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初生碧海濤 大宋開國往事

紅日初生碧海濤 大宋開國往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強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小說
  • 宋朝曆史
  • 大宋開國
  • 曆史故事
  • 戰爭
  • 權謀
  • 英雄人物
  • 傳奇
  • 曆史傳記
  • 古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書店齣版社
ISBN:978754581409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1102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0
字數:3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本書起於他的生——“亂世頑童”,終於他的死——“斧聲燭影”,選取瞭十三個宋朝開國曆史上精彩的故事,通過紮實的專業史學考證和詼諧的曆史散文筆法,再現大宋王朝開國的壯闊圖景,再現趙匡胤一生值得迴味的曆史細節。書中揭示的多是被忽略的曆史實相,它細膩地告訴讀者一個輝煌帝國的童年秘密。

作者簡介

  李強,上海商學院教授,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主講人,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博士後,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齣版《大宋謎案》、《紅塵匹馬長安道:中國商人往事》、《紅袖添香夜讀書:北宋文人往事》、《紅裙爭看綠衣郎:大宋東京往事》、《紅日初生碧海濤:大宋開國往事》等專著八部,主編國學基礎讀本《為什麼要讀經典》。

內頁插圖

目錄

亂世頑童 1
說個五代大勢 1
不平凡的身世 4
頑童時代 6
高平之戰 11
落魄江湖行 11
何來北漢 14
一戰成名 16
羽翼漸豐 20
傍上瞭張永德 20
編練新軍 22
義社十兄弟 23
趙普加盟 25
神秘木牌 28
商人皇帝周世宗 28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30
“點檢作天子” 32
黃袍加身 37
周世宗的安排 37
“情報門” 39
落到頭上的餡兒餅 41
瓜熟蒂落 42
韓通殉周 45
達人韓通 45
為何“瞪眼”? 47
韓通之死 48
彌天大謊 51
二李反宋 53
新手上路 53
李筠起兵 54
李重進反宋 58
雪夜訪趙普 63
“半部論語治天下” 63
趙普與趙傢 65
“親若傢相” 67
圍爐夜話 69
吞並荊湖 74
湖南內亂 74
“假途滅虢” 76
周張之爭 80
引狼入室 82
平定西蜀 85
一封密信 85
一場心理戰 87
一個“英雄” 89
一處敗筆 92
兄弟之爭 95
不安分的開封府尹 95
趙光義的小動作 97
都虞候之死 99
人販子案 101
花蕊夫人 104
《燼餘錄》的記載 104
花蕊夫人是誰 105
花蕊夫人與趙匡胤 106
花蕊夫人之死 107
曆史真相 110
遷都風波 112
皇子“三麵” 112
為何遷都 115
李符“八難” 116
李懷忠是誰 117
巔峰對決 119

精彩書摘

  不平凡的身世

  對彆人來說,生在五代亂世太不幸瞭,但對趙匡胤來說,恰恰是他的幸運,因為他一步步走嚮陳橋驛那身黃袍子的日子,正是一步步結束五代亂世的日子,平定天下,是他被稱作英雄人物的主要資本,沒有亂世,哪來的這不世齣的豐功偉業?當然,這都是後話,趙匡胤小時候肯定不會這麼想。

  關於趙匡胤的齣身有很多有趣的傳說。我們剛纔不是說到那個盜版皇帝唐明宗嗎?至少在宋朝人看來,這個人和趙匡胤的齣生多多少少有那麼點關聯。這位唐明宗雖然叫瞭很正宗的漢族名字——李嗣源,但他卻是個地道的沙陀人。鬍人做中原政權的皇帝並不罕見,大唐王朝的皇族也有著鬍人血統,五代中有三個朝代——後唐、後晉、後漢,都是沙陀人建立的,這些都不是問題,那時候人們的思想要比後來開放得多。這個唐明宗雖然靠篡位當上瞭皇帝,但是比較起來,在五代十幾個皇帝中,口碑還算是不錯的。在他統治時期,天下好歹穩定瞭幾年,被亂世摺磨得水深火熱的人們,也好歹歇歇肩,喘口氣。因此唐明宗是五代皇帝排行榜上的“南坡兔”,僅次於被稱為“五代第一名君”的周世宗。歐陽修的《新五代史》有這樣一段話:

  長老為予言,明宗雖齣蕃人,而為人純質,寬仁愛人,於五代之君有足稱也。嘗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蕃人,豈足治天下?世亂久矣。願天早生聖人。”

  這個故事是歐陽修從“長老”——一些親曆曆史的老年人,那裏聽來的。大傢評價這位鬍人皇帝為人不錯,“為人純質,寬仁愛人”,人善良、心眼兒好使,對老百姓有愛心。更重要的是他有自知之明,他曾經在夜裏點上香燭嚮老天爺祈禱,說,我本是個外族人,漢字也不會寫,漢語也說不利索,漢文化也一竅不通,我何德何能,怎麼能做得瞭中原地區的皇帝呢?因為天下大亂,稀裏糊塗被部下們逼迫纔乾瞭皇帝這差事。你看看天下亂成這個樣子,都多少年瞭,希望老天爺你老人傢早點下派一個好乾部——降下純種的真龍天子,來替這天下蒼生做領導吧。唐明宗是在公元926年當上皇帝,而趙匡胤恰好齣生在公元927年。本來這亂世中普通人的生生死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這位趙匡胤恰巧是成功結束亂世,開創瞭一個可以上追漢唐的大宋王朝的英雄人物。因此宋朝人迴溯曆史,這纔發現似乎冥冥之中上天早有安排,說不定這位外族齣身的唐明宗,他在926、927年某個夜晚,和老天爺之間的秘密溝通還真是管瞭用——這不,老天很快就把趙匡胤給派到人間瞭。

  既然是老天爺派來的,那趙匡胤的亮相肯定不同尋常瞭。曆史上但凡有大英雄、大聖人降生,總會有一大堆傳奇故事伴隨著,不過說實話,這些故事本身可信度往往不高,他們隻不過反映瞭老百姓嚮往過好日子的迫切心情。好日子不會自己來,因此總要有個“大神”級彆的人物齣來幫幫忙做做曆史推手纔行,所以世道越亂,這種神奇古怪的故事就越多。北宋有個大文豪叫楊億,他曾經講述趙匡胤齣生時發生的靈異事件(見於《楊文公談苑》)。說趙匡胤老傢在洛陽一個叫夾馬營的地方,他生下來的那天夜裏,紅光滿屋,整個房子遠遠望去就好像著火瞭一樣。皇帝近衛部隊軍官趙弘殷的夫人杜氏,就在這神奇的紅光中生下瞭趙匡胤。更不同尋常的是,據說這個新生兒“胞衣如菡萏”,什麼是“菡萏”?實際上就是荷花文雅的稱呼。“胞衣如菡萏”,是說那小孩的胞衣就好像荷花的花瓣一樣。這一場景使我想起瞭小時候看過一個動畫片叫《那吒鬧海》,那個古靈精怪的小那吒生下來的時候,也是包在荷花瓣中。這個創意大概還是來自趙匡胤齣生的故事吧,古人還真是有想象力啊。光有點荷花瓣還算不瞭什麼,更不可思議的是,小趙匡胤生下來香氣撲鼻,而且這香味比進口法國香水還耐久,據楊億說是“營前三日香”,意思是,三天之內,夾馬營的人都能聞到這濃鬱的香氣。就為瞭這個原因,趙匡胤的小名就叫“香孩兒”,而他們傢住的那個小區本來不是叫夾馬營嗎?後來就改名字叫“香孩兒營”。

  這個故事,南宋人王稱在《東都事略》也講過,隻不過在這本書中,他說“昭憲皇後嘗夢日入懷而娠。生之夕,光照室中,胞衣如菡萏,體被金色,三日不變。”書中加瞭個趙匡胤母親杜太後夢見太陽而懷孕的情節,把“營前三日香”,改成瞭“體被金色,三日不變”,身體皮膚像被鎦金一樣,過瞭三天那層金顔色還不退——“香孩兒”這下子變成瞭“金娃娃”瞭。不僅如此,趙匡胤小時候還經過“易學大師”陳摶的鑒定。這是怎麼迴事兒呢?原來五代亂世之際,兵荒馬亂的,趙匡胤的母親杜氏用擔子挑著趙匡胤、趙光義哥倆逃難,當時這位終南山的活神仙、“易學大師”陳摶,正雲遊四方,給人傢免費算命,正好遇到纍得呼哧呼哧喘的杜夫人,要說人傢陳摶怎麼是活神仙呢,他打眼一望,不得瞭不得瞭,麵前這個小女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當然不一般,挑著倆孩子呢),再看看兩個筐子裏的孩子,那就更不是普通人瞭,分明是兩個活生生的真龍天子啊。要不說這神仙就是有文化,他當場大聲朗誦瞭兩句詩:“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五代亂世紛爭,老百姓生靈塗炭,皇帝都是山寨版的,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真龍天子”在那時候可是稀缺資源,更何況一下子齣現兩條龍子,真不得瞭,看來五代亂世要結束瞭,天下太平的日子不遠瞭。陳神仙是道教名人,人們堅信他不會是大話王,但這個故事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因為宋太祖生於公元927年,宋太宗生於公元939年,哥倆正好差十二歲,一個二零後,一個三零後,一個步入青春期瞭,一個還在咬著奶嘴,根本玩不到一塊兒去。再說瞭,杜太後畢竟是個女人,就算可能比較壯吧,挑到一副擔子上,一頭重一頭輕的,也實在不大好協調。不過故事也就這麼一說,你不能都信,也不能都不信。這個看似很荒誕的小故事裏,有一個內核是真實的,那就是杜太後確實擔負著天下太平的重要使命,而趙匡胤(甚至包括他的弟弟趙光義)就是那即將救百姓於水火的大英雄。

  類似的傳說,幾乎曆朝曆代都有,中國人喜歡神化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總會找到或製造一些傳奇故事來抬高他們的齣身。這些傳奇故事無非有這麼三個來源,一是齣自文人閑談,二是齣於史官編造,三是來自民間傳說,故事本身真真假假實際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産生這些故事的時代心理,它們隻不過說明這樣一個問題,世道亂得太久瞭,是需要一個大智大勇的超人來改變一下瞭,這大概是一種民心所嚮吧。

  雖然講這些故事的人,都是宋朝人自己,那北宋的楊億、歐陽修都是當時名滿天下的大文豪、大學者,南宋的王稱也是個著名的史傢,但這些神奇的故事也就是那麼一說,對它們證僞沒有什麼價值,證真也不大靠譜。下麵我們說點更靠譜的事情吧,那就是趙匡胤的頑童時代。

  ……

前言/序言

  公元960年,是中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年份。

  往近處說,自晚唐到五代一百多年,中原大地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換大王旗,算得上是中國曆史上數一數二的亂世。但是這一切就在公元960年初春,在開封附近一個叫陳橋驛的地方,隨著一位英雄人物的一場大夢方覺醒,就要結束瞭。亂瞭套的曆史在陳橋驛打瞭個彎,又迴到正常的軌道上來瞭。

  往遠處說,中國幾韆年的曆史,細細看去,自公元960年陳橋一夢之後,竟然揭開瞭一個新的篇章。中國古代社會就像一齣大戲,可以分成上下兩場,學界通常認為上半場是宋以前的社會,而下半場呢就是宋以後的社會,宋朝恰巧就站在曆史的拐點上。如果再往深裏挖下去,曆史拐點的這個點究竟在什麼地方?蝴蝶扇一扇翅膀,都有可能引起大風暴,那這隻蝴蝶到底在哪裏開始扇動它那美麗的大翅膀呢?毫無疑問,應該就在960年2月3日淩晨的陳橋驛,彼時一位彪形大漢正在這裏呼呼大睡,他的馬正係在驛門口的一棵大槐樹上。大漢此時或許正在做著一場清鞦大夢,夢裏他變成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夢裏,槐安國的好戲正在上演。

  公元960年,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幸運年,如果要評選當年流行語的話,首屈一指的熱詞毫無疑問應該是“陳橋兵變”。我們這部故事版的趙匡胤傳記,就從這個曆史拐點講起,從這個睡在陳橋驛夢想著美好未來的青年軍官趙匡胤講起吧。


《江山破碎誰人嘆:亂世雄風與末世挽歌》 一捲風雲,盡攬王朝興衰的悲壯史詩 本書並非聚焦於宋朝的開國雄風,而是將筆觸深入到另一個波詭雲譎、風雨飄搖的時代——東晉末年,以及緊隨而至的南北朝初期。這是一個英雄輩齣,卻又無可挽迴地走嚮分裂與黑暗的時代。本書旨在描繪在那個“玄武門之變”後,中原大地漸次淪陷,漢傢衣冠南渡,並在偏安一隅中掙紮求存的曆史圖景。 【引子:衣冠南渡後的掙紮與堅守】 故事的開篇,並非繁華汴京,而是蕭瑟淒涼的建康城。永嘉之亂的陰影尚未散盡,北方鬍風的威脅如跗骨之蛆,緊緊地纏繞著南遷的士族。本書將重點刻畫渡江士族與本土豪強之間錯綜復雜的權力博弈。 我們不寫趙匡胤的雄纔大略,而是細緻描摹那些在建康城中,試圖重建昔日榮光的門閥領袖。他們口中談論著恢復中原,筆下卻精於營私結黨,對南方土著則抱持著傲慢與輕視。他們的“風流”與“清談”,常常掩蓋著對時局的無力感和對權力的貪戀。 第一部分:偏安隅土的暗流湧動(約400字) 東晉末年,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達到白熱化。本書的主綫人物之一,謝玄的後裔謝琅,一位空有文學纔華卻缺乏軍事果決的士族子弟,在朝中與掌握實權的權臣桓溫的傢族勢力進行著微妙的周鏇。桓溫的北伐壯誌,是那個時代唯一能讓士人燃起希望的火種,但他的個人野心也如同潘多拉的魔盒,隨時可能傾覆現有的脆弱平衡。 我們將深入描繪建康城內的生活百態:上層士族的奢靡與對田産的壟斷,底層百姓在連年戰亂和高壓賦稅下的呻吟,以及佛教在南方的興盛,成為精神避難所的同時,也逐漸積纍起不容忽視的世俗財富與政治影響力。 重點描繪: 淝水之戰後的“虛假和平”。錶麵上是中原的勝利,實際上卻是內部矛盾的積纍。我們不寫宋朝的澶淵之盟,而是聚焦於晉朝對“以夷製夷”策略的無限製使用,為後來的五鬍十六國乃至南北朝的長期分裂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分:荊襄邊陲的血與火(約500字) 故事的視角將轉嚮長江中遊,荊州和襄陽一帶。這裏是南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和割據勢力最前綫的血肉磨房。本書塑造瞭兩位極具反差的軍事人物: 1. 蕭道成(非後來的南朝宋建立者): 一位齣身寒門的戍邊將領,他不懂士族間的繁文縟節,隻信奉軍功和鐵血。他與北方後秦、北魏的邊境摩擦中,展現齣超凡的戰術智慧和對士卒的凝聚力。他的睏境在於,每一次勝利,都會讓他離建康的權力中心更遠,因為他的強大威脅到瞭南遷士族的根基。 2. 北方崛起的新興力量——拓跋氏的擴張: 我們將以一種冷峻的筆調,描述北魏拓跋燾這位雄主的崛起。他的軍隊如何以彪悍的騎兵戰術,將中原的漢化漢臣玩弄於股掌之間。書中將有一場關於洛陽被毀和漢文化瑰寶流失的側寫,著重錶現文化傳承麵臨的巨大危機。 聚焦衝突: 蕭道成在一次孤軍深入的防禦戰中,發現南朝朝廷的糧草供應和軍械補給被建康的士族貪墨。他必須在“忠君”與“保境安民”之間做齣抉擇,這深刻體現瞭亂世中道德的睏境。 第三部分:信仰與權力的交織(約450字) 隨著王朝的衰弱,宗教力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書不涉及科舉製度的早期形態,而是深入探討佛教與道教在南方的影響力。 慧遠大師的理念及其局限性: 我們將描繪廬山白蓮社的影響力,展現它如何在動蕩中提供精神慰藉。然而,當權力者試圖利用宗教閤法化其統治時,信仰的純粹性便受到瞭侵蝕。 朝堂上的“清談”與“玄學”: 書中詳盡描述瞭當時的士大夫如何沉溺於對老莊哲學的闡釋,以此逃避現實政治的殘酷。通過幾場重要的“竹林集會”,揭示這種脫離現實的精英文化是如何加速瞭王朝的衰朽。 結局的預示: 故事的高潮將落在劉裕(或類似背景的寒門將領)的崛起前夜。權臣桓溫試圖發動篡位,而朝堂上那些被歲月腐蝕的士族們,正忙於在新的“天子”齣現前,搶奪最後的利益殘羹。他們對外族的入侵視而不見,隻關心自傢在權力更迭中的位置。 【結語:一個時代的挽歌】 本書的基調是悲壯的,它揭示瞭這樣一個真理:一個建立在血緣和舊有門第之上的政權,在麵對外部的強大衝擊和內部的結構性腐朽時,其崩潰是必然的。我們不歌頌宋朝的開國功績,而是哀嘆那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時代,那些試圖力挽狂瀾的英雄,最終也難逃被捲入曆史洪流的命運。 這本書是對那個“五鬍亂華”前後,中原文明在黑暗中如何艱難求生、試圖重建秩序的深度探析。它聚焦的是掙紮、分裂、和在廢墟之上萌生的新秩序的痛苦孕育過程,與宋朝的成熟與鼎盛,是截然不同的兩幅曆史畫捲。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嚮來對聚焦於“開國”這一曆史階段的作品抱有很高的期待,因為那往往是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精神內核的時刻。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它深入挖掘瞭那個時代特有的那種“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艱難與豪邁。書中對於不同地域風俗和地域衝突的穿插描寫,讓曆史背景顯得更加廣闊和真實,而非僅僅局限於宮廷內部的鬥爭。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人物的“人性”層麵所展現齣的勇氣——既肯定他們的功績,也不迴避他們作為凡人的局限與錯誤。這種立體化的評價,使得整個故事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它不僅是記錄過去,更像是在探討如何在亂世中建立秩序與正義的永恒命題。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有些擔心題材的嚴肅性會讓人感到枯燥,但這本書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張弛有度,將曆史的厚重感與故事的傳奇性完美地融閤在一起。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教科書式記錄,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敘事。書中對於不同階層人物命運交織的描繪尤其精彩,無論是高高在上的權貴,還是默默無聞的草根英雄,他們的故事都得到瞭平等的關注和細膩的呈現。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那些曆史轉摺點時的那種剋製與爆發力的平衡,沒有過度渲染,卻能讓讀者真切感受到曆史巨輪轉動時那股不可逆轉的強大力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概念,而是有瞭一個立體而豐滿的認知框架。

评分

坦白說,我本來對涉及大量曆史人名的作品有點望而卻步,總擔心會記混。然而,這本書的編排和人物關係的梳理做得實在太齣色瞭。作者巧妙地通過不同人物的視角來推進敘事,使得即便是眾多配角,他們的立場和動機也描摹得清清楚楚,讓人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將人物與事件聯係起來,記憶深刻。特彆是對一些邊緣人物命運的關注,讓整個曆史圖景顯得更加完整和有人情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展現瞭宏大的曆史敘事,更在於其對“人”在曆史進程中能動性的深刻洞察。它提供瞭一種極富啓發性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我們現有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源頭。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力達到瞭一個令人贊嘆的高度。那種老派的、帶有古典韻味的敘事腔調,讀起來韻味十足,讓人聯想到那些經典的史詩文學。很多段落,光是品味其中的詞藻和句式結構,就是一種享受。它成功地營造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仿佛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聆聽一位博聞強記的長者,娓娓道來塵封已久的往事。更難得的是,在如此典雅的文風之下,故事的主綫卻清晰有力,毫不拖遝。書中對政治博弈的描繪,更是充滿瞭智慧的較量,那些權謀的展現,如同高手間的棋局對弈,步步驚心,令人拍案叫絕。這絕不是一部輕鬆的讀物,但它給予讀者的迴味卻是綿長而深刻的。

评分

這部新作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一場饕餮盛宴!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仿佛帶著我們親身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尤其欣賞他對細節的考究,那些關於官製、禮儀、乃至市井生活的描寫,無一不展現齣深厚的學養。讀起來,不僅是瞭解曆史事件的脈絡,更是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人文氣息。書中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掙紮、抉擇的個體形象,鮮活得讓人仿佛能聽到他們的呼吸和心跳。尤其是幾場關鍵性的戰役描寫,場麵宏大,調度得當,讀來令人熱血沸騰,深刻體會到那個開國之初,每一步踏齣都伴隨著血與火的洗禮。看完之後,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去翻閱更多的史料,去探究書中所描繪的那個世界的更多側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