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战

父母:挑战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鲁道夫.德雷克斯 著,花莹莹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9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1257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64
字数:2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继“挑战三部曲”系列之一《孩子:挑战》中译版销售逾20万册之后,三联生活书店原班人员引进推出同系列经典《父母:挑战》。
  《孩子:挑战》《父母:挑战》《婚姻:挑战》德雷克斯挑战三部曲,家庭心理学宝典,现代家庭必读书。“培养好孩子”和“成为好父母”都是现代家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专为父母而写,每一代父母都是未来的基础,不断学习的父母才有能力帮助孩子成为快乐和成功的人。
  很多成年人生活冲突的根源在于儿童期未受到适当的教育训练,《父母:挑战》指导优秀的父母发现并运用真正有效的儿童训练方法,造就出色的孩子。全书充满了绝妙的智慧火花,强调为人父母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父母的错误训练方法,并给出具体的行为指导。
  德雷克斯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父母:挑战》风靡美国60多年,书中提到的儿童训练方法同样适用于成人人际关系的冲突解决,影响了无数的家庭和成人的自我成长。
  父母面临的处境/孩子面临的处境/有效训练方法/训练中*常见的错误/某些特定的训练情形/理解孩子/案例分析

内容简介

  《父母:挑战》是德雷克斯心理学经典著作,它不仅解决了现代家庭中父母所面临的“挑战”问题,还系统描述了现代父母面临的各个方面——父母有哪些易犯的错误,如何理解孩子的基本人格;如果想要在家庭内部建立民主,父母如何训练孩子。它为我们提供了系列方法来解决父母困境,如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并接受社会规则,与孩子发展互动关系,给予孩子持续的鼓励。文中大量的临床案例犹如一面面镜子,能使我们照见自己,洞察自身问题,获得更新与成长。

目录

第一部分 心理学背景
第一章
父母面临的处境/ 28
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教育者进行教育/母亲的地位/父亲的地位/(外)
祖父母的地位
第二章
孩子面临的处境/ 56
人生计划/遗传/社会兴趣(或社会情怀)/社交
不安全感/自卑感和气馁/争取优越感/道德意识/家庭星座
第二部分 训练方法
第三章
有效方法/ 92
A. 维持秩序(家庭氛围/遵守内部的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果断/自然后果)
B. 避免冲突(观察和反思/克制/灵活性/ 激发兴
趣/赢得孩子的信任/缓解局势/撤离)
C. 鼓励(称赞/引导和指示/相互信任/用“可以”
代替“必须”/努力/揭示/儿童群体中的孩子)
D. 家庭会议
第四章
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 154
娇纵孩子/没有爱/过度喜爱/收回感情/焦虑/吓
唬孩子/过度监督/说话过多/忽视/敦促/索取承
诺/“控制好自己”/报复/要求盲目服从/唠叨/
吹毛求疵/轻视/严酷/羞辱/体罚
第五章
特定的训练情形/ 214
产前调整/最初的经历/喂养/断奶/早期的肌动
活动/如厕训练/最初的独立/生活在成人的世界
中/玩耍/穿衣/说话/洗漱/饮食习惯/帮忙做家务/“被废黜”的孩子/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开
始上学/暂时性的疾病/逆境/外部情形的变化/
不幸事故/家庭纠纷/“隐秘搭档”/性启蒙/通过
适龄的方式对待孩子/青春期/放松父母的束缚
第三部分 困难儿童
第六章
理解孩子/ 276
A. 寻求关注机制
积极—建设性方法(“模范”孩子/夸张的责任心/聪明的言辞)
积极—破坏性方法(炫耀/鲁莽冒失/“十万个为什么”/“可怕的小顽童”/不安定)
消极—建设性方法(过度依赖/虚荣)
消极—破坏性方法(羞怯/依赖与懒散/缺乏注意力和毅力/自我放纵和轻浮/焦虑和恐惧/饮食困难/语言障碍)
B. 争取权力[不听话/倔强/发脾气/ 不良习惯(吮拇指、挖鼻孔、咬指甲)/手淫/撒谎/磨蹭]
C. 报复(偷窃/暴力与残酷/尿床)
D. 表现出能力不足(懒惰/愚蠢/“不足”/“粗暴”的消极)
E.病理反应(神经失调/精神失常/病态人格)
第七章
指导与再调整/404
案例分析
哭泣/恐惧/“跷跷板”兄弟/欺凌/“暴君”宝宝/
“可怕的孩子”/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智力迟钝/假迟钝
结论/458

精彩书摘

  父母面临的处境
  “当父母容易,做父母难。”[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的名言。]为孩子提供支持和足够的关爱固然责任重大;然而,生活还会因为那些你认为没必要的、莫名其妙的行为而变得更加琐碎复杂,至少有时如此。孩子可以且应当成为我们最大的快乐源泉。大多数父母确实享受陪伴孩子,但很多时候,孩子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压力、困惑和痛苦。鉴于全国各地乃至全部文明世界都存在着同样的摩擦和冲突,我们相信这背后隐藏着共同的根本原因。
  由于身在其中,你往往难以理解这些困境的成因,因此可能转而寻找替罪羊。你也许会将责任归咎于经济形势,或是归咎于孩子糟糕的性格。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其他家庭成员的责任——丈夫指责妻子,妻子指责丈夫,或者互相指责对方的父母。极少有人能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育儿过程中种种困境的关键。
  为了理解这些常见的亲子关系,我们需要对父母易犯的错误进行深入剖析。倘若对相关问题都一知半解,明智之举便无从谈起。唯有首先认识到并且摒弃以往的错误方法和错误态度,我们才能采取积极有益的行动。知道“不能做什么”,这对于明确“应该做什么”非常重要。
  在养育过程中遇到挫折的人必定能够理解父母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为人父母确实会经历许许多多的辛苦和磨难。看着他们苦苦摸索,并且对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反差懵然不解,这着实令人痛心。绝大多数人都真心渴望成为好父母。他们殚精竭虑于把孩子培养成快乐和成功的人。父母的行为不仅影响着当前的亲子关系,还关乎孩子未来的整个人生,无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爱
  毫无疑问,你爱自己的孩子。他是你的一部分,也是这个地球上与你最亲密的一个人。他的健康成长取决于你的爱。
  爱被认为是最深切、最美好的一种人类情感。既然如此,这种情感怎么可能造成如此多的不幸和痛苦?太多时候,人们因为心中有爱而自我折磨;太多时候,爱成了施加于人的沉重负担。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通常被看作最为纯粹的一种形式:它不牵涉复杂的性爱。母爱的本质正是同理心、理解和无私奉献。然而,母亲们却因为这种爱历经多少痛苦和焦虑!她们的孩子又因此承受了多少不幸!
  孩子必须从母爱中汲取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力量和动力。没有哪种生物会像新生儿那样需要如此多的爱。喂养和照料新生儿需要母亲倾其所有地付出。但是过度的爱又会导致孩子压抑,阻碍甚至损害孩子的发展。这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美好的东西又怎么会过度呢?我们必须认识到,很多被人们称为“爱”的情感都是名不副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挣扎和飘摇不定导致他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和态度,从而丧失了真正去爱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爱的唯一目标是占有,其本质是恐惧,其意图是索取,其过程则往往充满嫉妒。这种爱自负且不可靠,它只考虑到了给予爱的这一方——他的愿望和需要。他认为自己之所以痛苦是因为爱着。
  一位真正称职的母亲会把孩子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但是有些父母在一种专横自私的爱的驱动下置孩子的真正需要于不顾。他们打扰孩子睡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作品那样展示,对待孩子犹如对待专为他们自己设计的玩偶。他们的“爱”推动着他们在不恰当的时候带着孩子东奔西走,并且没来由地对孩子又抱又亲。他们甚至拒绝孩子定时喂养的需要,因为他们受不了听到孩子哭。为了这种“爱”,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神。他们满足孩子的一切突发奇想,以至于在很多时候孩子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为了确保得到孩子所有的爱,他们经常将孩子与外部世界隔绝,阻碍孩子与朋友和玩伴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如此“有爱”的父母把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奴隶或玩具,孩子往往朝着如下方向发展:要么完全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身陷那些令他绝望和纠结的问题中,承受无尽的痛苦和担忧;要么最终痛恨这个金色的牢笼,并且变得叛逆和固执。
  然而,即使纯粹无私的爱也存在隐藏的陷阱。它会误导进而妨碍孩子的客观判断。爱可以盲目,但教育绝不应该享有这种特权。心中有爱的时候,你容易对过错视而不见,最终酿成无可挽回的大错。你容易高估孩子,进而导致他对自己的重要性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你对孩子的爱可能经常会令你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和其他所有形式的爱一样,它容易导致你对被爱的人产生一定的依赖;你很容易成为被孩子随时操纵的工具,而不是做他的引导者和老师。
  焦虑
  当父母对孩子的爱与焦虑结合在一起时,情形便更为复杂。丧失信心的人们易于对人性的脆弱以及周边环境的危险进行过高估计。在成为父母之后,他们则会对自己的孩子倍感焦虑。因为,在所有生物中,小婴儿毫无疑问是最无助的。过度担心孩子的幸福,这是一种性格缺陷。如果你怀疑自己应对生活的能力,那么你也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相反,你对自己越有信心,也就越相信孩子的内在同样拥有应对生活的力量和方法。
  父母的焦虑来自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往往是上文所提及的自私的爱。那些自私地爱着孩子的父母通常怯懦、挫败,并对自身的幸福忧心忡忡。生活中危机四伏,而他们则不愿面对任何风险。这些父母依附于自己的孩子,失去一个孩子对他们任何人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然而,幸运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将失去孩子的可能性作为其在教育方面努力的真正核心和基础,进而严重威胁孩子的生存和发展。
  你的责任感经常会导致你的焦虑进一步加重。你可能总是担心自己忽略了承担某些重要的职责,并且放大孩子的每一个小缺点,甚至认定那就意味着孩子最终无可救药。在儿童教育方面所拥有的实践知识越少,你所担负的责任压力就越重。
  父母之爱会促使你高估孩子的优点,而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又会导致你放大他的缺点。这两个过程可能是并行不悖的。在某一时刻,你的孩子看上去完美无缺,但是转瞬之间他又变得一无是处,前途堪忧。
  家庭星座
  父母和老师的态度是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的最主要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孩子在兄弟姐妹中的位置对其性格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之间的关系给双方都带来了不确定性,随之而来的竞争会造成典型的人格差异。两者当中比较缺乏勇气的那个人——被娇纵的、体弱的,又或许是在某些方面被忽视的,更有可能成为失败主义者。如果父母因为其中一个孩子恰好是男孩或者更加体弱多病而对他大惊小怪,就会惹出大祸。对于年长的孩子而言,由于父母未能理解他在另一个孩子出生之后的高度敏感和敌意,他往往不得不反抗。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其中一个孩子发展超常或者能力非凡,另一个孩子会将其视为对自己地位的严重威胁。(参考本章“遗传”部分。)
  因此,孩子的家庭地位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尝试,并激发某些特质和品格的发展。一方面,通常第二个孩子会更加活跃,无论是在善良或邪恶的方面,他的行为似乎表明他必须把自己缺失的时间弥补回来。另一方面,老大感觉自己可能会被再次“废黜”,并因此困扰终生。
  当第三个孩子出生的时候,老二就成了中间的孩子。刚开始,他以为自己终于能够享有和哥哥一样的优越地位。但是他很快发现,刚出生的小宝宝拥有他所没有的特权。结果,中间的孩子往往会深深地感受到被轻视和被虐待。他既没有老大的权利,也没有小宝宝的特权。除非他能够成功鞭策自己赶超这两个竞争对手,否则他一生都会深信人们对他不公平,他在集体中没有立足之地。
  基于这个原因,第一个和第三个孩子往往会结成同盟,联手对抗这个共同的竞争对手。结成同盟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相似的性格、气质和兴趣,而竞争关系则会导致人格的根本差异。同样地,第四个孩子往往会和第二个孩子结成同盟。但是,切记,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因为同盟和竞争的建立取决于每个家庭的孩子之间发展关系和维持稳定的方式。各个家庭之间的情形可能会大相径庭。
  独生子的人生起点尤为艰难。他像是一个被巨人包围的小矮人,在整个童年时期,他的身边都是能力远超自己的人。因此,他会尝试发展各种技巧和特性,从而在不需要取得特殊成就的情况下赢得成人的兴趣和赞许。无论是通过个人魅力和美丽、温柔和可爱,还是借助弱者特有的方法:无助、害羞、胆怯,总之他很容易就掌握了吸引成人兴趣和关心的诀窍。独生子在面对集体活动时往往畏缩不前,除非他的出现本身就能令他与众不同。
  最小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和独生子相似,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他的位置相当于第二个孩子,相应地,他也会发展出脱颖而出的强烈动力。为了赶超所有其他孩子,他的努力可能会取得巨大的成功。由于必须使用大量技巧来掩饰自己作为家中老小的地位,他往往会变得非常有创造力并且机灵敏捷。
  在大家庭里,孩子之间显著的年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家庭内部自发形成小组或小团体,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承担着老大、老二或中间孩子的地位。继前一个孩子之后很多年才出生的孩子往往会发展出独生子的一些特质。
  无论一个孩子基于何种原因与众不同,对他来说发展社会情感都尤为困难。比如,在以男孩为主的家庭中的唯一女孩,或者有很多姐姐妹妹的唯一男孩,一个非常丑陋或者多病的孩子几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明显的优势或优点会妨碍社会兴趣的发展。父母必须认识到,过多的赞赏也可能引发自卑感。比如,一个格外漂亮的孩子在面对具体活动时很容易变得气馁,因为对于他来说,通过外表赢得赞赏和好感要比通过实际成就容易得多。虚荣心导致他期待持续获得赞赏和表扬,对于无法轻易或无法完全得到赞赏的情形,他早就做好了放弃的准备。
  每个人的人生起点都是不尽相同的,没有两个孩子的成长背景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养育问题也因不同的情形而异,即便身处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们也是如此。父母或许认为自己养育所有孩子的方式都一样,必定是某些遗传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同。他们错了。首先,父母不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孩子。无论他们多么努力地确保不偏不倚,其中一个或几个孩子仍然会比其他孩子更加亲近父母。但是,即便父母真的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孩子,老大和老小、强壮的和瘦弱的、男孩和女孩,即使那样,孩子们的地位仍然存在差
  异和冲突。每个孩子对父母和整体环境的回应方式都有所不同。每个孩子都拥有与众不同的童年,因此,他会构建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计划。相较于同一个家庭的老小和中间的孩子,两个不同家庭的老小们的生活方式很可能更为相似:家庭星座的影响力之强大可见一斑。一个孩子发展人生计划的体验多种多样。我们无法期望透视一切,但是我们可以理解孩子从他的信念中所得出的结论。理解孩子对自己的诠释,这是我们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调整不适以及改进明显缺陷的唯一基础。
  自然后果
  允许孩子体验到他的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这是维持秩序最重要的方法。任何直接干涉——以命令、说教或责骂的形式——都只是依靠外力起作用。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觉得是被迫采取某种行为方式。然而,正确的行为是由内而外产生的,孩子自愿且自发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某种情形,主动发展出恰当的冲动。如果他的内在并未准备好遵守秩序,那么一切教育努力的价值都是渺小而短暂的。只有当孩子意识到尊重行为规则要比违反行为规则更令人满足时,他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该过程不涉及个人的屈服或羞辱。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由此孩子才会愿意学习接受那些令人讨厌或愉快的责任,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调整自己的欲望。
  让孩子感受到违反规则所造成的令人不悦的结果,这样的机会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会自然出现,除非你错误地出于同情心让孩子免于承受这些经历。你对孩子的自豪感或错误的羞耻感往往会误导你。孩子没有按时起床,在穿衣打扮上浪费时间,最后上学迟到。但是你却经常心甘情愿地为他给老师写信解释,不让他体验到浪费时间的后果。又或者,为了确保不迟到,你会帮助孩子做他的分内之事。
  违规行为的自然后果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牢记恰当的行为规则,孩子会遇到足够多的自然后果,无须你特别努力地制造机会。如果你没有错误地热衷于让孩子远离任何不适,并注意不去破坏这些宝贵的机会,你就可以让孩子从体验中学习。若是没有注意脚下,他就会摔跟头。(两个房间之间的门槛为这样的经历创造了自然机会。)若是把左脚的鞋子穿在了右脚上,他就会感到夹脚。若是动作太慢,他就会错过一些乐趣或活动。唯有当家里的成人不加干涉时,自然后果才会恰当地发挥作用。这样的克制最终会为你和孩子省去大量烦恼。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你有必要创造一些特定的经历。你可以设计一些无害的方法让孩子看到炉子是热的、针是会扎人的,或者椅子可能向后翻。这些事实非常重要。通过不经意的方式引起孩子的关注,这比通过自作聪明和耸人听闻的警告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你需要确保特定的后果必须持续发生。如果孩子不按时吃饭,他会发现餐桌上只有其他人的饭菜,没有他的;如果孩子没有收拾玩具,他就不应该在第二天找不到玩具时感到吃惊;如果孩子在准备散步或远足时动作太慢,他会发现你已经独自出发了。
  但是绝不要让孩子将违规行为所带来的这些令人不悦的结果看作是你的惩罚[卢梭和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包括其他人,将这些自然后果描述为“自然惩罚”。如果后果是由错误所致的必然结果,那么这一说法就是不合理的。这些情形中的结果非常类似于成人在行为不当之后必须接受后续令人不悦的后果。如果一个成人拒绝工作,他就无法谋生,或者如果他很粗暴,其他人就会避免与他为伍,这些结果并非惩罚,也永远不会被看作惩罚。它们只不过是逻辑后果;同样地,孩子也应当被教导考虑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或恶意举动。在上述情形中,你必须保持一种完全被动但充满慈爱的态度。你可以对孩子必须承受这些痛苦的经历表示遗憾,但是千万不要替他避开这些经历。如果在这种态度背后他能够发现你和他的行为受到同样规则的约束,如果这些后果并非是通过成人的权力任意强加的,如果这些后果的逻辑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孩子就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刻薄或敌对的态度。
  自然后果的实施是儿童训练中最有力的方法之一。孩子从中学会尊重秩序并发展出一致性。然而这也是最难掌握的方法之一,因为父母从未接受过关于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训练。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后果”和惩罚之间的细微区别。从表面来看,这听起来像在钻牛角尖。对孩子而言,这两种方法几乎是同样地令人不适。那么,为什么还要对它们进行区分,并且强调差别的重要性呢?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起理性的表述,孩子们对心理因素的反应更为灵敏。在面对惩罚和“后果”时,他们的反抗程度或许一样,也会同样努力地试图逃脱。但这只是暂时的反应,很快孩子的共同体感觉就会让他意识到你很可能是正确的。“后果”是孩子可接受的,惩罚只是孩子尽可能忍受的。你必须认真练习使用这一教育方法。它的运用需要思考、斟酌以及想象。当你面对冲突时,如果冲动行事,你只是在持续斗争并且试图展示自己的权力,然而,你并不能利用秩序被扰乱所造成的客观后果。
  有一些线索可以帮助你区分自然后果与惩罚之间细微但至关重要的分界线。其中之一在上文已经有所讨论——即后果必须具备孩子能够理解的内在逻辑。告诉孩子如果他不吃晚饭就不可以去看电影,这其中毫无逻辑;但是,如果他看完电影没有按时回家,告诉他下周不能去看电影,这是合理的。
  还有一个区别极其重要,但是往往很难掌握。后果是不当行为的自然结果——但不是报复。如果你说“你刚才行为不当,现在你必须……”,这就是惩罚。后果更像是引导:“如果你行为不当,你就不能……”它较少强调已经发生的事,更多强调未来后续会发生的事。它为今后的调整打开了一扇门,而不是让问题就此结束。以下这个简单的场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基本区别:孩子在大声喧哗且不守规矩。如果你说:“我再也受不了这种混乱了,现在去你的房间,一直在那儿待着!”这是惩罚。另一种极为不同的方式是你说:“很遗憾,如果你打扰到我们,你就不能和我们在这里待着了。或许你更适合回到自己的房间,直到你感觉可以举止得体了再出来。”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你都需要坚持让孩子离开这个房间,但是在第一种情形中,隔离是最终结果,事情就此结束,而在第二种情形中,孩子可能觉得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回来了。由孩子来决定是否改变这个场景。
  让孩子来选择,这始终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孩子拒绝遵从的紧张情况下。根据逻辑学而非心理学因素采取行动的成人难以理解其中的重要性,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要承受何种可怕的后果无关紧要。但对孩子而言很关键的是,你对他说:“你想要自己离开房间,还是希望我带你离开?” 父母:挑战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父母:挑战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父母:挑战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父母:挑战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下午刚收到书,很吸引我,拜读了近百页,犹如醍醐灌顶!很多观点和思想从模糊到清晰,孩子成长过程也是自我改变和认识的经历。非常感谢朋友推荐的这本书,值得仔细品味。

评分

刚拿到手,目前只看了开头,不过从目录来看,是本能就实际问题出发,剖析问题的指导书

评分

图书很不错,家长学习正好好,实用呀,真好,买有所值

评分

买来自己学习,现在带孩子太累了,想想自己小时后哪有这么多事

评分

商品包装很好,没有任何损坏,快递员服务态度也很好,送货速度也很快,很满意了。现在京东买书真的很方便了。光阴似箭,日月若梭。时间冲淡了一切,惟独冲不走我对书的情有独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读书。 有人说,读书没有什么好处。这只是那些文盲的看法,我却觉得读书的好处多多。我认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无声的老师,书是我们的知心好友,书是营养的药丸,书是精神食粮,书让我们走进了一个极乐世界,那里简直是天堂。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

评分

这本书我是看了推荐购买的,说是老师和父母适合看的,以后都会当父母,我姐姐是老师,所以入手一本,一套的还有其它本,下次一起买。

评分

字迹清晰,没什么味道,还没开始看,内容不评价

评分

看序言第一感觉有点乱,后来却发现除了开头两张引导,正是总结了孩子的4类典型挑战给父母、给家长,非常实用!个人觉得新观点主要集中在孩子的错误目标(第4章)以及15、16章的具体例子,关注与权力之争一直是亲子之间出现问题的本源,学会平等和孩子对话也叫嚣了好久但是真正能做到不拿父母权威出来无意识“控制”与让孩子觉得低父母一等的又能有多少人。鲁道夫这本书虽然很久之前已经出版,却一点都不过时还非常有实际具体意义,建议父母应该多翻翻,不怕自己改正不了,只要时常温习与常记心间。

评分

很好,包装精美!通过朋友介绍的这几本书,内容干货很足!家里人看了很受用!感谢!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父母:挑战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