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恩·彻诺 著,金立群 译
图书标签:
  • 金融史
  • 摩根家族
  • 美国历史
  • 银行
  • 投资银行
  • 金融王朝
  • 经济史
  • 商业史
  • 华尔街
  • 现代金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206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6629
品牌:读客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88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亚投行首任行长金立群先生“历时二载,凡三校”呕心校译,堪称“美国金融史经典”。

◆关于华尔街,读这本就够!

◆美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第40届获奖作品,一部恢弘而壮美的华尔街史诗。

◆《福布斯》杂志推荐“20本影响力的商业著作”之一。

◆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金融王朝的鸿篇巨著,一卷充满洞见的金融历史全景图:以摩根财团的视角,看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兴衰更替。


内容简介

在一个半世纪里,摩根家族的四代人,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里缔造了神秘的金融帝国。这个金融帝国凭借不计其数的投资,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织成了无比繁复的人际关系网络。本书中如实记载了摩根财团斡旋于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特等政要、巨贾间一些尘封的史料,在二战中摩根财团与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的秘密关系。

二战结束以后,摩根的诸公司从绅士银行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和杠杆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

摩根财团15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揭示了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生动而恢弘的历史画卷:这里有私人企业和国家机器之间的较量,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国家孤立主义和海外扩张主义之间的斗争,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从矛盾*终走向统一的进程。而这所有的一切,时至今日仍然左右着世界金融格局和社会形态。

《摩根财团》可以满足多方需要,金融从业者可以了解世界金融格局变化,增强专业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收益;企业家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在竞争中规避风险,基业常青;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研究如何加强对实业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杀其活力。


作者简介

罗恩·彻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历史图书奖获奖者,擅长撰写金融、商业和政治人物的传记。《财富》杂志称其为“美国传记作家的代表”。

译者简介:金立群,现任中国国家金融公司董事长,曾任财务部副部长,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兼党组副书记等;著有《新国际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编著《英汉法汉财务金融词典》。

精彩书评

《摩根财团》以清晰的脉络展现了金融帝国——J.P.摩根,从维多利亚时期伦敦隐秘的开创历史,到1987年金融危机的全部细节。

——Forbes


罗恩·彻诺的《摩根财团》让我们审视现代金融业所陷入的贪婪,也让我们怀念起老皮尔庞特的时代,更让我们看到了与现在似曾相识的一次次金融危机。

——Entertainment Weekly 


《摩根财团》作为金融、政治和华尔街的贪婪与野心的象征,以无与伦比的记述和表现力,铸就了一部史诗级巨著、一部条理清晰的杰作。

——The New York Times


目录

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杰米戴蒙推荐序

金立群推荐序:再版随想录

中译各版本序言

各原版前言

摩根帝国年代简表

第一篇 领主时代

(1838~1913)

第一章 吝啬鬼 3

第二章 波洛涅斯 19

第三章 王子 32

第四章 海盗号 51

第五章 垄断 80

第六章 托拉斯 107

第七章 恐慌 135

第八章 泰坦尼克号 154

第二篇 外交时代

(1913~1948)

第九章 变形记 181

第十章 战争 201

第十一章 爆炸 225

第十二章 奥德赛 252

第十三章 爵士乐时代 276

第十四章 金本位 294

第十五章 圣人 313

第十六章 崩溃 330

第十七章 大萧条 351

第十八章 侏儒 378

第十九章 分家 413

第二十章 巫师 429

第二十一章 贪污者 446

第二十二章 绥靖主义 469

第二十三章 人质 490

第二十四章 过渡 510

第三篇 赌场时代

(1948~1990)

第二十五章 玛士撒拉 527

第二十六章 离经叛道者 544

第二十七章 约拿 574

第二十八章 小报 607

第二十九章 武士 628

第三十章 酋长 654

第三十一章 募资碑铭 673

第三十二章 桑巴舞 689

第三十三章 交易者 706

第三十四章 大冲击 725

第三十五章 牛市 746

第三十六章 摩天大楼 768

致 谢 780

人名、专有名词中英文对查表 785


精彩书摘

序言

《摩根财团》中译本第一版于1996年出版。

出版一部书固然不易,使之不被束之高阁更难。在书刊林立的当今世界,一本书若总能不乏读者,应该说是作者的幸事。该书面世后,受到了国内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在海外华人华侨读者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也是实现了我当年组织翻译此书的初衷,我深感欣慰,倍受鼓舞。

六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世界范围内大国综合国力的位序排列正在加速形成,并随时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步步深入,综合国力扶摇直上。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步入了新的阶段,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将变为现实。但是,应当看到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在一个现代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在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经济优势的压力面前,如何科学地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与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以为,要真正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除了研究既有的经济理论之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要下工夫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史。近现代历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举凡居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大都是那个时代经济思潮的引导者,这些时代思潮固然有其先进性和真理性的一面,但同时也包含着有利于强势国家的形而上学的成分——仅从技术性的层次来讲,这些时代思潮往往将其在某个历史阶段的经验加以绝对化,还常常混淆强势国家与后进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别。不明白这一点,不能坚持独立思考,只知照抄照搬的人,往往是要吃大亏的。我们对这个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史恐怕至少是与研究西方经济理论一样重要的。

移译西方市场经济史料,是我们探索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性工作。近代中国人移译西方经济典籍,起到了开启心智,活跃学术气氛的积极作用。但其中经济理论居多,而经济史料甚少,这不能不说是有所缺憾的。

《摩根财团》一书作为对叱咤英美经济政治舞台达两个世纪之久的摩根财团,并逐步演变为J.P.摩根、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的专史,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作者罗恩·彻诺先生凭借客观的史实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研究英美金融史乃至西方经济发展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该书清晰地展示了两百年来美国各个历史阶段中金融界、工商界与政府角色的嬗变,揭示出美国现代金融体制的来龙去脉,这些史实和分析对我国金融改革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积我多年从事金融工作的经验,深知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感受到包括《摩根财团》在内的一些国外金融史对我的启迪。譬如,《摩根财团》书中展示出的美国经济史上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来美国安然、世界通信等一些大公司频频传出财务造假的丑闻,暴露出当代美国金融监管的薄弱,使美国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尚且发生如此令人震惊的怪事,发展中国家在前进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决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宽容自己和自我安慰的借口。历史和现实都在昭示我们,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一定要正确认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在金融深化、放松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必须把加强政府监管的文章做足、做好。

《摩根财团》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金融史书。我对此深信不疑,十年前我初读此书时如此,十年后的今天我重读此书时亦是如此。为此,我决定再次向国内读者推介此书。

值再版之机,我想对近几年摩根财团的发展情况做一点说明。自《摩根财团》原书(英文版)面世十多年来,摩根财团又经历了新的发展与变迁。摩根建富已于1989年被德意志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也于1997年同添惠合并,成为新的更为庞大的摩根士丹利添惠;但最突出的自然是J.P.摩根与大通银行合并一事了。2000年9月,大通曼哈顿公司与J.P.摩根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为摩根大通公司。其投资银行业务仍沿用J.P.摩根品牌,形成了一个自身高达3000多亿美元,并管理7000多亿美元资产的新的庞大的全球性金融机构。这次合并,标志着20世纪30年代分离摩根财团为J.P.摩根与摩根士丹利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的废止,也是为顺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而做出的主动调整。可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神经中枢作用的现代金融机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为提高竞争力而做出与时俱进的战略性行动的务实性。

此番再版,我对全书译文作了修订,补正了某些遗漏,也改正了一些错字,并对译文做了润色。在修订过程中,力求译文更加贴近原文,在理解上更加顺畅。

是为序。

金立群


前言/序言


摩根家族的遗产:美国金融史的另一面 一、战后经济秩序的重塑:1945-1970年代的华尔街 二战的硝烟散尽,美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扩张期。在这一背景下,华尔街的权力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本书记述了在“摩根时代”的阴影下,一批新兴的金融巨头如何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政治手腕,逐渐填补了传统大家族权力真空的空白。重点关注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证券承销和并购领域的崛起,以及高盛(Goldman Sachs)如何通过深度参与政府与工业界的合作,构建起其在机构投资领域的霸主地位。 书中详细分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后,美国金融界如何应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动荡。这不是一个关于“家族传承”的故事,而是一部关于“机构专业化”的编年史。我们深入探讨了彼时华尔街对企业杠杆收购(LBO)的早期探索,以及这些交易如何重塑了美国制造业的版图。这些新晋的金融家们,他们不再是依靠家族声望和历史渊源,而是依赖于数学模型、复杂的金融工程和对监管政策的精准把握。 二、债券市场的革命:从政府借贷到全球套利 在摩根家族主要掌控股票和企业融资的时代,企业债券市场和后来的市政债券市场,是一片被忽视的蓝海。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一批专注于固定收益的精英团队。他们洞察到,随着联邦政府债务的激增和州际基础设施建设的繁荣,对专业化债券交易的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 我们描绘了派恩·沙利文公司(Paine Webber, Sullivan & Co.)等中型投行,如何通过早期介入市政债券的结构化设计,为铁路、电力和早期公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摩根时期侧重于向大企业发行股票不同,这些“债券大师”的成功建立在对未来现金流的严密预测和对利率波动的套利艺术之上。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一手资料,揭示了这些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如何利用新兴的计算机技术,构建了最早的风险模型,用以评估长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这为后来的量化金融奠定了基础。 三、新兴市场与国际银行业务的拓荒者 在传统的美国金融巨头仍将欧洲视为主要海外业务阵地时,一些更具冒险精神的银行家开始将目光投向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新兴市场。本书揭示了第一波士顿银行(First Boston)等机构在战后初期,如何作为美国公司海外扩张的“金融先锋队”,协助美孚、通用电气等跨国公司在海外发行债券、建立分支机构。 这部分内容详述了20世纪50年代,这些银行如何应对新兴国家的主权风险,以及它们在推动国际银行间拆借市场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关注到,与摩根时期强调“国家利益优先”的外交式金融不同,这些新一代的银行家更具全球化视野,他们积极游说各国政府,推动外汇管制放松,并率先将美元信贷引入到相对不稳定的区域经济体中。 四、女性与少数族裔的金融突破:被忽视的努力 美国金融业的精英阶层长期由白人男性主导,但本书也将笔触延伸到那些在体制边缘寻求机会的开拓者。我们记录了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些有色人种和女性企业家如何艰难地建立起自己的小型投资公司。 例如,书中分析了菲利普·奥布莱恩(Phillip O’Brien)领导的咨询公司,如何通过专注于服务少数族裔社区的信贷需求和小型制造业的股权融资,实现了小规模的成功。这些公司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华尔街的巨头抗衡,但它们的存在挑战了传统金融业的排他性,并为日后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这部分内容为我们理解美国金融史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具社会包容性的视角。 五、监管松动与“大爆炸”前的暗流涌动 20世纪70年代末期,金融监管体系开始出现裂痕。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详细探讨了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的界限如何日益模糊。我们不再关注摩根家族的合并,而是考察花旗银行(Citibank)等商业巨头如何利用其庞大的存款基础,秘密地进入传统的投资银行领域,通过设立关联公司或进行激进的“客户代理”交易,来规避现有法规。 这部分内容揭示了在1990年之前,华尔街内部对于“混合银行”模式的激烈争论,以及那些精明的律师和银行家如何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为1999年的《格雷厄姆-里奇曼法案》的通过铺平了道路。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在传统家族光环退去后,由专业机构、创新工具和监管博弈共同塑造的、更加复杂和动荡的现代金融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部能够让你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的读物。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能够将枯燥的金融术语和复杂的商业交易,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这个对金融领域并非专业人士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书中关于摩根家族如何通过并购、重组和战略投资来扩张版图的案例,详细得令人惊叹,仿佛我正置身于那些重要的商业谈判现场。我看到了他们的远见卓识,如何在别人还在观望时,就已看到了未来的趋势。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果断,如何在风暴来临时,能够稳住阵脚,并化险为夷。这本书让我对“资本”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驱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摩根家族的故事,就是资本力量最极致的展现。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家族如何通过对资本的掌控,在数十年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格局。

评分

我一直对金融巨头的发家史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心。作者并没有流于表面地讲述摩根家族的财富积累,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们成功的深层原因,包括家族的价值观、教育体系、人脉网络以及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家族成员个人特质和性格分析的部分,这让我更清晰地理解了是什么样的品质能够支撑起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书中对于摩根家族在慈善、教育、艺术等领域的贡献也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一个财团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摩根家族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穿越,看到了一个家族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既把握住了机遇,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这本书不仅是关于金融,更是关于历史、关于人性、关于一个家族的传奇。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美国现代史画卷,而摩根财团则是这幅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了百年时光,亲眼见证了摩根家族如何从零开始,搭建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金融帝国。书中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宏大描绘,也有对家族内部日常生活和情感纠葛的细腻刻画。我被那些充满智慧的商业策略所吸引,被那些在危机中力挽狂澜的决策者所折服,也被那些在权力斗争中稍显脆弱的人物所打动。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进程并非偶然,而是由无数个个体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做出的选择所共同塑造的。摩根家族的故事,正是这种集体力量和个人意志交织的生动体现。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回荡着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创造的辉煌与争议。这本书无疑是对“富不过三代”的有力反驳,但也让我看到了任何王朝的维系都充满着挑战与变数。

评分

阅读这本关于摩根财团的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大量一手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摩根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从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浪潮,到20世纪初的金融恐慌,再到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经济的重建,摩根家族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的决策和影响力甚至能够左右国家政策的走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王朝的兴衰,以及家族成员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展家族的事业,同时又面临着来自社会变革和新兴势力的挑战。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摩根家族如何与政府官员、政客以及其他工业巨头之间建立和维护关系的描写感到着迷。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犹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整个美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权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书中对于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资本运作来重塑产业格局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金融大家,不仅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更要有宏大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组织能力。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部宏大的史诗,将我完全带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摩根家族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商人家庭,一步步崛起为掌控美国金融命脉的“财团”。我读到他们如何抓住机遇,在铁路、钢铁、电力等新兴产业中挥金如土,又如何运用远超常人的智慧和魄力,在一次次的经济危机中稳如泰山,甚至成为稳定局势的关键力量。书中的许多细节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那些关于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关于他们与政府、与其他巨头之间的博弈,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慈善事业和艺术收藏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仿佛能看到J.P.摩根本人,那个坐在华尔街办公室里,手握巨大权力的“银行沙皇”,他的每一次决策都牵动着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向。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家族的发迹史,更是关于现代金融体系如何在这个家族的塑造下逐步成型的生动案例。它让我对金融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资本的力量在塑造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让我感觉他们不再是书本上的冰冷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鲜活个体。

评分

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开扩视野,掌握新知识

评分

人的激励,来自人的本性。当生存需要得以满足(外附的激励),能打动人们的是更高层次的需要。

评分

赚积分专用文字,东西还行。

评分

东西确实不错,我就给好评了,推荐购买,我不是托。

评分

很好,特别便宜实惠,我很喜欢,京东的快递超级快,

评分

当你看到这段评价,说明我对买的这件商品是满意的,哪里如果有比较满意或者不够的地方,我会特别说明,如果不特别说明,基本也就没什么特别需要说的。主要每一件东西都需要一一认真评价,有点词穷,所以索性编辑了这段文字,方便评价,如果特别满意,也会推荐给身边人,谢谢卖家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金立群翻译!J.P摩根的经历太传奇了

评分

发货快,包装好,没有破损折皱,纸张和印刷质量都很好,值得入。

评分

用行为科学理论给你讲清楚“那些真正打动实际工作者的东西”——“外附的激励”和“内在的激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