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墨子学会书库:墨子训释(套装共4册)

中国墨子学会书库:墨子训释(套装共4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姜宝昌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377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318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墨子学会书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4
字数:18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墨翟(约前468-前376)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首代巨子。墨翟及其门弟子的社会政治与伦理思想、科技发明与创见以及军事防御理论与实践,在战国时期颇为世人称道,其社会影响与以孔丘为领军人的儒家不相上下。《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就是明证。所以,墨翟理所当然地被人们尊称为墨子。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墨学从战国末期开始衰微,至西汉前期,士子少有道及者。因此,司马迁未能为其专门立传,只是在《孟子荀卿列传》中留下二十四字的缀叙:“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用语过于简单,且带几分含混色彩。所以,人们至今不能确知墨子的出身、里籍和生平事迹。现代学者顾颉刚先生以为翟之先世为春秋宋贵族。童书业先生以为翟为宋公子目夷之后。杨向奎先生以为公子目夷为首目夷子,翟为末目夷子。张知寒先生以为翟生于春秋之末小邾国之滥邑(今山东滕州木石镇)。所有这些,都足资我们参考。现今,我们依据《墨子》一书和战国及其以后的一些典籍保留下来的零碎材料,粗线条地勾勒墨子的生平与学术渊源以及墨家学派的基本理念、学术成就、传承脉络等问题的大致轮廓。

目录

《墨子训释:墨经》:
前言
墨经训释之一
一、经上、经说上
二、经下、经说下
参考书目
墨经训释之二
三、大取
四、小取
附录:《大取》《小取》原文(据《四库全书》抄本)
参考书目
后记
又后记

《墨子训释:墨守》:
前言
一、备城门
二、备高临
三、备梯
四、备水
五、备突
六、备穴
七、备蛾傅
八、迎敌祠
九、旗帜
十、号令
十一、杂守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墨子训释:墨论(上)》
《墨子训释:墨论(下)》

精彩书摘

  《墨子训释:墨经》:
  【纂义】
  部分是从整体中分出来的。
  例如,二是一的整体,一是二的部分;线是点的整体,点是线的部分。
  【原文】
  [经上3]知,材也①。
  [经说上3]知材②。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③。若明④。
  【校注】
  ①知,材也:知,读为智,墨辩逻辑常用术语,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之综合官能和材质。《说文》:“知,词也。从口矢。”段注:“白部曰:‘锯,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知、锯义同,故街作知。’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荀子·正名篇》:“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是其证。材,指官能和材质。茅本、宝历本、緜眇阁本作财,财通材。智能,乃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之官能和材质,故曰:“知,材也。”
  ②知材:牒经标目字。一般以经首一字充当,此以“知材”二字充当者,区别于[经说上5]“知。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之牒经标目字“知”。
  ③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而不必知”,孙诒让《墨子閒诂》作“而必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改作“而不必知”,云:“旧脱‘不’字,今据下文‘而不必得’(按,指[经说上4]:‘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语法增。”其说可信,今从之。知,如字读,墨辩逻辑常用周术语,指知道、了解、认识。智能,乃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之基本条件,但有此条件而不使用,则未必认识客观事物,故日:“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
  ④若明:明,指眼睛。前已言“知材”,此又举例“若明”,“明”指“所以知”之材质眼睛无疑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孟子·梁惠王上》“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之“明”,正同此义。虽有“所以知”之材质而不用,则未必能知,正如“明”虽为所以见之材质,置之而不用,则未必能见一样。故曰:“若明。”《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荀子·王制篇》:“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即此义也。
  【纂义】
  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官能和材质。
  智能,是人们用以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条件。但是,有了这种条件而不使用,也未必能够认识周围世界。这正如眼睛可以看到外物,但不用眼睛或心不在焉地用眼睛,就看不见或看不清外物一样。
  【原文】
  [经上4]虑,求也①。
  [经说上4]虑。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②,而不必得之③。若睨④。
  【校注】
  ①虑,求也:虑,指思考、谋虑、探求。《说文》:“虑,谋思也。”《尔雅·释诂》:“虑,思也。”是其证。墨家论“知”,有“知材”“虑求”“知接”“恕明”之别。其中,“知材”为求知之条件,“虑求”“知接”“恕明”为求知之过程。《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人有知材,则思虑随之而生,思虑,乃求知过程之开始,故日:“虑,求也。”
  ②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知”即“知材”之“知”,“以其知有求”,以其认识客观事物之材质对未知事物有所探求也。
  ③而不必得之:“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求者,探寻之谓也,而同得与不得无涉,故曰:“而不必得之。”《谷梁传·隐公三年》:“求之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辞也。”与此义同。
  ④若睨:如睥睨,非正视也。《说文》:“睨,袤视也。”又:“舰,旁视也。”是其证。睨、舰一字,犹睹、覩一字也。凡物正视可见其真貌,袤(通“斜”)视则未必如此。《庄子·庚桑楚篇》“知者之所不知犹睨”,可作“而不必得之。若睨”之注脚。
  ……

前言/序言

  墨翟(约前468-前376)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首代巨子。墨翟及其门弟子的社会政治与伦理思想、科技发明与创见以及军事防御理论与实践,在战国时期颇为世人称道,其社会影响与以孔丘为领军人的儒家不相上下。《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就是明证。所以,墨翟理所当然地被人们尊称为墨子。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墨学从战国末期开始衰微,至西汉前期,士子少有道及者。因此,司马迁未能为其专门立传,只是在《孟子荀卿列传》中留下二十四字的缀叙:“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用语过于简单,且带几分含混色彩。所以,人们至今不能确知墨子的出身、里籍和生平事迹。现代学者顾颉刚先生以为翟之先世为春秋宋贵族。童书业先生以为翟为宋公子目夷之后。杨向奎先生以为公子目夷为首目夷子,翟为末目夷子。张知寒先生以为翟生于春秋之末小邾国之滥邑(今山东滕州木石镇)。所有这些,都足资我们参考。现今,我们依据《墨子》一书和战国及其以后的一些典籍保留下来的零碎材料,粗线条地勾勒墨子的生平与学术渊源以及墨家学派的基本理念、学术成就、传承脉络等问题的大致轮廓。
  一、墨子其人与墨家学派的创立、发展和衰微
  墨子早岁修儒学之业,受孔子之术。后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于是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诸说,别创墨家门派,背周道而用夏政,高扬“兼相爱、交相利”旗帜,以上说下教、匡时救弊为己任,广收门徒,传道授业,既造福乡里,更嘉惠列国,其足迹遍鲁、齐、卫、楚诸邦。一时间,墨与儒并为显学。墨子师法夏禹,以身苦为极,赴死救难,在所不辞。曾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郢,说服公输般与楚王罢攻弱宋,传为千古佳话。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墨子高寿而终。其弟子禽滑釐继任第二任墨家巨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墨学在保持和发扬社会政治和伦理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科技实验、逻辑推理和御敌装备等实用方面拓展,论列了多种实验过程,归纳出不少科技原理或通例,还总括出古代中国人特有的逻辑推理格式,记述了当时所有防御战的战例。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墨学已发展到了它的成熟期。后又历孟胜、田襄子、腹�肥�代巨子。因王公贵族极力扼制其生存条件,墨学逐渐衰微,墨家学说由明潮转为暗流,沉潜于乡风民俗之中。究其原因,除了墨家理念甚高而履践不易、门派巨子后继乏人、秦始皇焚书等,最为重要的是,儒家学说被历代统治者用来为自己建章立制服务,于是得以传承、推阐和嫁接,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主流学派,而墨家学派从创立之日起,就鼓吹“兼相爱、交相利”理念,反对专制和暴政,自然为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其结果只能是以墨道的“罢黜”换得“儒术”的“独尊”。
中国墨子学会书库:墨子训释(套装共4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墨子学会书库:墨子训释(套装共4册)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墨子学会书库:墨子训释(套装共4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墨子学会书库:墨子训释(套装共4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墨子学会书库:墨子训释(套装共4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