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被收入“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呈現瞭一種全新的中國話劇史雛形,更接近於“話劇”的曆史,而不是話劇被外力操控的工具史。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是D一次將我國話劇百年發展曆史進行縱嚮呈現,也是話劇創作成果和理論積纍的集中展示。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即體現瞭中國話劇創作的Z高水平,又兼顧瞭美學和曆史學的雙重視角。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的編選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學術態度嚴謹,鈎沉史料豐富,是文學、戲劇錶演等專業的本科及研究生必讀教材。
內容簡介
套書簡介:中國話劇百年典藏(共十五捲)
作品捲(共十捲)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一(早期新劇)》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二(五四時代)》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三(1930?1937)》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四(1937?1940)》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五(1940年代)》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六(1950?1960年代)》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七(1970年代)》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八(1980年代Ⅰ)》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九(1980年代Ⅱ)》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十(1990年代)》
理論捲(共五捲)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理論捲一(1906?1929)》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理論捲二(1929?1949)》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理論捲三(1949?1977)》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理論捲四(1978?2000)》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理論捲五(百年話劇記憶)》
19世紀中葉,西方僑民把話劇帶入中國,數十年後,話劇開始為中國人接納。
20世紀中國話劇的經曆,就濃縮在這套十五捲的《中國話劇百年典藏》裏。本套書是我國話劇百年發展曆史的縱嚮呈現,也是話劇創作成果和理論積纍的集中展示。全套書分為劇本、理論資料兩大部分,其中前十捲是劇本,後五捲是話劇理論與資料匯編。
這部《中國話劇百年典藏》是一部全新的中國話劇史的雛形。基於這部典藏的中國話劇史,或許更接近於“話劇”的曆史,而不是話劇被外力所操控的工具史。人們並不難從中找到新的曆史綫索,還有對中國話劇發展進程新的曆史把握。
本套書被收入“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中國齣版集團重點扶持項目。
目錄
上海屋簷下
飛將軍
流寇隊長
碧血花(又名《明末遺恨》《葛嫩娘》)
蛻變
鞭(又名《霧重慶》)
北京人
大明英烈傳
生命綫
野玫瑰
天國春鞦
光緒親政記
屈原
精彩書摘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四(1937~1940)》:
南後 太齣乎我的意外瞭!太齣乎我的意外瞭!
楚王 你把心放寬些,不要怕!鄭袖呀!
南後 啊,幸虧你迴來得恰好,不然是太危險瞭!我想三閭大夫怕是發瞭瘋吧?他在大庭廣眾之中,便做齣那失禮的行動!
屈原 (此時始感覺受欺而含怒意地)南後,你,你,你怎麼……
楚王 (大怒)瘋子!狂妄的人!我不準你再說話!
(屈原怒形於色,無言)
南後 (氣稍放平)啊,我真沒有料到,在這樣大庭廣眾當中,而且三閭大夫素來是我所欽佩的有道德的人。
楚王 (擁扶著南後)你再放寬心些,用不著害怕,用不著害怕。
(楚王扶南後上阼階,餘人亦隨上階。
屈原 (見楚王走近身來,拱手敬禮)大王,可否容許我申訴?
楚王 (傲然地)我不能再容許你狂妄!你這人真也齣乎我的意外,我是把你當成為一位頂天立地之人,原來你就是這樣頂天立地的!你在人前誇大嘴,說我怎樣的變幻無常,風雲莫測,我都可以容許你。你說楚國的大事大計;法令規章,都齣於你一人之手,我都可以容許你。你說彆人都是讒諂奸佞,隻有你一個人是忠心耿耿,我都可以容許你、但你在大庭廣眾之中,在我和外賓的麵前,對於南後竟做齣狂妄滔天的舉動,我怎麼也不能容忍。
屈原 (毅然)大王,這是誣陷!
楚王 (愈怒)誣陷?我誣陷你?南後誣陷你瞭?我還能夠相信我自己的眼睛。似使方纔不是我自己親眼看見,我也不敢相信。哼,你簡直是瘋子,簡直是瘋子!我從前誤聽瞭你許多話,幸好算把你發覺得早。你以後永遠不準到我宮廷裏來,永遠不準和我見而!
屈原 大王,那請你賜我死,我要以死來錶示我的清白!
楚王 賜你死?哼,你有麵目值得去死!(迴顧令尹子椒及靳尚)你們兩人把他監督著下去,不然他在宮廷裏麵不知道還要鬧齣什麼亂子,他的確是發瞭瘋,南後說的話一點也不錯。我不想過分苛責他,你們也不必過分苛責他,把他的左徒官職免掉好瞭。
……
前言/序言
總序
傅謹
19世紀中葉,西方僑民把話劇帶入中國,數十年後,幾乎是踩著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的門檻,話劇開始為中國人接納。當中國人開始麵嚮中國觀眾演齣話劇,並且用話劇演繹中國故事時,它理所當然地就成瞭中國戲劇有機的組成部分。然而,在整個20世紀中國戲劇史曆程中,話劇並不隻甘心於成為各地數以百計的多劇種中的普通一員,它從齣現到成熟,其過程與影響均十分引人注目。話劇一方麵迅速融入中國的文化語境,為中國增加瞭新的戲劇樣式,齣現瞭許多優秀劇作;另一方麵,更在中國的戲劇觀念與理論領域,成為西方異質藝術文化移入的代錶,對中國傳統戲劇帶來重大影響。迴顧話劇進入中國短短一個世紀的曆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話劇傳播的範圍和地位足可與其他曆史遠更悠久的本土劇種相比,甚至有以過之,而且它強勢楔入中國戲劇引發的各種變化,且早就無法磨滅。
20世紀中國話劇的傳奇經曆,就濃縮在這套十五捲的《中國話劇百年典藏》裏。本書是我國話劇百年發展曆史的縱嚮呈現,也是話劇創作成果和理論積纍的集中展示。全書分為劇本、理論資料兩大部分,其中前十捲是劇本,後五捲是話劇理論與資料匯編。
如前所述,本書的前十捲,是20世紀中國話劇最具代錶性的劇本的結集。這些劇本的遴選,主要由陸煒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劉敘武負責,而遴選的原則以及重點,我和陸煒教授一起經過瞭多輪反復討論,最後纔呈現齣這樣的麵貌。我們經過細緻溝通達成的基本共識是:本書既名為百年中國話劇典藏,那麼,收錄在本書中的劇目,就需要做到既體現中國話劇創作的最高水平,同時還要通過它們展現20世紀中國話劇發展的基本路徑。因為需要同時兼顧曆史與美學這雙重視角,因而具體的選擇標準,就必須因應話劇發展狀況的變化而有所偏重,在不同曆史時期,遴選的標準不得不略有齣入。讀者和話劇史傢們可以看到,最終選擇收錄在這十捲裏的,既包括瞭話劇史上有價值、有地位或有反響的劇本,同時也有在某個時期極具代錶性的作品。尤其是在話劇草創時期,人們對“話劇”的文體的理解還不夠統一和成熟,假如按中國話劇成熟期的標準看,假如完全拘泥於劇本的文學水平這單一的標準,其中絕大部分劇目恐怕未必有入選資格,然而,如果缺少瞭這些劇目,話劇的發展軌跡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同樣,又如在抗日戰爭的特殊時期,主要的話劇作傢和演員多數集中在國統區,或被稱為“孤島”的上海租界內,但東北與華北等淪陷區,包括上海租界淪陷之後的一段時間裏,話劇創作與演齣仍不能忽視。盡管因前人的研究十分零散與有限,那個年代的資料保存發掘工作也很不理想,我們還是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瞭相當部分的標誌性作品,以開拓話劇研究者的視野。還有同樣特殊的“文革”後期,話劇完全成瞭政治權鬥的工具,但畢竟這是中國話劇百年裏走過的一段路程,也應該收錄其代錶作品,以確保話劇在中國的發展演變進程的完整性得到充分呈現。
我們把所有這些劇本分為十捲,基本上以十年為一捲,但也並不完全如此機械。劇本的前後順序大緻依據發錶與演齣的時間排列,其中偶有少數劇本,演齣時間在前而劇本整理或發錶的時間在後,考慮到戲劇的特殊性,還是以演齣時間為主要的參考標準。尤其是從19和20世紀之交話劇初興到20世紀30年代的一段時間,受京劇演齣體製的影響,話劇的演齣劇目主要是幕錶戲。近代以來,京劇等劇種的城市演齣,尤其是新編劇目中,齣現瞭大量幕錶戲。所謂“幕錶”,是一張包括分幕和分場、上場人物及每場所用的道具等等在內的簡單錶格,京劇行內有專門的後颱經理(類似於現在的舞颱監督),演齣之前他要在後颱貼一張這樣的幕錶,用於分派角色和提示服裝、道具等部門的職員。早期話劇的演齣經常是這樣的,由於幕錶戲的編戲師傅隻給演員提供一個相對簡單的故事梗概,具體細節和劇情推進完全依賴演員的自由發揮,雖有許多精彩的演齣,卻沒有成型劇本,當年的演齣情形與劇目的具體內容均難以保存。20世紀50—60年代,研究者們根據當事人的記憶和吐錄,重新整理瞭早期話劇幕錶戲的某些重要劇目。這些劇本成文的時間很遲,但是從戲劇的角度看,它們當年的演齣比其後復述整理的文字形態的劇本更具有話劇史的價值和意義,所以理應按其演齣的時間安置,因此,這些劇目均依其上演時間收錄在前幾捲。誠然,這些劇本成文的時間與實際演齣的時間的跨度達數十年之久,如果說它們無法真正復現當年演齣的原貌,那是可以想見的;而且幕錶戲的演齣既無固定劇本,每場演齣均需依賴演員的即興發揮,所以同一劇目必然有截然不同的版本,所記載的隻能是近似於其中某次演齣的內容,後人隻能通過劇本大緻瞭解當時話劇演齣的狀況,不宜膠柱鼓瑟。其實,同一劇目的劇本有不同版本,恰是戲劇的常態,即使是那些先創作完成再交付排練演齣的劇本,也難免會在排練演齣過程中有所改動。如本書所收錄的劇本,就既有文學本,也有演齣本,從中也可見齣戲劇行業文學與演齣之關係的復雜性。
本書的後五捲是理論和資料。理論捲一到四,仍按照時間順序,搜集瞭20世紀各年代話劇發展和理論探索的重要文獻。這四捲分彆由王鳳霞、王桂妹、鬍誌毅和周靖波、陶慶梅擔任分捲主編,他們都是對所負責的那一階段的話劇曆史與理論有深入研究的專傢,各捲選擇收錄哪些文獻,主要由他們決定,我隻是在最低限度內提供過些許參考意見。其中理論捲一所收錄的是話劇草創時期的文獻,話劇的理論研究當時還隻有雛形,有關早期話劇演齣的記錄卻彌足珍貴。所以該捲的內容略有特殊性,主體是當時報刊上發錶的早期話劇的演齣資料。順便提及,話劇界一般把早期話劇,即“話劇”定名之前階段的演齣均稱為“文明戲”。從理論捲一所收錄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最早引進並演齣話劇的先輩們從來都隻稱早期話劇為“新劇”,極少使用“文明戲”這個稱呼,後人理當給予這些當事人起碼的尊重,糾正以“文明戲”作為早期話劇統稱的錯誤用法。①
最後的理論捲五名為《百年話劇記憶》,由我自己負責選編,這一捲不隻是前四捲的拾遺補缺,我嘗試著在百年話劇發展曆程中選擇一些重要和不同尋常的事件,集中、成組地收錄與之相關的文獻,提供給研究者和話劇愛好者。該捲或可名為“話劇記憶”,意思是說,或許這些涉及不同曆史階段的敏感話題的資料,多為話劇史傢們有意無意地忽略。我期望這一捲的內容,能讓我們對中國話劇的曆史有新的認知視角,尤其是能讓後人記住這些獨特的曆史片斷。
20世紀中國話劇有足夠豐富的內容,區區這套十五捲的《中國話劇百年典藏》,當然無法將百年話劇發展曆程中值得典藏的所有劇目與文獻全數容納在此,我們的希望是,這裏已經收錄瞭20世紀中國話劇進程中最重要的內容——或有遺珠,不妨待來日重新修訂時,再加增補。至於坊間已有的各種話劇劇本或理論的選本,不同的選編者自有不同的偏好與思路,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一定的重閤,也不可避免地會發現諸多差異。這些差異並非完全齣於偶然,其中固然體現瞭趣味的差異,更體現齣不同的曆史觀和美學觀。無論是劇本還是理論資料,如果說這個選本有其特點,那就是我們嘗試著要迴到話劇本身,從這門藝術齣發總結它的百年曆史。換句話說,希望把話劇從社會學的枷鎖中解放齣來,還它本來的麵目。假如可以把每個劇目和理論的選本都看成某種學術思考特殊形態的結果,那麼,我們不妨把這部《中國話劇百年典藏》看成一部全新的中國話劇史的雛形。而在我看來,基於這部典藏的中國話劇史,或許更接近於“話劇”的曆史,而不是話劇被外力所操控的工具史。人們並不難從中找到新的曆史綫索,還有對中國話劇發展進程新的曆史把握。
其實,這纔是我們這部典藏想達成的最重要的目標。
①有關早期話劇恢復“新劇”這一稱呼,而不宜稱為“文明戲”的具體論述,參見拙文《關於早期話劇的幾個問題》,載《文學評論》2014年第5期。
中國話劇百年典藏·作品捲四(1937~1940)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