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开始的哲学思维启蒙

7岁开始的哲学思维启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彼得·沃利,安德鲁·戴伊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儿童哲学
  • 思维训练
  • 逻辑思维
  • 启蒙教育
  • 亲子阅读
  • 7岁
  • 教育
  • 成长
  • 思考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253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1825
包装:平装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6
字数:1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来自教学实践:作者是伦敦大学的哲学硕士,从2002年开始在中小学向老师和学生讲授哲学。他将教学实践中孩子们的独特观察、独到见解、跳跃思维,以及言语上的纠结等转化成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再把这些成果带回课堂。因为真实,更能在孩子心中激发热烈的回应。

诗化的语言:本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首小诗,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意趣。有人说,哲学是“科学+诗”,需要遵循类似科学的理性逻辑,但它本身又充满诗意,是适合通过诗歌来表达的。诗化的语言,似乎更合乎孩子的天性。

反问式讨论:孩子缺少经验,但不缺少思考和讨论的能力。哲学教育反对灌输,哲学思维更适合通过对话式的碰撞,以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推进自我省思。对于提出的问题,书中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启发式反问,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


内容简介

孩子们喜欢问一些大的带有哲学意味的问题,比如:宇宙有终点吗?我的心灵在哪里?有什么东西同时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吗?引导他们思考这类问题将帮助他们锻炼抽象思维能力。这本书把孩子们爱问的问题用诗歌的形式写出来,并提出更多的问题,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思考抽象的问题。采用诗化的语言和反问式讨论是本书的独创之处。这些问题有哲学意味,但并没有与西方哲学中的问题直接联系,比较浅显,适合小学生阅读


作者简介

彼得?沃利(Peter Worley),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学士、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哲学硕士,现在正在伦敦国王学院攻读哲学博士。2002年,他开始向儿童讲授哲学,并开发出了一种哲学学习法,建立了一个名为哲学基金会(The Philosophy Foundation)的公益机构,致力于在教育领域推广哲学理念与哲学思维。

安德鲁?戴伊(Andrew Day),作家,作品包括戏剧、电影、小说、诗歌,加入哲学基金会是希望能够将哲学理念引进校园,培养孩子们的哲学思维能力。他拥有哲学及社会人类学的学位证书,擅长教授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目录

前言还是后语?还是不分前后?… …………………………1

本书的来龙与去脉… …………………………………………4

引言 眼见就一定为实吗?… …………………………1

思想与大脑…………………………………………… 3

我的想法(thought)在哪里?………………………………4

思想大战… ……………………………………………………5

观点(Ideas)…………………………………………………7

我会思考(think)吗?… ……………………………………9

两耳之间… ………………………………………………… 11

神奇的词语…………………………………………… 13

一个很长很长的单词… …………………………………… 14

胡说八道… ………………………………………………… 16

句子和句号… ……………………………………………… 18

从图书馆开始… …………………………………………… 20

老错… ……………………………………………………… 22

比喻… ……………………………………………………… 24

从前有个小镇名字叫做“那”… ………………………… 25

同音词和韵脚… …………………………………………… 28

倒三角形之歌… …………………………………………… 30

寻找理由… ………………………………………………… 32

如果没了“m”这个声母的话……… …………………… 34

咬文嚼字… ………………………………………………… 35

一起来写诗…………………………………………… 37

一串字符到底可以有多长?(摇晃前的版本)… ……… 38

一串字符到底可以有多长?(摇晃后的版本)… ……… 39

秩序!秩序!… …………………………………………… 40

话中有话?… ……………………………………………… 42

看不见的标点… …………………………………………… 43

不要停顿,一口气读完!… ……………………………… 45

没有停顿,一口气读不完!… …………………………… 45

考古… ……………………………………………………… 47

未曾书写的诗集… ………………………………………… 49

令人惊叹的数字……………………………………… 51

无穷大加一… ……………………………………………… 52

6,800,000,000……………………………………………… 54

正方形 2… ………………………………………………… 56

基数 10……………………………………………………… 58

质数诗… …………………………………………………… 60

两个二… …………………………………………………… 61

数字乐园… ………………………………………………… 63

难题与悖论…………………………………………… 65

不可为之事… ……………………………………………… 66

更多不可为之事… ………………………………………… 67

可是话又说回来… ………………………………………… 69

这首诗说得不对… ………………………………………… 70

对与错… …………………………………………………… 72

消失的谜语…………………………………………………… 74

苏格拉底之谜… …………………………………………… 76

你、我、外星人及其他人…………………………… 77

我就成了你… ……………………………………………… 78

他人… ……………………………………………………… 81

耶里吧唧… ………………………………………………… 83

铅笔人… …………………………………………………… 86

那是谁?… ………………………………………………… 88

是我,是我,还是我!… ………………………………… 89

我是什么?什么是我?… ………………………………… 91

弗雷德如是说… …………………………………………… 93

无人先生(Nobody)到底在哪里?……………………… 94

苏格拉底… ………………………………………………… 96

空间、时间以及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99

原子… ………………………………………………………100

昨天去哪儿了?… …………………………………………101

生日惊喜… …………………………………………………103

关于很重很重的力… ………………………………………105

最最小… ……………………………………………………107

渐去渐远… …………………………………………………109

时光机… ……………………………………………………111

空间… ………………………………………………………113

可能的世界… ………………………………………………115

你我大都是空间(Space)?………………………………117

来自星星的你… ……………………………………………118

石块… ………………………………………………………120

逝水如斯… …………………………………………………122

你是怎么知道的?………………………………… 123

颜色… ………………………………………………………124

历史… ………………………………………………………125

法国的首都… ………………………………………………127

等。。。。。。。。。。。。。。。。

精彩书摘

本书的来龙与去脉

本书所有诗歌的创作灵感均来自孩子们,是我们在小 学及哲学课程等日常教学工作中收集起来并最后集结成册 的。我们将孩子们的独特观察、独到见解、灵机一动、言 语上的纠结等转化成诗歌的形式呈献给小读者们。当我们 再次把这些成果带回课堂,效果是十分惊人的。

其他老师看到孩子们非常喜爱这些诗歌作品,于是问 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素材。我们因此将手头的诗作集结 成册,同时进一步扩大了读者范围,既可以作为休闲读物, 也可以用作班级和小组讨论材料,其中不少作品还能让孩 子们对语言本身进行思考。

孩子们最喜欢思考深邃的哲学问题,经常会问一些 很“大”的问题,比如:“宇宙有尽头吗?”、“我的思想它到底在哪里呢?”、“一件事可以既是对的也是错的 吗?”……本书旨在捕捉孩子们的这些思想火花,同时也 会提出更多问题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

……

祝大家阅读和思考愉快!

来自星星的你

忽近,

忽远,

我们看到的,

星星,

是来自遥远过去的一点光明。

我在,

这里,

你在,

那里,

你望着我,

我看着你。

如果,

我们,

彼此,

凝望,

我在地球,

你在别处,

我在此刻,

你在彼时。

时空相隔,

永不相连。

你看见的我,

在你的过去;

我看见的你,

也早已成为从前。

我们就这样看着对方,

多少会有些惊奇,

因为我们其实都在,

两个不同时间的过去。

关于“来自星星的你”的问题:

? 最后两句诗“两个不同时间的过去”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说他们两个人都只存在于对方的过去?

? 我们看到的星星是过去的星星,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每次看星星的时候都在做时间旅行?

石 块

如果我明天会被一个石块绊倒,

我是不是还会去踢它一脚?

如果明天看到这个石块挡道,

我能不能事先避开不摔跤?

我会留意所有的石头,

遇到石块我就绕着走,

我会想方设法保护好我的膝盖,

以免再次受到伤害。

你认为我这个计划怎么样?

还是无济于事、白忙一场?

或许这个小石块,

正在我的必经之路上等我,

等我再被它绊上一跤。

关于“踢石块”的问题:

? 你能避开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吗?

? 你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 你的未来已经早早等在那里了吗?

? 你的未来是自己创造的吗?

? 未来是否已经存在了呢?

? 如果上帝知道你未来会怎样,这是否意味着你的未来已经定了呢?

? 如果上帝知道你的未来会怎样,那我们还有自由意志吗?



《7岁开始的哲学思维启蒙》是一本专为7岁及以上儿童量身打造的哲学入门读物。它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孩子生活的方式,引导小读者们开始探索那些最根本、最引人深思的问题。本书并非直接灌输抽象的哲学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趣的对话、巧妙的设计,以及一系列能够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思考能力的游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书的编写理念是,哲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术殿堂,而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从“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从“我为什么会做梦?”到“什么是对与错?”,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蕴藏着深厚的哲学意味。本书正是抓住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将这些哲学议题以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 内容亮点与特色: 1. 故事驱动,寓教于乐: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生动的故事性。每一个哲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和读者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并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哲学思维的火花。例如,关于“真实与虚幻”的讨论,可能会通过一个孩子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游走的冒险故事来展开;关于“自由意志”的探讨,也许会通过一只渴望自己决定去哪里玩的小猫的故事来呈现。这些故事不仅能够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更能让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易于理解。 2. 问题导向,鼓励提问: 本书的核心在于鼓励孩子“问为什么”。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寻找自己的答案。书中的许多章节都以一个或几个问题开头,这些问题可能非常日常,但也可能非常深刻,例如:“我的一天为什么只能做一件事?”(关于时间与选择),“如果大家都说一样的话,那什么是‘我’?”(关于个体身份),“为什么我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关于规则与自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复思考和讨论,孩子能够逐渐认识到,很多事情并非理所当然,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和不同的解释。 3. 对话式互动,激发思考: 除了故事,本书还大量运用了对话的形式。书中会模拟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可能是孩子与家长,孩子与朋友,甚至孩子与一些充满智慧的虚构角色。这些对话不仅展现了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们鼓励读者也参与到对话中来,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说?”、“他们的观点有什么道理?”、“我同意哪个观点,为什么?”。这种模拟对话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以及如何进行有建设性的辩论。 4. 设计巧妙,思维游戏: 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的理解和参与度,本书还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思维游戏和活动。这些游戏并非简单的填字游戏或连线题,而是能够真正锻炼孩子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挑战。例如,可能会有“找出不同之处,并说明为什么不同”的图形谜题,这不仅锻炼观察力,也引导孩子思考“判断标准”;可能会有“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的情境模拟题,鼓励孩子在复杂信息中做出权衡和决策;也可能会有“编一个故事,让这个东西变成另一样东西”的创意练习,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想象力。 5. 主题广泛,覆盖生活: 本书所探讨的哲学主题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领域。主要包括: 认识世界: 关于“真实与虚幻”、“感知与现实”、“因果关系”、“知识的来源”等问题,帮助孩子建立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知框架。 理解自我: 关于“我是谁”、“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感受”、“记忆与身份”等问题,引导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人际关系: 关于“什么是朋友”、“为什么会有规则”、“什么是公平”、“如何与他人相处”等问题,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同理心。 道德与价值观: 关于“什么是对与错”、“为什么要有善恶”、“诚实与谎言”、“责任与义务”等问题,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 抽象概念: 如“时间”、“空间”、“无限”、“可能与必然”、“自由与选择”等,以孩子易懂的方式触及这些抽象的哲学范畴。 6. 语言风格,亲切自然: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亲切、自然,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作者会使用孩子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仿佛一位长辈或朋友在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即使触及一些复杂的概念,也会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来解释,让孩子感到轻松愉快,而不是压力重重。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7岁开始的哲学思维启蒙》并非旨在培养小哲学家,而是希望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思考的种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息量和选择,拥有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本书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 提升批判性思维: 鼓励孩子不盲从,质疑“为什么”,学会分析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故事和游戏,让孩子学习如何构建清晰的逻辑链条,理解因果关系。 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习惯于思考问题的根源和多种可能性时,他们会更擅长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建立健全的人格: 对“对错”、“公平”、“责任”等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一个有担当、有同理心的人。 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哲学思维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科学、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总而言之,《7岁开始的哲学思维启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儿童读物,它以孩子的视角出发,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开启一段关于世界、关于自我、关于一切最根本问题的奇妙探索之旅。它是一份送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思考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哲学”这个词听起来就和七岁的孩子有点远。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到位,既不会因为过于简单而显得幼稚,也不会因为深度稍显复杂而让小读者感到吃力。我特别喜欢它处理一些日常小事的方式,比如“什么是‘我的’和‘你的’”,通过对所有权和分享的讨论,孩子不仅锻炼了辨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尊重他人的界限和感受。书中的用词非常讲究,既保留了哲学的思辨性,又充满了童真和亲和力,读起来非常流畅。我发现,我自己也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一些我过去习以为常的观念。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它更像是一座桥梁,拉近了家长和孩子在更高层次思维上的交流。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让我们可以在温馨的亲子时光里,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对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生活琐事的层面。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最初选这本书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担心内容过于晦涩。然而,它的文字处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像一位耐心、博学的长者,用最简洁、最富诗意的方式,去触碰那些宏大而深邃的主题。比如,书中关于“什么是时间”的阐述,不是用物理学公式,而是通过“昨天、今天、明天”的情感联结来描绘,一下子就让孩子的情感投入进去了。这本书在结构上做到了“由小及大”的完美过渡。它从孩子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比如玩具的归属、朋友的感受),逐步引申到更宏观的社会、道德、甚至生命意义的探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高质量的亲子心智冒险之旅。它成功地为这个七岁的年龄段,设置了一个刚刚好、略带挑战性的思维平台,让孩子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和逻辑的力量。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孩子拥有“思想深度”的父母。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不是那种一页纸堆满文字的传统书籍,而是非常注重视觉体验和互动性。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精心设计的视觉元素,帮助孩子更好地在大脑中构建抽象概念的图像。我观察到我的孩子在阅读关于“变化与永恒”那一章时,她会反复对比书里画的四季景象,然后跑去窗边观察真实的树木。这种从书本到现实的迁移能力,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更棒的一点是,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思考小游戏”,这些游戏不是为了测试记忆力,而是为了锻炼发散性思维。比如,要求孩子列举“一朵云可以像什么”,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想象边界。我感觉这本书像一个温和的向导,它没有强迫孩子走向某个固定的哲学流派,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搭建探索世界的工具箱。这对于建立自信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作为一位非常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激发孩子内在好奇心的读物,而不是那些只教他们如何适应现有规则的书。这本《启蒙》系列,从我翻开第一页起,就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沉稳和睿智。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孩子如何提问,而不是如何回答问题。书中关于“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知道?”这一部分的讨论,即使对我这个成年人来说,也带来了不小的触动。作者似乎深谙儿童心理学,他明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建立自我认知和世界观,因此,书中提供的观点是多元且开放的。没有哪个段落试图去说服孩子接受某种绝对真理,而是鼓励他们去质疑、去尝试构建自己的解释框架。这种对独立人格的尊重,让这本书充满了人文关怀。我发现,自从读了这本书后,孩子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和包容性都有了显著提升,不再轻易地下结论,而是倾向于多角度观察。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单纯的知识灌输重要得多,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吸引人,色彩明亮,插图充满童趣,一看就知道是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我最欣赏的是它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提问,巧妙地引导孩子去探索事物的本质。比如,书中探讨“什么是公平”,不是用枯燥的定义,而是通过一个关于分糖果的场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讨论。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七岁左右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共情能力非常有帮助。读完其中一个章节后,我发现我的孩子开始主动问“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满足于“就是这样”。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深信不疑。它成功地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孩子们可以理解和玩味的生活片段,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发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