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8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先秦時代道傢學派的重要典籍,其思想學說從古至今對中國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在當今時代仍熠熠生輝。《老子道德經譯解》旨在對《老子》進行全方位深入淺齣的解讀,正文按八十一章順序編排,每章分“原文”“注釋”“今譯”“解析”“古今妙解”五個部分。“原文”采自通行廣的王弼注本,“注釋”聚焦重點字詞,“今譯”準確簡明,“解析”鈎玄提要、融會貫通,“古今妙解”集錄古今名傢論述精華。書後所附“老子道德經十問”,就學習《老子》的十個普遍問題做交流,集中揭示《老子》思想的真諦和魅力,闡明學習的意義和路徑。本書有兩大特點:一是注重廓清對《老子》望文生義的誤解,將《老子》原文放到曆史語境中準確釋析,從而真正讀懂《老子》;二是重視闡述《老子》哲學思想對當今世界的意義,讓人學有所悟,更睿智、快樂地生活。
張葆全,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曾任廣西師範大學副校長(1984—1993)、校長(1993—1997),2002年退休。現受聘為廣西師範大學國學堂專傢委員會主任,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中文係首席教授,灕江學院終身教授,廣西老教授協會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傢,廣西儒學學會名譽會長,桂林國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和國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有(或主編)《詩話和詞話》、《曆代詩話選注》、《宋代詩話選釋》、《中國古代詩話詞話辭典》、《新編今注今譯昭明文選》、《玉颱新詠譯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先秦)、《先秦諸子散文賞析》、《論語通譯》、《大學中庸譯解》等著作多部。
老子道德經上篇
一章…3
二章…7
三章…11
四章…14
五章…16
六章…20
七章…22
八章…25
九章…30
十章…32
十一章…35
十二章…38
十三章…41
十四章…45
十五章…48
十六章…52
十七章…56
十八章…59
十九章…61
二十章…64
二十一章…68
二十二章…71
二十三章…74
二十四章…77
二十五章…80
二十六章…84
二十七章…87
二十八章…90
二十九章…94
三十章…97
三十一章…100
三十二章…103
三十三章…106
三十四章…109
三十五章…111
三十六章…113
三十七章…117
老子道德經下篇
三十八章…123
三十九章…128
四十章…131
四十一章…133
四十二章…137
四十三章…140
四十四章…142
四十五章…144
四十六章…147
四十七章…150
四十八章…153
四十九章…156
五十章…159
五十一章…163
五十二章…166
五十三章…169
五十四章…172
五十五章…175
五十六章…178
五十七章…181
五十八章…185
五十九章…189
六十章…193
六十一章…196
六十二章…199
六十三章…202
六十四章…206
六十五章…210
六十六章…214
六十七章…217
六十八章…220
六十九章…223
七十章…226
七十一章…229
七十二章…232
七十三章…235
七十四章…238
七十五章…241
七十六章…244
七十七章…247
七十八章…251
七十九章…254
八十章…257
八十一章…261
老子道德經十問…265
後記…292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今譯
天地萬物都有本始(道),這個本始(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母親。既已領悟瞭那天地萬物之母的道,就可憑藉它瞭解它所生育的天地萬物;既已瞭解它所生育的天地萬物,又復堅守那作為生育天地萬物之母的道,終身都不會有危險。
堵塞那激發人之欲望的感官,關閉那追求人之欲望的通道,終身都不會有勞苦和憂慮。如果開通那激發人之欲望的感官,鼓勵人對欲望的追求,終身都會無可救藥。
能察見細微纔叫“明”,能持守柔弱纔叫“強”。能用“道”這個無所不照的光去照亮自己,就可以復歸心境澄明,就不會給自己留下禍殃,這就是永續不斷的常道。
解析
這一章講的是對“道”的持守。老子的觀點有三:
一、得其母以知其子,知其子復守其母。母指道,子指天地萬物。老子認為,體悟瞭道(母),就能瞭解天地萬物(子)的本原和規律;而瞭解瞭天地萬物的本原和規律,就更能夠也更需要堅定地執守道。
二、要持守道,必須保持心境的澄明。為瞭使心境澄明,必須無欲無為。“塞其兌”就是無欲,“閉其門”就是無為。在無欲無為中,排除雜念,擺脫物纍,就可以做到心境澄明,道纔能進入虛靜的心中。
三、要持守道,必須貴柔尚弱。“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三十九章),作為天地萬物本原的道,必定是處於賤下的地位。因而體道之人就應當貴柔,尚弱,居下,不爭,守雌,無為……
古今妙解
王弼說:“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捨本以逐末也。”“兌,事欲之所由生;門,事欲之所由從也。”“無事永逸,故終身不窮
也。”(《道德真經注》)
範應元說:“道本無始,此言有始者,謂萬物由是始也。母謂道也。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精,變化不測,通神達生,故謂之母。在人之身則為神明,不可以言傳口授而得之也。靜而無欲,道自居矣。非天下之至神,不能得之。既得乎此,則以是而知其子。子者一也,虛而無形,以萬物同得,此所以謂之一也。非天下之至明,不能知之,知此則天地人物與我同齣而異名也。”(《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
奚侗說:“塞兌,閉門,使民無知無欲。”(《老子集解》)
吳澄說:“水鏡能照物謂之‘光’,光之體謂之‘明’。用其照外之光,迴光照內,復返而歸藏於其內體之明也。”(《道德真經注》)
韓非子說:“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颱。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故箕子見象箸以知天下之禍。故曰:‘見小曰明。’”(《韓非子?喻老》)
韓非子說:“句踐入宦於吳,身執乾戈,為吳王洗馬,故能殺夫差於姑蘇。文王見詈於王門,顔色不變,而武王擒紂於牧野。故曰:‘守柔曰強。’”(《韓非子?喻老》)
前 言
《老子》又名《道德經》,據魏代王弼注本,全書八十一章,分上下經(篇)。上經(道經)三十七章,下經(德經)四十四章,總計五韆多字。
《老子》是先秦時代道傢學派的重要典籍,集中反映瞭先秦道傢的思想。在研讀《老子》文本之前,可先來瞭解一些老子其人其書的有關情況。
一、其人與其書
老子這個人,寫瞭《老子》這部書,似乎是很明確的。其實不然,自古及今,誰是老子?誰寫瞭《老子》這部書?眾說紛紜,難見定論。
先來看看漢代司馬遷的說法吧。《老子》一書的作者,《史記》有記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麯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纍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韆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終。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傢之用,與孔子同時雲。蓋老子百有六十馀歲,或言二百馀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閤,閤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齣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這篇傳記,說得迷離恍惚。按司馬遷所說,《老子》的作者是李耳(字聃),但也可能是老萊子,或者是周太史儋。這個連司馬遷都無法明確迴答的問題,自然引起後人不少疑竇。
對老子其人其書最早緻疑的是宋代陳師道(見《後山集?理究》)。宋代葉適(見《習學記言》)以及李覯、王十朋、硃熹(均見他們的《策問》)都曾提齣過疑問。從清代迄於現代,不少學者對此問題作瞭研究探討,提齣瞭種種不同的看法。
關於《老子》一書的作者,至少有如下說法:春鞦末年老聃作;戰國初年太史儋作;戰國時李耳作;戰國時關尹或環淵作;戰國時楊硃作;戰國末年或秦漢間人作。
具體地說,對老子其人其書的看法主要有下列幾種:
(一)認為老子是春鞦末年的老聃,與孔子同時代但比孔子年長一些。《老子》一書是老聃所著,或是老聃遺說的發揮,在戰國初年成書。持有這一看法的學者有馬敘倫(《老子核詁》)、唐蘭(《老子時代新考》)、郭沫若(《青銅時代?〈老聃?關尹?環淵〉》)、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高亨(《老子正詁》)、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等。
(二)認為《老子》一書成書在戰國前期,在孟子、莊子之前。作者是老子,但這個老子是《史記》本傳所說的周太史儋。持有這一看法的學者有汪中(《述學補遺?老子考異》)、羅根澤(《諸子考索》)。而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則認為作者老子是魏將段乾宗之父李耳,比孔子晚一百多年。
(三) 認為《老子》一書成書在戰國後期,在孟子、莊子之後。持有這一看法的學者有梁啓超(《論老子書作於戰國之末》)、楊榮國(《中國古代思想史》)、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
(四)認為《老子》成書更晚,在秦、漢之間。持有這一看法的學者有顧頡剛(《從呂氏春鞦推測老子之成書年代》)、劉節(《古史考存?老子考》)、(日)武內義雄(《老子原始》)。但1973年馬王堆齣土帛書《老子》甲本,不避劉邦諱,當抄寫於秦末之前,說《老子》成書在秦、漢之間,這一看法已難成立。
經過多年來學者們的考辨探討,當今多數學者的看法是:《老子》一書的作者是春鞦末年的老子。根據《史記》等有關典籍所載,老子生平可疏理如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說字伯陽,謚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厲鄉麯仁裏人,曾為周守藏室之史(即柱下史)。生於春鞦末年,約與孔子同時,稍長於孔子,孔子曾嚮他問禮。後來老子見周室衰微,就西齣關而去。至函榖關時,關令尹喜說:“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韆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終。”但據說老子很長壽,《史記》說他活瞭一百六十多歲,又說活瞭二百多歲。《老子》一書,思想是老子的,原稿也是他寫的,但定稿成書並在社會上開始流傳卻在戰國時代。
二、注本與版本
《老子》一書,在《史記?儒林列傳》等篇中均稱為《老子》,在揚雄《蜀王本紀》等古籍中又稱作《道德經》。戰國時代《韓非子》有《喻老》、《解老》二篇,最早對老子思想作瞭解釋。《漢書?藝文誌》著錄“老子鄰氏經傳四篇”、“老子傅氏經說三十七篇”、 “老子徐氏經說六篇”、“劉嚮說老子四篇”,後來均佚。今存老子道德經曆代重要注解本如下:
(漢)河上公《老子章句》;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
(魏)王弼《老子注》(又名《道德真經注》);
(晉)鳩摩羅什《老子注》;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老子音義》;
(唐)李約《老子道德真經新注》;
(唐)陸希聲《道德真經傳》;
(宋)王雱《老子注》;
(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
(宋)呂惠卿《道德真經傳》;
(宋)蘇轍《老子解》;
(宋)程俱《老子論》;
(宋)李嘉謀《道德真經義解》;
(宋)林希逸《老子口義》;
(宋)範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
(宋)吳澄《道德真經注》;
(明)薛蕙《老子集解》;
(明)釋德清《老子道德經解》;
(明)王道《老子億》;
(明)李贄《老子解》;
(明)焦竑《老子翼》;
(清)王念孫《老子雜誌》;
(清)魏源《老子本義》;
(清)俞樾《老子平議》;
(清)高延第《老子證義》;
(清)劉師培《老子斠補》。
現代有:
馬敘倫《老子核詁》;
奚侗《老子集解》;
高亨《老子正詁》;
蔣锡昌《老子校詁》;
嚴靈峰《老子章句新編》、《老子達解》;
硃謙之《老子校釋》;
任繼愈《老子今譯》;
楊柳橋《老子譯話》;
福永光司《老子》;
張鬆如《老子校讀》;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中華書局1984年版)。
現存《老子》的版本,最早是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齣土的戰國楚
墓竹簡《老子》,這隻是一個殘本,見文物齣版社1998年齣版的《郭店楚墓竹簡》。其次是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齣土的帛書《老子》甲、乙本,由於甲本不避漢高祖劉邦諱,當是在劉邦稱帝之前所抄寫,文字與今之通行本有齣入,見文物齣版社1980年齣版的《馬王堆漢墓帛書》。此外還有一個“項羽妾本”,是北齊武平五年(公元574年)彭城人挖掘項羽妾塚得到的,唐初傅奕的《道德經古本篇》就是以此為根據,原齣土之物今已失傳。
以上是就齣土文物來說,曆代還有許多典籍版本流傳,重要的有:東漢時成書的河上公《老子章句》(有涵芬樓景宋刊本,又有道藏本);魏王弼《老子注》(有浙江書局重刊明代華亭張之象本,中華書局《諸子集成》重刊華亭張氏原本);唐初傅奕校定《老子》古本(有《經訓堂叢書》本);唐陸德明《經典釋文?老子音義》(有《抱經堂叢書》本)……
現存曆代《老子》的石刻版本,有14種;木刻版本更多,僅明正統《道藏》搜集《道德經》本文及漢、魏、唐、宋、金、元、明眾注本,多達41種。
由於王弼《老子注》在曆史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因此本書原文采用1954年中華書局《諸子集成》重刊明代華亭張氏王弼《老子注》原本。
三、道傢與道教
老子是道傢學派的創始者,漢代又被道教奉為教主,稱“太上老君”。他的思想學說,無論在古代,還是在今天,都有著普遍的深刻的影響,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道傢與道教既有區彆,又有聯係。道傢是學術,道教是宗教,一個講哲理,一個講信仰,二者並不等同。但自道教奉《老子》為經典後,道教從道傢思想中找到瞭立足的根據,而道傢思想也通過道教擴大瞭影響,豐富瞭內容。
漢代初年,黃老之學占統治地位,直接導緻瞭“文景之治”。黃老之學是戰國和漢初的道傢學派所尊奉的學說,他們以傳說中的黃帝同老子相配,並同尊為道傢的創始人,實際上就是指老子的學說。黃老術,則是指道傢清靜無為的治世養生之術。這些,在漢初都是居於主流地位的思想。
漢武帝獨尊儒術後,老子思想仍然十分盛行,但齣現瞭一個有趣的現象,統治階級用它來維持、改善和加強對全社會的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有的(如東漢末年太平道張角,五鬥米道張陵、張魯)也用它來做動員、組織群眾的工具,矛頭指嚮封建統治者。其實這種現象也很容易理解。《老子道德經》本來就明確倡導清靜無為,反對統治者的亂為和妄作,標舉“天之道”,嚮往“損有馀而補不足”的社會公平……統治者可以用它來改善對國傢的治理,被統治者當然也可以用它來作批判的武器,甚至最後走嚮武器的批判。
魏晉時代玄學盛行。“三玄”指的是周易、老子和莊子。 梁代瀋約在《宋書?謝靈運傳論》中說:“在晉中興,玄風獨扇;為學窮於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馳騁文辭,義殫乎此。”此時老莊思想在讀書人中影響廣泛而深遠。
唐太宗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社會上崇道之風更盛。在曆代著名文學傢中,儒道思想往往並存。眾所周知,道傢思想對李白的影響很大。李白詩“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古風》第十八),“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贈韋秘書子春》)可見一斑。白居易晚年自號香山居士,說自己是以儒教飾其身,佛教治其心,道教養其壽。宋代蘇軾,儒、釋、道三傢思想集於一身。儒傢入世,佛傢超世,道傢避世,三者原有矛盾,但蘇軾卻以“外儒內道”的生活方式將三者統一起來。南宋孝宗趙昚曾說:“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在中國,韆百年來,《老子道德經》一直深深影響著社會各階層:政治傢崇奉其清靜無為的政綱,哲學傢服膺其“無為而無不為”的思辨;軍事傢視之為兵書,謀略傢激賞其知雄守雌、以退為進的睿智;教育傢看重它“常善救人,故無棄人”的教育理念,商業傢贊賞它“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的經營謀略;道德傢欣賞它的返樸歸真,美學傢頌揚它的赤子之心;而廣大的民眾則把《老子道德經》當成瞭養生的寶典,長生的指南。
四、本書編撰宗旨
今人也十分尊崇老子。《老子》全書僅五韆多字,但古今中外研究《老子》的著作和論文總字數多達五韆多萬字,相當於原文的一萬倍。研究的範圍涉及哲學、史學、文學、美學、人類學、神話學、民俗學、軍事學、文化學、語言學、養生學等許多學科。
當今許多大學開辦國學講堂,老子道德經都是講授或研究的重要內容。
在中外的企業界,喜愛和推崇老子思想的人也非常多。許多企業傢、商界人士以老子為師,用老子的思想來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通過自身的參悟,多方麵地汲取老子的智慧,處理商務,在商場上常常得心應手,遊刃有馀。
今天,老子思想與道傢學說已引起人們越來越濃的興趣。除學者們從事不同學科的研究外,人們最感興趣的可能是《老子》書 老子道德經譯解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老子道德經譯解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老子道德經譯解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好書推薦給大傢。不錯的版本,物流也快。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不錯的版本,物流也快。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不錯的版本,物流也快。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不錯的版本,物流也快。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不錯的版本,物流也快。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不錯的版本,物流也快。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不錯的版本,物流也快。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不錯的版本,物流也快。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不錯的版本,物流也快。
老子道德經譯解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