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一川 等 著
图书标签:
  • 文化自信
  • 文化传播
  • 中国故事
  • 国家形象
  • 文化软实力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 叙事研究
  • 国际传播
  • 文化认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961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01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00
字数:20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信的自然表现。本书就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问题的深入研究之著作。作者以当代中国艺术作品中的“中国故事”为焦点,发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与政治意味。“中国故事”在当代各类艺术作品中的讲述,不仅基于各门艺术的形式特点与传播特性,更是对当前中国文化心理的集中展示。不同形式的“中国故事”通过六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构建出多元而丰富的中国“形象”。这些“形象”中回荡着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的张力及其调和,也透露出地方性特质与全球性趋势之间在当代文化中的角力与妥协。

作者简介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主要研究文学理论、艺术理论、美学等。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文学理论》、《中国现代学引论》等。

目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当今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 5
一、 中国故事内生文化功能 5
二、 中国故事具有文化软实力效应 6
三、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艺术状况 8
四、 中国故事里的中国形象 9
第二章 中国好故事的要素 11
一、 他者眼光 11
二、 普遍尺度 12
三、 本土境遇 13
四、 个体体验 14
五、 流行风格 15
六、 易触媒介 16
七、 理解中国好故事的诸种标准 16
第三章 “回归传统”后的“讲故事”——文学之莫言 18
一、“回归传统”/“走向世界”之后的“讲故事” 19
二、《檀香刑》:猫腔咪呜 22
三、《四十一炮》:炮孩子的肉欲诉说 25
四、《生死疲劳》:六道轮回的循环重复 30
五、《蛙》:苦心结构的幻觉现实主义 34
第四章 “原生态”的现代传播与消费价值——舞蹈之《云南映象》 38
一、 原始·神秘:“原生态”中国的风貌 38
二、 歌舞集·原生态:《云南映象》的论争 45
三、 拯救·遮蔽:地方经验的展示 49
第五章 中国艺术精神的无声绽放——舞蹈之《千手观音》 54
一、 追求人性至真 54
二、 向往道德至善 56
三、 形塑艺术至美 58
四、 与电视媒体的完美融合 59
五、 艺术形式的升华 61
第六章 “一带一路”愿景中的文化软实力——舞剧之《丝路花雨》 64
一、 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自信——《丝路花雨》的启示 65
二、 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一带一路”文化的对策 67
第七章 当代武侠电影中的中国性与世界性元素——以《一代宗师》为例 73
一、“武”与“侠”:武侠电影的文化内涵分析 73
二、武侠电影中的中国性元素和世界性元素 75
iii
三、《一代宗师》的启示 77
四、武侠电影的出路与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 81
第八章 中国人的认同感与生存意识——电影之《那山那人那狗》与《一九四二》 84
一、认同性危机及其辩证解决 ——影片《那山 那人 那狗》中的父子关系 84
二、死地上的族群生存实验——从《一九四二》看现代中国人的人生境界探求 88
第九章 中国戏曲艺术站起来与走出去——戏剧之《牡丹亭》 96
一、 青春的表象 96
二、 现代的呈现 99
三、 现代的传播 101
四、 古典的回归 104
五、 经典的复原 106
第十章 侠客光影中的文化软实力 ——以电影《一代宗师》、《狄仁杰之神都龙
王》、《绣春刀》为例 109
一、武侠片从“大片时代”到“后大片时代”的流变 109
二、三部武侠电影的三种样式 111
三、武侠电影与中国文化精神 115
四、两个命题: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 118
第十一章 英雄成长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电视剧之《士兵突击》 121
一、军事题材电视剧的类型突破 121
二、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成长 125
三、成长背后的文化精神 128
四、现代化语境中的传统怀想 131
第十二章 在全球化语境下超越“中国性” 134
——以新潮音乐家谭盾、陈其钢、何训田为例 134
一、 新潮音乐的社会反响 134
二、 新潮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多重文化身份 136
三、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混杂”中国性 142
四、 超越“中国性”的艺术探寻 145
第十三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乡愁与国族认同 151
——纪录片之《舌尖上的中国》 151
一、民间立场的国际化表达 151
二、饮食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154
三、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乡愁 157
四、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族认同 160
第十四章 平等而开放的意义世界 163
——中国当代美术之《天书》与《地书》 163
一、《天书》:传统与前卫的交融 166
二、《地书》:全球化时代的创造 172
三、 从《天书》到《地书》:一以贯之的平等与开放 175
iv
第十五章 在大众消费中询唤色彩的传统文化意义 178
——以国产填色图书《中国美色》和《点染紫禁城》为例 178
一、 新媒介时代的“艺术疗法” 179
二、 随类赋彩:边缘艺术的讲述 180
三、 “人人都是艺术家”:如何超越“乌合之众” 182
四、 思考:填色书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184
结语:中国好故事的文化意义 187
一、 中国好故事是中国文化传统之子 187
二、 中国好故事是中国文化中富于感召力的形态 187
三、 中国好故事对文化中其它形态产生交融力 188
四、 艺术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源泉 189
后 记 191


《东方回响:文明古国的软实力密码》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思想、艺术、哲学和生活方式如同璀璨的星辰,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它们并非仅仅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中,也不是束之高阁的古籍,而是以一种无形却又极其强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本书《东方回响:文明古国的软实力密码》并非详尽罗列中国历史或文化作品的百科全书,而是深入挖掘和剖析构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及其内在运作机制。我们试图呈现的,是一个动态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力量,它如何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传承,又如何在当今世界格局下焕发新的生机。 第一部分:文明之根,思想的源流 中华文明的根基深厚,孕育了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本书将目光投向那些塑造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哲学流派和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的现代解读: 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洗礼后,依然是中国人道德行为的基石。我们探讨其在家庭伦理、社会秩序、乃至国家治理中的体现,并分析其如何与现代社会思潮融合,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孝道如何演变成现代社会尊重长辈、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为贵”的思想如何在国际交往中提供化解冲突的东方智慧。 道家哲学的静谧力量: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为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本书将探讨道家思想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如何启迪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以及其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上的独特价值。 佛教的普世关怀: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慈悲、智慧、因果轮回等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渗透到艺术、文学和伦理道德之中。我们将审视佛教的普世价值如何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体现,以及其在促进心灵安宁、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第二部分:艺术之魂,审美的共鸣 中国艺术是中华文化软实力最直观的载体之一。它们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的技艺,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与世界产生共鸣。 水墨丹青的意境之美: 中国水墨画不仅仅是对客观景物的描绘,更是画家心境的抒发和精神的寄托。我们解析水墨画的写意精神,如何在留白中传递无限意境,以及其如何体现中国画“神似”而非“形似”的独特追求。从山水画的壮丽辽阔到花鸟画的生机盎然,都蕴含着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热爱。 陶瓷工艺的温润光泽: 从秦汉的青瓷到明清的青花,中国陶瓷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釉色和卓越的工艺,征服了世界。本书将追溯陶瓷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分析其工艺上的创新和艺术风格的演变,以及中国瓷器如何在丝绸之路上扮演文化交流的使者。 戏曲曲艺的韵味无穷: 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集唱、念、做、打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深入探讨戏曲的表演程式、脸谱艺术、以及其所承载的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分析其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程式化的表演,触动观众心灵。 传统音乐的悠扬旋律: 古琴的空灵、笛子的清越、二胡的婉转,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旋律,传递着东方的韵味。本书将介绍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解析传统音乐的调式与意境,以及其如何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焕发新生。 第三部分:生活之道,品味的传承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是其软实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体现在日常的饮食、节日习俗、以及人际交往的智慧中。 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我们将探讨中国八大菜系的地域特色,解析烹饪技艺的精妙之处,以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家常小炒到国宴盛宴,都凝聚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追求。 节庆习俗的文化仪式: 春节的团圆、端午的纪念、中秋的思念,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本书将解读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所蕴含的家族观念、感恩情怀等,分析其如何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人际交往的智慧: “君子之交淡如水”,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推崇诚信、尊重和互助。我们将探讨“人情”、“关系”等概念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礼尚往来”、“面子”等传统观念如何在现代社会得到新的诠释。 第四部分:现代传承,走向世界 文化软实力并非仅仅是过去的历史遗迹,更是当下与未来的重要力量。本书将关注中国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创新和传播,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中华故事的现代讲述: 如何将古老的东方智慧和故事,以现代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述出来?本书将探讨中国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努力与成就,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汉语的传播与魅力: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将分析汉语的学习热潮,以及汉语教学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哲学与现代思潮的对话: 中国的哲学思想如何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提供新的视角?本书将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思潮的对话,以及其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科技伦理等领域可能带来的启发。 《东方回响:文明古国的软实力密码》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窗口。它不是一份简单的清单,而是一次对中华文明内在生命力与外在影响力的探索。通过对思想、艺术、生活等多个维度的深入解析,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理解它如何在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变迁中,持续散发出温暖而强大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展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作者的叙述非常细腻,仿佛能感受到笔尖下的温度,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书中对于“文化符号”的解读,非常独到。作者认为,一个成功的文化符号,不仅仅是一个标志,更是一种能够承载丰富意义和情感的载体,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连接不同的文化。这让我想到了一些国际上广为人知的中国符号,它们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书中对中国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如何在现代舞台上被创新演绎,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力。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古老的艺术形式,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音乐、表演、服装等方面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们如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焕发出新的光彩。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中国在国际人文交流领域,如何通过举办各类艺术节、文化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对话的论述所打动。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交流活动案例,展现了中国在搭建文化桥梁、增进民心相通方面的努力。读到关于中国在国际图书出版、版权贸易领域,如何通过引进和输出优秀的文化产品,来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时,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生态中的积极贡献。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潜力,也更加期待中国文化能够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

评分

读完《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将中国故事的魅力娓娓道来。书中对于“文化规训”的批判,以及如何通过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化软实力,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这让我想到了一些成功的跨文化合作项目,它们都注重文化的互鉴和融合。书中对中国传统工艺,如景德镇瓷器、苏州丝绸,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追捧,并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作者没有仅仅将其视为手工艺品,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所蕴含的制作技艺、设计美学、历史传承,以及它们如何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匠人精神。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中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努力,比如在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积极贡献,如何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的论述所打动。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环保项目案例,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的形象,以及中国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智慧。读到关于中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合作,比如与世界各国高校共同培养人才,以及分享教育资源时,我感受到了中国对全球教育事业的贡献。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期待中国文化能够为世界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

评分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中国,一个正在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征服世界的中国。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引人入胜,仿佛在讲述一个个精彩的传奇故事。书中对“文化殖民”的反思,以及如何避免陷入被动传播的境地,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化软实力,应该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这让我想到了很多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案例,它们都是在相互理解和欣赏中实现的。书中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如何在现代环保运动中找到新的生命力,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的分析,让我眼前一亮。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这些哲学思想,更是深入探讨了它们在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方面的现实意义。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中国在国际援助项目中,如何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增进当地人民的了解和认同的论述所打动。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援助案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善,以及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亲仁善邻”的传统。读到关于中国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并与全球网民进行互动时,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创新与活力。作者对这些新兴传播渠道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广阔前景。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

评分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文化的力量,有时候比任何物质力量都来得更为持久和深远。作者以一种非常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将复杂的文化理论娓娓道来,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对于“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之间关系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作者认为,良好的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强大的文化支撑,而文化传播的成功,也能够有效提升国家形象。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书中对中国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庆祝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作者没有简单地描述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家庭团聚、感恩祝福等普世价值,这些都是能够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共鸣的情感。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如何通过参与和贡献,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并在此过程中传播中国理念和价值观的论述所打动。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现了中国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积极作用,以及这些行动如何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读到关于中国动漫、网络文学等新兴文化形式,如何在年轻人中间迅速流行,并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新桥梁时,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创新的活力。作者对这些新生代文化力量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无限可能。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故事”,让我看到了其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潜力。

评分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这本书,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我穿越中国文化的悠长历史,领略其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独特风采。书中对于“故事”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的论述,我深以为然。作者指出,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再强大的文化也难以引起共鸣。而中国,拥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本身就蕴含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对一些经典中国神话传说,比如“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是如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在国际上传播的分析,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复述这些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所蕴含的普世价值,比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这些都是能够跨越文化界限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儒家思想,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被转化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符号的章节所吸引。作者通过分析一些国际知名的中国企业,是如何将这些哲学思想融入其品牌形象和经营理念的,让我看到了中国智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读到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如余华、莫言等作家的作品,如何在国际上获得巨大成功,并引发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讨论时,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作者对这些作品的解读,不仅仅是文学评论,更是对中国文化如何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方式走向世界的生动诠释。书中对中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文化展现,比如奥运会、亚运会等,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友爱的理念,也让我深受启发。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文化,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

评分

这部《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中国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已经悄然绽放了如此绚丽的光彩。作者的笔触非常有力量,同时又带着一种温和的感染力,让我沉浸在对中国文化魅力的探索之中。书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我非常赞同。作者认为,只有建立在深厚文化根基上的自信,才能真正支撑起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历史上伟大的文明,它们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们拥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书中对中国在国际艺术领域的贡献,比如中国水墨画、陶瓷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艺术形式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艺术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以及它们如何与当代艺术潮流相融合,并引发新的创作。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如何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来赢得当地人民信任的论述所打动。作者通过具体的跨国企业案例,展现了中国企业在输出产品的同时,也在输出中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读到关于中国在国际科研合作、太空探索等领域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如何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时,我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高度融合。这本书让我看到,中国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和艺术的故事,更是关于创新、关于合作、关于未来的故事。

评分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活力的中国,一个正在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影响世界的中国。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书中关于“文化认同”的构建,以及如何通过文化传播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的论述,让我深有感触。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化认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之上的。这让我想到了一些成功的文化交流项目,它们都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书中对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长城,如何在国际旅游市场中成为吸引游客的焦点,并成为中国文化象征的分析,让我看到了这些宏伟建筑的文化价值。作者没有仅仅将其视为旅游景点,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所蕴含的建筑艺术、历史文化、哲学思想,以及它们如何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审美情趣。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中国在国际社会责任领域的贡献,比如在抗击疫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积极行动,如何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和信任的论述所打动。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援助案例,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以及中国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的理念。读到关于中国在国际体育领域的成就,比如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杯等赛事中的精彩表现,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和体育风貌时,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活力和热情。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期待中国文化能够为世界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评分

拿到《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这本书,我带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许好奇的心情开始阅读。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但又不失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宏伟画卷。书中对于“文化输出”和“文化吸引力”的区别与联系的阐述,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认为,真正的软实力不是强行灌输,而是通过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和感染他人。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国际上备受推崇的文化现象,它们都是自然而然地赢得了世界的喜爱。书中对中国功夫、中医、中国茶等传统文化符号,是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被重新认识和推广的分析,让我看到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强大生命力。作者并没有将它们仅仅视为历史的遗物,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文化意义,比如功夫所体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中医所代表的和谐平衡的理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中国纪录片、艺术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时,所展现出的深度与广度。作者不仅仅是关注作品的获奖情况,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这些作品如何通过影像语言,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人民的真实生活,以及中国人民的情感世界,从而打破了刻板印象,增进了理解。书中对中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成果的介绍,比如孔子学院的建设,以及它们在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长远规划。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对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期待中国文化在未来能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评分

这部《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简直是一部为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的宝典。我必须说,作者对于“软实力”的解读,着实颠覆了我过去一些模糊的认知。之前,我总觉得软实力就是输出一些宣传片,或者是一些官方的文化活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软实力,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对中国传统价值观,比如“仁义礼智信”,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被重新诠释并赋予国际传播价值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没有生硬地将这些价值观强加给读者,而是通过具体的文化产品和交流活动,展现了这些价值观如何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并产生积极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中国美食文化如何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时,所描绘的那份生动与细致。从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到背后蕴含的“民以食为天”的传统,再到现代厨师们如何创新并吸引全球食客,这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仿佛闻到了飘香四溢的中国菜的味道,也体会到了食物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密码。书中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举办各类文化节庆、艺术展览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政府和民间在推动文化走出去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活动,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活动在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理解方面所起到的实际作用,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中国科技创新如何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探讨,比如一些中国科技企业在海外市场推出的创新产品,它们不仅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承载了中国的设计理念和人文关怀,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影响。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点,而是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图景,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评分

这部《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读起来真像是在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中漫步,从序言开始,我就被作者带领着踏上了一段探索中国文化如何以柔和而强大的力量渗透世界的旅程。书中对“软实力”这个概念的解读,不是那种空洞的概念堆砌,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在中国语境下的独特表现形式。我尤其被其中关于中国传统哲学如何与现代国际传播相融合的章节所打动,比如作者在分析“和而不同”的思想如何体现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策略时,引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互鉴,到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都阐释得鞭辟入里。作者没有回避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比如如何跨越语言和意识形态的障碍,如何用国际化的叙事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作者严谨的学识和深刻的洞察力。读到关于中国电影、音乐、文学作品如何走向世界,并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的部分,我更是感到由衷的自豪。书中提到的每一部作品,无论是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新近的艺术电影,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作者的笔下,它们不再是孤立的文化符号,而是连接东西方心灵的桥梁。我发现,作者在探讨“文化软实力”时,不仅仅停留在“传播”层面,而是更注重“吸引力”和“认同感”的培养,这才是软实力的精髓所在。书中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以及它们如何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扮演文化使者的角色,更是让我眼前一亮。那些古老的建筑、流传千年的技艺,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光彩,展现出超越时空的魅力。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独特而重要的角色。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和感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对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