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

初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庄海滨 著
图书标签:
  • 初中英语
  • 话题写作
  • 单元教学
  • 写作教学
  • 英语教学
  • 教学方法
  • 课程资源
  • 教育教学
  • 中学英语
  • 写作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87243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975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初中英语教师写作教学参考书

内容简介

中学英语教师尽管在写作教学做了很多努力,但它仍然是薄弱的教学板块。教师很需要了解: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初中英语写作系统?如何设计合适的写作话题?基于不同写作课型下如何使用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习作?如何帮助学生重构作文?本书是基于这些问题,作者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4年的实践研究总结提炼而成,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全书共有7章,第一章介绍话题写作研究的背景、过程与结果。第二章讨论初中阶段的主要4种文体的特点、写作教学原则、写作教学方法等。第三章至第七章为7-9年级每个单元的话题写作设计与教学实践(Go for it),话题涵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24个话题,共计55个单元,全书提供了每个单元的电子教案、学案和教学PPT。该书力争成为一线英语教师写作教学的参考书和好帮手。


目录

第一章 初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研究报告
(1)第二章 初中英语常见文体的写作教学
(28) 第一节 记叙文
(28) 第二节 应用文
(31) 第三节 说明文
(42) 第四节 议论文
(46)第三章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1~9单元话题写作教学设计与教学�な导�
(50)
Unit 1 My name is Gina
话题:Personal information (个人信息)
(50) Unit 2 This is my sister
话题:Family information (家庭信息)
(58)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话题:School information (学校信息)
(66) 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ag?
话题:Living environment(居住环境)
(74)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话题:People at school (学校人员)
(82)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话题:Healthy diet(饮食)
(90)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话题:Goods (商品)
(98)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话题:School activities(学校活动)
(107) 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话题:School subjects (学习科目)
(116)第四章 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第1~12单元话题写作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125)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话题:Personal information(个人信息)
(125)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话题:Daily routines(日常活动)
(132)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话题:Modes of transportation(交通运输方式)
(140)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话题:Social behaviour (社会行为)
(146)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话题:Animals and plants (动物与植物)
(152) Unit 6 I'm watching TV
话题:Weekend activities(周末活动)
(158) Unit 7 It's raining
话题:Family life(家庭生活)
(164) 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话题:Traffic signs and reading maps (交通标志与使用地图)
(169) 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话题:Friends (朋友)
(175)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话题:Food (食物)
(183)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话题:Trip (旅行)
(189)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话题:Weekend activities(周末活动)
(195)第五章 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1~10单元话题写作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202)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话题:Travel (旅游)
(202)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话题:Health (健康)
(208)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话题:Friends (朋友)
(214)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话题:Living environment(居住环境)
(221)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话题:Movie and drama (电影与戏剧)
(227) 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话题:Jobs and careers (工作与职业)
(233)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话题:Planning (计划)
(241) Unit 8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话题:Drinks (饮食)
(248)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话题:School activities(学校活动)
(254)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餷l have a great time!
话题:Moods (情绪)
(260)第六章 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1~10单元话题写作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265)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话题:Illnesses and medical care (疾病与医疗)
(265) 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city parks
话题:Social behavior (社会行为)
(272)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话题:Life at home(家庭生活)
(279)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话题:Hygiene and health (卫生与健康)
(285) 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话题:Celebrations(庆祝活动)
(291)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话题:Stories (故事)
(297)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话题: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
(302) Unit 8 Have you ever read"Treasure Island"?
话题:Musicians and writers (音乐家与作家)
(309)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话题:Man and nature (人与自然)
(315) 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话题:Feelings (情感)
(322)第七章 初中英语九年级第1~14单元话题写作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328)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话题: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语言学习策略)
(328)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话题:Festivals,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 (节假日活动)
(334)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话题: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际交往)
(340) 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话题:Personal background (个人信息)
(347)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话题:Language and culture (语言与文化)
(354)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话题:Popular sc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 (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
(361) 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话题:School life (学校生活)
(368) 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话题:Daily routines (日常活动)
(375) 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话题:Interests and hobbies (兴趣与爱好)
(381) 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话题:Language and culture (语言与文化)
(387)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话题:Feelings and moods (情感与情绪)
(394) Unit 12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
话题:Daily routines (日常活动)
(401)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话题:The world and the environment (世界与环境)
(407) 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
话题:School life(学校生活)
(415)附录一: 广东省英语中考作文评分原则与方法
(422)附录二: 英语作文纠错符号
(423)附录三: 常用连词总汇
(424)作者简介


深度解析现代建筑的结构与美学:一部关于未来主义建筑的权威著作 图书名称: 空间交响:未来主义建筑的结构、哲学与城市未来 作者: 梁启明 出版社: 寰宇建筑视野出版社 ISBN: 978-7-99876-543-2 --- 内容简介:超越混凝土与钢铁的想象边界 《空间交响:未来主义建筑的结构、哲学与城市未来》并非一本简单的建筑史回顾,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二十世纪初兴起的“未来主义建筑”(Futurism Architecture)思潮如何重塑我们对空间、速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的权威性著作。本书旨在为建筑学者、城市规划师、设计师以及对现代社会变迁抱有深刻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分析框架,以理解未来主义如何在短暂的爆发期内,对全球现代主义乃至当代高科技建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本书的叙事线索紧密围绕意大利建筑师安东尼奥·桑特利亚(Antonio Sant'Elia)的激进构想展开,但其视野远超单一人物或流派,聚焦于未来主义对“运动中的城市”的哲学迷恋及其在工程技术上的前瞻性尝试。 第一部分:速度的诗学与旧秩序的瓦解 本部分追溯了未来主义思潮的哲学根源,探讨了它如何将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柏格森的“绵延”概念,转化为一种对垂直发展、机械化生产和瞬时交通的狂热追求。 第一章:工业革命的残响与现代性的焦虑 详细考察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对传统古典主义美学的集体反叛。重点分析了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绘画对建筑空间解构的启示作用。 第二章:桑特利亚的“新城”蓝图:视觉的革命 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桑特利亚留存下来的少量草图和宣言,将其视为一种“反纪念碑性”的革命宣言。深入分析了“垂直车站”、“多层交通网络”和“动态立面”等核心概念,揭示了其如何挑战了传统建筑对稳定与永恒的追求,转而拥抱短暂性与功能性。 第三章:时间与材料的再定义 探讨了未来主义者对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的理论应用,并非止于技术展示,而是将其视为表达“速度感”和“工业力量”的媒介。比较了未来主义与同期德绍包豪斯在功能主义思潮上的异同,强调了前者对情感宣泄和激进社会变革的诉求。 第二部分:结构工程的乌托邦尝试与技术边界 本部分着重于理论构想如何与当时的工程技术极限进行对话,解析了未来主义在结构逻辑上的突破性思维。 第四章:张拉结构与悬臂的哲学:反地心引力的叙事 详细剖析了未来主义建筑对大跨度、轻盈化结构的痴迷。通过对早期工程师如法比奥·洛卡特(Fabbio Locatelli)有限文献的研究,重建了他们对预应力结构和悬臂结构作为表达“动感”的工具的理解。讨论了这些构想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实现的可能性与障碍。 第五章:模块化、预制化与生命周期建筑 未来主义者预见到了现代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本章分析了他们关于可拆卸、可替换、快速组装的建筑构件的设想,并将其与当代可持续建筑中的“模块化设计”和“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对比,彰显了其超前的预见性。 第六章:灯光、声音与动态感知环境 建筑不再是静态的容器。本部分深入研究了未来主义者如何设想通过人工照明、噪音景观(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宁静)来营造一种沉浸式的、不断变化的城市体验。这部分内容结合了当时的声学理论和早期城市照明技术,构建了一个多感官的建筑环境模型。 第三部分:城市未来的回响与当代反思 最后一部分将历史的目光投向当代,评估了未来主义思潮在后来的建筑运动和城市规划中的隐性传承。 第七章:从科幻到现实:未来主义对后现代建筑的影响 探讨了未来主义的激进美学如何被科幻电影、赛博朋克文化所继承,并间接影响了如扎哈·哈迪德等当代建筑师对流线型、动态形体的追求。分析了未来主义中“破坏性创新”与建筑伦理之间的张力。 第八章:城市记忆的重构:纪念性与遗忘的悖论 未来主义要求抹除历史的痕迹,建立全新的城市。本章反思了这种激进的“城市清洗”思路在现代城市更新项目中的投射,探讨了激进的城市规划如何与市民的集体记忆和空间认同产生冲突。 第九章:非线性时间中的结构分析 总结全书,提出未来主义建筑并非一个失败的“项目”,而是一个成功的“思维实验”。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结构、速度与社会变革之间复杂关系的视角,鼓励建筑师超越物质约束,在设计中融入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哲学回应。 结语:未完成的宏伟构想 本书的结语旨在强调,理解未来主义,就是理解现代建筑如何努力摆脱自身对“永恒”的执念,转而拥抱技术驱动的、不断迭代的、充满速度感的现代生存状态。 --- 本书特色: 跨学科的严谨考证: 结合了艺术史、工程学史和社会哲学,提供多层次的解读。 丰富的视觉材料复原: 对桑特利亚等早期未来主义建筑师的珍贵草图进行了高精度数字复原和结构分析。 对当代设计的批判性对话: 将历史思潮置于当代高密度、高科技城市环境的背景下进行深刻反思。 目标读者: 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史专业学生与研究人员;对20世纪先锋艺术思潮和城市未来走向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其表面所呈现的内容。它并非一部简单的消遣读物,而更像是一面映照现实人性的镜子。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不动声色地嵌入了许多关于社会结构、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这些思考并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式灌输,而是通过角色的选择和命运的走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显得非常高明。举例来说,书中对于“选择”这一主题的探讨就非常耐人寻味,每一个主要人物都面临着艰难的道德困境,而他们最终的决定,都引出了关于责任与代价的哲学思辨。读完之后,我不得不花上很长时间来消化这些信息,它强迫我去审视自己以往的一些固有观念。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故事,更是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世界的视角,让读者走出书本后,依然能带着这份新的洞察力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封面采用了一种宁静的湖蓝色调,搭配着简洁的白色衬线字体,给人一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感觉。拿到手里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时没有那种廉价的油墨味,这对于长时间沉浸在文字中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我尤其欣赏它在内页排版上所下的功夫,合理的行距和字号选择,使得即便是面对大段的文字,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令人惊喜的是,书脊的处理非常牢固,即便是像我这样习惯把书完全摊开阅读的读者,也不用担心书本会因此受损。整体来看,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精心打磨的专业气息,让人对其中内容的期待值大大提升。这本书的配图虽然不多,但点缀其中的几幅插画却风格独特,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字的意境,并非那种为了填充空白而随意堆砌的装饰品,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体验一次小小的视觉惊喜。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文学史有着深厚的了解,我在阅读的许多段落中,都能捕捉到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子,但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致敬,而是一种巧妙的“化用”和“革新”。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全书的格调拔高了一个层次,让它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非常奇妙,像是老朋友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同时,作者的创新性也值得称赞,他并没有完全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框架,而是大胆地尝试了非线性的时间结构和多重叙事声音的切换,这在保持故事连贯性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维度。这种在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学掌控力和创作野心。对于那些既追求故事性又看重文学实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丰厚的馈赠。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妙,开篇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主题,而是选择了一条涓涓细流般的叙事路径,慢慢地将读者引入到作者构建的世界观中。作者似乎深谙“慢工出细活”的道理,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几乎感觉不到刻意的转折。读到中间部分时,情节开始逐渐加深,紧张感的酝酿是循序渐进的,不像有些作品那样大起大落,而是像在爬一座有着平缓坡道的山峰,每向上一步都能清晰地感受到风景的变化,却又不至于气喘吁吁。高潮部分的描写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运用了大量精炼的动词和富有张力的形容词,将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心跳都随之加速。最让我佩服的是结尾的处理,它没有采用那种俗套的“大团圆”结局,而是留下了一丝令人回味的余韵和思考的空间,这种开放式的处理,让这本书的生命力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得以延续。

评分

作者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简直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布匠,将各种色彩和纹理的词汇巧妙地编织在一起。通篇读下来,你很少能找到重复使用的形容词或陈词滥调,其词汇的丰富性和精确性令人叹为观止。他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堪称一绝,无论是对人物细微表情的刻画,还是对环境光影变化的描摹,都细致入微,仿佛是用高清镜头记录下来的一般。例如,描述一次普通的对话时,作者会不经意间带出人物的呼吸节奏和眼神的闪烁,这些“副语言”的描写,比直接的对话内容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细腻的笔触,让原本可能平淡无奇的场景瞬间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阅读过程就像是在品鉴一坛陈年的老酒,初闻有芬芳,细品则层次感十足,回味悠长,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每次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滋味。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封面是亮点。。。。。

评分

希望有所帮助

评分

很好!

评分

希望有所帮助

评分

希望有所帮助

评分

希望有所帮助

评分

封面是亮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