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作者從曆史背景,對國民銀行體製的不滿,“改革”運動的起始:印第安納波利斯貨幣會議,1900年金本位法案及以後,查爾斯?A.柯南特、剩餘資本和經濟帝國主義,柯南特、貨幣帝國主義和金匯兌本位製,雅各布?席夫為中央銀行拉開瞭序幕,1907年金融恐慌和推動設立中央銀行,最後推進階段:應對民主黨權勢,共九個方麵闡述瞭控製美國貨幣經濟絕對權力的組織——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成立的過程,解釋瞭很多人都不瞭解的美聯儲的一個方麵,即一個並非政府組織的組織,為什麼可以印刷“紙鈔”並決定影響美國包括世界各國的利率水平。美聯儲成立的過程充滿瞭各種利益與權力的博弈,金融精英、權力精英、學術精英與媒體“參與瞭推動美國聯邦儲備體係走嚮成功的運動”。美國國會通過瞭歐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稱聯邦儲備法案),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於1913年12月23日簽字,美聯儲正式成立。
內容簡介
在這本約6萬字的著述中,作者從曆史背景,對國民銀行體製的不滿,“改革”運動的起始:印第安納波利斯貨幣會議,1900年金本位法案及以後,查爾斯?A.柯南特、剩餘資本和經濟帝國主義,柯南特、貨幣帝國主義和金匯兌本位製,雅各布?席夫為中央銀行拉開瞭序幕,1907年金融恐慌和推動設立中央銀行,最後推進階段:應對民主黨權勢,共九個方麵闡述瞭控製美國貨幣經濟絕對權力的組織——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成立的過程,解釋瞭很多人都不瞭解的美聯儲的一個方麵,即一個並非政府組織的組織,為什麼可以印刷“紙鈔”並決定影響美國包括世界各國的利率水平。美聯儲成立的過程充滿瞭各種利益與權力的博弈,金融精英、權力精英、學術精英與媒體“參與瞭推動美國聯邦儲備體係走嚮成功的運動”。美國國會通過瞭歐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稱聯邦儲備法案),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於1913年12月23日簽字,美聯儲正式成立。
作者簡介
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 1926- 1995)是美國的經濟學傢、曆史學傢、自然法理論傢、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知名學者,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復興領頭人。他的著作對現代的自由意誌主義和無政府資本主義理論有很大的貢獻。
目錄
第1章 進步運動001
第2章 對國民銀行體製的不滿015
第3章 “改革”運動的起始:印第安納波利斯貨幣會議031
第4章 1900年及其後的金本位法案065
第5章 查爾斯?A.柯南特、過剩資本和經濟帝國主義079
第6章 柯南特、貨幣帝國主義和金匯兌本位製99
第7章 雅各布?席夫為中央銀行拉開瞭序幕129
第8章 1907年金融恐慌和推動設立中央銀行145
第9章 最後推進階段:應對民主黨的權勢173
第10章 結論185
索引194
精彩書摘
西奧多?羅斯福,1901—1909年擔任美國總統。在進步運動時期起瞭主要的推動作用威廉?霍華德?塔夫脫,1909—1913年擔任美國總統。在進步運動時期起瞭主要的推動作用威廉?霍華德?塔夫脫內閣伍德羅?威爾遜,1913—1921年擔任總統。在進步運動時期起瞭主要的推動作用進步運動中討論的各種主題,包括反對壟斷企業,反對壟斷市場美國畫傢約瑟夫?開普勒創作於1889年1月,描繪瞭美國大企業組成的利益財團,就像一個大錢袋子,籠罩在美國參議員頭上1902年,美國最著名的政治雜誌“PUCK”雜誌封麵話題,討論羅斯福總統的金融政策1908年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紐貝裏市的童工0071913年12月23日通過的《美聯儲法案》(The Federal Reserve Act),是始於1900年前後,並在地方、州以及聯邦三級政府同時展開的進步立法(Progressive legislation)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20世紀前二十年,進步主義是將美國的經濟與社會,從粗放的自由放任轉變為集權國傢主義的兩黨運動(bipartisan movement)。
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曆史學傢纔確認這一謎團,即這一進步運動,實質上是在新一代利他主義的專業人士和知識分子(altruistic experts and intellectuals)的引導下,為瞭製止並規範和控製從19世紀末期已經在加速壟斷形成的體製,戰勝瞭大企業和大商人的激烈對抗,由産業工人和農場主實施的事實上的奮起。然而,近來有一大批學術研究反駁說,對於彌漫在美國政治領域中的這一謎團,現在已經很清楚,真相正好與這一陳腐的虛構之說完全不同。相反,在19世紀末期,在美國實際所發生的事情是,經濟領域中的商業競爭日漸激烈,以擁有強大金融實力的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and Company)為首,8各大企業利益集團都拼命想在自由市場如願以償地建立卡特爾。設立卡特爾的第一波浪潮首先齣現在大型企業和鐵路,大型企業和鐵路采用配額製以及各種方式方法,意在削減銷售額,從而提高價格並增加利潤,這種做法很快就因為卡特爾的內部競爭以及新進入者,試圖削弱卡特爾的外部競爭而瓦解。在整個19世紀90年代,在大型工業企業的新領域,大型商業利益集團再次試圖通過閤並來提高價格並削減生産,這一次,各種類型的閤並又因為新一輪競爭風雲而潰敗如昔。在這兩起建立企業卡特爾的努力中,摩根大通公司都是一馬當先的領頭大哥。雖然在這兩起事件中,高額的保護性稅起到瞭阻礙作用,但市場本身也使這些自發形成的卡特爾組織的努力化為烏有。
……
前言/序言
智力騙局遊戲是怎麼玩的
在經濟思想史上,奧地利學派是一個重要流派。自門格爾開山立宗以來,以其嚴謹的邏輯推理和思辨分析,傳功數代,在經濟學江湖上揚名立萬。曆時四代,代代均有一時之英傑:一代門格爾,二代龐巴維剋和維塞爾,三代米塞斯和熊彼特;四代哈耶剋、羅斯巴德和柯茲納爾。作為一個長期遊離主流經濟學的流派,這樣的陣容不可謂不強大。
擺在朋友們麵前的這本《美聯儲的起源》,其作者是四代弟子羅斯巴德。他是一位富有思想主見的學者,堅守自由主義,在多方麵繼承、完善瞭奧地利學派有棱有角的思想和理論;同時也是一位高産學者,一生著述頗豐,緻力於傳播奧地利學派的思想和主張。《美國大蕭條》、《人、經濟與國傢》、《權力與市場》等,均是極富思辨性和邏輯性的著作,讀完後引人深思。難得可貴的是,終其一生,羅斯巴德並不因為自身境遇而改變學術觀點。
羅斯巴德的研究涉獵範圍很廣,對經濟、社會、政治均有深刻分析。在經濟領域,作為最徹底的反壟斷主義者,羅斯巴德從“先驗”的角度邏輯地證明瞭自由競爭對經濟增長和經濟自身平衡的重要性。在羅斯巴德的字典中,隻要具備“自由準入缺失、具備排他性的特權”,都是壟斷。壟斷,不僅僅體現為價格操縱等形式的市場壟斷,而且包括所有阻礙資源自由流動與配置的社會壟斷和政治壟斷。在羅斯巴德看來,隻要具備“自由準入”這個條件,所有的産品價格和生産成本都會趨嚮最低價格和最小成本。因此,他不僅對市場壟斷予以嚴斥,而且對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甚至政治壟斷大加批判。
基於這一邏輯,羅斯巴德尤其對政府的各種壟斷予以最嚴厲的抨擊。他認為,政府本身就是一種壟斷。雖然不可或缺,但應最小化,嚴格限製在防衛、保護和司法服務三個方麵。無疑,壟斷貨幣發行的職能,明顯不在政府應有職能中。為此,羅斯巴德對現代央行體製給予瞭“邏輯上”的否定。他認為,央行以及部分儲備金製度帶來瞭銀行係統的危機,並且阻礙瞭銀行間的自由競爭與市場齣清。讀過《美國大蕭條》的朋友應該有印象,煌煌巨著一語概之——誤我者,美聯儲也。羅斯巴德認為,大蕭條是美聯儲過度放水的結果,根本不是所謂需求不足引發的:大蕭條與其說是市場的失敗,不如說是政府貨幣政策的失敗;與其說是金融大鰐太貪婪,不如說是美聯儲決策失誤;與其說政府是在解決危機,不如說政府在延緩和惡化危機。如果我們沿著羅斯巴德的邏輯思路走下來,結論也就很明顯:壟斷瞭貨幣發行權的央行實在不是什麼好東西,最好不要這勞什子,無論央行是否獨立。最好的辦法是讓各商業銀行自由發行銀行券,並在競爭中實現幣值穩定與均衡。
對這一主張,曆來見仁見智。之所以迴顧羅斯巴德的壟斷與競爭思想,目的在於給《美聯儲的起源》這本書提供一個作者的思想背景——否則,首次讀此書的朋友可能會納悶,為什麼作者對央行如此“偏見”,以至於冷嘲熱諷隨處可見。
瞭解瞭羅斯巴德的基本思想,可以清楚地看齣作者撰寫《美聯儲的起源》一書的目的,就是把美聯儲的“皮”扒下來,看看百年前一些精英人士是如何打著公共利益的幌子來達到壟斷貨幣發行的目的——“壟斷可以以反壟斷之名而得以成功”!縱覽全書,無法不得齣以下結論:美聯儲起源的過程,就是一場“智力騙局遊戲”。如果說得中性一點,就是“遊說”的過程,費盡心思遊說公眾,遊說國會。看完此書,仿佛可以聽到羅斯巴德憂鬱的嘆息和良苦用心的勸告:公眾,醒醒吧,你們上當瞭。
為瞭揭露這場智力騙局遊戲,羅斯巴德運用他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嫻熟的筆頭,把美聯儲的成立還原於曆史的背景下,並以此排章布節,娓娓道來。具體的內容本文不再贅述,譯者已經把原著傳神地譯瞭齣來。本文主要分析羅斯巴德如何喜笑怒罵地刻畫這個“騙局”。相比於作者以思辨性著稱的其他作品,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格外富有立體感。
技巧一:頭痛醫腳。用羅斯巴德的話來說,美聯儲的起源是利用瞭社會對銀行體係周期性危機的抱怨。在銀行券體製下,由於美國的貨幣體係過於自由且過於去中央化,“銀行無法按照自己的需要擴張貨幣與信用,尤其是在經濟蕭條時期無法擴張貨幣與信用”。這種“缺乏彈性”的國民銀行體係,“每當其基礎受到一丁點兒的擾動”,美國龐大的存款信貸體係“就搖晃打顫”。因此,銀行傢們宣稱,美國銀行體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英國和法國的中央銀體係製纔是最齣色的。
當然,根據羅斯巴德的邏輯,銀行體係不能滿足需求,根源不在於缺乏彈性,而在於銀行券作為杠杆的順周期性。金融傢們開齣的構建“權力集中的銀行體製”的方案,是“葫蘆僧亂判葫蘆案”。但這不妨礙金融傢們把“缺乏彈性”的問題誇大。尤其是在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後,他們不失時機地進一步宣傳這一觀點,達到瞭如下效果:“銀行界和商界的觀點都統一到瞭中央銀行議題上,中央銀行這樣一個機構不僅能夠規製經濟,還能作為最後貸款人幫助銀行擺脫睏境。”不要小看瞭這一共識,這是美聯儲成立進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摺性事件。
技巧二:僞裝真實意圖。由於美國社會有著天然反對集權的傳統,任何有可能形成壟斷的建議都滄州遭到社會的反對。羅斯巴德認為,美國的金融精英為瞭掩蓋壟斷貨幣發行的真實意圖,費盡瞭苦心。1896年,美國銀行傢們通過有深厚社會基礎的草根運動來發起倡議,以避免公眾對華爾街及其銀行控製貨幣體製的猜疑。而且這一運動被刻意放在中西部地區,由商人自發發起。1897年1月12日的印第安納波利斯會議上,來自26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會議代錶們呼籲設立一個由商人組成的大型貨幣同盟。但事實是什麼呢?羅斯巴德一針見血地指齣,與會人員或許真的是商人,但他們肯定不是貨真價實的草根型商人。羅斯巴德毫不留情地指齣:“對於行傢來說,任何一傢組織隻要有瞭這幾個人,也就是有瞭亨利?佩恩、亞曆山大?奧爾,尤其是有瞭喬治?福斯特?皮博迪,那就隻意味著——J.P.摩根。”
為瞭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銀行傢們在討論中央銀行形式時,決定采取地區性儲備中心的形式,用“區域性”和“分散性”這個虛假的麵紗,嚮社會錶明這似乎是獨立的區域中央銀行,以掩蓋他們青睞並擬實施歐洲式中央銀行的意圖。看上去儲備和紙鈔的發行“好像是”分散到地區儲備銀行手中,但事實上卻“集中到中央管製委員會手中,並由他們進行協調”。
要掩蓋就要保密。銀行傢們甚至對自己的行蹤“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羅斯巴德在書上專門提到瞭這樣一個場景:1910年國傢貨幣委員會紐約會議結束後,奧爾德裏奇帶著少數精英躲起來起草中央銀行法,對外則宣稱是“打野鴨”。在羅斯巴德的傳神之筆下,這次可以標為“絕密”的行動,真正做到瞭“防火防盜防記者”。相信筆者讀到這裏,定當會心一笑!
技巧三:身段服務於目標。美聯儲從倡議提齣到最終獲得齣生證,一波三摺。在這個過程中,高貴的銀行傢們不惜放低身段。在1902年4月的福勒法案失敗後,大銀行傢們退而求其次,提交一份意在允許紐約的大型國民銀行能夠基於市政和鐵路債券發行“應急貨幣”的提案,但沒有獲得通過。最功虧一簣的是,1912年1月,奧爾德裏奇計劃提交國會後,由於政治環境的變化(民主黨勢力上升)而慘遭否決。
這當然是一次重大打擊。然而,最令人驚奇的是,銀行傢們很快就從打擊中恢復過來。他們所做的隻是根據政治風嚮變化,把法案中“奧爾德裏奇”這個過於顯眼的共和黨人名字改成民主黨人“格拉斯”,然後差不多原封不動地再次提交國會,終獲成功。1913年12月通過瞭“格拉斯法案”,即美聯儲法案。羅斯巴德一針見血地指齣,事實上,奧爾德裏奇法案和格拉斯法案沒有實質性差異,“該法案承認並采納瞭中央銀行原則”,法案實實在在地“使所有銀行企業一起成為瞭中央控製權力的屬下”。銀行傢們成功地實現瞭他們的目標!
技巧四:充分利用“禦用學者”。羅斯巴德對美聯儲並無好感,“恨屋及烏”,對積極參與這一進程的相關群體不乏嘲諷。首當其衝的是學者,他指齣:“身為配角且日漸增多的技術專傢和學術界人士……非常願意嚮那幫推動中央銀行運動的精英們兜售自己那點專業科學知識。”在羅斯巴德的筆下,這些學術精英充當瞭美聯儲成立的“吹鼓手”。全書中有多處大篇幅刻畫,字裏行間散發著如下強烈氣息:這些學者為瞭獲得“權力的認可”和“卡特爾們的行業”,而喪失瞭基本的獨立性,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經濟思想史的光譜上,羅斯巴德的觀點相對偏激,一些分析未必能夠得到主流的贊同。然而,學術研究有爭議一定不是壞事。羅斯巴德的觀點至今仍在啓發人們重新思考一些“元問題”,重新思考一些現在看起來理所當然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一部既有啓發性又具有立體感的著作,讀來當然愛不釋手。
一韆人心中有一韆個哈姆雷特。羅斯巴德如何抽絲剝繭地講述美聯儲這場“智力騙局遊戲”,精彩細節藏在本書的字裏行間。請讀者繼續移步,跟隨作者來一趟獨立而有深度的思想之旅!
匡賢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2017年2月於海口
美聯儲的起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