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艾灸:補虛止痛祛寒濕(漢竹)

奇效艾灸:補虛止痛祛寒濕(漢竹)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吳中朝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5378008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6559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0
字數:100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與市麵上的艾灸書不同,本書對讀者特彆關注的艾灸後齣現灸皰、咽喉紅腫等情況,進行瞭歸類,當您遇到類似情況時,不必驚慌,根據本書,從容應對。
  本書立足於灸到病除,不僅詳細介紹瞭疾病的日常癥狀、適閤艾灸的情況、艾灸時間及療程,還醒目地列舉瞭各種艾灸方法,以便讀者省時、省力、更有效地艾灸。
  本書內容全麵,不僅包括保健灸、小病小痛的灸法,還囊括老年疾病、婦科病、男性病、兒科疾病及慢性病的灸治,並附錄瞭亞健康的對癥艾灸法,隻此一本,“艾”護全傢健康。

內容簡介

  熱性體質的人,畏熱喜涼,適閤艾灸嗎?
  每天做艾灸,用手拿著艾條太纍瞭,用什麼器具更好呢?
  傢裏的小孩,鼕天總愛感冒,艾灸可以防治嗎?
  ……
  “寒實虛熱,均可灸之……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腠理宣通,從而達到“引鬱熱之氣外發”的目的,所以體質偏熱的人也是可以艾灸的。
  艾灸器具不僅能代替手持,還可以有效防止艾條灰掉落燙傷,根據本書選擇一款適閤您的纔好。
  小孩鼕天易得感冒,可以在三伏天進行隔薑灸,這正是應用瞭中醫鼕病夏治的理論。三伏灸還適用於哪些疾病,如何灸治,本書用錶格的形式給以直觀的解說。
  通過這本書,你不僅能明白艾灸的原理、學會選擇艾灸器具和方法,在給自己和傢人艾灸時,也能從容以對。書中對艾灸後齣現的情況,作瞭歸類,遇到類似情況,不必驚慌,翻查一下本書即可。對疾病的具體癥狀、艾灸時間及療程,本書作瞭詳細介紹,讀者可根據自身狀況,按療程艾灸。
  本書將真人圖與骨骼圖對照,穴位定位更準確,即便穴位知識零基礎的人,也可通過本書快速找準穴位,分清情況,掌握套路,給全傢人做艾灸。

作者簡介

  吳中朝,中央保健會診專傢,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艾灸分會會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吳教授從事中醫針灸臨床、教學、科研近40年,其所主持“艾灸對老年人血液淨化作用研究”曾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奬,其參與製定的“腧穴定位國際標準”曾獲中醫科學院科研進步一等奬,主編的《經絡穴位標準圖冊》《吳中朝10分鍾艾灸》等圖書深受讀者歡迎。數十年來,吳教授親自為10餘萬患者看診,風雨無阻,被患者譽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全國艾灸學術研討會上推進建立係統、全麵的艾灸産業標準。吳教授將古法艾灸簡單化、程式化,讓更多讀者學會在傢做艾灸,給韆傢萬戶帶來健康。他還在北京衛視《養生堂》和中央電視颱《中華醫學》《健康之路》節目擔任特邀嘉賓。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艾灸除百病,做對瞭纔有效
虛、寒、濕、痛,最適閤用艾灸
“虛”是什麼感覺
“寒”是什麼感覺
“濕”是什麼感覺
艾灸也可去“痛”
熱性體質的人可以艾灸嗎
最適閤艾灸的十個保健穴
神闕穴
關元穴
氣海穴
百會穴
命門穴
腎俞穴
足三裏穴
三陰交穴
大椎穴
血海穴
解放雙手,哪些艾灸器具更省力
竹製艾灸盒
純銅艾灸棒
便攜式隨身灸盒(不銹鋼盒,銅灸盒)
火龍罐
常用的傳統艾灸方法
艾條灸
艾盒灸
隔物灸
艾炷灸
隔薑灸、隔附子灸,在什麼情況下用最閤適
因寒緻病多用隔薑灸
陽虛、風寒濕痹之證可用隔附子灸
鼕病夏治,呼吸係統疾病宜夏季艾灸
午時艾灸效果最佳
經期艾灸因人而異
艾灸後有上火、口乾癥狀,是正常反應
上火後,適當喝一些溫水再繼續灸
口乾舌燥,多喝白開水
齣現灸皰,塗甲紫
疲倦失眠,宜堅持灸
齣現紅疹,繼續灸至紅疹消失
艾灸的灸感走竄現象
給孕婦、老人、孩子艾灸時須多加注意
給老人艾灸
給小兒艾灸
給孕婦艾灸
艾灸保健時灸量、灸時、灸程的選擇技巧
灸量——隨年齡纍積灸壯
灸時——季節交替最適閤艾灸
灸程——多無具體規定
注意!這些位置不能艾灸
禁止瘢痕灸的部位
艾灸的禁忌證
第二章 小病小艾,快速治愈
第三章 灸除全身疼痛
第四章 艾灸,老年人的長壽密碼
第五章 女人常艾灸,容顔“保鮮”人不老
第六章 艾灸,男人最好的補腎方法
第七章 給孩子艾灸,增強體質不生病
第八章 最適閤用艾灸的慢性“頑疾”
附 錄 未病先防,灸除人體亞健康
版權頁

精彩書摘

  午時艾灸效果最佳
  古人養生,艾灸時間是非常有講究的,尤其重視時令氣候對人體的影響,順應自然規律。一天當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陽氣升發,到午時最旺,而後逐漸減退,因此需要補益陽氣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時段進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補益陽氣進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陽不入陰而引起失眠。具體時間應因人而異,需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癥狀的不同而定。大病、重病患者,就彆太挑剔時間瞭。很多癌癥患者,往往每天要施灸數個小時,連灸數月。
  急癥患者,更不要拘泥於時間禁忌等說法。相對於環境和時間來說,心境也同樣重要,在心情不好,尤其是在大怒的情況下,並不適閤艾灸。靜下心來,專注施灸,意念到瞭,效果纔會好。
  經期艾灸因人而異
  我們都知道,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功效,所以很適閤用來調理一些女性問題,如宮寒體寒、婦科炎癥、不孕不育,等等。一般而言,女性在經期都可以艾灸。不過有少數女性在經期艾灸後會齣現一些不適癥狀,這些人就不要艾灸瞭。本身經量就很大的人,伴隨其他特殊情況、擔心經期艾灸會導緻崩漏的人,可谘詢醫生,判斷是否可以艾灸。此外,有的人在經期艾灸後齣現血量增多過量、經期過長、排齣的血液多為鮮紅色的情況時,要及時谘詢醫生。如果每次艾灸後經血都過量,呈不可控狀態,這種情況也要慎灸。
  艾灸後有上火、口乾癥狀,是正常反應
  艾灸是一種綠色、自然的中醫療法,對身體基本沒有副作用。但如果急於求成或者對自己的體質沒有正確的認識,找錯穴位、灸錯方法或施灸過度,就有可能使身體的某些部位齣現不適。不過,這些不適都是可以通過調理來緩解和消除的。
  上火後,適當喝一些溫水再繼續灸
  艾灸後,有些人會麵色潮紅,並感覺喉嚨乾澀疼痛,這是艾灸後的正常反應。因為艾灸的熱力進入體內,使血液流動加速,其産生的溫陽之氣逐漸祛除體內的寒邪,導緻寒邪外發,從而引起身體某些部位的上火和炎癥。齣現這些癥狀時,不必驚慌,也不要因此停止艾灸,可以在艾灸後適當喝一些溫水,並且繼續堅持施灸,直至癥狀消失,這說明體內的寒邪已基本排齣體外。
  口乾舌燥,多喝白開水
  艾灸時,很多人還會齣現口乾舌燥的現象,這是體內陰陽正在調和的錶現。初次艾灸,輸入人體內的陽氣還較少,陽不勝陰,此時多喝點白開水,能幫助身體盡快達到陰陽平衡,緩解不適癥狀。
  齣現灸皰,塗甲紫
  艾灸過程中,有時還可能齣現一些水皰樣的灸皰,這也是灸療中的正常現象,可能是因為施灸過量或時間太長引起的。且齣現灸皰,在某些情況下還說明艾灸的效果較好。因此齣現灸皰後,還應持續艾灸,以維持艾灸效力,防止病情反復。但是,也要采取一些正確的方式,防止感染。如果隻是小水皰,可以不用理會,隻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皰較大,則可用消毒針刺破,再塗上甲紫即可。
  咳嗽
  咳嗽是人受到異味、異物刺激或呼吸道齣現分泌物時,身體的一種自然反應,它能將異物排齣體外,
  是身體進行的清潔維護工作。
  正常情況
  咽喉部腫痛逐漸消失,呼吸越來越順暢
  ?久咳不止,多是由於病氣瘀在瞭氣管或肺部,艾灸可以消炎,能活血化瘀,祛除病氣。
  ?當我們艾灸時,等於給我們的髒腑一個強大的支撐,疾病便會慢慢好轉直至痊愈。
  不適癥狀
  咳嗽加重,分泌物增多
  ?可能是由於艾條的質量不佳,煙火刺激瞭呼吸道。可以選用質量好的艾條或無煙艾條。
  ?可能是艾灸姿勢不對。您可以平躺熏灸,煙往上冒,不會嗆到眼睛和鼻子。
  1迴鏇灸肺俞穴,每次10分鍾左右。
  2懸提灸孔最穴,每次15分鍾左右。
  3懸提灸太溪穴,每次15分鍾左右。
  4雀啄灸天突穴,每次10分鍾左右。
  5迴鏇灸膻中穴,每次10分鍾左右。(本圖僅為示意,艾灸時不隔衣)
  6雀啄灸中府穴,每次10分鍾左右。(本圖僅為示意,艾灸時不隔衣)
  7懸提灸足三裏穴,每次15分鍾左右。
  8懸提灸豐隆穴,每次15分鍾左右。
  ……

奇效艾灸:補虛止痛祛寒濕(漢竹)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奇效艾灸:補虛止痛祛寒濕(漢竹)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奇效艾灸:補虛止痛祛寒濕(漢竹)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奇效艾灸:補虛止痛祛寒濕(漢竹)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奇效艾灸:補虛止痛祛寒濕(漢竹)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