动立案的,案件的证据链条是否存在断裂,或者是否存在程序上的瑕疵。同时,我更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措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果书中能够对一些复杂疑难的案件进行深入的剖析,揭示检察官的专业判断和法律智慧,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超一般的案例汇编,而成为一本真正能够启迪思维、指导实践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