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第四期:张锡纯医学全书之二·中药亲试记》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师生、中医研究人员阅读。
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第一卷
石膏解
人参解
西洋参解
黄芪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第二卷
山萸肉解
白术解
赭石解
山药解
地黄解
甘草解
朱砂解
鸦胆子解(俗名鸭蛋子,即苦参所结之子)
龙骨解(附:龙齿)
牡蛎解
石决明解
玄参解
当归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第三卷
芍药解
川芎解
大黄解
朴硝、硝石解
厚朴解
麻黄解
柴胡解
桂枝解
三七解
滑石解
牛膝解
远志解
龙胆草解
半夏解
栝蒌解
天花粉解
干姜解
生姜解
附子、乌头、天雄解
肉桂解
知母解
天门冬解
……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第四卷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第五卷(西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第二卷
精彩书摘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第四期:张锡纯医学全书之二·中药亲试记》:
山萸肉解
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
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本经》谓其逐寒湿痹也。
其核与肉之性相反,用时务须将核去净,近阅医报有言核味涩,性亦主收敛,服之恒使小便不利,椎破尝之,果有有涩味者,其说或可信。
【附案】
友人毛仙阁之哲嗣印棠,年二十余。于孟冬得伤寒证,调治十余日,表里皆解。忽遍身发热,顿饭顷,汗出淋漓,热顿解,须臾又热又汗,若是两昼夜,势近垂危。
仓猝迎愚诊治。及至,见汗出,浑身如洗,目上窜不露黑睛,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
此肝胆虚极,而元气欲脱也。盖肝胆虚者,其病象为寒热往来,此证之忽热忽汗,亦即寒热往来之意。
急用净萸肉二两煎服,热与汗均愈其半,遂为疏方:用净萸肉二两,生龙骨、生牡蛎各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炙甘草二钱(此方载三期一卷,名来复汤),连服两剂,病若失。
一人年四十余,外感痰喘,愚为治愈。但脉浮力微,按之即无。
愚日:“脉象无根,当服峻补之剂,以防意外之变。”病家谓病人从来不受补药,服之则发狂疾,峻补之药,实不敢用。愚日:“既畏补药如是,备用亦可。”病家依愚言。
迟半日忽发喘逆,又似无气以息,汗出遍体,四肢逆冷,身躯后挺,危在顷刻。
急用净萸肉四两,爆火煎一沸则饮下,汗与喘皆微止。又添水再煎数沸饮下,病又见愈。复添水将原渣煎透饮下,遂汗止喘定,四肢之厥逆亦回。
邻村李子勋,年五旬,偶相值,求为诊脉,言前月有病,服药已愈。近觉身体清爽,未知脉象何如。诊之,其脉尺部无根,寸部摇摇有将脱之势。
因其自谓病愈,若遽悚以危语,彼必不信,姑以脉象平和答之。遂秘谓其侄日:“令叔之脉甚危险,当服补敛之药,以防元气之暴脱。”其侄向彼述之,果不相信。
后二日,忽遣人迎愚,言其骤然眩晕不起,求为诊治。既至,见其周身颤动,头上汗出,言语错乱,自言心怔忡不能支持,其脉上盛下虚之象较前益甚。
急投以净萸肉两半,生龙骨、生牡蛎、野台参、生赭石各五钱,一剂即愈。
继将萸肉改用一两,加生山药八钱,连服数剂,脉亦复常。
……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第四期:张锡纯医学全书之二·中药亲试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