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伟大女科学家的励志传奇,全球拥有千万读者的个人传记
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女性自立自强的典范
关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完美诠释,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奋发向上
名家翻译,全译本,唯美设计,印刷精美。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自传》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作者:玛丽?居里(1867—1934)通常被称为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她是研究放射性现象的先驱,也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人。
译者:陈筱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翻译出版法国名家名著多部,达七八百万字。
居里夫人自传
皮埃尔?居里传
居里夫人自传
我回到了研究所,因为有了美国友人相赠的一克镭,研究工作不仅顺利地进行,而且两国人民间的友谊更增添了我们的勇气与信心。话虽如此,要完成预期的重大目标,经济方面的问题依然在困扰着我们,我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种困难面前,我就想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一个科学家对科学发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皮埃尔和我一向都是拒绝从自己的科学发现中获取任何物质利益的。因此。我们毫无保留地把提取镭的方法立即公之于众。我们既没申请专利,也没向利用它来牟利的企业家提出过任何权益方面的要求。提炼、制取镭的方法极其复杂,我们详细地公布了它。可以说,正是由于我们如此迅速而详尽地公布了这种复杂而精细的提炼方法,镭工业才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直到现在,制镭工业中所运用的方法、程序,都是我们当时所制定的。现在在提炼过程中所采用的矿石处理和部分结晶的程序,也都是我们以前在实验室里所采用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仪器设备比我们当时的有所改进。
皮埃尔和我提炼、制取的镭全部赠送给我们的实验室了。由于矿物中镭的含量极少,因此价格也就极其昂贵,加上它又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患,因此镭工业获利不菲。我们自动放弃从发现中所应得的利益,也就等于是放弃了大量财富, 否则,我们死后,儿孙们将成为富翁。但我们并没有考虑这些,倒是一些朋友好心好意地提醒我们,让我们有所考虑。他们言之有理地对我说,如果你们保留本该属于你们的权益的话,你们早就有足够的财力创建一座设备精良而齐全的镭研所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举步维艰了。此话不假,我们困难重重,以致无法顺利地进行研究。不过,我仍然坚信皮埃尔与我的行为和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无疑,人类是需要注重自己实际利益的,他们拼命地工作,谋求自身的利益,这与人类的普遍利益是并行不悖的。但是,人类中毕竟也不缺少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无心去顾及自身的物质利益。这些追求理想主义的人因为无意于物质享受,因此也就没有物质享受的可能。但是,我觉得一个完善社会应该为这些理想主义者的研究经费和个人生活提供必要的保证,让他们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潜心于自己的科学研究事业。
应该知道,这样的一种生活需要有多么大的牺牲精神。我们伟大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生活并不是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首甜美的田园诗。它更经常的是与艰苦环境、与内心的欲念进行的一种艰难的斗争。一个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从科学家的头脑里呼之即出的,不是像智慧女神密涅瓦从主神朱庇特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那样,它是科学家日积月累的劳动成果。在成果涌现之前,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处于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之中啊,总觉得不会成功,好像大自然在跟自己作对,使人不免会沮丧失望但又必须鼓起勇气,继续坚持下去。皮埃尔从未丧失信心,不骄不躁,他有时对我说道: “我们所选择的生活真是够艰难的。”
几个月后,伦敦皇家学会授予皮埃尔和我戴维奖章。几乎与此同时,我们两人与贝克莱尔共同获得一九〇三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鉴于我们的健康状况,我们未能参加十二月份在斯德哥尔摩的颁奖仪式,直到一九〇五年六月,我们才前往瑞典首都领取这一奖项,皮埃尔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我们在那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观赏了瑞典夏季的美丽风光。
获得诺贝尔奖对我们而言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这个新成立的诺贝尔基金会(一九〇一年成立),享有崇高的威望。而就经济方面来说,即使是一半的奖金,其数额也是很大的。这之后,皮埃尔在物理和化学学校里的教学任务便由保尔?朗之万替代了。朗之万是皮埃尔的一个学生,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物理学家a。皮埃尔还聘请了一位教辅人员,帮助他搞实验研究。
应该知道,这样的一种生活需要有多么大的牺牲精神。我们伟大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生活并不是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首甜美的田园诗。它更经常的是与艰苦环境、与内心的欲念进行的一种艰难的斗争。一个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从科学家的头脑里呼之即出的,不是像智慧女神密涅瓦从主神朱庇特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那样,它是科学家日积月累的劳动成果。在成果涌现之前,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处于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之中啊,总觉得不会成功,好像大自然在跟自己作对,使人不免会沮丧失望但又必须鼓起勇气,继续坚持下去。皮埃尔从未丧失信心,不骄不躁,他有时对我说道: “我们所选择的生活真是够艰难的。” 但是,我们的社会对于这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对于他们为人类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又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回报呢? 这些追求理想的人,他们拥有自己必不可少的工作条件吗? 他们在生活上是否没有了后顾之忧?皮埃尔?居里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的例子表明,他们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而为了争得勉强说得过去的研究条件,往往要先消耗尽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精力去为日常的琐事操心。
这本《居里夫人自传》的精装插图本,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觉得传记的价值在于其内容本身,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确实为阅读增添了不少色彩。从触摸书本的质感到翻阅书页时的细腻触感,都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最令人称道的是那些插图。它们并非简单的图解,而是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感染力。我看到了一些早期的照片,它们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将居里夫人最真实的形象呈现在我眼前。还有一些手绘的插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幅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字所描述的情感或场景,让原本可能略显平淡的叙述,瞬间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张力。我还没有开始正式阅读,但我已经能够想象,在文字的引导下,配以这些精心挑选的插图,这将是一段多么引人入胜的阅读旅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科学家的传记,它更是一份关于探索、坚持与爱的艺术品,是值得珍藏的。
评分这本《居里夫人自传》的精装插图版本,简直就是献给热爱科学和人文情怀的读者的礼物!我通常不是那种会因为装帧而特别冲动购书的人,但这次真的被吸引了。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种物有所值的感觉。最让我惊喜的是里面的插图。不是那种随意的配图,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很多都是历史照片,或者是那个时代风格的绘画。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将文字的描述具象化,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能身临其境地看到居里夫人工作的实验室,看到她和皮埃尔·居里并肩奋斗的身影,看到她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坚持。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原本可能有些艰深的科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理解和感知。我觉得,这本书不只适合想了解居里夫人故事的人,也非常适合作为一份有分量的礼物送给对科学、历史或女性力量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居里夫人自传(精装插图本)》时,我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这不是那种华丽的、堆砌装饰的书,而是透着一种沉静而有力的美感。封面的设计简洁大方,书的装帧非常扎实,拿在手里就知道是一本有分量的书。我特别欣赏的是里面的插图。它们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添加,而是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连,很多都是历史照片,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真实的面貌,看到居里夫人年轻时的模样,看到她和家人、同事的互动。还有一些是富有艺术感的绘画,它们以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方式,描绘了她生活中的重要时刻,或是她所处的环境。这种精心的编排,让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这些细微之处,我就能感受到编者对这本书的诚意,以及对居里夫人这位伟大人物的敬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期待。
评分老实说,我对传记类书籍的兴趣不算特别浓厚,但“居里夫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这本书的“精装插图本”形式,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堆砌。拿到书后,首先被它的包装和装订所打动,那种朴实而又不失精致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那个年代的严谨和认真。我还没有开始细读,但随意翻了几页,里面的插画就让我眼前一亮。有些是珍贵的历史照片,黑白影像中传递出的力量感十足;有些则是意境深远的绘画,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字的氛围。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她工作场景的插图,虽然隔着文字和图片,我仿佛都能感受到实验室里弥漫的微光,空气中漂浮的细微尘埃,以及她专注投入的神情。这本书的呈现方式,让我想象中的居里夫人,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科学符号,变得更加鲜活,更加有血有肉。我期待着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去触碰她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去理解她那些超越时代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拿到这本《居里夫人自传(精装插图本)》真是意外的惊喜!一直以来,居里夫人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遥远而闪耀的名字,是科学巨匠,是诺贝尔奖得主,是坚韧不拔的代名词。这本书以“壹力文库”的名义推出,光是“精装插图本”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的购买欲。拿到手后,厚实的手感、考究的装帧,还有那些精心挑选、与文字相得益彰的插图,都让人爱不释手。翻开扉页,那一抹素雅的色彩,仿佛就把人带回了那个充满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时代。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前言,就感受到了编者的用心。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份对伟大女性的致敬,一份对科学精神的传承。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生平故事,更是那个时代女性在重重阻碍下,以智慧和毅力追逐梦想的缩影。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她的人生轨迹,去理解她那些伟大的发现背后,是怎样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