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度屏风里:屏风中的趣味文化史

鸟度屏风里:屏风中的趣味文化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周进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1115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94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24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首部以屏风为主题的文化通俗作品

《末代皇后的裁缝》作者周进十年的心血之作

屏风是一件特别的物事。

熟悉《红楼梦》、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人一定记得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在第六回中,刘姥姥*一次进荣国府的时候,恰好碰到贾蓉向王熙凤借屏风:“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你们那玻璃的炕屏,能不能借我们家摆摆,我们家来客人了,风光一下, 再给你送回来。”

仔细咂摸一下,就觉得很有深意。为什么摆放一个屏风就可以“风光一下”呢?不仅如此,在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作品,包括古典小说、绘画作品中,经常可以发现屏风的踪影。可见,屏风在古人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器物。

大家都很熟悉的马未都老师的作品中对屏风的讲述也不多。在古人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器物,为何如今却被忽视至此?屏风就此消失了吗?

《鸟度屏风里》的作者周进老师,曾出版过《末代皇后的裁缝》等多部作品。作为老北京,传统已经深深刻在了骨子里,因而他的作品也多与传统有关。对屏风深有研究的周进老师,为了撰写《鸟度屏风里》,曾阅读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因而本书不仅有扎实的硬知识,还加入了大量充满趣味和文化意义的史料细节、故事。《鸟度屏风里》的设计包装都很赞,封面采用的是高档手揉纸,模切出屏风的模样,模切的两只飞鸟似乎也跃跃欲飞,迎合了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之句。内文选用的是100克的纯质纸,采用的是四色印刷技术,几乎原色还原了内文中近百幅绘画作品和实物作品。精美的插图不仅佐证了历史,更让人对屏风的制作工艺赞叹不已。很有质感的一本小书,相信一定会让您心生欢喜的,特别推荐一读!


内容简介

屏风是一件特别的物事,在中国古人的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远古时代,屏风只是一种遮风避雨的实用工具。进入等级社会后,屏风逐渐演化为一种权力符号。随着物质的丰富、文化的繁荣,屏风被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屏风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皆因其暗合了中国人含蓄而不张扬的处世哲学,承载着古人对政治秩序的诉求,寄托着文人墨客的理想情趣,真可谓是,千年风雅史,风流一丈屏。《鸟度屏风里》以时间为经,以屏风演变和鉴赏知识为纬,同时填充大量充满趣味和文化意义的史料细节、故事、绘画作品,阅读《鸟度屏风里》,就是阅读一部妙趣横生的中国文化史。


作者简介

周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末代皇后的裁缝》《恍如昨日》,电影《开着火车上北京》《我的小学》,以及电视剧《紫禁城》等作品。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从坫到黼扆

——中国最古老家具的诞生

屏风的始祖

黼的出现

周代屏风的形制与功能

第二章 安广坐,列雕屏

——汉代屏风与政治生活

汉赋中的屏风

屏风遮蔽的政治生活

中国最古老家具的诞生

第三章 玉佩无声画屏冷

——屏风中的魏晋风骨

魏晋时期屏风的细微变化

曲屏的流行和影响

屏风与说不尽的魏晋风骨

第四章 家家屏障书题遍

——唐代屏风的繁盛

隋代屏风的演变

唐诗中的屏风

唐代诗屏、画屏成为主流

唐代屏风的形制与工艺

第五章 细草平沙蕃马,小屏风

——宋代的没落与屏风故事

三幅名画中窥见五代时期的屏风

尽显奢华的宋代屏风

宋词中的屏风

屏风背后的宫廷生活

屏风中的宋代市井

第六章 虽是胡儿,偏爱风

——元曲与别样风情的元代屏风

紫檀屏风问世

元代屏风的风采

元曲中屏风的别样风情

第七章 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

——令人痴迷的明代与明代屏风

明代屏风的发展

屏风与明代宫廷政治

明代绘画中千姿百态的屏风

第八章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屏风与清宫秘史

清代屏风渐成贵重贡礼

几家有围屏?

种类繁多、争奇斗艳的清代屏风

朱帘卷尽画屏闲

外篇 遮不住的屏风雅趣

屏风对家具、建筑的影响

附 录 屏风谱系


精彩书摘

从坫到黼扆——中国最古老家具的诞生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

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 ——《礼记》

屏风的始祖

考古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古人遗留的实物可以让我们逐步完善修正历史,从而对过去的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个客观完善的认识。我们可以根据考古发掘来推想古人的生活状况:古人的半地穴茅屋只有一个供人出入的洞,我们姑且称之为门。其他地方则密不透风。当古人在茅屋里生火做饭时,便产生了浓烟。浓烟在屋里四处弥漫,令人窒息。于是古人便想到要在屋顶开一个洞,把浓烟排出去。这个洞便是最早的窗户。排烟的问题解决了,但另一个问题却随之而来,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的洞口灌进屋内,使得屋内泥泞不堪。于是古人在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把窗户的位置改在了侧面的墙上。

有了窗户,一个更大的问题又出现了。夜深人静之时,会有野兽由此窜入,威胁到人的安全。而凛冽的寒风也会从窗户吹入,使屋内异常寒冷。于是人们用树枝扎成一个木排,像堵门那样把窗户堵住。人们为堵窗户的用具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坫”(音d iàn)。因为它的位置和功能与门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一个有别于门的名称。这个字非常形象,在一个土堆上立着一块木板,为了防止它倒下,又用一根木棍支撑着。“坫”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肩负着两项功能,即防止野兽窜入和遮挡风寒。

“坫”便是屏风的“始祖”。在《说文解字》里对“坫”的解释是:“坫,屏也。”也就是说,“坫”就是屏风。

黼扆的出现

最初的“坫”,实际上就是一个实用的器具,并没有更多的文化含义。它的功能只是遮蔽和阻挡,用以遮挡寒风,阻挡野兽。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坫”在不断地演化,名称也随着内涵不断丰富而变化。到了周代,人们称“坫”为“黼扆”。它不再被人们摆放在窗户前面,阻挡寒风和野兽,而是摆放在天子身后,成为象征皇权威严的礼器。坫演变成黼扆,阻挡和遮蔽的功能逐渐退化,取而代之的是象征与装饰功能。也就是从这时起,没有哪一种家具能像黼扆这样,被赋予了这样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黼扆的出现,是在国家形态高度发达,建筑规模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的事情。殷商以前的建筑极其简陋,黄帝往来无常处,过着漂泊迁徙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城郭宫室。尧所居住的地方还是茅草棚。至舜时,才有了固定的居所。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至此,都市的雏形已初现端倪。有了固定的宫殿,才可能在宫殿上摆放黼扆。那么,屏风究竟是何人发明的?查遍史书,只在《物原》上发现“禹做屏”这个记载。意思是大禹发明了屏风。但这个说法不能令人信服。实际上,这种说法与“仓颉造字”“神农氏种植五谷”“燧人氏钻木取火”一样,都是把伟大的发明创造归结于一个名人的头上。屏风并不是大禹发明的,但屏风在大禹时期已经逐步完善,其基本形制也固定下来。这时的屏风,也就是黼扆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屏座、屏芯两部分组成。屏芯以木为框,框内镶板芯,板芯裱糊绛帛,上画斧纹,斧形近刃处画成白色,其余的地方画成黑色。屏芯固定在屏座上。其尺寸长宽均为八尺。

殷代末年,纣王广作宫室。而真正意义上的都城,还是在周朝建立的。周文王在丰建立都城,周武王在镐建立都城,这两座都城都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据《周礼.考工记》记载,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周朝的礼制严格而复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居住的房屋、饮食起居、使用的器具,到穿衣出行,都有严格的规定。平民百姓也可以使用屏风,但黼扆只能是周天子一人所能享用的。黼扆摆放的位置,是在厅堂的后半部分。《礼记》中记载,“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这里所说的“斧依”,就是黼扆。《尔雅.释宫》中记载,“牖户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履天子之籍,负扆而立,诸侯趋走堂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天子面南而立,背后设有黼扆,诸侯们则在堂下觐见朝拜。同类黼扆还设在宗庙的大殿中,倘若天子赐宴与诸侯,则天子的座后也要设置黼扆。有时候,甚至将黼扆称为天子的宝座。

在《礼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这里的“依”与“扆”相通。再比如,《仪礼.觐礼第十》中有“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天子衮冕,负斧依”的记载。《周礼》严格规定“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

如果天子外出,比如出游、狩猎、祭祀,等等,均要临时搭建住所,而此时在天子座后所设置的器物就不能称之为“黼扆”,而是称之为“皇邸”。《周礼.天官.掌次》中记载:“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意思是说,天子去祭祀上天,铺设床榻,设置皇邸。皇邸即后面的靠板,因不在寝庙,固不得称为“黼扆”。这种皇邸上绘有凤凰羽毛的纹饰。

黼扆是天子专用的礼器,诸侯大臣等人是绝对不可使用的。除天子所用的黼扆外,诸侯大臣等人使用的类似屏风的器物,仍然叫作坫,或者叫作“扆”,也有典籍上称之为“依”。《仪礼.士虞礼第十四》中有关于祭祀的记载:“主人在室,则宗人升,户外北面。佐食无事,则出户,负依南面。”这里所讲的“依”并非“黼扆”,而是一种没有斧形纹饰的类似屏风的器物。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仍将此类器物称为“坫”。在《仪礼》中,多次提到“坫”这种器物,根据摆放的位置有东坫和西坫之分。根据以往的解释,坫是用于祭祀的土台子。在殷商之前,由于天子仍居住在茅草棚中,那时的坫确实就是用土筑成的台子。而到了商代,尤其是到了商纣王时期,朝廷的宫室已相当完备、宽敞。到了周朝鼎盛时期,天子的皇城已极其奢华、讲究。在这样的宫殿中用土台祭祀,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此时的坫应是用木料制成,上面摆放着类似牌位的木屏。

屏风最初的功能是遮风,但是周天子身后设置的黼扆,并非为了挡风,而是威严和礼仪的象征。威严从何而生?只要我们稍微用心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威严因待遇而生。比如相同的两个人,一个人有侍卫相随,而另一个人只是孤身一人,有侍卫相随的人就会显得比孤身一人的人更有威严。屏风在古人的生活中,一直作为遮风的器物,摆放在窗口或者卧榻旁边。在夜里,屏风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然而,天亮以后,寻常百姓,包括官僚大臣,都要为生计奔波,不可能带着屏风四处奔走。而天子就有这个特权,他的身后就摆放着屏风。在庙堂上,他的身后摆放着黼扆,出门在外,他的身后也要设置皇邸。这就是待遇,并且由此衍生出皇帝在朝堂以及出行的一整套仪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诸侯大臣等在堂下肃立,只有天子的身后立着一座屏风。天子还未开口说话,他的威严就已经把诸侯与大臣们震慑住了。这座绘有黼纹的屏风,在朝堂之上营造出了威严肃穆的气氛。就这样,屏风成为象征皇权威严的礼器。也就是从这时起,没有哪一种家具能像黼扆那样,被赋予了这样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与历朝历代一样,周代所制定的规矩和礼制,是为了约束诸侯与平民百姓的。在《礼记.郊特牲第十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于此相贵以等,相觌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意思是诸侯用白牡祭祀,用玉磬奏乐,是有悖礼制的;若大夫在台门设坫,上面绘有黼纹,也是有悖礼制的,都是僭越之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天子日益衰微,诸侯才敢僭越。可见,在周代,黼扆的使用已经上升到国家兴衰、礼制是否得到遵守的高度。

那么,在周代,是否有诸侯大臣敢于僭越呢?孔子在《论语》中评价管仲时就曾说过,管仲僭越使用了屏风。孔子是这样说的:“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按照周礼,只有国君才有资格当门立屏风,而管仲却把屏风摆在了只有国君才能摆放的位置。管仲的这种僭越行为,是彻底的非“礼”。如果管仲算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


……

前言/序言

中国最古老的家具究竟是什么?既不是凳子,也不是桌子;既不是床榻,也不是几案。答案令人意想不到,居然是屏风。

考古发掘清楚地表明,人类是如何创造出屏风这一古老家具的。上古时期,人类从蒙昧一步步走向文明,为了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人类从穴居的山洞走向平原,居住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住在树上的,称作有巢氏,他们像鸟一样在树上筑巢,以躲避野兽的侵袭。而另一部分人,在平地上挖坑“构木为巢”,过起了半地穴式的生活。《易经》中对这段历史有精彩的描述:“上古穴居而野,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屏风也就随着穴居生活而走进了人们的日常。

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贸易的发展,为汉代艺术提供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物质背景。在精神领域,黄老思想盛行,儒术独尊,汉文化因而兼得理性务实和奇谲浪漫。这也表现在汉代贵族富豪的生活当中,在坊宇显敞、高门纳驷的宅邸中宴请宾朋,必然需要与之相适的奢华考究的家具陈设,屏风以其象征性意义和装饰性作用而备受人青睐。

屏风的作用也不仅局限于挡风和遮蔽,而是逐渐向装饰方面演变,成为改变室内陈设布局的轻便隔断工具。后汉李尤在《屏风铭》道出了当时的屏风功用:“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阏风邪,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汉代屏风相当流行,种类也有所增加。除了附属于床榻的围屏、用于室内隔断的挡屏外,还有独立使用的座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佛教文化、玄学等盛行,文人们开始了“文以缘情”的创作阶段,屏风创作受此影响,装饰功能在此时更受重视,常用的屏风画题材为历史故事、贤臣、烈女、瑞应之类。在形制上,魏晋南北朝时的屏风继承了汉代屏风的形制,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其材质与汉代基本一样,仍为木制、漆制、玉制、绢制等几种;其形制仍多为单屏式。虽然魏晋时期的屏风仍以单屏式居多,但曲屏自汉代出现以后,在魏晋已经开始流行,并出现了多种变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的朝代,国家一统、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艺术相互交融,故而唐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异常丰富。当时的人们也制造了各种美丽的事物来装点世界,这在唐代的日常器物中亦有充分表现。屏风作为美的载体,亦因其所代表的身份地位象征而得到了上至权贵下至普通百姓的追捧。再加上唐代小木作工艺、金银工艺、漆工技艺、螺钿等工艺的发展和绘画艺术的繁荣,屏风在唐代有了很大发展。此时期纸书画屏风盛行,画屏和诗屏尤其受到青睐,对唐代诗歌和画作的传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唐灭亡后,中国历史再次进入大分裂时期,史称五代十国。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宋初。而屏风因多变的政局仍延续了唐代的制式。入宋以来,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自身,也更关注日常生活,享乐之风盛行。宋朝繁盛的文化,也为屏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滋养的温床。屏风日益普及,几乎是有堂必有屏风。通常在厅堂的正中间都会有摆放,其他家具的陈设也以屏风为背景,如在屏前设榻,或放一对绣墩,以备宾主对坐。屏风也常常被置于室外,这在宋画中也可得到印证。由于高足家具的应用,屏风在分割室内空间布局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改变了过去以床榻为中心的布局。在形制上,宋代屏风有了明显的变化,底座已由汉唐五代时简单的墩子,一跃而成为具有桥形底墩、桨腿站牙以及窄长横木组合而成的真正的“座” ,至此完成了座屏的基本造型。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两种小型屏风:枕屏和砚屏。

总的看来,宋代屏风的造型、装饰以及象征的诸多功能对后世影响很大、以书画作为装饰,使用各类石材作为屏心,屏框内分割小格等形式与做法直到明清还在普遍使用。

金,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身为游牧民族的女真,其文化深受汉族影响,在艺术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其中戏剧较为突出,出现了元好问等著名的文学家。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其手工业也十分发达。从《金史》的记载中可以发现,金代的宫廷生活比起宋代的宫廷生活,其奢华程度竟然毫不逊色。其宫中摆设也多受中原文化影响,皇帝身后摆放有屏风,贵族家中精美的屏风也很常见。但他们仍保留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日常起居以席地而坐为主。在这个时期,与宋的战争中,金朝攫取了大量的财物,而宋室南迁后,也无力与金抗衡,一味求和,每年向金进贡大量财物,其中就包括紫檀屏风等硬木家具。这从侧面说明,在屏风的材质、形制等方面,金朝延续的是宋朝的。

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又一个盛世。南宋之后,虽然元朝统一了中国,但战乱未息。到了明代,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明朝的文化在继承了历代优秀传统的同时,空前活跃。各类艺术也达到了巅峰。手工工艺在其中独树一帜,比如髹漆工艺、琢玉工艺、刺绣工艺、紫砂工艺、制瓷工艺、木匠工艺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明代的家具,造型优雅、线条流畅,结构合理,风格简约,成为中式家具的典范。至今仍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令人痴迷。

在此基础之上,屏风较之宋代也有了新的变化。用于厅堂正中的座屏,入明后一部分已变成了直接落地固定的墙屏;明中期以后,屏座横木下沿逐渐出现了“披水牙子”;晚明时,屏风底座有加宽变复杂的趋势。屏风的基本形制也固定下来,有曲屏与座屏两大类,枕屏在此时逐渐消亡。在明末,部分座屏底座之间的横木上出现了“矮老加绦环板”,形制很像清代插屏的底座,但还未发现明代有“插屏”的记载。

作为文化的承载体,屏风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一个朝代的文化气质。在明代之前,屏风的形制一直继承了自商周以来的质朴的风格。从汉唐到宋元、明代,屏风的制式大多简约、空灵。而到了清代,奢华、繁缛成为主流,清代的屏风力求玲珑剔透,强调装饰性能。清代的屏风,不仅种类齐全,制作手法也愈加多样。在乾隆年间,各种工艺制作技艺日益发展,北京的珐琅、广州的牙雕、苏州的刺绣、扬州的剔红等工艺皆被用于屏风制作当中,使得这一时期的屏风艺术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屏风对家具、建筑的影响

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屏风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它本身所具有的阻挡与遮蔽功能,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渐渐被人忽视了。屏风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处世哲学密切相关。古人讲究含蓄,奉行中庸之道,注重隐私,不事张扬。正是这种文化心态,决定了屏风这种器物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不同的人都在屏风上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皇帝把屏风作为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大臣们把屏风作为教育警示的工具,文人雅士把屏风作为艺术品,摆放在厅堂中欣赏,平民百姓则把屏风作为遮挡寒风、隔断空间的器物。

早在商周时期,屏风就成了一种重要的礼器,被设置在天子身后,象征权力与尊严。那时的屏风叫作黼扆。黼扆的形制是以木为框,框内镶板芯,板芯裱糊绛帛,上面画斧纹,斧形近刃处画成白色,其余的地方为黑色。到了汉代,这种器具才有了“屏风”这个名字,并一直沿用至今。从商周开始,天子身后一定要设置屏风,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清代。

当把屏风这种普通的家用器物赋予了政治内涵之后,屏风就从桌椅床柜等家具中脱颖而出,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器物。在几千的历史中,历代帝王不断赋予它新的功能,比如,自汉代开始,皇帝便把自己喜爱的绘画以及座右铭作为屏风的屏芯,它既可以装饰宫殿的环境,使其具有雅致的、超凡脱俗的意境,又可以警示自己以及朝中大臣。

由此可见,屏风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颇为深远,对日常所用的家具器物以及建筑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就家具而言,有些家具是直接从屏风中派生出来的,比 鸟度屏风里:屏风中的趣味文化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鸟度屏风里:屏风中的趣味文化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鸟度屏风里:屏风中的趣味文化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鸟度屏风里:屏风中的趣味文化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真心不错,正版书籍

评分

真心不错,正版书籍

评分

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我觉得像盗版,正版书不会这样吧

评分

一本印制精美的书

评分

我觉得像盗版,正版书不会这样吧

评分

无意中看到的,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有意思

评分

一本印制精美的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鸟度屏风里:屏风中的趣味文化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