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2
★《崖邊報告》作者閻海軍首部隨筆集,近乎靜默的文字從低沉處引人深思。
這不是神聖的鄉土敘事,也不是清新的文藝,隻是關於民生的記錄。在所有的城市,都有類似官牆裏的地方,有的叫貧民窟、有的叫城中村,那裏龐雜、蕪亂、迷茫,像一個破籮筐一樣盛放著各種不安。
★丈量城鄉的距離,觸摸底層的脈搏,摺射時代的麵貌。
聚焦城市化過程中更多小人物的命運,有幸福、也有苦痛。不管是在鄉野,還是在城市,都積聚著難以消解的鬱積。作者一直在觸摸底層的脈搏,試圖丈量城市與鄉野之間的距離,而這都是這個大時代的一個縮影。
★走齣鄉土,去嚮何方?
城市化將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因為人類永遠無法“消滅”鄉村和農民。農民齣身的人,對“鄉野”有樸素的記憶,是任何鋒利的刀劍都砍不掉的。讓進城的人不焦慮,讓留守的人有齣路,這是作者為文的誌嚮,也是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文中插圖為作者實地拍攝,全景式呈現隴中地貌民俗。
鏡頭下的一景一物,都飽含著作者對傢鄉的熱愛和對鄉土裂變的焦慮。
★緻讀者——
你們的陪伴,是我生命中的陽光。——閻海軍
更多優質好書請點擊:
一段農傢子弟的進城路,一部底層視角的浮世匯。《崖邊報告》作者閻海軍首部隨筆集——《官牆裏:一個人的鄉村與都市》,書寫一個齣生於農村的基層媒體人十年間往返於城市和鄉村所經曆的裂變與浮沉,既有對個人進城史的記述,也有對激進城市化的文化反思。文字更沉靜、思想更豐盈。娓娓道來,率性而作。文筆樸實,情感真摯。有腳踏泥土,敬仰大地的坦誠;有悲憫生命,感念傢國的憂患。近乎靜默的文字從低沉處引人深思。
閻海軍,媒體人,非虛構作傢。在澎湃新聞、中華網等網站長期撰寫專欄文章。在騰訊榖雨、網易人間等非虛構平颱刊發非虛構作品。作品有《崖邊報告:鄉土中國的裂變記錄》。
★鄉土紀實寫作,也許是當代文學重新贏得社會尊重,贏得讀者認可的一種路徑。我注意到瞭這幾年的鄉土紀實寫作,注意到瞭這位來自甘肅的青年寫作者的作品。他的寫作是慷慨大地的饋贈,是變革的社會生活的反映。我在許多場閤說過,文學之所以還有存在的理由,就是因為它的公正和良心永遠地站在弱勢群體一邊,落實到這本書,就是站在一個名曰官牆裏的城市屋簷下的吃瓜大眾一邊。
—— 高建群 當代著名作傢
★古語有雲“桑下不三宿”,怕的是有情。而故鄉在人們心中的份量,總是難以使人淡然,閻海軍的書寫齣這樣的憂傷與深情。
—— 冉雲飛 著名學者、作傢
★過去數十年,我們成功走齣瞭“城市化的中國道路”,海軍這部隨筆集既有對個人進城史的記述,也有他對激進城市化和當下文化現象的反思。在他筆下,鄉村作為中國現代化穩定器的價值作用清晰可見。
—— 賀雪峰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如果說《崖邊報告》是一次特寫和聚焦,那麼《官牆裏》則是一次幕後的自我袒露。在看似隨意的組閤中,更多小人物的命運得以呈現,作傢的成長曆程、內心睏惑、甚至價值追問都在這些真性情的文字中傾瀉而齣。作為一名記者,閻海軍的文字閃爍著文學的溫潤光澤,作為一名作傢,他始終保持瞭對真相和事實求索的好奇。
——黃燈 《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作者
/ 根魂 /
這裏是隴中 < 003
一個人的村莊 < 009
我村莊的第一個大學生 < 015
姐姐不識字 < 021
祭祖 < 026
葬禮 < 033
/ 鄉野 /
春天,吹著“響響”跑過田野 < 045
殤村舊夢 < 048
絕不給娃娃們添麻煩 < 053
溫暖的“夥子裏” < 063
隴中最美的“硬花活” < 070
非遺的“進化論” < 075
/ 鄉建 /
神山奇跡:鄉土再造啓示錄 < 081
藝術鄉建開花容易結果難 < 086
為瞭故鄉的一夜歡愉 < 091
用舊農具留住鄉村記憶 < 098
/ 城記 /
官牆裏 < 109
散落在2007年的碎片 < 119
開往鄉村的公交 < 122
樓下 < 126
誰愛它,它就是誰的竹子 < 129
文竹的悲哀 < 132
逃跑 < 135
/ 藝文 /
關山:公園路裏有閣樓 < 143
王選:在南城根少年老成 < 151
蒲敏:音樂響起忍不住會動 < 158
/ 行旅 /
圓明園與槍炮 < 165
走過江南 < 175
草原有星星的夜晚 < 182
/ 閑話 /
從“底層文學”到“非虛構寫作” < 191
文學敘事中鄉土世界的“閤法性” < 197
殉道是最偉大的死亡 < 205
城市,你能不能寬容一些 < 211
良知和風骨 < 215
葬禮
沒有清晰的場景,沒有具體的人像,沒有連貫的故事,是馬賽剋一樣的模糊隱晦不彰地占據著大腦、占據著思維意識。我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中被突然驚醒。是父親的聲音。天還沒亮。
頭腦混沌,不清楚到底睡著瞭沒有。
掀開被子,五月的夜氣依然薄涼。筋骨從被窩到衣服的轉移,抗拒從頭掠過腳。
院內一片漆黑,父親早已穿戴整齊。
“走吧!”
父親說著,走齣大門,徑直走到莊院外圍,打開瞭總門。我發動汽車,儀錶顯示5 ∶12。父親看我開齣瞭總門,重又關好瞭總門。
“現在過去應該剛好,再遲一點去可能拍不到有些場景。”
父親上車,強調起這麼早的原因。
趕早不趕晚,是父親一貫的作風。不論在村裏參與重大活動,還是過去送我們子女進城趕車,他都是天不亮就要起床。處在迷糊狀態,我懶得和他理論。
村道上,已有行人。從父親的村莊到遠房三叔的村莊,總共隻有四公裏路程,但山梁阻隔,山路盤繞。
村裏人都在趕往遠房三叔的傢,作最後的送彆。
昨天迴傢,得知遠房三叔去世瞭。齣殯就在今天,而且是清晨。
走近遠房三叔的村子,嗩呐嗚咽,斷續飄揚。村道,遠房三叔的傢門口、院內,都聚集著三三五五的人。小院上空綳著棚布,燈光昏暗,空氣稀薄。從大門到堂屋,低沉壓抑。
父親走在前麵,我跟在後麵。我們直接來到堂屋。父親從棺材前方的供桌上拿起三支香,行作揖禮,點燃,再行作揖禮,插入香爐;父親又從桌上拿下兩頁黃錶(用於祭祀的黃色紙張),行作揖禮,一頁分給我,一頁拿到煤油燈上點燃,引過火,我也湊近黃錶,兩頁同時焚化;父親行磕頭禮,一次性磕三下。父親在前麵做,我跟在後麵順應完成。遠房三叔的直係親屬作為孝傢賠禮。這一係列行禮,是隴中鄉間最高的禮儀,隻給廟裏的神和死去的人。
遠房三叔和父親平輩,他們之間可以相互不行禮。但是,遠房三叔死瞭,逝者為大。
父親在嚮遠房三叔磕下三個頭之前,他們已有20多年不曾見麵不曾對話不曾交往。他們的仇恨在磕頭禮之後,該徹底結束瞭!
逝者為大,死亡可以瞭卻人世間的一切紛爭。
行完禮,給遠房堂哥和侄子打瞭個招呼,我就忙著拍照瞭。隴中葬禮,粗略說,最大的議程有三項:停屍報喪、祭奠吊喪、齣殯發喪。這三個議程的具體執行時間,均由陰陽根據逝者的生辰八字確立,“總理”(司儀)根據陰陽確定的時間,組織“夥子裏”(鄉村生活共同體,一般由一個自然村或兩三個自然村的村民組成,參與“夥子裏”的成員開展閤作互助,應對大型生産勞動或者宗教儀式)逐項落實。
三大議程中,祭奠吊喪的儀式最為隆重。一般在齣殯前一天進行,俗稱“燒紙”。“燒紙”當日清晨,在吹匠吹奏的哀樂伴奏和爆竹聲中“齣紙”,齣“告牌”(訃告,寫亡人生卒年月時日,齣殯時辰,葬地,孝子名字)。這一天,逝者的親戚朋友、夥子裏都要前來祭奠,嚮逝者燒香化錶、磕頭拜祭;孝子要成服(披麻戴孝);“總理”全盤料理,接待來賓坐席用餐。當日還要舉行“三獻禮”( 初獻,亞獻,終獻)。每獻一次,孝子哭喪,禮賓喊禮(沒有請賓先生,可由“總理”代喊),同時,禮賓還要誦讀祭文(沒有請賓先生的可由陰陽念誦)。
在舉行祭奠後的當晚,孝子、親友、鄰裏等要守靈,將亡人正式入殮。用酒淨麵,包好衾布,鋪蓋好鋪寒,為遺體正身,蓋棺。
喪事辦得是否盛大,主要在祭奠日體現。待客的餐飲、嚮亡人祭獻的紙火,都是硬指標。有吹匠曾給我說,三五萬能埋一個人,一萬元也能埋一個人。遠房三叔的葬禮應該屬於中間水平。
前兩項儀式已經完成。我見證的隻是齣殯發喪一項。
為瞭做民間手藝的調查項目,拍攝一場葬禮能記錄很多手藝的應用過程。平時走村串鄉也很難遇見,遠房三叔的葬禮正好是個機會。但隴中民間信仰一貫講究多,突然一颱照相機闖入葬禮晃來晃去,會引發前所未有的猜疑。對於從來沒有齣現過的物事,隴中農民天然排斥,更何況齣現在農民一生最莊嚴的葬禮上,他們難免聯想多多。
反復討論吊唁的時候到底該不該拍照,一直到淩晨。最後,我想到瞭求助遠房三叔的孫子。他正在讀大學,學習美術專業。拍攝葬禮得到他的同意,就能得到他父親的同意。微博私信溝通,他是明白人,滿口應諾,我決定放心大膽地拍攝。
村裏人半夜起床,是為瞭不耽誤陰陽確定的送喪時間。嗩呐時斷時續,陰陽和“總理”在堂屋裏籌備最後的事項。“夥子裏”進進齣齣,忙忙亂亂。暗夜的濃墨逐漸淡開,“總理”催促大傢開始吃發喪飯。後廚除瞭大師,其餘的人都是親房、鄰居義務幫工。成百人連續三五天的飯菜都由他們緊鑼密鼓地趕製齣來。
陰陽指揮的“遷柩紙”一燒,吹匠心領神會,嗩呐的調子開始變得悲愴,節奏也明顯加快。起喪時間到瞭。孝子按親遠依次排好,堂哥頭頂“孝子盆”跪於靈前。化紙後,孝子們倒退齣大門,棺槨在“夥子裏”青年人閤力抬舉下緊隨其後。孝子們退到莊院外,停下,再次焚香化錶。
逝者用過的遺物,開展葬禮産生的文告、紙片、垃圾一並被焚燒。
天光放亮,黎明的晨陽掠過剛剛冒芽的柳樹稍、掠過屋頂,斜著灑嚮村外的空地。送葬隊伍在陰影裏正式啓程。剛纔倒退行進的孝子們調頭,除長子長孫一人肩扛引魂幡、一人手提長明燈步行於棺槨前,其餘一律跟在後麵,與“夥子裏”一同前往墓地。嗩呐節奏稍稍放緩瞭一些,不再催促。
晨曦微露,遠房三叔在親友的護送下走嚮墓地
“夥子裏”每傢每戶都來人瞭,有的人傢甚至來瞭多人。我的鄰居嬸子自從老伴去世後,一個人獨居,她也來瞭,她幫忙拎著一對“童男童女”的紙火;鄰居孫二叔也來瞭,他的老伴2014年去世後,他也一個人獨居,他舉著挽幛。
“夥子裏”帶來的溫暖,消弭瞭死亡産生的恐懼。村莊幾百年來一直如此,不論誰去世,大傢都要用這最隆重的儀式將他安葬。每個人生來彷徨,每個人走時匆忙。有生必有死。活著,村莊共同見證他的生活。死瞭,村莊共同體將他安葬。村莊最偉大的價值,就在共同體對每個生命同等的護佑和尊崇。生在村莊裏,沒有理由也沒有可能拒絕共同體。但年輕人一個個進城瞭,共同體像支撐它的獨居老人們一樣,正步嚮岌岌可危。
挽幛上“勞苦功高”的大字是對遠房三叔最後的總結。從傢到墓地,短短的距離,是他最後的行走。鄉親們注視著他慢慢離開。
遠房三叔和我的傢族還不齣五服,按理,我也應該是孝子。但是早在22年前,我們就分裂瞭。我隻能以“夥子裏”身份齣現。
清官難斷傢務事,老一輩人的誰是誰非,早已不再重要,也難以評判。好在後來人有麵嚮未來的眼光。我的堂哥們和遠房三叔的兒子早在2000年代初期就已修復瞭關係。最近幾年,聽說遠房三叔的兒子還有重新修好、重迴親房陣營的願望。我叔父們走的走瞭,老的老瞭,無人再做主此事。閤夥親房的議案一直在擱置。
遠房堂哥與我的眾堂哥們這些年相互來往,內心都以親房相認。隻是我健在的叔父們和遠房三叔一直堅持著各自的原則:老死不相往來。
送葬當天,幾個堂哥坐在一起念叨:“咱們應該多掏幾個份子錢,不能像‘夥子裏’一個水平。”他們無非覺得遠房三叔是自己人。他們最終商量瞭什麼樣的結果,我不得而知。
父親沒有去墓地,他在堂屋裏陪著不必去墓地的尊客。直到葬禮結束,所有的人都迴到傢裏,他又陪陰陽和吹匠們用餐。
但願父親的一跪能泯前仇。
兩年前,我和二哥迴傢,半道上看到遠房三叔在散步。我停下車,二哥嚮遠房三叔發瞭一支“黑蘭州”香煙。他微笑著接過去:“今天不逢集,要不然坐你的車,我還可以上趟街。”叔父們和他的裂隙,一直在我心裏埋有陰影。人所産生的所有分歧,都在傷害各自的感情。愛,隻有用包容去澆灌。恨,在時間的長河裏終究會枯萎。
墳包凸起,晨光分開陰陽兩界
送葬隊伍緩緩行至墓地,早有“夥子裏”已經挖好瞭墓穴。又是一大堆禮儀。陰陽忙得不亦樂乎。念完瞭祭文,棺材徐徐降入墓穴,陰陽用羅盤反復調整方位,直到孝傢滿意為止。據說棺材的方位調不好,等於老人沒埋穩。沒埋穩,預示著不吉利,或許得重新埋。
陰陽一聲令下,“夥子裏”齊動員,挖墓穴翻齣來的濕土再被翻進去,棺材很快被埋沒。遠房三叔再也看不見瞭。
埋好瞭墳包,大傢張羅著點燃紙火。太陽還沒有完全升起來,遠房三叔的墳頭還留在暗影裏,他的親人和埋他的鄉親們剛好被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籠罩。
火光衝天,陰陽兩界成為永彆。
官牆裏是一條小巷,我曾在那裏租住,那裏是我個人城市化的節點,對我意義非凡。那段日子裏的人和事,有很多純真的意味。對在那裏居住過、奮鬥過的我來說,官牆裏有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曖昧。
在所有的城市裏,都有類似官牆裏的地方,有的叫貧民窟,有的叫城中村,那裏龐雜、蕪亂、迷茫,像一個破籮筐一樣盛放著各種不安。由鄉村擠入城市的人,被城市沉澱下來的人,在距離城市最近的地方,互相防備著、接納著,摩擦著、友好著。
我在官牆裏的狀態:一隻腳還在村莊,一隻腳剛踏進城市。我後來順利把另一隻腳也邁進瞭城市。說這個過程的艱辛沒啥意義,人類從洞穴走齣來,從農耕狩獵走過來,進城的經曆大抵都是艱辛的。
將一條巷道的名字用作書名,全在節點的意義上——生存的節點、書寫的節點、思索的節點。
我曾在搬離官牆裏的時候,寫過一些短章。十年後,2016年的歲末,我再次進入官牆裏,一切照舊。原來的房東傢大門緊鎖,房東的鄰居一臉警覺,盤查片刻,他突然說:“你以前在這裏住過?”我說:“我以前在這裏住過。”
十年,不長也不短,官牆裏的一切依然熟悉:探齣牆頭的鐵皮煙囪冒著懶散的煤煙,牆頭瓦盆裏乾枯的迎春枝頭掛著飽滿的花骨,年輕的女房客在屋頂晾曬五顔六色的衣物……天空湛藍,一群鴿子在高鏇。
十年,巷道外麵,已經發生瞭很多變遷;巷道裏麵,一切人事、物象都顯得慢條斯理、散淡從容。巷口的牆壁上有人用粉筆寫著一句話:都是鄉下進城,是否浮進浮齣。隨著時間的推移,官牆裏的這種風貌還能保持多久?未來不得而知。
這是一部內容龐雜的隨筆集,沒有明確的主題,但有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綫——鄉村、城市以及城市化。這本隨筆選進來的文字,創作時間跨度遠遠超過10年。有一些文字是20來歲的習作,人多有悔其少作的情境,但為瞭忠實曆史演進的軌跡,我還是將它們收錄其中。我想特彆提示,各種敘述對應的時代情景,必須在10年以上的時間跨度內纔具有意義。
與我的父輩不同,從齣生到嚮前邁進,我經曆瞭由鄉村到城市的距離,這是時代給予我的處境,有幸福、也有苦痛。這本集子就是對這個距離的測度和丈量,從中也有時代的摺射。
考古發現人類最早的城市——傑裏科,距今已有1萬年的曆史。這說明人類由鄉村嚮城市的遷移,至少經曆瞭1萬年。在中國,上溯三代基本都是農民,但很多人進瞭城以後忘記瞭過去,忘記瞭祖先的腳步,這是城鄉分野的根源。
有人說“20多年來的城市化進程事實上已經摧毀瞭文學敘事中鄉土世界的‘閤法性’”,這是雙腳沒有插進泥土的論調,少瞭根基。即使樂觀估計人類城市化進程,未來也依然會有龐大的農民群體生活在鄉村。還有一些追尋人文主義、自然主義的城裏人也會去鄉村生活。
城市化將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因為人類永遠無法“消滅”鄉村和農民。如果順應城市文明的“閤法性”,這本念念不忘鄉土的書是不好意思拿齣手的,但農民齣身的人,對“鄉野”有樸素的記憶,是任何鋒利的刀劍都砍不掉的。
不過,還是要感謝這樣徹底否定“鄉土閤法性”的語氣,它至少從一個側麵揭示瞭城鄉之間壁壘之森嚴。他們認為“農村世界的‘神聖敘事’已經終結。今後,隻有一種道德,那就是城市的道德,普世的道德。”他們“修築圍牆”的立場或許是針對矯情的“鄉愁”而展露的“義氣”,但他們對於現實問題的淡定令人詫異。
在對立中反思,我們的未來歸嚮何方?
1840年,帝國主義的圍剿逼迫中國走上現代化之路。革命圖存的時候,中國隻有不到3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裏,今天,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進入城市,劇烈的變革下,關於城鄉的對照,再次逼迫我們不得不檢視初心、迴望來路。
對抗不會是最好的歸宿。從鄉野到城市,“尋根”民族,距離我們最近的對抗並不遠,但是因為對立而展開的對抗並沒有消除什麼。不可排除,對抗者當中,不乏新對抗製造者。和解的希望是包容異質思維,和解失利之後,隻有令人更加沮喪的結局。
這不是神聖的鄉土敘事,也不是清新的文藝,隻是關於生民的記錄。語言的作用在於傳遞信息,技巧之上,思想和情感纔是最重要的力量。孔門講四科:德行、政事、文學與言語;桐城派強調義理、考據與辭章三位一體;近世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我纔疏學淺,崇尚義理少德行;玩味辭章缺雅趣;埋首考據無底氣。拉拉雜雜發言講話,從《崖邊報告:鄉土中國的裂變記錄》到這本《官牆裏》,唯一自信的是真情實感。不管是在鄉野,還是在城市,我一直樂於觸摸底層的脈搏。切閤底層的混沌和溫暖、尖酸和世故,總能感受到現實世相裏大氣磅礴的人性。圍繞城市化關照各種人的睏境,讓進城的人不焦慮,讓留守的人有齣路,是我為文的誌嚮。我希望我的文字能準確傳遞信息。
許倬雲在2016年底發問:“走齣鄉土”之後怎麼辦?
尋找答案有可能是徒勞的,也有可能是無力和無解的,這個問題隻有曆史會迴答。
在《崖邊報告》中,我提齣瞭“守住鄉土,促進農村就地現代化”的核心觀點,央視紀錄頻道正在播放的公益廣告《讓故鄉成為有夢想的地方》,錶達瞭和我一緻的理念。讓農民就地現代化,是事關大多數人的現代化。許倬雲苦口婆心:“無論何處,社會永遠會經曆改變,改變以後如何調適,則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我們不 官牆裏:一個人的鄉村與都市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官牆裏:一個人的鄉村與都市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官牆裏:一個人的鄉村與都市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東西不錯,買瞭好多,就不一一發圖瞭,京東買東西基本上第二天都能到,這個很贊,再接再厲。
評分正版圖書 ,熱賣暢銷111111111111111111111111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評分活動購書,價廉物美,好評。
評分想買這本書很久瞭,終於如願瞭
評分書很好,在心願單很久瞭
評分在城市化浪潮之下,中國鄉土到底發生瞭什麼?
評分評價得京豆 。。。不評還不給 神煩神煩神煩
評分10質量保證,送貨及時
評分關注瞭很久的書,看評價還不錯。
官牆裏:一個人的鄉村與都市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