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近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高校相继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深入、拓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限制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如何结合大学生实际,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还显得不够。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依据此要求,编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对大学生的调研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学一体化”思想的引领下,确定了十个单元内容,即心理健康概述及小组文化建设、大学生人际关系、大学生学习与适应、大学生自我悦纳、大学生挫折应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网络心理,各单元通过“测一测”“学习导读”使大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引发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丰富心理健康的知识。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在编写体例上采用引(案例、歌曲)一议一导(系列心理训练活动)一践一悟一拓展阅读,部分专题还设有书海导航、影视推荐、IN语板块,力求突出课程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理论性与操作性的结合,为大学生完善自我、开发个体心理潜能提供训练方法。
目录
第一单元 心理健康概述及小组文化建设 / 1
第二单元 大学生人际关系 / 28
第三单元 大学生学习与适应 / 57
第四单元 大学生自我悦纳 / 76
第五单元 大学生挫折应对 / 98
第六单元 大学生恋爱心理 / 119
第七单元 大学生情绪管理 / 155
第八单元 大学生人格 / 192
第九单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216
第十单元 大学生网络心理 / 252
参考文献 / 268
精彩书摘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教程》: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正如奥苏贝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方向
学习动机是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它是推动学生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动机力量,因此,学生首先要懂得为什么而学,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2.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注意力
有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注意的加强作为中介来实现的。学习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注意广度不足,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往往能够迅速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的对象。
3.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
尤古罗格卢和华尔伯格考察了大量的关于动机与成就关系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其中232项动机测量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估计平均相关系数是0.34)。该调查覆盖面为1-12年级的学生共637000人,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这一研究表明,具有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激发高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洛威尔在一项实验研究中,比较了成就动机强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两组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他给两组大学生被试者的任务是要求他们把一些打乱的字母组成词(如将b,a,n,k组成bank),19名成就动机强的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不断取得进步,而20名成就动机弱的被试者进步缓慢,且有倒退现象。
三、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在社会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由于每个人在学习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上不尽相同,反映在学习上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完成任务时的持久性,这是由于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中等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务所干扰。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和以成绩为定向的成绩目标。拥有掌握目标的学生,不管他们犯多少错误或遇到多大的困难,仍能坚持学习、钻研,他们往往主动地寻求挑战,不断地提高。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掌握所学的内容,而不在意他们的得分及与班上其他人的比较;而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们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时,不是在意自己学到了什么或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他们的分数在班上的位置。这类学生往往尽量避免出错,避免挑战,不敢冒险,知难而退。两种目标指向者在归因和坚持性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掌握目标指向者在完成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坚持性,而成绩目标指向者的坚持性较差。在归因方面,掌握目标指向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学习方法,成绩目标指向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运气、能力和课题,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和运气。所以,掌握目标指向的学生具有内归因的倾向,成绩目标指向的学生具有外归因的倾向。
(二)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比如,所学专业如果与个体的爱好兴趣相去甚远时,就很容易使其在学习时感到疲乏和厌倦,从而减弱学习动机。又如,对于一个意志不坚的大学生而言,如果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遭受到挫折与失败,就会引起痛苦和沮丧的情绪,挫伤学习信心,导致学习动机减弱以致消退。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成就动机对学习动机也有影响,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的人会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力求避免失败则相对学习动机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别差异。
(三)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因此,要培养大学生为人民的利益而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现代化大业联系起来,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理想,把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把这种社会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要,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四)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社会条件、家庭背景不同,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所差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普遍具有追求功名富贵的学习动机;“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态度的扭曲,以及“读书无用论”的出现,这些无不反映了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国外有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家长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如美国心理学家凯尔和赫尔赛对两组打算上大学的男孩进行调查研究和比较,目的在于找出两组学生学习动机上的差异及其与父母态度的相关。结果发现父母的期望与管教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
前言/序言
前 言
近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高校相继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深入、拓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限制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如何结合大学生实际,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还显得不够。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依据此要求,编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对大学生的调研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学一体化”思想的引领下,确定了十个单元内容,即心理健康概述及小组文化建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学习与适应、大学生的自我悦纳、大学生的挫折应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大学生的人格、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各单元通过“测一测”“学习导读”使大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引发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丰富心理健康的知识。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在编写体例上采用引(案例、歌曲)—议—导(系列心理训练活动)—践—悟—拓展阅读,部分专题还设有书海导航、影视推荐、IN语板块,力求突出课程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理论性与操作性的结合,为大学生完善自我、开发个体心理潜能提供训练方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单位同事杨晓峰、钱军平、曾云华、刘宗发、卢秀琼、赵兴奎、董艳娜、冉红等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参阅并引用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和教材,部分案例来自网络,在此,我们向各位作者和研究者表示由衷感谢。由于编者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各位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月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教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