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4
弗洛伊德:“被压抑之物将会重返。”
莲花生大师:“望向欲望的本质,会看到无边光芒。”
不要害怕和压抑欲望,而是应该重新疏导、驾驭它,为我们所用。
因为欲望乃是强有力的生命能量,可把我们引导至自由与极乐。
你常满怀兴致去吃期待已久的大餐,食毕不仅没有满足感,甚至更为失落?总是嫌另一半陪你的时间不够多,常在爱中感到孤单?没有办法忍受别人不将你放在眼里,老是觉得自己不被喜欢?稍不顺心,就暴饮暴食,焦躁难耐?孩子不听你的话,即愤怒不已,斥声责骂?
追根究底,一切都是欲望在作祟。
弗洛伊德与佛法认为欲望是人对人世痛苦现实的自然反应,一旦脱离欲望,我们就不再是自己。透过欲望,反而能帮助我们了解自我,面对生活的烦琐与生命的困顿。因此,本书以佛陀的“四圣谛”为架构,印度神话《罗摩衍那》为经纬,融会贯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结合个案研究,提出各种实际建议,调和我们对欲望的矛盾观点,让我们对人类的欲望,有耳目一新的认识,进而通过欲望的驱力,达到身心灵的和谐与平静。
书中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欲望的渴求”,讲述的是人面对欲望的一般心理与反应;第二部分名为“执着”,说明人一旦了解世上绝无可以带来满足的客体时,将会产生何种变化;第三部分名为“执之止息”,它点出,对待欲望,除了放弃与执着之外,仍有第三种方式能引导我们,让精神惊人地成长;第四部分“欲望之道”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欲望而非为其所用,进而达到喜乐的境界。
罗马克·爱普斯坦(Mark Epstein),美国著名精神科医师,在纽约市自行开业,常受邀演讲,谈论佛教禅修法对心理治疗的价值。已出版多本著作,包括Thoughts without a Thinker,Going to Pieces Without Falling Apart,Going on Being。常为Tricycle:The Buddhist Review,Yoga Journal等杂志撰稿。
致谢
前言 因噎废食
第一部 欲望的渴求 / 001
第一章 《罗摩衍那》 / 003
故 事 / 007
风神之子 / 011
缺少了些什么 / 013
第二章 左 道 / 017
中 道 / 020
情欲渴求 / 023
喂食每个人 / 027
出神狂喜 / 032
障碍之主 / 035
第三章 欲求不满 / 041
间 隙 / 044
半甜半苦 / 049
铭刻在石上 / 053
第二部 执 着 / 057
第四章 分离的滋味 / 059
爱中的孤单 / 062
客体的终结 / 067
第五章 不堪回首 / 071
饿 鬼 / 073
克 制 / 078
第六章 出 离 / 083
出离心 / 084
塔帕斯与卡玛 / 087
无限之岸 / 092
第三部 执着的终结 / 099
第七章 从客体到主体 / 101
主体的诞生 / 102
一丁点空间 / 105
“存在”与“施为” / 108
第八章 促进发展的环境 / 113
少即是多 / 114
静定与急躁 / 118
媒介区 / 120
第九章 果 实 / 129
抵 抗 / 130
他者的欲望 / 133
河 岸 / 134
恩 典 / 138
内观的主体 / 140
欲望稀少 / 143
第四部 欲望之道 / 147
第十章 忠 告 / 149
欲望之道的几项原则 / 151
蓝 线 / 154
不可摧毁性 / 160
第十一章 跳进跳出 / 165
参考书目 / 170
1. 焦虑的反面不是宁静,而是欲望。
2. 与其说禅修减轻我的焦虑,不如说禅修让我焦虑更轮廓分明。它让我带着焦虑去正视那个让我感到困惑的世界,让我对世界理解得更全面。也许可以这样说,禅修带我看出焦虑的另一面是欲望。两者互相依赖,而非两不相干。
3. 欲望把人带离自己,带入人际关系之中,却也同时把人带入自己更深处。焦虑则将人带回自己,但只是回到那个已知的自己。
4. “分离”与“合一”其实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的两面,就像潮起和潮落。
5. 事实上,由欲望引入的不安全感,要比我们认定的舒服感更接近佛教所说的实相。
6. 就像世界各大宗教认定的,人如果完全臣服于欲望,后果将不堪设想。不过,又犹如修行欲望之道的人所发现的,欲望必然会带来的失望一样可以是有趣的。它能深化我们的内在生命,茁壮我们的灵性,照明事物的实相。
7. 规避孤单感终属徒劳,因为孤单感只是我们用来掩饰不安全感的面具。正如佛陀教导过的,最能体会何谓“无我”的时刻,莫过于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刻。
8. 正如心理治疗师所发现的,人倾向于追逐满足,眷恋过去曾带给我们满足之物,而不是去学习怎样与欲望过程必然会产生的“分离”共处。药物、酒精、性、吃喝、购物、调情、色情刊物和赌博,全都是我们用来规避失望的方法,然而它们正是最粗糙的执着。在情绪的层次,执着一般都跟坚持对方要完全符合我们的期望有关。
9. 通过亲密关系我们认识到,愈把对方看成客体,失望的时候就愈多。但这不是坏事,因为善加利用,失望感便可以成为改变我们彼此对待方式的契机。由于无法找到百依百顺的客体,我们会慢慢认识到他人是有自主性的主体。不断遭受挫折可以让出离心生起。当我们接受了没有人可以满足我们一切需要的现实,就能以“如其所是”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伴侣,不是依我们想象的方式看他们。
10. 佛法就是把生活过得丰满。
……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精神分析和佛教论欲望 [Open to Desire: The Truth About What the Buddha Ta]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精神分析和佛教论欲望 [Open to Desire: The Truth About What the Buddha Ta]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心理学的一本新书,慢慢来品读
评分好看
评分经典图书值得一读,经常买了,质量很好,经典图书值得一读,经常买了,质量很好
评分不错。。。。。。。。。。。。。。。。。。
评分推荐!!!推荐!!
评分在京东上购买东西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质量不错
评分好看
评分经典读物,值得拥有,不容错过
评分好看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精神分析和佛教论欲望 [Open to Desire: The Truth About What the Buddha Ta]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