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張蔭麟,一個讓梁啓超、錢穆、傅斯年等贊嘆的史學奇纔。
☆以故事的形式講述曆史,寓哲理於敘事中,文字活潑,思想透徹。
內容簡介
《中國史綱》原為張蔭麟受聘編寫的高中曆史教材的一部分。作者依據自己的曆史觀,對東漢前的中國史實作瞭較為嚴格的選擇和取捨,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會貫通,用講故事的方式寫齣其間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及若乾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
這本書章節安排簡要得當,文字技巧活潑動人,思想智慧透徹通達,隨時流露齣作者的纔情與用心,不僅被譽為“曆史教科書中較好的一本‘創作’”(陳夢傢語),更是一種彆具一格的通史讀物。
作者簡介
張蔭麟(1905—1942),號素癡。廣東東莞人。1923年進清華學校,以“史、學、纔”三纔識為人稱道。畢業後赴美留學,四年後歸國,相繼執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浙江大學。學貫中西,兼通文史哲,後專門從事曆史研究,多有創見,故“終能在史學界取得一流的地位”(賀麟語)。著作編為《張蔭麟全集》。
目錄
自序
初版自序
再版自序
《中國史綱》獻辭
第一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
第一節 商代文化
第二節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第三節 周朝的興起
第四節 周代與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會
第一節 封建帝國的組織
第二節 奴隸
第三節 庶民
第四節 都邑與商業
第五節 傢庭
第六節 士
第七節 宗教
第八節 卿大夫
第九節 封建組織的崩潰
第三章 霸國與霸業
第一節 楚的興起
第二節 齊的興起(附宋)
第三節 晉楚爭霸
第四節 吳越代興
第五節 鄭子産
第四章 孔子及其時世
第一節 魯國的特色
第二節 孔子的先世與孔子的人格
第三節 孔子與其時世
第四節 孔子與政治
第五節 孔子與教育
第六節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第一節 三晉及田齊的興起
笫二節 魏文侯李剋吳起
第三節 秦的變法
第四節 經濟的進步與戰爭的變質
第五節 國際局麵的變遷
第六章 戰國時代的思潮
第一節 新知識階級的興起
第二節 墨子
第三節 墨子與墨傢
第四節 孟子許行及周官
第五節 楊硃陳仲莊周惠施老子
第六節 鄒衍荀卿韓非
第七章 秦始皇與秦帝國
第一節 呂不韋與嬴政
第二節 六國混一
第三節 新帝國的經營
第四節 帝國的發展與民生
第八章 秦漢之際
第一節 陳勝之起滅
第二節 項羽與巨鹿之戰
第三節 劉邦之起與關中之陷
第四節 項羽在關中
第五節 楚漢之戰及其結局
第九章 大漢帝國的發展
第一節 純郡縣製的重建
第二節 秦漢之際中國與外族
第三節 武帝開拓事業的四時期
第四節 武帝的新經濟政策
第十章 漢初的學術與政治
第一節 道傢學說的全盛及其影響
第二節 儒傢的正統地位之確立
第三節 儒傢思想在武帝朝的影響
第十一章 改製與“革命”
第一節 外戚王氏的專權
第二節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節 從王莽復起至稱帝
第四節 王莽的改革
第五節 新朝的傾覆
第六節 東漢的建立及其開國規模
附錄
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
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
北宋外患與變法
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
精彩書摘
呂不韋與嬴政
秦皇掃六閤,虎視何雄哉!
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啓,大略駕群纔。
收兵鑄金人,函榖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颱。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像五嶽,揚波噴雲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迴?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李白《古風》之一)
這首壯麗的詩是一個掀天揭地的巨靈的最好速寫。這巨靈的來曆,說來話長。
秦始皇與秦帝國中國史綱當長平之戰前不久,有一個秦國王孫,名子楚的,被“質”在趙。他是太子安國君所生,卻非嫡齣,他的母親又不得寵。因此趙人待他很冷薄,他連王孫的排場也苦於維持不住。但是陽翟(韓地)大賈呂不韋在邯鄲做買賣,一看見他,便認為是“奇貨可居”。
不韋見子楚,說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笑道:“你還是去光大自己的門庭罷!卻來光大我的!”不韋說:“你有所不知,我的門庭要等你的來光大。”子楚明白,便和他商量兩傢光大門庭的辦法。原來安國君最愛幸的華陽夫人沒有生育的希望,安國君還沒有立嗣。不韋一麵獻上巨款,給子楚結交賓客,沽釣聲名;一麵輦瞭巨款,親到秦國,替他運動。不久華陽夫人便收到許多子楚孝敬的珍寶,不久她便時常聽到人稱贊子楚的賢能,不久她的姊姊便走來替她的前途憂慮,大意說道:“妹妹現在是得意極瞭。但可曾想到色衰愛弛的一天?到時有誰可倚靠!就算太子愛你到老,他百歲之後,繼位的兒子,要和自己母親吐氣,你的日子就不好過。子楚對你的孝順,卻是少有的。何不趁如今在太子跟前能夠說話的時候,把他提拔,將來他感恩圖報,還不是同自己的兒子一般?”華陽夫人一點頭,子楚的幸運便決定。
不韋迴到邯鄲時,子楚已成瞭正式的王太孫。不韋也被任為他的師傅。他們成功之後,不免用美人醇酒來慶祝一番。邯鄲在戰國以美女著名。不韋的愛姬,尤其是邯鄲美女的上選,妙擅歌舞。有次她也齣來奉酒,子楚一見傾心,便要不韋把她相讓。不韋氣得要死,但一想過去的破費和將來的利益,隻得忍氣答應。趙姬既歸子楚,不到一年(正當長平之戰後一年),産瞭一子,即是後來做秦王和秦始皇帝的嬴政。當時傳說,趙姬離呂傢之時,已經孕瞭嬴政。但看後來不韋所受嬴政的待遇,這傳說多半是謠言。
嬴政於前二四六年即王位,纔十三歲。這時不韋是食邑十萬戶的文信侯,位居相國;他從前的愛妾,已做瞭太後,並且和他私續舊歡。不韋的權勢可以想像。他的政治野心不小,他招賢禮士,養客三韆,打算在自己手中完成統一的大業。但嬴政卻不是甘心做傀儡的。他即位第九年,太後的姘夫繆毐在鹹陽反叛,他用神速的手段戡定瞭亂事以後,乘機把太後的政權完全褫奪;並且株連到呂不韋,將他免職,逐歸本封的洛陽,過瞭兩年,又把他貶到蜀郡。在憂忿夾攻之下,不韋服毒自殺。
不韋以韓人而執秦政,他所客養和援用的又多三晉人,和他結交的太後又是趙女。這種“非我族類”的勢力是秦人所嫉忌的。不韋罷相的一年(秦王政十年),適值“鄭國渠”事件發生,更增加秦人對外客的疑懼。鄭國也是韓人,為有名的水利工程師。韓廷見亡國的大禍迫在眉睫,派他往秦,勸秦廷開鑿一條溝通涇水和洛水的大渠,藉此消磨秦的民力,延緩它的對外侵略。這渠纔鑿瞭一半,鄭國的陰謀泄露。其後嬴政雖然聽瞭鄭國的話,知道這渠也是秦國的大利,把它完成,結果溉田四萬多頃,秦國更加富強;但鄭國陰謀的發現,使秦宗室對於遊宦的外客振振有詞。嬴政於是下瞭有名的“逐客令”,厲行搜索,要把外籍的遊士統統趕走。這命令因為李斯的勸諫而取消。但不韋自殺後,嬴政到底把所有送他喪的三晉門客驅逐齣境。可見逐客令是和不韋有關的,也可見不韋的坍颱是和種族之見有關的。
六國混一
嬴政既打倒瞭呂不韋,收攬瞭秦國的大權,便開始圖謀六國。這時,六國早已各自消失瞭單獨抗秦的力量。不過它們的閤從還足以禍秦。嬴政即位的第六年,秦國還吃瞭三晉和衛、楚的聯軍一次虧,當時大梁人尉繚也看到的,假如六國的君主稍有智慧,嬴政一不小心,會遭遇智伯、夫差和齊湣王的命運也未可知。但尉繚不見用於祖國,走到鹹陽,勸嬴政道:“願大王不要愛惜財物,派人賄賂列國的大臣,來破壞他們本國的計謀,不過化三十萬金,六王可以盡虜。”嬴政果然采納瞭這策略。此後六國果然再不費一矢相助而靜待嬴政逐個解決。
首先對秦屈服,希望以屈服代替犧牲,而首先受犧牲的是韓。秦王政十四年,韓王安為李斯所誘,對秦獻璽稱臣,並獻南陽地。十七年秦的南陽守將舉兵入新鄭,虜韓王,滅其國。李斯赴韓之前,韓王派瞭著名的公子韓非入秦,謀紓國難,嬴政留非,想重用他。但不久聽瞭李斯和另一位大臣的讒言,又把他下獄。口吃的韓非有冤沒處訴,終於給李斯毒死在獄中。
韓亡後九年之間,嬴政以迅雷烈風的力量,一意東徵,先後把其餘的五國滅瞭。這五國的君主,連夠得上說抵抗的招架也沒有,雞犬似的一一被縛到鹹陽。隻有俠士荊軻,曾替燕國演過一齣壯烈的悲劇。
秦王政十九年,趙國既滅,他親到邯鄲,活埋瞭所有舊時母傢的仇人;次年迴到鹹陽,有燕國使臣荊軻卑辭求覲,說要進獻秦國逃將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最膏腴的地域督亢的地圖。獻圖的意思就是要納地。秦王大喜,穿上朝服,排起儀仗,立即傳見。荊軻捧著頭函,副使秦舞陽捧著地圖匣以次上殿。秦舞陽忽然股栗色變,廷臣驚怪,荊軻笑瞧瞭舞陽,上前解釋道:“北番蠻夷的鄙人,未曾見過天子,所以惶恐失措,伏望大王包容,俾得完成使事。”秦王索閱地圖,荊軻取瞭呈上。地圖展到盡處,匕首齣現!荊軻左手把著秦王的袖,右手搶過匕首,就猛力刺去,但沒有刺到身上,秦王已斷袖走開。秦王拔劍,但劍長鞘緊,急猝拔不齣,荊軻追他,兩人繞柱而走。秦廷的規矩,殿上侍從的人,不許帶兵器,殿下的衛士,非奉旨不許上殿。秦王忙亂中沒有想到殿下的衛士,殿上的文臣那裏是荊軻的敵手。秦王失瞭魂似的隻是繞著柱走。最後,侍臣們大聲提醒瞭他,把劍從背後順力拔齣,砍斷瞭荊軻的左腿。荊軻便將匕首嚮他擲去,不中,中銅柱。這匕首是用毒藥煉過的,微傷可以緻命。荊軻受瞭八創,已知絕望,倚柱狂笑,笑瞭又罵,結果被肢解瞭。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是荊軻離開燕國之前,在易水邊的彆筵上,當著滿座白衣冠的送客,最後唱的歌,也可以做他的挽歌。
荊軻死後六年(前二二一年),當秦王政在位的第二十六年而六國盡滅。於是秦王政以一道冠冕堂皇的詔令,收結五個半世紀的混戰局麵,同時宣告新帝國的成立。那詔書道:
……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已而倍約,與趙、魏閤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
所有六國的罪狀,除燕國的外,都是製造的。詔書繼續說道: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在睥睨古今,躊躇滿誌之餘,嬴政覺得一切舊有的君主稱號都不適用瞭。
戰國以前,人主最高的尊號是王,天神最高的尊號是帝。自從諸侯稱王後,王已失瞭最高的地位,於是把帝拉下來代替,而彆以本有光大之義的“皇”字稱最高的天神。但自從東西帝之議起,帝在人間,又失去最高的地位瞭。很自然的辦法,是把皇字挪下來。秦國的神話裏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為最貴。於是李斯等上尊號作泰皇。但嬴政不喜歡這舊套,把泰字除去,添上帝字,閤成“皇帝”;又廢除周代通行的謚法(於君主死後,按其行為,追加名號,有褒有貶的),自稱為“始皇帝”,預定後世計數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同時始皇又接受瞭鄒衍的學說,以為周屬火德,秦代周,應當屬剋火的水德;因為五色中和水相配的是黑色,於是把禮服和旌旗皆用黑色;又因為四時中和水相配的是鼕季,而鼕季始自十月,於是改以十月為歲首。鄒衍是相信政治的精神也隨著五德而轉移的。他的一些信徒認為與水德相配的政治應當是猛烈苛刻的政治,這正中始皇的心懷。
中國史綱/跟大師學國學·精裝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