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药性提要》作者丹波元简(1755-1810),是日本著名汉医学家。《药性提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不分卷,正文载药473种,分8部,每药简述性味、毒性、功用、主治、别名等,内容简捷,语句通俗,集诸家之长,善总结提炼,与先期历代本草均有传承联系,所载药物性味、功效、主治,与目前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本草》所载绝大多数相通相应,也符合临床实际。本次整理以日本文化四年丁卯(1807)庆元堂刻本为底本。
目录
草部
木部
果部
谷菜部
金石水土部
禽兽部
鳞介鱼虫部
人部
附:庆元堂刻本后附录日文翻译
校注后记
精彩书摘
《药性提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木部
茯苓①,甘淡,益脾除湿,宁心行水。
茯神②,功同茯苓,安魂养神。
琥珀,甘平,宁心,利小便,消瘀血。
松节,苦温,治骨节间之风湿。
柏子仁,辛甘润,补脾养心,润肾滋肝。
侧柏叶,苦涩微寒,补阴,治一切血症。
桂枝③,辛甘温,温经通脉,发汗解肌,益阳消阴,宜导百药。
枸杞子,甘平,润肺清肝,滋肾补虚生精。
地骨皮,甘淡寒,泻肺中伏火,凉血,除虚热。
山茱萸,辛温酸涩,补肾温肝,固精秘气。
酸枣仁,甘酸润,宁心敛汗,疗胆虚不眠。
杜仲,甘温微辛,补肝肾,治腰膝痛。
桑白皮,甘辛寒,泻肺火,下气行水止嗽。
桑寄生,苦甘,补筋骨,散风湿。
卮子,苦寒,泻三焦郁火,治心痛懊�M卖�等。
猪苓,苦甘淡,利膀胱行水。与茯苓同而不补。
黄柏,苦寒微辛,清热除湿,润肾燥。
枳实,苦酸微寒,破气行痰,利胸膈,宽肠胃。枳壳力缓。
厚朴,苦辛温,下气散满,消痰化食。
槟榔,苦辛温,泻胸中之气,行水破胀,攻坚杀虫。
大腹皮,辛温,下气行水和脾。
槐角,苦寒,疏风热,凉大肠。槐花,苦凉,凉血,治目赤五痔。
苦楝子,苦寒,泻湿热,治疝杀虫。
蔓荆子,辛苦微寒,散上部风热,搜风凉血。
石南叶,辛散苦,去风补肾。
辛夷,辛温,散上焦风热,通于头脑,治鼻渊头痛。
郁李仁,辛苦甘,下气行水,破血润燥。
金罂子,酸涩,涩精固肠,治梦洩遗精。
诃子,苦酸,涩肠敛肺,调中止泻,治喘嗽。
乌药,辛温,顺气散风,治血凝气滞。
五加皮,辛苦,祛风湿,壮筋骨。
椿樗白皮,苦涩,治湿热,涩肠治痢。
榆白皮,甘滑,利诸窍,通二便。
秦皮,苦寒涩,治下痢目疾。
海桐皮,苦温,祛风湿。
蕤仁,甘温,明目散风。
密蒙花,甘微寒,润肝明目。
杉木,辛温,散风毒,治脚气。
皂角,辛咸,搜风泄热,通关窍,吐痰涎,搐鼻立作喷嚏。
肥皂荚,辛温,除风湿,去垢腻。
……
前言/序言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开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继承与创新并重,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2003~2010年,国家财政多次立项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针对性中医药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设立全国唯一的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影印抢救濒危珍本、孤本中医古籍1640余种;整理发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遴选351种孤本收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影印出版;开展了海外中医古籍目录调研和孤本回归工作,收集了11个国家和2个地区137个图书馆的240余种书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现状,确定国内失传的中医药古籍共有220种,复制出版海外所藏中医药古籍133种。2010年,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资助整理40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着眼于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和研究机构建设,培养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后备人才,全面提高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
药性提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