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其经过千余年的演变和发展,已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现代体育项目。跆拳道寓修身养性于技击格斗之中,对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意志品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书在我国跆拳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跆拳道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对跆拳道理论、技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进行了阐述,对跆拳道运动员和跆拳道爱好者了解跆拳道、练习跆拳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对跆拳道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涵盖了跆拳道运动概述、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战术与实践研究,竞技跆拳道主动进攻技术,跆拳道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品势训练实践以及跆拳道医务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内容全面、逻辑层次清晰,对跆拳道运动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饶英(1966— ),男,汉族,湖北英山人,硕士,副教授,先后就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圳卫生学校,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校跆拳道运动队主教练,深圳市巴西柔术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武术技击研究会推广发展部部长。连续十年带队参加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共获 28 金 38 银 59 铜,男女队竞技与品势团体总分di一名十一次,竞技与品势团体总分第二名十一次;2013 年参加全国高职高专体育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中年组一等奖”。 2012、2013、2016、2017 年获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优秀教练员奖”。
目 录
第一章?跆拳道运动概述
第一节?跆拳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001
第二节?跆拳道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004
第三节?跆拳道运动的精神与礼仪?……………………………………… 006
第四节?跆拳道的级位与段位?…………………………………………… 013
第五节?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014
第二章?跆拳道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
第一节?力量素质训练?…………………………………………………… 016
第二节?速度素质训练?…………………………………………………… 040
第三节?耐力素质训练?…………………………………………………… 052
第四节?柔韧素质训练?…………………………………………………… 059
第五节?灵敏素质训练?…………………………………………………… 064
第三章?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跆拳道运动的基本进攻技术与实践?…………………………… 070
第二节?跆拳道运动的基本防守技术与实践?…………………………… 095
第四章?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战术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战术形式?…………………………………… 101
第二节?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战术实践?…………………………………… 107
第五章?竞技跆拳道主动进攻技术研究
第一节?国内外竞技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15
第二节?影响跆拳道主动进攻技术的因素?……………………………… 120
第三节?竞技跆拳道训练理念的转变?…………………………………… 132
第六章?跆拳道运动的品势训练实践
第一节?太极一章?………………………………………………………… 136
第二节?太极二章?………………………………………………………… 146
第三节?太极三章?………………………………………………………… 157
第四节?太极四章?………………………………………………………… 169
第七章?跆拳道运动的医务保健
第一节?跆拳道运动常见损伤与处理?…………………………………… 182
第二节?跆拳道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与预防?…………………………… 188
参考文献
一、跆拳道运动的起源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为了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人类必须用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斗志来和猛兽、自然环境以及其他原始部落进行战争。正是在这种人与兽、人与环境、人与人的搏斗中,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搏斗技术,这些搏斗技术的产生为跆拳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跆拳道是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发展而来的,其在古代称为跆跟、花郎道。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有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并存。这三国分别分布在朝鲜半岛的东南部、朝鲜半岛的北部和朝鲜半岛的西南部。这三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为了提高各自军队的战斗力,三国对技击术的训练都非常重视。“跆跟”“手搏”等格斗技艺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这些格斗技术也就是跆拳道的原始形态。公元688年,新罗王国打败了其他两国,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在统一之后,整个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花郎制度”也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花郎制度”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最终在真兴王时期形成了“花郎道”。事实上,花郎道就是将年轻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在一起进行操练和习练武艺,是一种花郎制度的一个表现方面。花郎道的宗旨是用忠心侍奉君主、用孝心侍奉父母、用诚信对待朋友、临阵绝不退缩,让上天来抉择生死。在“花郎道”建立之后,不但人们的体魄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并且人们的意志也变得更为坚韧,在这一制度下,涌现出来一大批的忠君爱国、孝敬长辈、英勇无畏的战士。
公元935年,在高句丽军队的强势进攻下,新罗王朝的军队节节败退,至此,朝鲜半岛开始为高句丽王朝统治。在这场战争中,高句丽军队的展现出了其强大的战斗力,而这些就得益于高句丽对士兵日常训练的重视以及士兵对跆拳道的喜爱。在他们日常生活和训练中,士兵们为了增强手部的攻击能力,他们常常用拳、掌击打墙壁或木块,锻炼手部的肌肉。例如忠惠王就对徒手搏斗非常的痴狂,当时,有一个叫金振都的士兵膂力过人、武功超众,忠惠王就特意邀请他来宫廷中进行手搏技艺表演,以此来宣扬手搏技艺,正是在这些喜爱徒手搏斗的人员的推崇下,跆拳道的声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其逐渐走进民间铺平了到了。1392年,李朝推翻了高句丽王朝,朝鲜半岛又开始为李朝统治,然而,在李朝的统治过程中,跆拳道在军中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相反,跆拳道在民间却有了一定的发展。《武艺图谱通志》是一本在1790年汇编成的有关跆拳道的书籍,这一书中收录了多种武艺的搏击技术与习练方法,例如手搏、跆跟等,除此之外,对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书中也有所涉猎,跆拳道的技法也正是由于融合这些武艺而来的。
二、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一)近代跆拳道的发展
1910年,伴随着日本的殖民活动,朝鲜也沦为日本的一个殖民地,在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之后,本国的所有文化活动都被明令禁止,跆拳道作为文化活动的一种,也同样在禁止之列。对此,一些朝鲜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开始远到他国去寻求生计,例如中国、日本等。正是在这些人的传承下,跆拳道才得以延续。在跆拳道传入中国和日本之后,跆拳道的技术体系伴随着与中国武术和日本武道的交融与结合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自卫术又开始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伴随着流落他乡的朝鲜人的回归,其所学的各国的武艺也开始进入朝鲜半岛,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跆拳道体系也伴随着与这些外国武艺逐渐融合逐渐
形成。
(二)现代跆拳道的发展
“跆拳道”正式成为朝鲜自卫术的正名是在1955年。到1961年9月,韩国成立了唐手道协会,后来这一协会又更名为跆拳道协会,至此,跆拳道比赛开始作为一项正式竞赛项目出现在全国运动会中。1966年是跆拳道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中国际跆拳道联盟成立,宣告了跆拳道运动开始国际化。1973年5月,又一世界性的跆拳道组织在首尔成立——即世界跆拳道联合会。1975年,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又得到了国际体育联合会的青睐,正式成为其中的一员。随后,国际奥委会在1980年正式承认了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有160多个国家加入了世界跆拳道联合会,近亿的跆拳道爱好者。1988年,跆拳道首次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这之后,为了使跆拳道比赛与国际重大比赛相适应,跆拳道的技术也不断地朝着竞技方向发展。对此,在世界跆拳道联盟的总部中有一个主要负责跆拳道术改进的特别技术委员会。当然,从表面上看,如今的跆拳道动作在原画流畅方面已不如前,对运动中身体的平衡的重视程度也有所降低,但跆拳道在外观上的这些变化对跆拳道技术的检验并没有影响。不容置疑的是,新型跆拳道的技术在实战对抗中或在大街上遭遇袭击被迫自卫的情形下要优于拘泥于形式的老技术。
当前,世界跆拳道联盟(WTF)和国际跆拳道联盟(ITF)是跆拳道的两大世界组织。在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中,这两大组织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跆拳道也必然会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
前言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其经过千余年的演变和发展,已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现代体育项目。跆拳道寓修身养性于技击格斗之中,有着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对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意志品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各方面的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对跆拳道的专项研究还比较少,鉴于此,特撰写《跆拳道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以期为跆拳道运动员和跆拳道爱好者提供些许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对跆拳道运动的起源、发展、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说明;第二、三章主要对跆拳道的基本技术、战术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四章对竞技跆拳道的主动进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内容涵盖了国内外竞技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主动进攻技术的影响因素、训练理念的转变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五章则对跆拳道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第六章主要阐述了跆拳道运动的品势训练实践;第七章则对跆拳道运动的医务保健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本书在我国跆拳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跆拳道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对跆拳道理论、技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进行了阐述、分析和研究,对跆拳道运动员和跆拳道爱好者了解跆拳道、练习跆拳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在此对其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本书中竞技部分的动作示范者分别为获得2015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丙组63公斤级冠军、2016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丙组68公斤级冠军的陈耿洁和获得2016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丙组58公斤级冠军的陈汗,品势部分动作示范者为获得2010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丙组男子团体品势冠军、201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丙组个人品势亚军的曾涌,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12月
这本书我拿到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断断续续地翻阅过一些章节,虽然不是我一开始期望的那种“干货满满”的入门手册,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当全面的视角来审视一项运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这项运动的历史渊源时所花费的笔墨,那部分内容让我对这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呈现出一些细微的差异。书中对这项运动的哲学理念也有涉猎,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项体能训练,更包含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我个人对这方面的探讨很感兴趣,虽然书中这部分的内容还不够深入,但它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开始思考这项运动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我也会尝试去寻找更多关于这方面更深入的资料,来弥补书中这部分的不足。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篇关于这项运动的学术论文,它旨在提供一个宏观的框架,而不是一份详细的训练指南。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这项运动的理论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是,它在试图构建一个非常宏大的叙事框架。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回顾这项运动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起源追溯到现代的国际化发展,期间穿插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这部分内容让我在了解这项运动的“来龙去脉”上受益匪浅,也让我看到了这项运动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调整和发展的。然而,当我想深入了解具体的训练细节时,却发现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薄弱。书中虽然提到了一些训练原则和方法,但缺乏具体的动作示范和系统的训练体系。我个人比较期待能够看到更详尽的击打、踢腿、步法等技术动作的分解,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训练目标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或许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了,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性的综合性著作。目前来看,它更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实践操作的篇幅相对较少。如果作者能在后续版本中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会更大。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作者在理论研究方面做得非常深入,他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资料,构建了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关于这项运动的理论体系。我特别欣赏他在探讨这项运动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时所表现出的深刻见解。他将这项运动的某些动作和理念与古代的哲学思想相结合,让我看到了这项运动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然而,我总觉得这本书在“实践”二字上做得不够到位。虽然书名中有“实践研究”的字样,但我并没有在书中找到很多关于具体技术动作的详细讲解,也没有关于如何进行科学训练的实用建议。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的图文并茂的动作演示,或者是一些针对不同训练阶段的练习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性可能太强,而实践指导性又显得不足。我感觉作者更像是一位学者,在为这项运动的历史和理论“正名”,而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训练效果,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这项运动的真正精髓的书,而这本书在某些方面确实触及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作者对这项运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让我对这项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他对这项运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呈现出的不同发展轨迹的分析,这让我看到了这项运动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但是,当我翻阅到关于训练方法的章节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详尽。它更像是一种原则性的指导,缺乏具体的细节和可操作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更具象化的动作分解、更实用的训练技巧,甚至是一些针对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项运动的“骨骼”,但却没有给我足够多的“血肉”。我仍然需要大量的实践来填补书本知识的空白,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项运动。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以为它会是一本手把手教你如何进步的实用指南。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到那些讲解动作技巧和训练方法的章节,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立竿见影的诀窍。然而,当我仔细阅读后,我发现书中大部分篇幅都在探讨这项运动的深层意义和哲学思考,比如如何通过训练达到身心的统一,如何将运动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等等。这些内容固然有其深度,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急于提升实战能力的人来说,未免有些“纸上谈兵”。我更希望书中能有更多的图解、更详细的动作分解、更具操作性的训练计划。书中的理论部分确实很扎实,但如果能结合更多的案例分析,或者加入一些不同水平练习者的常见问题及解答,我会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会大大增强。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本为有一定基础、并且对运动的文化和哲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准备的读物。我可能会暂时将它放在一边,等我自己的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再回头来细品其中的哲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