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包括猪的生物学特性、品种、营养与饲料、猪场建设、种猪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仔猪培育及疾病防治、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猪场经营管理等十余个项目。
杨仕群,硕士,副教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工程系畜牧兽医教研室主任,宜宾市科技局农业(畜牧兽医)类科研项目评审和验收专家组成员。副主编全国高职高专教材《畜禽病理与病理诊断》1部,参编教材多部。承担科研项目共8项。
项目一 现代养猪生产概况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必备知识】
一、中国养猪业发展史
二、现代养猪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三、世界养猪生产现状
四、中国现代养猪生产的现状与展望
【项目思考】
项目二 猪的品种资源及其杂交利用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必备知识】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性
二、猪的经济类型和主要优良品种
三、猪的繁育体系与杂种优势利用
【实操训练】
实训一 猪的品种识别与外貌鉴定
实训二 利用育种值记录选择种猪
【项目思考】
项目三 猪的繁殖与生产技术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必备知识】
一、猪的繁殖技术
二、后备猪的培育
三、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四、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五、仔猪的饲养管理
六、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实操训练】
实训一 母猪发情鉴定与人工授精
实训二 猪的接产、助产及产后1周的仔猪护理
实训三 猪的日常饲养管理
【项目思考】
项目四 猪场预防保健技术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必备知识】
一、猪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
二、猪场消毒
三、猪群保健
【实操训练】
实训一 病猪的尸体剖解与病料采集
实训二 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
实训三 规模化猪场的消毒措施与方法
【项目思考】
项目五 猪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必备知识】
一、猪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二、猪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三、猪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四、猪其他疾病的防治
【实操训练】
实训一 猪场抗体水平的监测与分析
实训二 猪常见寄生虫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实训三 猪呼吸道病诊断方法
实训四 猪常见普通病的诊断与治疗
【项目思考】
项目六 猪场建设规划与经营管理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必备知识】
一、养猪生产规模和方向的确定
二、工厂化养猪的工艺流程设计
三、猪场的建筑与设备
四、养猪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处理
五、养猪场经营管理
【实操训练】
实训一 工厂化养猪工艺流程设计
实训二 猪场的建筑布局与圈舍设计
【项目思考】
附录 ”家畜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
参考文献
项目一 现代养猪生产概况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理解养猪业发展的意义,把握国内外养猪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
掌握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
【必备知识】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中国养猪业发展史
我国养猪业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自远古时代开始,猪已经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据着特殊地位。现阶段,我国生猪存栏总数和猪肉产量也居世界首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养猪生产水平与世界养猪先进国家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目前现代农业的推进,养猪生产正朝着集约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世界上现有最早的养猪文字记载,是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在《周礼》中,记载了有关各种猪的不同叫法,通称为彘或猪。商、周时代养猪农户还发明了阉猪技术。阉割了的猪,性子就会变得驯顺,虽有犀利的牙,必不足为害。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后的猪长得膝满臀圆,叫”豚”。
西汉时期养猪方式多以放牧为主,但由汉墓出土各种类型的陶猪圈的考证,说明当时已出现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方式。汉代在猪种选育方面,继先秦时期的”六畜相法”之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汉代《史记·日者列传》记载:”留长孺以相彘立名”。方以智所著《物理小识》中曾引留长孺的相益法:”短项无柔毛者良,一厢有三牙者难留”。说明当时在鉴定技术上已总结了机能与形态的相关性,对汉代猪种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公元三世纪,东晋的张华就在《博物志》中写到:”生青兖徐淮者耳大,生燕冀者皮厚,生梁雍者足短,生辽东者头白,生豫州者嘴短,生江南者白而极肥。”可见当时猪的品种已发展很多,而且养猪生产已经非常普遍。北魏时贾思勰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其中的养猪篇就专讲养猪,说明当时的学者非常重视生猪饲养的科学观察和研究。《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汤盎”,说明在唐代养猪已经较兴盛。又据《新唐书·卢祀传》 :”大历末卢祀为虢州刺史。奏言虢有官豕三千为民患”。说明当时官办养猪场规模有数千头以上,可见唐代生猪生产的大规模经营。到了宋代,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科学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历史资料也更多出现。各诗文和笔记小说之中,有不少有关养猪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人们对猪肉质量的高要求。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载:”东坡性喜嗜猪肉,在黄冈时,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才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说明当时黄州猪肉价贱,当地产猪很多,吃法必很考究,正是多吃常吃猪肉而又肉质味美的反映。元代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朝廷强调”以农桑为急务”,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养猪业的发展也得到大幅提高。当时农学著作很多,如王祯编著的《农书》,是我国第一部对全国范围的农业技术进行整合的专著。……
当前,我国以加强内涵建设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典型类型。全国各地高职高专院校面向全社会,针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特点,积极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创新,以服务为宗旨、学生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探求新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但在农林牧渔类高职院校中,教材的编制还存在沿袭本科、研究生教材突出学科型的编写思路,甚至有的还在继续使用本科教材进行高职教学,有的内容比较老化。组织编写一批真正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适应行业生产经营规律与变革,适应高职高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创新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教研室在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始终立足于实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顺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生态环保养殖、安全养殖、绿色养殖和低碳养殖等现代畜牧业的养殖技术与推广能力,以及畜禽疫病快速诊断、监测和防控技术能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改革,按照职业能力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专业课程进行序化和整合,设计出”课堂-生产岗位-课堂-生产岗位”双循环体系,实行”工学交替””岗位轮动”制度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本教材基于以上创新培养模式进行编写,内容分为现代养猪生产概况、猪的品种资源及其杂交利用、猪的繁殖与生产技术、猪场预防保健技术、猪常见疾病防治技术、猪场建设规划与经营管理6个项目,设有14个实训项目,附录为”家畜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这套教材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感觉很实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也很明确,就是希望能培养出真正能上手操作的专业人才。我个人对这种实用性强的教材很感兴趣,因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际生产上去的。想象一下,如果能通过这套书系统地掌握从选种、饲养管理到疾病防控的全套技术,那毕业后进入养猪行业,起码心里就有底了,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职业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实践导向,希望这套书能真正体现出这一点,理论讲解要精炼,案例分析要贴合当前养猪场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毕竟,现在养猪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不仅要懂技术,还要会管理,甚至要有点市场意识。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侧重,那就太棒了。我更期待看到一些现代化的养殖模式介绍,比如精准饲喂、环境控制这些前沿技术的应用,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主义层面。毕竟,要培养未来的技术骨干,就得让他们接触到行业内的先进理念。
评分此外,我非常看重这套教材在反映“最新政策法规”和“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力度。现代养殖业受到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尤其是环保和动物福利方面。教材有没有详细介绍最新的《动物防疫法》中对养殖场提出的具体要求?在处理病死畜禽、废水废气排放等方面,有没有明确的法律红线和操作规范?这关乎到未来我们职业生涯的合规性。更进一步说,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业者。书中是否能渗透一些关于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强调面对疫情时的果断决策和信息上报的责任;强调对待动物必须保持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些看似“虚”的东西,恰恰是决定一个人能在行业里走多远的关键因素。如果教材能把技术、管理、法规和素养有机结合起来,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职业生涯的指南。
评分我对这套教材的排版和设计也有些自己的期待。毕竟是给高职院校学生用的,如果内容过于枯燥、文字量太大,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希望它的编排结构逻辑性很强,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最好能有清晰的知识树状图来梳理复杂的概念。想象一下,如果每章开始都有一个“本章目标”和“知识回顾”,结束时有“重点难点总结”和“实践操作模块”,那学习起来的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而且,作为一本专业的工具书,图片和图表的质量至关重要。无论是猪的解剖图、病理切片图,还是饲料配方的表格、消毒流程示意图,都必须清晰、准确、色彩鲜明。如果能加入一些二维码链接到相关的教学视频或模拟软件,那就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学习习惯了。总之,好的排版和视觉呈现,能让学习过程本身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煎熬。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正在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我拿到新教材时,最看重的就是它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的养猪业面临的挑战可不少,环保压力、非洲猪瘟这类重大疫情的防控,都需要我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我特别关注教材在“猪病防治”这块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防治工作不仅仅是看到病了去治,更重要的是预防。书中对常见疫病(比如猪圆环、蓝耳病)的病原学、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无害化处理流程有没有详细的图文说明?操作步骤是不是清晰到手残党也能看懂?再者,针对新出现的或我们比较陌生的病原,比如一些新变异的病毒,教材有没有提供一些更新的防控思路或应急预案的教学?如果能提供一些模拟的病例分析或者现场操作指南,那就更贴近实战了。毕竟,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能否快速上手解决问题,是衡量教材好坏的硬指标之一。
评分关于“养猪”的部分,我更侧重于管理学和经济学层面的探讨。现在优秀的养猪人,不光是技术高手,更是优秀的管理者和成本控制者。这套书在介绍饲养管理技术时,能否深入到如何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例如,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转化率如何计算和优化?疫病发生对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具体影响分析有没有涉及?我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如何“养好猪”,更是如何“养好能赚钱的猪”。特别是对于规模化猪场,精细化管理是核心竞争力。书中对不同日龄猪群的生物安全分区、人员流动管理、粪污无害化处理等“软管理”方面的指导,如果能提供一些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案例或标准化的操作规程(SOP)范本,那对我们未来就业会是巨大的帮助。毕竟,很多学校的实训基地规模有限,无法完全模拟大型企业的复杂管理体系,教材的补充就显得尤为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