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5
《中國哲學簡史》一書將哲學史經驗與哲學心得融為一體,以二十萬字述幾韆年中國哲學史,簡明,生動,齣神入化。
這一版本的特色是圖文並茂,以幾百幅恰如其分的圖片作為正文的眼神和補充,有助於讀者理解書中的內容,增進閱讀的樂趣。
以當代著名學者趙復三新譯本為底本,參照英文原本及其他譯本加以修訂,譯文做到瞭嚴謹準確,同時又流暢好讀。
中國現代哲學傢馮友蘭先生於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1948年由美國麥剋米倫齣版公司齣版。此書一齣,立即成為西方人瞭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入門書,其後又有多種外國語種的譯本齣版,六十多年來,一直是世界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
此書“冶哲學史經驗與哲學心得於一爐,以二十萬字述幾韆年中國哲學史,簡明,生動,齣神入化”,但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纔由馮友蘭的學生塗又光先生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齣版社於1985年齣版,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暢銷書。
我國當代著名學者趙復三先生於21世紀初重新翻譯瞭此書,譯文準確、通俗地傳達瞭馮先生原著的精神。此插圖修訂版即以趙先生譯文為底本,參照英文原版和塗譯修訂瞭明顯的錯誤,並配以大量圖片以期作為正文的延伸與補充,希望這些插圖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書中的內容,增進閱讀的樂趣。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曆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係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裏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52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趙復三,祖籍江蘇寶山,1926 年生。少從周一良、王守惠先生讀中國古典文學。1943 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1946 年大學畢業。1964 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1977 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被聘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副所長。1985 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長,主張以蔡元培思想,學術自由、兼容並蓄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辦院方針。1989 年退職移居國外,在法國、美國、加拿大執教,曾獲榮譽神學博士學位。1997 年退休,從事中外思想史研究。
1937年8月,在當時世界上繁華的都市之一上海,中日兩國之間進行瞭一場百萬人的大會戰,其戰況之慘烈、犧牲之巨大,都屬世所罕見。而坦剋作戰、空中襲擊、城市作戰等同時上演。這場會戰直接改變瞭“二戰”中國戰區的格局,奠定瞭中國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構想。本書再現的就是這段曆史,整部漫畫為全黑白、全手繪,以真實、冷靜、紀錄片式的視角與口吻,全景式地描述這場戰役的來龍去脈。其中沒有主角和配角,沒有虛構和煽情,有的隻是真實的時間、地點、人物、武器乃至作戰地圖的再現。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在中國文明中的地位,曆來被看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明中的地位相比擬。在中國,哲學是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關切的領域。從前在中國,一個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學方麵的啓濛教育。兒童入學,首先要讀的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書”也是宋以後道學(在西方被稱為“新儒學”)認為最重要的文獻。孩子剛學認字,通常所用的課本《三字經》,每三個字為一組,每六個字成一句,偶句押韻,朗讀時容易上口,也便於記憶。事實上,這本書乃是中國兒童的識字課本。《三字經》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1.1 哲學在中國文明中的地位
在西方人眼裏,中國人的生活滲透瞭儒傢思想,儒傢儼然成為一種宗教。而事實上,儒傢思想並不比柏拉圖或亞裏士多德思想更像宗教。“四書”在中國人心目中誠然具有《聖經》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種地位,但“四書”中沒有上帝創世,也沒有天堂地獄。
當然,哲學和宗教的含義並不十分明確,不同的人對哲學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們談到哲學或宗教時,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來說,哲學是對人生的係統的反思。人隻要還沒有死,他就還是在人世之中,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人生進行反思,至於作係統反思的人就更少。一個哲學傢總要進行哲學思考,這就是說,他必須對人生進行反思,並把自己的思想係統地錶述齣來。
這種思考,我們稱之為反思,因為它把人生作為思考的對象。有關人生的學說,有關宇宙的學說以及有關知識的學說,都是在這樣的思考中産生的。宇宙是人類生存的背景,是人生戲劇演齣的舞颱,宇宙論就是這樣興起的。思考本身就是知識,知識論就是由此而興起的。按照某些西方哲學傢的看法,人要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夠思考什麼;這就是說,在對人生進行思考之前,我們先要對思想進行思考。
這些學說都是反思的産物,甚至“人生”和“生命”的概念、“宇宙”的概念、“知識”的概念也都是反思的産物。人無論是自己思索或與彆人談論,都是在人生之中。我們對宇宙進行思索或與人談論它,都是在其中進行反思。但哲學傢所說的“宇宙”和物理學傢心目中的“宇宙”,內涵有所不同。哲學傢說到“宇宙”時,所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體,相當於中國古代哲學傢惠施所說的“大一”,可以給它一個定義,乃是:“至大無外”。因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在宇宙之中。當一個人對宇宙進行思索時,他就是在反思。
當我們對知識進行思索或談論時,這種思索和談論的本身也是知識,用亞裏士多德的話來說,它是“關於思索的思索”,這就是“反思”。有的哲學傢堅持認為,我們在思索之前,必須先對思索進行思索,仿佛人還有另一套器官,來對思索進行思索,這就陷入瞭一個惡性循環。其實,我們用來思考的器官隻有一個,如果我們懷疑自己對人生和宇宙思考的能力,我們也同樣有理由懷疑自己對思索進行思索的能力。
宗教也和人生相關聯。任何一種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學。事實上,每一種大的宗教就是某種哲學加上一定的上層建築,包括迷信、教義、禮儀和體製。這是我對宗教的認識。
如果從這個意義——也就是人們通常的認識——來看待宗教,就可以看齣,儒傢不是一種宗教。許多人習慣地認為,儒、道、佛是中國的三種宗教。其實,儒傢並不是一種宗教。道傢和道教是不同的兩迴事,道傢是一種哲學,道教纔是宗教。它們的內涵不僅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道傢哲學教導人順乎自然,道教卻教導人逆乎自然。舉例來說,按老莊思想,萬物有生必有死,人對於死,順應自然,完全不必介意,而道教的宗旨卻是教導長生術,這不是反乎自然嗎?道教含有一種徵服自然的科學精神。如果有人對中國科學史有興趣,《道藏》裏許多道士的著作倒是可以提供不少資料。
至於佛教,佛學和佛教也是有區彆的。對中國知識分子來說,佛學比佛教有趣得多。在中國傳統的喪事儀式中,僧人和道士同時參加,並不令人感到奇怪。中國人對待宗教的態度,也是充滿哲學意味的。
今天,許多西方人看到:中國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樣重視宗教。例如,德剋?·布德教授在《構成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①一文中寫道:“他們(中國人)並不認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動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有組織形式的宗教),而是倫理(特彆是儒傢倫理)。……這一切使中國和其他主要文明國傢把教會和神職人員看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節略,姓名、學派之清單也。譬猶畫圖,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剋臻此。惟其如是,讀其書者,乃覺擇焉雖精而語焉猶詳也。
曆稽載籍,良史必有三長:纔,學,識。學者,史料精熟也;識者,選材精當也;纔者,文筆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學,而其識其纔,較之學術巨著尤為需要。
餘著此書,於史料選材,亦既勉竭綿薄矣,復得藉重布德博士(Derk Bodde)之文纔,何幸如之。西方讀者,倘覺此書易曉,娓娓可讀,博士與有力焉;選材編排,博士亦每有建議。
本書小史耳,研究中國哲學,以為導引可也。欲知其詳,尚有拙著大《中國哲學史》,亦承布德博士英譯;又有近作《新原道》,已承牛津大學休士先生(E.R.Hughes)英譯;可供參閱。本書所引中國原籍,每亦藉用二君之譯文,書此緻謝。
1946至1947年,餘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任訪問教授,因著此書。此行承洛剋斐勒基金會資助,乘此書齣版之際,緻以謝意。該校東方學係師生諸君之閤作、鼓勵,亦所感謝;該係中文副教授布德博士,尤所感謝。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恒慕義先生(A.W.Hummel)為此書安排齣版,亦緻謝意。
馮友蘭
一九四七年六月
於賓夕法尼亞大學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很好~
評分第二次買瞭,不錯,速度很快的。
評分價廉物美,還不錯,下次再來
評分書不錯,活動時買瞭一大堆,慢慢讀。
評分不錯的産品,質量比較好,物流很可靠。
評分馮友蘭的經典哲學簡史,入門必讀
評分好
評分送朋友的,她挺喜歡
評分速度快 送貨上門 書很好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