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2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九辑)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是《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辑刊的第十九辑,聚焦德国现象学和法国现象学的比较研究,收录2016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的部分论文,以及德法现象学研究领域的国外*新研究成果。
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
胡塞尔与法国现象学运动的直接思想关联或:法国哲学家柯瓦雷、海林、列维纳斯的胡塞尔现象学背景
动机引发与“当下化的双重还原”
意向性、身体与存在——论梅洛-庞蒂对胡塞尔的继承与发展
爱的情念与思之情韵——论舍勒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情”论
海德格尔与拉斯克——论海德格尔“是态学差异”与“林中空地”的来源
从死与死亡的区分开展列维纳斯以伦理观点对海德格尔存有论之批判——以《存在与时间》为例
不同于海德格尔或在生存之外——萨特与列维纳斯死亡概念之比较
他人的先在性——列维纳斯对西方哲学传统的颠覆
试论法国哲学中思考身体问题的两条道路
现象学研究
自然空间性的现象学起源的基本研究
空间构造札记
埃德蒙德·胡塞尔的哲学(为其七十诞辰而撰)
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
《时间与他者》节译
施泰因在观念论与实在论之争中的立场
硕士/博士论文精要
数目概念形成中的直观基础和意向分析——论《算术哲学》所萌发的现象学之路
资料
2015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
编后记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征稿启事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现在,当我把大地“设想”为被运动的躯体——我使用一个地基,其相关于所有躯体经验,因而相关于所有在静止或运动中持存着的经验。如此处理就是为了能够将大地设想为甚至能够将大地一般设想为最原初意义上的躯体,也即是为了获得对于大地的一个可能的直观,大地作为躯体的存在之可能性在此能够成为直接明见的。这里需要强调:我总能在我的大地地基上继续行走,总是能以某种方式更充分地经验它的“躯体的”存在;大地地基有其视域,就在于我恰恰能在大地地基上行走,从它和所有在它上面的事物出发,我总是能经验更多。他人也同样如此,他们的躯体在大地地基上行走,跟我一样能够经验所有在它之上的东西,而且能够与我的经验达成一致。我以块片的方式认识大地,经验诸部分的可分块性,诸部分是真正的躯体,在运动和静止中拥有它们已被分块的存在——相对于块片,大地现在重又是功能运作着的静止着的大地地基。我也许会说“静止的大地”——但是“大地”不可在作为统一的大地地基这一意义上是静止的,因此在这一意义上也不可被经验为一个躯体。它不可被经验为“一个”如此这般的躯体,这个躯体不仅有其延展及其质性化,而且也在空间中有其“处所”,而这个躯体以可能的方式变换它的处所,处于静止或运动。只要我没有一个新地基的表象,大地从这个新地基出发能够在临近和回返的位移中拥有在运动和静止中作为独立完整的躯体的意义,只要我还没有两个地基交换的表象,以至于两个地基借助其中之一形成躯体,只要大地自身恰恰就是地基,而不是躯体。大地并不运动——不过我也许会说,它静止,但是只能说,我切分的或他人切分的,或者自身切分的,静止或运动的每个大地块片是一个躯体。大地是一个整体,它的诸部分是躯体,只要它能被设想为已被切分了的、可被切分的,但是大地作为“整体”则不是躯体。因此一个由作为躯体的诸部分“组成”的整体在这儿仍然不是躯体。
现在新的地基“躯体”之可能性处于什么状况?或者确切说,作为被期望的可能性,新的“大地”是躯体经验的关系基础,大地可以借之同其他地基躯体一样成为常态的躯体,这种新的大地处于什么状况?可能已经直接表明了的是,事先谈论的一个空乏的世界空间——即在我们谈论一个空乏、无限的“天体的”世界的意义上的空间,大地位于其中,以相同于围绕着大地的诸躯体位于空间中的方式——是无意义的。我们具有一个作为处所系统的、围绕着的空间——也即是作为躯体运动的可能终止的系统。然而在这个系统中,大地上的所有躯体确实具有各自的“场所”(stelle),大地自身却没有。一旦地基转换是可设想的,那么情况与此殊为不同。
异议:大地构造为躯体的困难是不是被过度夸大了?大地毕竟是一个蕴含着诸部分的整体,每个部分蕴含着划分成实项诸部分的可能性,而一个躯体的任一部分都具有其处所——因此大地具有一个内在空间,作为一个处所系统,或考虑到一个所有可分性(当然还不是数学上思考的那样)作为处所连续统。因而出于同样的理由,任何通常的躯体作为可分的,具有其关于诸部分的处所。但是大地的内在空间与外在空间构成一个唯一的空间。
……
编后记
2015年12月4—6日,由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现象学所主办、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和《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协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在广州召开。
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是对二十余年来中国现象学研究团体相关工作的一次集中的回顾和省思。这也是对中国现象学、乃至现象学本身未来发展的一次前瞻和可能的筹划。
自1994年第一届中国现象学年会召开以及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中国现象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显著的进步。全国性的年会以及各地各类专门讨论会和青年论坛的不断举办、《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和“中国现象学文库”的持续出版、“中国现象学网”的更新建设以及“熊伟现象学基金”和“心性现象学基金”的先后创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这一学术事业的发展。在大量经典作品和研究文献翻译的基础上,在日益密切的国际学术交流的促动下,中国现象学的研究持续深入,不仅积累了一批可观的汉语经典研究著作,也逐渐融入到国际研究语境之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现象学的中国化”或者“汉语现象学”也开始崭露出其可能的某些发展方向。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德法现象学”。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的正式与会代表逾百人,提交论文八十余篇,为历年之最。《评论》将从这些会议报告中选编文章辑为两册。本辑《现象学: 从德国到法国》侧重于德国现象学与法国现象学的比较研究,下一辑《德法现象学的新视域》将主要聚焦于德国现象学或法国现象学的新发展、新论题。这两辑共同表明,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的发展,从来都不意味着后者对前者的单方面接受或背离,而是意味着后者对前者的批判式融合甚至是反哺。这对正在形成、发展中的中国现象学自然别具意义。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九辑)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九辑)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九辑)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