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是由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办,立足于中国视角,定位于推进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交叉问题研究为特色的连续出版物,以期实现与同行分享美国、欧洲、亚洲包括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新进展的目标。本卷主要研究竞争法前沿问题、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政策研究、标准必要专利等,并对我国该领域的相关法规及审判案例作了系统整理。本卷所选择的文献既有来自国际学术界关于竞争法、知识产权相关研究的前沿观点,也有部分国内重量级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和法律实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伟君,浙江定海人。现任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同济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主任、《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主编。北京大学法学学士,上海大学法学硕士,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德国马普知识产权法、竞争法与税法研究所(现创新与竞争研究所)访问学者(2006~2007,2013~2014,2015)。出版专著《规制知识产权滥用法律制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张韬略,广东潮州人。现任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同济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副主任、《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德国联邦总理奖学金获得者(2008~2009)。美国芝加哥肯特法学院(2005)、德国马普知识产权法、竞争法与税法研究所(现创新与竞争研究所)(2008~2009)、美国洛约拉法学院(2015)访问学者。在Journal
ofIntellectualPropertyLawandPractice、《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专利法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译有《德国专利和实用新型法、欧洲和国际专利法》等多部作品。
第一编竞争法前沿
追寻一个现代化的声音:欧洲竞争法的经济学、机构及预见性
软件销售中的歧视性定价和竞争法:效益多于害?
伞形效应
反垄断法视野下的“最惠国待遇条款”——以酒店预订市场中的“倒挂条款”为例第二编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政策
Bolar例外以及向仿制药厂商提供专利活性药物成分:
对第2004/27号指令第10条第6款的解读
专利池:政策和问题
日本反垄断法下的专利许可和技术秘密许可
网络标准中知识产权效应的分析
第三编标准必要专利
信息技术的竞争:标准必要专利、非专利实施体和FRAND许可出价
标准必要专利默示许可制度:也许是误读
“华为诉中兴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欧盟法框架下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救济的反垄断抗辩之规则嬗变
标准必要专利的合理许可费判定研究
附录
附录一相关法律渊源
1�敝谢�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敝谢�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3�敝谢�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4�敝谢�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2011年修正本)
5�惫�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
6�惫赜诜⒉肌豆�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的公告
7�惫�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
8�惫赜诮�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9�惫�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指南
10�惫赜诶挠弥�识产权的反垄断执法指南
11�惫赜诶挠弥�识产权的反垄断执法指南(国家工商总局第七稿)的起草说明
12�弊罡呷嗣穹ㄔ汗赜谏罄砑际鹾贤�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3�惫赜诔�阳兴诺公司按照建设部颁发的行业标准《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设计、施工而实施标准中专利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问题的函
14�弊罡呷嗣穹ㄔ汗赜谏罄砬址缸ɡ�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
15�弊罡呷嗣穹ㄔ汗赜谏罄硪蚵⒍闲形�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6�弊罡呷嗣穹ㄔ汗赜谏罄砬址缸ɡ�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17�弊罡呷嗣穹ㄔ汗赜谏罄砬址缸ɡ�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公开征求意见稿)
附录二相关判决和决定
1�北本┦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诉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等垄断案
2�碧粕绞腥巳诵畔⒎�务有限公司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垄断纠纷案
3�闭啪�廷诉衡水子牙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申请再审案
4�苯换ナ�字通信有限公司等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上诉案
5�被�为技术有限公司与IDC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上诉案——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构成垄断
6�鄙涛癫抗�告2014年第24号——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案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
7�鄙涛癫抗�告2015年第44号——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诺基亚收购阿尔卡特朗讯股权案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
8�敝谢�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附录三研究成果展示(2014~2016)
编后语
熟悉欧洲和美国有关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相关判例法的人,或许已经预见到中国《反垄断法》第55条在未来实践中所要扮演的角色。该条相对模糊的措辞,给法律解释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中国反垄断法执行机构和法院将会(至少人们希望如此)采用适当的方式来平衡所涉各方的利益,最终有效地激励和保护市场中的真正创新性的竞争。
同样显露出现代中国之动力并应予庆贺的是,在《反垄断法》通过之后仅5年,同济大学两位年轻的教师张伟君博士和张韬略博士就倡导并决定推出《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志在立足于中国视角,推进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交叉领域的研究,并与同行分享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这一及时、重要和有责任心之努力付出值得祝贺。
当我的目光落在那本名为《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第三卷)》的书籍上时,一种强烈的学术探究欲望便油然而生。我深知,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的基石,而竞争法则维系着市场的活力与公平。这两者之间微妙而又充满张力的关系,一直是法律领域内最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当看到“第三卷”这个标识时,我更加确信,这不仅仅是一部独立的论著,更是对一个复杂体系的持续深入探索,它承载着前两卷的学术积累,必将带来更加精深的研究成果。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本书可能涵盖的宏大图景:从知识产权的产生、保护、运用,到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我迫切地想要知道,作者将如何阐释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构建更加适应新业态的竞争规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这些前沿问题的绝佳机会,我期待它能以严谨的逻辑、翔实的资料和深刻的洞见,引领我穿梭于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的宏大论域之中。
评分《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第三卷)》——仅仅是书名,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其厚重的学术分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我虽然不是法律界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个对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深知知识产权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与之相伴的竞争法,则是维护市场公平、防止垄断、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守护神。这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尤其是当知识产权的保护边界模糊,或者被不当利用时,所产生的对市场竞争的冲击,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议题。书名中的“第三卷”更是暗示了其研究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深度,它很可能在前两卷的基础上,对更加前沿、更加棘手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例如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的知识产权形式,与市场竞争的关系如何界定?大型平台企业的知识产权策略是否会构成不正当竞争?等等。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清晰的逻辑,以及丰富的案例,为我揭示这些复杂问题背后的法律逻辑和现实影响,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产权与竞争法在构建健康、有序市场环境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迫不及待想深入探索的学术著作。虽然我还没有正式打开它的扉页,但“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第三卷)”这个书名,已经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通往复杂法律世界的大门,而“第三卷”则暗示着前两卷的奠基工作已经相当扎实,这本书将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深入探讨那些更加前沿、更加细致的议题。我可以想象,书中必然充斥着对最新法律法规的解读,对经典案例的深度剖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在当今社会,知识产权的价值日益凸显,它不仅是个人和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如影随形,不断挑战着市场秩序的底线。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又防止其被滥用,成为市场垄断的工具,这无疑是法律界长期以来面临的重大课题。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性、权威性的解答的希望。我期待它能够清晰地梳理出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潜在冲突,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第三卷)》的书名,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谜题,立刻勾起了我的求知欲。我虽然不是法律科班出身,但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竞争这两个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却有着深刻的认识。我知道,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灵魂,而知识产权就是对创新的守护神。但与此同时,我也清楚地看到,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拥有强大知识产权的企业,也可能利用其优势地位,限制市场竞争,扼杀新兴的创新力量。这种“保护”与“限制”之间的平衡,是法律需要精心拿捏的尺度。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个复杂议题的探究需求。第三卷的标识,让我预感到这本书将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可能包含着对前两卷内容的高度发展与深化,甚至是引入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揭示知识产权纠纷是如何演变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法律是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这本书,或许能为我解答许多一直以来萦绕在我脑海中的疑问。
评分最近偶然间翻阅到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书,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法律人士,但书中所探讨的“知识产权”与“竞争法”这两个概念的交织与博弈,却深深吸引了我。特别是当看到“第三卷”这样的标识时,我便对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但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学术图景:一个由创新成果所驱动的现代经济体,如何在法律的框架下,既保护创造者的合法权益,又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这是一个多么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的案例:新药的专利保护与仿制药的准入,原创软件的著作权与盗版软件的泛滥,科技巨头的市场垄断与新兴企业的生存空间,这些无不与知识产权和竞争法紧密相关。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理解这些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权威而深入的视角。我尤其期待它能在理论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辅以详实的案例分析,帮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拨开迷雾,窥见法律的智慧和力量。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所有关注科技创新、市场经济以及法治建设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