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心理语言学:研究及其进展(上卷)

心理语言学:研究及其进展(上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积家,张启睿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84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325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8
字数:6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自从心理语言学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张积家教授已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多年,他既是介绍者,也是研究者。本书是张积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自20世纪90年初以来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心理语言学的综述和理论文章的荟萃,共有100篇文章,内容涉及心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语言与脑、基因,词汇与语汇认知,语言影响认知,双语心理与双言心理,言语产生与阅读,语言与知觉,记忆与心理健康,语言缺陷与认知等诸多方面。阅读本书,既可以了解心理语言学各研究领域的前沿,又可以把握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发展脉络,更可以领略他们提出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本书适合心理学、语言学、外国语专业的研究者与学习者阅读,对中小学语文教师、语言工作者、中文人工智能研究者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积家(1955- ),男,字隽生,山东蓬莱人,博士,心理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民族心理学,对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史、教育心理也有较深的造诣。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95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ding级学术刊物上。出版专著与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在汉语与汉字认知、民族语言认知、语言对认知的影响、双语心理与双言心理、特殊儿童心理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录

第一编 心理语言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具身认知思想及其价值 3
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学思想述评 28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内容、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39
动物文化及其辩论和思考 61
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 74
意识的建构理论述评——一种对于意识的新的探讨 84
无意识知觉和知觉的信息加工理论 93
命题网络模型与ACT理论 100
文化塑造整体�簿植咳现�方式:理论、机制及启示 110
反事实思维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 125
解释水平理论视角下的心理距离 138
Ad hoc类别研究:理论与价值 148
语言伴随性手势是否和语言共享同一交流系统? 158
阈下启动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 176
阈下启动与记忆分类 188
动作知识的组织与提取及对认知的影响 194
从言语行为理论谈管教信息的机制及效能 209
语言复杂性理论及临床应用 219
Stroop效应研究的新进展——理论、范式及影响因素 227
测量语义相似性的方法 238

第二编 语言与脑、基因 245
语言和文化塑造大脑 247
比喻性语言加工的脑机制 259
汉语加工脑神经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274
双语脑的研究:不同的语言是否有不同的皮层机制? 280
双语脑研究的进展及启示 289
反语认知的神经�残睦砘�制研究及其进展 300
动、名词损伤的脑功能性定位 308
动、名词的认知及其脑机制 317
名词和动词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328
阅读困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336
语言相关基因FOXP2的发现及对语言研究的启示 350
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研究现状和理论 356

第三编 词汇、语汇认知 365
义符研究20年:理论探讨、实验证据和加工模型 367
汉字词认知过程中整体与部分关系论 400
文字发展规律与汉字规范工作 411
正字法深度与字词认知 425
汉语多词素词识别及表征的理论和新设想 435
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述评 446
惯用语理解的多种心理机制:不同的证据 465
对惯用语理解机制的一些新设想 475
惯用语理解——如何知晓言外之意 484
纳西东巴文字性质研究进展和新视角 488
东巴文认知研究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及展望 501
口语和手语认知中的言语分割机制 518

前言/序言

序 言
一、 什么是心理语言学
既然这部书的名字为《心理语言学:研究及其进展》,就有必要对心理语言学这门学科及其发展脉络作一个总的介绍。
(一) 心理语言学的概念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包括语言的心理表征,语言理解、语言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语言活动的认知神经机制等。通俗地说,心理语言学就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习得语言,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如何运用语言来思维,如何在交际中运用语言去表达,以及人类个体为了掌握和运用语言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作为一门学科,心理语言学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它与哲学、逻辑学、符号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人类学、社会学、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与其他的语言学分支不同,心理语言学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即观察、测量和实验的方法。
心理语言学滥觞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心理语言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语言学界的后起之秀,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 心理语言学发展简史
心理语言学虽然只有短暂的历史,却有着漫长的过去。
1. 心理语言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指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最为复杂和最为重大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揭示人类意识的本质。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表达过不同看法,前者认为思想就是话语,后者认为语言只是思想的符号。在中国先秦时期,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也有过激烈争论。老子主张“名生于道”;庄子主张“名者,实之宾也”;孔子主张“正名”;墨家主张“名止于实”;荀子主张“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认为词不等同于概念,词与概念的关系是复杂的。到了近代,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认为,语言是独立于人类智能之外的能力。语言不仅是思维的符号,也是思维存在的直接证明。与之相反,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却认为,语言是“人类使用内部词语作为内在概念的符号”的能力。声音和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人对事物的命名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哲学出现“语言学转向”,语言成为日常语言哲学家与理想语言哲学家在方法上的基本出发点。“语言学转向”实际上是现代哲学方法论转向,哲学家力图在语言、意义和实在之间达到统一。哲学的研究序言对象从思维和理性活动的内容转向表达这种内容的语言本身,认为在语言背后,并不存在需要由语言来表达的理性内容,语言本身就是这些内容。语言影响并决定思想,甚至决定人类的生存状态。例如,英美哲学家把语言看作是思想的逻辑形式,语言既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果,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对象。语言具有外在于人类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在澄清语言的意义和用法的同时,揭示语言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例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说:“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保持沉默。”哲学史上争论的问题都无意义。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欧洲哲学家更是强调语言对于人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语言不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而是哲学得以存在的根据,是人类存在的基础,是支配和决定人类思想的最后因素。例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Heidegger)有一句名言:“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之居所,人栖居在语言所筑之居所中。”思想是语言的自我显现,不是人们在使用语言,而是语言利用人们的身体在说话。在说的过程中,身体和工具是载体,思想则以语言的形式得以显露。语言的结构直接影响思维的结构。语法和逻辑是思维结构的直接体现。
现代心理学产生后,不同心理学派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表达了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5种观点。
(1)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认知等同于语言。例如,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认为,思维与语言没有丝毫的不同。思维是无声的语言,人在“大声言语中所习得的肌肉习惯也负责进行潜在的或内部的言语(即思想)”。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认为,语言与其他人类心理机能本质相同,语言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组“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
(2) 发生认识论的观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认知决定语言。聋哑儿童缺乏正常的语言能力,却有正常的思维。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尚未出现语言,却有思维和智力。智力和思维并不来自语言,而来自动作。儿童的智力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语言就成为智力的必要条件。
(3) 语言模块论的观点。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认为,语言系统和认知系统的规则和表征不同,语言是与思维相对独立的人类能力。
(4)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观点。维果茨基认为,从种系发展看,思维和语言具有不同的遗传根源,有不同的发展路线,但时常会交叉。就个体而言,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在发展中产生和变化。开始时分别进行,如动作思维和咿呀学语。2岁左右开始汇合,并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语言和思维好比两个圆,它们部分重叠,这就是有语言的思维。语言和思维的结合点是词义。词既是交际单位,也是思维单位。
(5) 语言关联性假设。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认为,思维的范畴和类型并非自然地存在,而是由语言来组织。不同的语言强调世界的不同方面,这会对思维产生影响。
2. 心理语言学产生的科学背景
心理语言学的产生也有来自生物学、生理学和人类学的助力。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从物种起源角度观察了语言的进化和儿童的语言发展。布洛卡(Paul Broca)和韦尼克(Wernicke)测定了大脑的左半球主管语言的部位。斯佩里(Roger Wolcott Sperry)通过割裂脑实验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左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右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和直觉性。法国人类学家列维�菜固乩退�(Claude Levi�睸trauss)归纳出两大系列亲属现象:一是由不同称呼语词表达的亲属关系语词系统;二是由亲属的相互态度构成的亲属关系态度系统。亲属关系不仅需要靠生物学关系来维持,还需要靠语言的反复使用加以巩固。亲属之间的语词称呼,构成实际亲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使用亲属关系语词系统的个体或群体,由于语词表达和指谓的特定关系,行为上受到语词规定的关系规则的约束,使用这些语词就等于践行这些语词所规定的关系规则。
3. 心理语言学产生的方法学背景
行为主义将人类语言视为言语行为,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可以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测量。认知心理学将语言活动视为在人类头脑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可以通过反应时和错误率来测量,为考察语言的心理过程提供了方法学基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模拟人类的语言活动提供了可能;认知神经科学采用脑电、脑成像技术研究语言加工及其脑机制,为心理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研究手段。
上述理论和实验的探索为心理语言学的产生做了充分的准备。
以下略.....
心理语言学:研究及其进展(上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心理语言学:研究及其进展(上卷)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心理语言学:研究及其进展(上卷)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心理语言学:研究及其进展(上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心理语言学:研究及其进展(上卷)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