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中庸》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子思所作。它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它作为平民哲学,其核心是修养心性的中庸之道。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因而《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中庸全集》既是一部处世宝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为了便于读者读懂、读通《中庸》这部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中庸全集》吸取了其他《中庸》版本的精髓,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现代活用的体例,进行了全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以此引导读者理解其中精要,运用“中庸”的智慧修养心性,完善自我。
目录
第一章 天命
第二章 时中
第三章 鲜能
第四章 行明
第五章 不行
第六章 大知
第七章 予知
第八章 服膺
第九章 可均
第十章 问强
第十一章 素隐
第十二章 费隐
第十三章 不远
第十四章 素位
第十五章 行远
第十六章 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
第十八章 无忧
第十九章 达孝
第二十章 问政
第二十一章 诚明
第二十二章 尽性
第二十三章 致曲
第二十四章 前知
第二十五章 自成
第二十六章 无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
第二十八章 自用
第二十九章 三重
第三十章 敦化
第三十一章 至圣
第三十二章 至诚
第三十三章 尚纲
精彩书摘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中庸全集》:
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称作“天性”,遵循天性而行叫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并推广于民众叫作“教”。道是人们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在别人听不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秘的时候越容易表现出本色,越是细微的事情越容易显现真情。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独知的时候总会更加谨慎。喜、怒、哀、乐各种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作“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作“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一切事物最普遍的规律。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而运行不息,万物便能各随其性而生生不息了。
郑玄说:天命,即上天所赋予人的自然生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按照天性而行,就是“道”。治而广之,人仿效之,就是“教”。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也。君子则不然,虽视之无人,听之无声,犹戒慎恐惧自修正,是其不须臾离道。又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则必肆尽其情也。若有占听之者,是为显见,甚于众人之中为之。又说:中为大本者,以其含喜怒哀乐,礼之所由生,政教自此出也。
孔颖达说: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老子云:“道本无名,强名之日道。”人自然感生,有刚柔好恶,或仁、或义、或礼、或知、或信,是天性自然,故“谓之性”。感仁行仁,感义行义之属,不失其常,合于道理,使得通达。
孔颖达说:圣人修行仁、义、礼、智、信以为教化。道者,开通性命,犹如道路开通于人,人行于道路,不可须臾离也。若离道则碍难不通,犹善道须臾离弃则身有患害而生也。又说:君子行道,先虑其微。若微能先虑,则必合于道,故君子恒常戒于其所不睹之处。人虽目不睹之处犹戒慎,况其恶事睹见而肯犯乎?故君子恒常戒慎之。又说:凡在众人之中,犹知所畏,及至幽隐之处,谓人不见,便即恣情,人皆占听,察见罪状,甚于众人之中:,所以恒须慎惧如此。以罪过愆失无见于幽隐之处,无显露于细微之所也。以其隐微之处,恐其罪恶彰显,故君子之人恒慎其独居。谨慎守道也。
孔颖达说:喜怒哀乐缘事而生,未发之时,澹然虚静,心无所虑而当于理,故“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者,不能寂静而有喜怒哀乐之情,虽复动发,皆中节限,犹如盐梅相得,性行和谐,故云“谓之和”。情欲未发,是人性初本。情欲虽发而能和合,道理可通达流行,故日“天下之达道也”。又说:孔颖达说:人君所能至极中和,使阴阳不错,则天地得其正位焉。生成得理,故万物其养育焉。
朱子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又说: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德,所谓性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
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又说: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
朱子说: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着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又说:性情之德,以明道不可离之意。又说: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无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则极其中而天地位矣。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矣。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
故其效验至于如此。此学问之极功、圣人之能事,初非有待于外,而修道之教亦在其中矣。是其一体一用虽有动静之殊,然必其体立而后用有以行,则其实亦非有两事也。
……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中庸全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