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最伟大的一周:六天改变二战进程

最伟大的一周:六天改变二战进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比尔.耶讷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3-2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1104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35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76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big week”——“大礼拜”空袭是二战乃至20世纪军事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是二战结束的序幕。

空军力量第*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战略空军作为一种改变战争结果的方式正式诞生。

自“大礼拜”以后,一支成熟的美国航空队应运而生。

在通往二战胜利的大道上,“大礼拜”是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虽然“大礼拜”既没能粉碎德国空军,也没能捣毁德国的飞机制造业,但它却摧毁了德国人的骄傲自满, “大礼拜”没能宣告一场血腥战争的结束,却标志着战争达到了高潮。

“大礼拜”以后,德国空军再也无法宣称他们对德国领土真正拥有并行使着制空权。事实将证明“大礼拜”是战争获胜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内容简介

二战进行到1944年初,希特勒凭借犀利的兀鹰军团,占尽空中优势,牢牢盘踞着欧洲大陆。盟军如果想要踏入希特勒的欧洲堡垒,就必须先从强大的德国空军手中抢过制空权。为此,美国战略空军制定了一项名为“big week”的秘密行动计划:

在1944年2月20日至25日的一周内,美国战略空军第8军和第15军将会同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冲过世界上守卫*严密的交叉火力网,向十余个德国飞机制造基地发起摧毁性的轰炸,并尽量给德国现役战机造成损失。

在这六天里,展开了一场二战开始以来规模*大的轰炸行动,约1万吨炸弹被投下,如一场毁灭之雨,倾泻在德国各地,希特勒的飞机基地无一幸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复原。


作者简介

比尔?耶讷(Bill Yenne)美国作家,历史学者,美国记者-作者协会、美国航空史协会会员。截至2012底,出版超过36本非虚构作品和数部小说。曾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战百科全书的编写,并在美国“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Smithsonian”频道(人文、自然探索类节目)和德国ARD电视台上过纪录片类节目。BBC在线历史栏目曾推荐其作品,俄罗斯之声电台对其做过访问。

目录

前言/1

序言/1

第一章 空战的诞生/1

第二章 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空战/7

第三章 美国为空战做准备/12

第四章 参战/16

第五章 伯克利广场上的神秘住宅/28

第六章 一条陡峭的学习曲线/37

第七章 履行承诺/51

第八章 明确使命/59

第九章 波因特布朗克/66

第十章 不惜一切代价深入/79

第十一章 黑色一周/93

第十二章 抓住转机/107

第十三章 “论证行动”/117

第十四章 周日破晓之前/127

第十五章 星期天,2月20日/134

第十六章 机翼与希冀/149

第十七章 星期一,2月21日/157

第十八章 星期二,2月22日/164

第十九章 星期三,2月23日/176

第二十章 星期四,2月24日/183

第二十一章 星期五,2月25日/197

第二十二章 条条大路通欧洲/206

第二十三章 突破高墙/217

第二十四章 全面崩溃/224

结语/235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空战的诞生

“我看着它从空中坠落,几秒钟就消失不见。”三十岁的意大利飞行员朱利奥·扎沃迪回忆起自己朝利比亚的目标投下第一枚炸弹的经历时,仍然觉得惊心动魄,“不一会儿,我看到营地中央腾起一小团黑云。我击中目标了!”

2011年,全世界都目睹了北约空军在推翻穆阿迈尔·卡扎菲在利比亚长达42年的统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不过相比于二战时期那些伟大的战役,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在空战历史上只能算一个脚注。

在整个空战历史中,2011年既不是转折点,也不是临界点,它只是一个百年纪念。

在整整一百年前的1911年,也是在同一片土地的上空,扎沃迪中尉投下了第一枚炸弹,从而开启了整个空战历史。

20世纪初期,随着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出现,全世界的军队都开始采购飞机。不过就如19世纪军队所用的热气球一样,这些飞行器也只是作为静态的观测平台之用。

在20世纪早期欧洲各国的战争中,意大利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取了北非的一块殖民地,也就是后来的利比亚地区。当年11月,意大利便成立了一支空军分队,朱利奥·扎沃迪就是其中的一名飞行员。

“今天有满满两箱炸弹运达,”扎沃迪在给那不勒斯的父亲的信中写道,“我们会从飞机上将它们投下去。奇怪的是,事先没人告知我们此事,我们也没有从上级那接到任何指令,所以我们小心翼翼地将炸弹搬上飞机。把这些家伙扔在土耳其人身上应该很有趣。”

余下的故事就是历史了。

三年后,欧洲各大国的军队均已配备了小型的空军部,他们正处在一战开启前的痛苦关头。

然而,主流的技术机构在理解该项设置的战略重要性上还稍显迟钝。1910年10月,《科学美国人》杂志就抨击了将飞机作为战争武器的观点,指出:“除了完成侦察任务外,我们认为飞机的实用性相当有限,因为它的运载能力很小,而且如果要避开敌方炮火,就只能在高空操作,而且它朝陆地上的城市、堡垒、敌营或者军队投下的爆炸物的破坏力相当有限,更别提海上的战舰了。总而言之,飞机对战事没有任何实质效果。”

接下来的1914年到1918年间,在一战战场的上空,扎沃迪那一代的年轻飞行员们即将证明这本权威杂志言论的谬误。

的确,在战争初期,飞机仍然只是作为观测平台使用,然而空对空的战争却是空战进化史中的自然步骤。作战双方都拥有飞机和飞行员,他们很快就会在战壕上空狭路相逢,起初的对峙确实比较绅士,或者说很有骑士风范,因为这些空中勇士彼此之间还是有些共通之处的,这是他们在地面上的同胞们都遥不可及的。

然而要不了多久他们就意识到,那些在战壕里握着毛瑟枪瞄准你头颅的敌人,就和这些脖子上绕着丝巾、驾驶着喷漆的信天翁战斗机滑翔而过的敌人一样,向着同一面旗帜致敬。有人在空中拔出手枪,第一架飞机被击落,空战就此打响。

很快,像朱利奥·扎沃迪这样飞过敌军战线的空中观察员就意识到他们可以轻易地投下爆炸物。战术轰炸作为一种学说就此诞生了。用《科学美国人》杂志的话说,空投炸弹真正开始“对战事产生实质效果了”。

与此同时,一些富有远见的空军理论家开始想象,如果空军部署得当的话,很可能不仅只对战场产生“实质效果”,还会直接决定战争的进程和结果,这就是有名的战略制空权理论。

简单地说,战术轰炸就是从空中轰炸敌方目标,比如,军营、机场以及防卫工事等等,作为前线或近前线空对陆整体战争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战术空军与海军和陆军的目标一致,并且相辅相成。

相比之下,战略空军的目标则与前线发生的战事并无特别关联。战略空军主要是一种通过打击敌人后方——比如工厂、发电厂和城市——用来支持战争的手段,最终达到打击敌方作战意志的目标。

战略飞机与战术飞机自然有所不同,前者航程更远,载重更大——当然超过了1914年制造的普通飞机。

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航空技术才发展到将大型飞机投入实用的阶段。伊戈尔·西科斯基是俄国的一名工程师和航空爱好者,也是战略制空权理论的先驱之一,他于1913年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战略轰炸机,三十年后,他还发明了惊艳世界的首架实用直升机。第一架轰炸机以10世纪的俄国英雄伊利亚·穆罗梅茨(或者穆罗梅茨)命名,该机本来被设计为大型客机,战争开始后改装成轰炸机,由四个引擎驱动。在此之前,除了该机的原型“俄罗斯勇士”以外,还没有过四引擎飞机。

到了1914年至1915年间的冬天,这类大型轰炸机开始大量投入到对德战争中。每架飞机的载弹量超过半吨,航程接近400英里,能准确击中德国边界后方的目标。当时俄国人发动了400多起空袭,而德国人却无反击之力。只是后来随着其他因素的介入,俄国军队经历一开始的几场胜利后,在1917年的陆战中失利,沙皇退位,俄国十月革命很快来临。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的确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它在这场人类的大戏剧中却只扮演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后来伊戈尔·西科斯基从俄国移民到美国,直到下一场世界大战以后,战略制空权理论几乎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西线很快就开始效仿东线的战略空战。1915年2月,英国向比利时沿海城市中的德属阵地发起空袭,德国人进行反击,对巴黎和北至纽卡斯市的英国城市发动齐柏林飞艇式进攻。5月31日夜间,也就是一战开始后的第十个月,伦敦第一次感觉走到了穷途末路。大约一周以后,奥地利的飞行员们在南线战场完成了第一次远程战略任务,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及其周围燃起了数场大火。到1917年止,德国人一直使用远程的固定翼哥达轰炸机来对付伦敦。

1918年4月,英国皇家空军独立服役后不久,就对德国鲁尔地区以及南至法兰克福的城市发起了一系列空袭,不过这更多的是一场战略轰炸试验,而非真正的攻势。而英国原计划于1919年春天对德国展开全面战略空中攻势,并将柏林列为打击目标,然而一战在1918年提前结束,这一计划因此未能实施。

一战中,尽管美国的人力增援对协约国取得胜利至关重要,但其空中力量的投入并不广泛,几乎完全停留在战术行动的层面上。然而,战略制空权这一理念却给当时美国远征军(AEF)的指挥官比利·米切尔上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米切尔的上级,也就是美国远征军的总司令,绰号为“黑桃杰克”的约翰·J.潘兴上将严格认定空军只能为地面战提供战术支持,这也是当时的传统观点。然而,米切尔却看到了空军广泛应用的潜力。他想见到美国远征军的飞行员们在他的武器供应下狠狠打击敌人,而不是像大炮一样,仅仅被地面指挥官们当作另一种武器。

后来米切尔成为美国战略制空权理论的第一位主要倡导者,但他的思想却从未在战争中得到实践,一部分是因为,尽管当时战略轰炸理论在英国和法国已经成为一种试验性的学说,但在美国军方却还未被接受。

“飞机在极短的时间内能移动数百英里,所以,即使敌国发现其正在越过边界入侵,也无法预测其打击目标是什么,”有先见之明的米切尔写道,他描述了未来多年后的一种战争方式,“飞机能用枪支、炸弹和其他武器来打击从空中可见的任何目标,城镇、铁轨和隧道全都无处遁形。这不仅适用于陆地,在水上更是如此,因为在水面上,任何目标都无法藏匿,除非它能潜入水下。”

一战以后,米切尔晋升为陆军准将,他成了支持战略制空权理论的核心人物。米切尔辩称,建造和操作战略轰炸机的费用要比战舰更低,而且能让美国军队更加快速和便捷地出现在全世界任何需要的场合。

“除非上方的领空得以保全,否则任何陆军和海军都无法存活,”米切尔在1925年写道,“从另一方面来说,空军是当代唯一能独立作战的组织,因为陆军和海军都无法上升到2万英尺的高空来作战。”

1921年,米切尔向国会声称他的轰炸机能击沉海上的任何船舰,这个言论激怒了海军。为了证明他是错误的,美国海军同意米切尔在他们于一战结束时俘虏的、而且正待处置的一些德国战舰上试验他的理论。

交战规则由海军的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制定,炸弹的重量和飞机的数量也由海军规定,而且海军保留在任何时候叫停交战的权利。在1921年7月举行的一系列演习中,米切尔和陆军航空勤务队对停泊在切萨皮克湾的德国船舰发起进攻,先是一架驱逐舰被击沉,接着是“法兰克福号”轻型巡洋舰,最后是重装战舰“东弗里斯兰”。米切尔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不过美国陆军和海军的官方并没有心服口服。

“飞机上拥有人类发明的最有力的武器,”米切尔警告说,“它们装载的不仅有枪支大炮,还有重型导弹,导弹利用重力作为推进力,比任何其他武器更具破坏性。如果这样一枚导弹击中一艘战舰,能将其彻底摧毁。可以想见,这对将来的国防系统意味着什么。虽然说战舰相对来说较难摧毁,可是想象一下,要击沉其他船只和商船是多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由于米切尔越来越直言不讳,美国陆军将他从弗吉尼亚的兰利机场(距离华盛顿太近)调到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附近的凯利机场。1925年,海军的“谢南多厄河”号飞艇坠毁,人员伤亡惨重,米切尔给陆军部和海军部的国防管理扣上了“无能”和“叛国”的帽子。美国陆军也受够了米切尔,他被送上军事法庭,遭到指控,降为上校,并被革职减薪。米切尔于1936年过世,可惜他没看见几年后战略空军在二战中为同盟国取胜起到的关键作用。

不过在比利·米切尔死前,未经检验的战略制空权理论已经拥有一批支持者,而且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空军队伍中已经晋升到有影响力的位置。在英国和美国,大型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正在研发之中,而在德国,制空权已经被完全纳入战争学说之中了。

第二章 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空战

当比利·米切尔正在神秘预言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时,大西洋彼岸风起云涌,推动了欧洲国家和整个世界进入二战的进程。

在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向德国征收巨额赔款和强加经济限制,将本就摇摇欲坠的德国经济推向了悬崖,也为酝酿下一场大战创造了环境条件。

20世纪20年代,其他国家正在经历十年的繁荣时期,德国却经历着危机。战前的德国一度是中欧的工业强国,但因为战败和《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经济陷入崩溃。失业和恶性通货膨胀达到了令人惊愕的程度,即便在现代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上几乎都找不到可比的时期。而《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还包括禁止德国拥有空军甚至航空工业。

雪上加霜的是,《凡尔赛条约》还要求德国接受作为战争的唯一责任人。尽管德国的确是同盟国的主要作战方,但一战双方均有众多国家参与,对于发动战争全都难辞其咎。正因为《凡尔赛条约》明显针对德国,所以它为德国形形色色的极端分子提供了达成共识的基础,也成为不同政治派别的煽动者们发表激烈演说时的众矢之的。

在群龙无首的混乱漩涡中,最终出现了一位强大而又魅力十足的领袖,他对民众许下诸多承诺,被这些渴望重回战前荣耀的民众所拥戴。

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党于1934年上台,这让德国一度下滑的经济得到了逆转。希特勒成为元首后,开始违背《凡尔赛条约》,重整德国军备。1936年,他的军队占领了国际联盟控制的莱茵兰,此举再次公然违抗了条约规定。

德国与他战时的对头英法之间的冲突迅速升级,但后者并无意挑衅希特勒而冒险引起又一场战争。苏联方面也是如此,尽管纳粹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确存在巨大的意识形态分歧。在希特勒1926年发表的宣言《我的奋斗》中,他长篇累牍地阐述了欲将苏联的大片领土并入其第三帝国的野心,但因为这本大部头著作多半是他的自传,所以当时其他国家并不以为意。

随着希特勒入侵他最近的邻国,二战的定时炸弹开始进入倒计时。1938年3月,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此举被称为“德奥合并”。这满足了两国日耳曼民族中心主义者们的愿望,他们乐于见到所有说德语的民族统一于一国境内。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大量的日耳曼人,所以希特勒随后要求捷克境内讲德语的苏德台地区也并入他的第三帝国。在名义上独立的港口城市但泽,也聚居着很多日耳曼人。几个世纪以来,但泽被波兰和普鲁士轮流占领,直到1920年国际联盟从德国手中夺走但泽,波兰重组,成立了“但泽自由市”。但泽在波兰语中被称为“格但斯克”,被波兰的国土所包围,所以波兰人对它一直垂涎;而德国人对其也觊觎已久,因为他们曾经拥有但泽长达一个多世纪,所以想要收回“失地”。

1938年9月,在臭名昭著的首脑会议上,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和法国总统爱德华·达拉第飞往纳粹党的母城慕尼黑与阿道夫·希特勒会面。元首告诉这两位先生苏德台应该妥善归于德国,并承诺这将是他最后的领土野心。捷克自然表示抗议,但张伯伦和达拉第对此视而不见,同意了希特勒的要求。张伯伦飞回英国后,还得意地宣称他帮助达成了“我们时代的和平”谈判。

1939年3月,希特勒决定吞并剩余的捷克领土。“我们时代的和平”价码再次上涨。为了避免战争,张伯伦和达拉第几乎不遗余力地安抚希特勒。捷克就像医院病床上的临终病人,已无力回天。这个贫穷的国家最终被瓜分了,斯洛伐克地区成了一个受德国保护的半自治的卫星国家,而余下的部分则成立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两个月后,希特勒与意大利的法西斯“领袖”本尼托·墨索里尼签署了一份名为《钢铁条约》的协定,呼吁德意两国在战时进行合作。该条约的签订似乎令二战进一步逼近,而且取名为“钢铁条约”,听上去并不像是善意的联盟。

8月24日,希特勒派他的外交部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前往莫斯科,与苏联的铁腕人物约瑟夫·斯大林签订了一项互不侵犯条约。这让常常对这两人大加讽刺和妖魔化的全球媒体大跌眼镜,右翼的恶魔希特勒居然与左翼的魔鬼斯大林为伍了。

一周后,在1939年9月1日早晨,德国军队横跨波兰边境,炸弹开始降落在波兰境内。在伦敦,内维尔·张伯伦提议再次谈判,但当时的希特勒已经拿到了最好的筹码——他表示谈判的时间早已过了。

张伯伦找达拉第协商,他们都意识到谈判的时机的确已经过了。9月3日,英法对外宣称他们与第三帝国已经开战两天,“我们时代的和平”将不复存在。

德国入侵波兰不仅震惊了世界政坛,精确整合的德国战争机器也让世界军事界感到惊叹,这是世界上最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整体优质的军事力量。德国人的闪电战是一种陆军和空军密切协同的攻势,是世界上最为迅速和高效的军事进攻模式。迅速移动的坦克、机动部队、俯冲轰炸机、伞兵部队——通力合作成为一支紧密团结、纪律严明的军事力量——这让全世界尤其是作为防御者的波兰感到震惊。德国仅仅用了三周就征服了波兰,其中德国空军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让空军的支持者和怀疑论者同样感到惊讶。

德国征服波兰以后——自然包括吞并大港口城市但泽——英法派遣了少量轰炸机飞到德国上空,不过多半并没有发起进攻。此时的欧洲迎来了二战的短暂平息。1939年至1940年间的整个冬天,盟军和德军分坐在戒备森严的法德边境两边,面面相觑。一切都太风平浪静了,以至于报纸记者称这段期间为“胶着战”或“非实战状态”。

1940年4月9日,德国进攻西线。

很快胶着战又变成闪电战。德国军队迅速占领了丹麦和挪威。5月10日,德国人对西线展开重大攻势,几乎复制了1914年一战开始时他们对比利时和法国的进攻模式。到5月28日止,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悉数投降,德国军队开始涌入法国。到6月14日,德军控制了巴黎,他们在五周内取得了为期四年的一战持久战都没能达到的战绩。

6月4日,在几乎无法逃脱德国军队的情况下,英法联军将一切军备都弃置法国,从法国海岸的敦刻尔克撤退,靠着只有21英里宽的英吉利海峡将德国的精锐部队阻断开来。6月22日,法国最终也缴械投降了,只留下英国独自对抗德国闪电战的猛攻。

正当希特勒准备横跨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之时,英国民众都团结在新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周围。丘吉尔于5月10日就职,他宣誓说:“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泪水和汗水。”他向希特勒叫板说,在英国的海滩、街道和每一个村庄,德军都将遭遇顽强的抵抗。然而,纳粹空军司令、陆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坚称他的轰炸机可以轻松征服英国,计划中的海上入侵将如履平地。

8月,德国空军对英国的港口、工厂和城市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连续轰炸。很快,进攻转向英国首都,也就是残酷的伦敦闪电战。

唯一阻止德军轻松取胜的就是虽寡不敌众,却无比英勇的英国皇家空军,尽管他们与德军的对抗如同蚍蜉撼树。英国空军人数不足一千,而纳粹空军有其足足四倍之多,但是英国皇家空军每摧毁十二架德国轰炸机,自身仅损失一架。丘吉尔称那是英国皇家空军的“光荣时刻”。

6月,德国空军将荷兰鹿特丹的市中心夷为平地,这彻底浇灭了荷兰人的反抗之心,然而,几个月后,纳粹空军在英国人身上却未能重复这一战绩。不过,伦敦闪电战确实让不列颠猝不及防,也士气大降。

为了支撑闪电战,德国空军采用了整体的战术性空中作战,这为战术空战带来了一场变革。他们研发了成功的作战飞机,掌握了正确的战术,取得了威慑性的卓越战绩。

德国人向世界表明,未来 最伟大的一周:六天改变二战进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最伟大的一周:六天改变二战进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最伟大的一周:六天改变二战进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最伟大的一周:六天改变二战进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二战进行到1944年初,希特勒凭借犀利的兀鹰军团,占尽空中优势,牢牢盘踞着欧洲大陆。盟军如果想要踏入希特勒的欧洲堡垒,就必须先从强大的德国空军手中抢过制空权。为此,美国战略空军制定了一项名为“big week”的秘密行动计划:

评分

在这六天里,展开了一场二战开始以来规模*大的轰炸行动,约1万吨炸弹被投下,如一场毁灭之雨,倾泻在德国各地,希特勒的飞机基地无一幸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复原。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看

评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嗨!将就看吧!

评分

OK?OK?OK????OK

评分

一直在追书,出版发货快。

评分

很好的东东,物流较快。全五分

评分

书的内容信息量超大。超喜欢。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最伟大的一周:六天改变二战进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