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我们体内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例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然后由五脏供养的皮肤、筋骨、肌肉、神经也就跟着一起衰老了。虽然毒素深藏,但它们在身体表面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不同的样貌代表毒素藏在哪里,现在,我们要找出毒素的藏身处,尽快把它赶出身体。
排毒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日常的饮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时间,还有中医养生专家推荐的保健按摩操。注意调整饮食,跟着书中的方法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没有节食,但身体轻盈了,没有美容,但脸色白嫩了,没有进补,但恢复元气了,这全是排毒带来的好处。
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毒素吗?
很多身体问题就是毒素引发的吗?
面对排毒的风潮和疑问,中医是如何作为的?
真没想到,我们平时对于毒的了解真是太片面了,感觉生物毒素、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食物中毒才是毒,其实在中医理论中,广义的“毒”包括内生五邪(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外感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内伤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以及饮食不节、过劳过逸等原因引起的阴阳失衡。简而言之,一切不正皆为 “毒”,明确了这些信息,排毒之路才平坦。
五脏净全身轻,如果肝脏有了毒素,表现在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乳腺出现增生、情绪容易抑郁、偏头痛, 脸部的两侧长痘痘,还会出现痛经。有了毒身体会出现相应的症来提醒你。那怎么排毒才顺畅,吃青色的食物、按压肝脏排毒要穴、眼泪排毒法等,利用饮食调整,日常保健方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我们的内环境。这些可行的方法就在身边,但我们浑然不知。石老师的总结的方法简单有效,随手就能做,随手就能查。
赵迎盼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
从小热爱中医,兴趣就是看各种中医典籍,致力于祖国传统中医事业。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时,师从著名的中医专家唐旭东,更深地领悟到中医的精髓。
忙碌的学业和工作日程中,赵医师每时每刻都活力满满,因为她有自己独特的保养方式,坚持用日常饮食调养呵护自己的五脏健康。
赵医生更善于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调理,并提供完善的就诊建议和随访方案。重视饮食、起居、情绪对人体的影响,是赵医师调理、治疗疾病的执业宗旨。
第一章 “毒”的真相
“毒”到底是什么
中医所说的“毒”
西医所说的“毒”
潜伏在身边的“毒”
外界环境中的“毒”
人体自身产生的“毒”
到底怎样排毒
雾霾有毒吗
足贴能排毒吗
喝水能排毒吗
来月经是排毒吗
吃蔬菜能排毒吗
想排毒就只能吃素吗
什么食物最排毒
哪些人不适合排毒
五行养生和排毒
测测你的身体需要排毒吗
看脸就知道哪里中“毒”了
第二章 依时排毒养好五脏六腑
子时(23:00~1:00)胆排毒——养好阳气寿命长
子时最应该做的事:睡觉
有助于胆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丑时(1:00~3:00)肝排毒——面色红润气血足
丑时最应该做的事:熟睡
有助于肝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寅时(3:00~5:00)肺排毒——晚上不咳睡得香
寅时最应该做的事:熟睡
有助于肺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卯时(5:00~7:00)大肠排毒——排便通畅不长斑
卯时最应该做的事:排便
有助于大肠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辰时(7:00~9:00)胃排毒——要想养生先养胃
辰时最应该做的事:吃好早餐
有助于胃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巳时(9:00~11:00)脾排毒——轻松甩掉小肚腩
巳时最应该做的事:适当运动
有助于脾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午时(11:00~13:00)心排毒——失眠多梦催人老
午时最应该做的事:让心脏“休息”半小时
有助于心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未时(13:00~15:00)小肠排毒——看好健康晴雨表
未时最应该做的事:吃完午餐
有助于小肠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申时(15:00~17:00)膀胱排毒——通道畅通毒不生
申时最应该做的事:及时小便
有助于膀胱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酉时(17:00~19:00)肾排毒——适时减轻肾负担
酉时最应该做的事:吃饭和喝水
有助于肾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戌时(19:00~21:00)心包排毒——有效防治心脏病
戌时最应该做的事:娱乐休闲
有助于心包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亥时(21:00~23:00)三焦排毒——一通百通病不生
亥时最应该做的事:准备休息
有助于三焦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第三章 排心毒——每个人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
第四章 排肝毒——保养最重要的排毒器官
第五章 排脾毒——管好你的健康银行
第六章 排肺毒——雾霾天,看好你的肺
第七章 排肾毒——青春不老的秘诀
第八章 不同人群的排毒饮食方案
第九章 芬芳茶饮,简易排毒
养心茶——让好气色给美丽加分
护肝茶——明亮的眼睛会放电
健脾茶——简单有效的减肥法
润肺茶——皮肤不干,嗓子不痛
补肾茶——六七十岁不显老
第十章 清肝清肺,抵御病毒和雾霾
......
附录:《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丑时(1:00~3:00)
肝排毒——面色红润气血足
现在的人压力很大,所以熬夜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尤其是好不容易做完手头的工作,打算娱乐一下,大家去聚餐、唱歌,或者是回到家里打游戏、看球赛,将睡觉时间一拖再拖,甚至拖到了次日天亮。这些人对熬夜带来的危害并不重视,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健康。
丑时最应该做的事:熟睡
肝主藏血,《内经》说:“卧则血归于肝”,“卧”就是睡觉,“血归于肝”说的是全身的气血归于肝,由肝来藏血,重新做血的滤化。医学研究发现,人在静卧状态时,肝中的血流量可增加40%左右。此时,肝脏可以得到大量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的供给,非常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但是,如果肝不藏血,肝中血流量严重不足,那些已经受损的肝细胞,就很难得到及时的修复,甚至可能加剧或恶化。而且,肝脏作为人体中最大的代谢器官,许多重要的生化物质,都在这里进行合成或转化;各种有毒成分也大多在这里被分解,因此肝脏的损伤往往是全身性的。
所以想保护好你的肝,首先每天都必须拥有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为8小时左右。按照中医的说法,子时和丑时,正好是胆经和肝经的运行时间,是肝胆两经功能活动最强的时段。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好好睡上一觉,是保护你肝脏最好的良药。
有助于肝排毒的生活小习惯
喝酒会伤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尤其是男性经常出门应酬。女性较少喝酒,却要更加注意对肝的保养。古人有“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说法,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经之气调畅,太冲脉盛,月经就会准时到来,带下也会分泌正常,孕育和分娩也会顺利。如果肝失疏泄,会引发月经、带下、胎产之类的疾病,严重者还会影响性功能或导致不孕症。所以,无论男性女性,都要注重养肝。
注意用眼少玩手机
不要长时间地看电视、手机和计算机,也不要长时间看书,看书时每隔1个小时要活动10分钟,尤其不要在如厕时看报纸、看手机,否则会损伤精气神。“久视伤肝,久坐伤骨”。坐在电脑前,眼睛盯着显示屏,长时间如此将会出现头昏、头痛、眼睛发涩的现象。如果肝气不舒,人的周身气血运行便会紊乱,出现高血压、消化系统紊乱等疾病,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养肝的重点在于自我调节,尤其是情绪方面的调节。经常抑郁沉闷、胡思乱想、唉声叹气的人,可以尝试去景色优美的地方散心、听一些曲调活泼的音乐、看一些幽默搞笑的电影,喜欢安静的人可以读读散文、喝喝茶,陶冶自己的情操,让心灵来一次彻底的净化。
适当流泪
中医认为,肝之液为泪。很多人大哭一场之后,就觉得心里的不快、委屈、烦闷都有所减轻。这是因为肝主疏泄,人的情绪也需要及时疏导、整理,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发泄出来。生气、难过、委屈的时候哭一哭不仅仅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有这样的权利。不要觉得男人哭了就是没面子,人难免处于低谷,难免遇到一时半会儿过不去的坎。如果一味压制,就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健康。同理,过于敏感、经常哭泣也会有副作用,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就会气血两伤,过犹不及。
哪些症状表明你的肝中毒了
肝原本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排毒器官,当肝中毒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毒素不能顺利从肝脏排出,身体上的很多反应都会给予提示。
女性月经不调
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的功能,它与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节有密切关系。人的精神乐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舒畅,升降有序,气血和平;如果肝气抑郁,多疑善虑,甚至哀愁痛哭,就会月经不调。
如果肝气郁结,则血流不畅,势必影响到肝藏血的基本功能,从而出现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甚至是闭经。女性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流的作用。肝脉所过之处,与冲任有密切的关系,妇科疾病多为冲任损伤,而冲任损伤与肝的病变互为因果。临床上的常见病都和肝及冲任损伤密切相关,所以妇科治疗常以疏肝养肝等法为主。
眼睛不适
中医认为,眼睛干涩多为肝血不足、肝肾阴虚所为,当以养肝益肾。肝开窍于目,当眼睛出现问题的时候,多数是肝有问题了。眼干、刺痛、见风流泪都和肝有关。眼睛有红血丝的时候,可能是睡眠不足或者上火引起的;眼睛肿痛,还伴有头晕、头痛,可能是肝火内热引起的。
情绪容易抑郁、暴躁
肝脏主情志,肝脏是人体内调控情绪的器官,所以当肝脏出现问题,有毒素积聚的时候,就会阻塞气机的运行,人就会更加容易产生抑郁、低落、暴躁等不良的情绪。
人觉得郁闷的时候,心情不舒畅,气就会凝结,身体的营养和各种气郁在哪儿,哪儿就会出现胀痛等情况。想要养肝,首先还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吃牛奶、燕麦、香蕉、鱼类等食物,可以改善情绪。
指甲上有竖纹
如果指甲表面不够光滑,出现一条条的竖纹,这可能是最近休息不够。当人操劳过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的时候,这些竖纹会很清楚地显现出来。如果竖纹一直存在,则可能是体内缺乏维生素A。这时候,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早些入睡,吃一些护肝养肝的食物,如猪肝、鸡肝、菜花、胡萝卜等。
手掌充血
患了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后,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用力加压后会变成苍白色。这种手掌称为肝掌,需要结合患者的饮酒史、代谢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B超、肝脏CT扫描检查等确诊肝是否出了问题。
……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上的转变。我以前总是觉得养生是很遥远的事情,是老年人才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养生其实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可以从点滴做起。作者在书中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五脏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的生活习惯来调理它们。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清淡饮食”的解释,它并不是让我们完全放弃美食,而是倡导一种更健康、更符合身体需求的饮食方式。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款简单的汤品,味道清爽,而且制作方便,非常适合我这种忙碌的上班族。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并及时做出调整。它教会我,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们身体内部的运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精妙得多。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把人体比作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而“排毒”则是维护这个系统健康运转的关键。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五脏功能时,那种深入浅出的比喻,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他把肝脏比作“人体的化工厂”,把肾脏比作“人体的过滤器”,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我对这些器官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很多非常具体的养生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情绪调理等多个方面。我尝试了几种书中提到的食谱,发现味道很好,而且做起来也不复杂。更重要的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确实感觉身体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睡眠质量提高了,精力也比以前充沛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是让你盲目地去“排毒”,而是让你理解身体的需求,然后通过温和、自然的方式来达到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近期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我一直以来都饱受一些亚健康问题的困扰,比如容易疲劳、皮肤状态不佳,还有一些消化方面的小毛病。尝试过各种方法,也看过不少医生,但总感觉治标不治本。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而且他对中医养生的理解非常透彻。他不仅讲了“是什么”,更讲了“为什么”,让我对身体的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提供的养生方法,都是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强调的是阴阳平衡和五行相克相生。它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鼓吹什么神奇的秘方,而是循循善诱,引导读者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去倾听身体的声音。我开始尝试书中推荐的几种食疗方,并调整了自己的作息习惯,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确实有点吸引人,让人好奇“五脏排毒”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一直对中医养生挺感兴趣的,总觉得古人的智慧里藏着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平时也看过不少养生类的书籍,但很多都讲得比较泛泛,要么就是过于深奥,看得人云里雾里。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想着或许它能给我一些更具体、更实用的指导。毕竟,身体是我们革命的本钱,如果能通过一些健康的方式来改善身体状况,何乐而不为呢?尤其是“排毒”这个概念,很多人都在谈论,但究竟如何科学有效地排毒,却鲜为人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并且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真正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尤其关心的是,它会不会介绍一些日常饮食或者作息上的调整,因为这些是我们最容易改变的方面。如果书里能提供一些食谱建议,或者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样的养生功,那就太好了。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健康生活的一个好帮手。
评分最近我对传统养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了解了一些现代医学的局限性之后。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中医养生知识的渴求。作者在书中对五脏的阐述,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生理功能,更是从能量、情绪、生活习惯等多个维度来解读,这是一种非常 Holistic 的视角。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排毒”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身体上的不适,可能都源于我们内心长期的压抑和负面情绪。通过学习书中介绍的几种冥想和呼吸练习,我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焦虑和烦躁。此外,书中关于饮食调理的建议也非常实用,它强调的是食物的属性和与身体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地说“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饮食结构,发现自己对食物的感受也变得更加敏锐了。
评分满意,不错,下次再来光顾我
评分看着实用,慢慢研究
评分小手抖一抖,京豆全拿走
评分东西不错 比较满意 谢谢
评分很好的书,学习学习学习学习了。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特意看了一段时间后再来评价的。
评分质量不错,喜欢
评分很实用
评分很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