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微凉 理想滚烫

岁月微凉 理想滚烫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姚娜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24207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265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岁月微凉理想滚烫
  孤独,可能是暗夜的辗转反侧或沉默流泪;可能是不经意之间察觉的对父母老去的亏欠;可能是一群人聊兴正酣时,却忽然品出 我们都像是时代的弃儿;可能是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心里瞬时有什么颓了下去;可能是特别想找个人聊聊,可话到嘴边却觉矫情与无用;可能是一次极度渴望不管 不顾的放纵,却于转念间想到了后果;可能是渴望有人解忧,却知道只能靠一个人努力。
  孤独,是一种充实而又空虚的矛盾感受,像鲁迅先生所写——“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我们终将发现,生活与成长,都是一己私事,这便是孤独的本源。



作者简介

  姚娜,一个80后的文艺青年,有自己的理想和渴望,在文字中能收获快乐和满足。


目录

初识北京 / 001
我的北京一天 / 008
爱上一座城 / 017
难以照亮的代际 / 023
京城一别 / 028
行在北京 / 034
成长之念 / 040
故乡之问 / 045
高处之答 / 051
同呼吸 共命运 / 057
沉重的钱 / 066
不易的青春 / 072
学区房之累 / 080
北京租客 / 087
北京的大 / 096
“外围”的睡城 / 104
北京的美 / 110
北京过客 / 117
北漂的孤独与情怀 / 124
给我一个红皮本 / 132
生活的真相 / 141
终有欢喜在心头 / 151
追寻生命中的温暖 / 158
未完成的北京故事 / 170
后  记 / 175


精彩书摘

  爱上一座城
  一
  我把一个场景想象了千遍万遍:在北京繁华的街道上,我开着一辆经典红的三厢轿车,上身着一件简约考究的白色衬衣,阳光温热洒在没有车窗遮挡的身上,车里放着安静小众的音乐;红灯亮起时,我的左侧停下一辆车,男主人公儒雅温暖,我碰巧撩发轻弄、浅笑嫣然地侧向一瞥,男主眼中闪现出刹那光彩;绿灯亮起时,我带着留印于他脑海一瞬的笃定淡然驶离,自己的心中也持久叠韵着诗意相遇的涟漪。我想得自己都沉醉了,可眼瞅都近而立之年,这场景仍是幻象。
  拆将开来,这个场景应该并未背负太多的实践难题——时间:阳光温热的某天;地点:双车道以上的某岔路口;人物:我和某陌生男子;故事:一瞬的相遇——可问题首先栽在了这辆车上。这辆车是上述场景得以实现的最基本载体,而这个载体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成了短板:其一,北京的摇号政策让我巩固了概率统计,但弱化了我对中签的期待;其二,北京的立身成本激发了我无穷的斗志,但每月盈余的工资打击了我对购车的愿望;其三,北京的车水马龙诱惑着我,但交通拥堵冷却了我对行车的憧憬。
  二
  我听一位友人调侃,工作几年后,还是只够胆在大型商场的五层以上扫货,而且一般出手都抓活动促销的时机。我听得乐不可支,觉得友人独辟蹊径地用极具画面感的概括形象例证了“这里是北京”。
  但这并不是调侃转为淡淡凉意的根本。凉意来自收入与支出相比的不及,来自心里念想与实际基调的错位,来自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冯仑那句著名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为很多挣扎在凉意中的年轻人的心理代言。
  我们总渴望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沦陷在这个世界慷慨的热意中。但事实上,世界根本就是冰冷无情的虚构,给你思想天马行空的宇宙之大,同时也给你画地为牢的方寸之狱。矛盾就在现实的紧缩与思想的奔放之间宣誓主权。
  在北京这座被寄予厚望的城中,矛盾是她始终潜藏伴随的属性。你想着混不下去就弃她而去,可她总有魅力让你犹豫逡巡;你想着吃穿不愁但图逍遥,可她总有魅惑让你奔着高处;你想着恨死了她所给的负累,可她总有迷药让你欲罢不能。
  北京像一个人的初恋,很难天长地久,却必定念念不忘。
  三
  我想在北京拥有一套自己的小房子,四十平方米的天地最是合意。我几乎想遍了把它装饰布置到温馨满当的各种样子,可惜行动的矮子决定了它离我仍是天涯无期。想象之巨如果没有匹配的实践,就会平添一些戏谑的意味。
  我想着这间小房子带给我的温度与饱满:下班后厨房里张罗的五味八珍,假期午后暖阳投射进来的温热明朗,满屋书籍随阅所带来的惬意与心灵质感,电视切换的声色流淌所带来的身心慵懒,专属空间所赋予的自在让发呆也显得有诗意。这是我现在租住的隔断间所无法带来的享受,是暂时空间所不允许的添置与丰富,是合租共享区域所不具备的干净与所不允许的偷懒。
  我想有这样一间房,将生活过得热气腾腾。物质是第一个站出来否定我的,父母是第二个站出来否定我的。物质泼我冷水,让我首先对比积蓄与首付的差距,其次对比收入与月供的差距,最后对比有生之年与贷款付讫年限的差距。父亲质问我:“这么小的房子能干什么?你究竟还打不打算嫁人?”母亲出来缓解,说:“父亲只是担心房子太小,日后不便过活。”
  其实,我知道,即便这么小的房子,我们一家之力也难以负担首付。可实际上,我从未打算动用父母养老的积蓄,我只是想,现实没给予我被祝福的机会,父母至少可以不再施压。他们看重了这间房所给予的所谓的潜在意味,却看轻了我对这间房所寄予的真正的表面意味。
  可我知道父母爱我,这连我对这间房原本仅能剩下的想象也被绑架了。
  四
  我看一群正当盛年的青年人,每天木然地挤在地铁站、公交车站,疲惫地应对工作加班,原本的假期闲适变成了难得的补觉解乏;常常规划盘算着财务收支和理财投资,积跬步只为离生活设想更近一步;偶尔潇洒地享受北京城赐予的锦衣玉食,恍若增强了自己留在这里的决心。
  我看他们,就是看自己。我们没有在最好的年华选择安逸平静,冲着北京所寓意的机遇追随心中圣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我们拜奉的圣经,可苦苦找不到照进现实的佐证。
  我们日出而作、日落未息,朝九晚五不再是白领生活的标签,而是一份人性化、惬意工作的奢牌。我们籍籍无名、心比天高,“在北京混出个样子”不仅是心底扎实的抱负,也是无数凉意袭来时御寒的暖宝。我们匆匆赶路、无暇侧盼,生怕羡慕与拷问牵制攀爬的脚步,实则不过是个人对存在感的怒刷。
  我们纵使对北京这座城有百般寄托,纵使对生活有百般抱负,但北京告诉我,她只接受一定比例的人对北京生活有宏大叙事的架构,其余的人爱莫能助。
  五
  我有一个新北京的身份、有一份研究所的清苦工作,凭借我廿余载求学所兑换的博士学位挣得,但这个学位并没有为我挣得很多人想当然的事业编制。曾有些不明真相却又好奇任性的生活观众询问编制,我答复“没有”,却换来了“你可真逗”、“这还骗我”、“怎么可能”、“谁信哪”等类似回应。这就是典型的揭人伤疤还在伤口上撒盐,先发问再质疑,考官与判官全当了。
  认识我的大多数人恭维一句“汝富贵勿相忘”,但事实的真相是博士学位并未给我带来他们所想象的华丽生活。每月的财务信息账户练就我不悲不喜的人生态度,每月的加班时间揭示我难称潇洒的生活现状,“吃得苦中苦”是自以为成立的条件,而“方为人上人”却是推导不出的结论。
  我们这一代人,鲜少再用“天之骄子”做褒喻之用。这个原本用来形容八十年代名牌大学生的词汇,在八十年代生人面前失去了世袭性。对绝大多数八十年代生人而言,大学求知不再应允高人一等的优越,不过是寻常故事,连包装也枉然。从小为应试作文搜刮的名人名言,似乎并未映射到现实中以强化其箴言的特点,成了一些听起来有道理但实则难在大多数人身上获得佐证的心灵鸡汤。
  我们很难在时代的洪流中从容不迫地成长,因为这一代人尚未能摆脱父辈和祖辈的传统意志,仍在俗世的成功标准鞭笞下忍辱负重。
  六
  但,我爱北京。无论她风情万种还是冷若冰霜,都散发着令我情浓意浓的魅力。
  虽然见惯了在北京应聘工作时的关系与裙带,并不一定因为实力的原因被淘汰出局,但我最终凭一己之力找到了一份立足的工作,这是我爱她的理由。
  虽然时有厌倦北京的辛劳奔波与负荷工作,并不一定能够看到等价的生活报酬,但我看到生活更进一步的可能和更上一层的希望,这是我爱她的理由。
  虽然望着北京楼宇的鳞次栉比,无奈于一个长期租客的家底,但我看着夜晚各色常亮的灯光,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会拥有其中一片光亮,这是我爱她的理由。
  虽然麻木地挤在北京的地铁上、蠕动在交通拥堵的各类路段上,但我始终能感受到北京的便利和资源,这是我爱她的理由。
  虽然前路有无尽的现实难题等着我,有一个新北京的成长需求压迫着我,但我仍能看见熹微光亮许我春秋,这是我爱她的理由。
  我爱她,也相信,有朝一日,我会配得上她。
  难以照亮的代际
  一
  博士毕业的时候,我原打算到外地一所高校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发挥我奔放的热情和尚可的表达给莘莘学子讲些通俗易懂的技能知识。求学多年,我发现大学几乎是传道授业的重灾区,善带团队、会做学问的教授们兴许有很多,但善讲大课、会深入浅出的教师们确实少很多。当然,每年两次的高校假期也格外诱人,让我觉得工作与生活的比重分配更接近活着的从容。
  但我的父亲用尽各种“曲线救国”的办法和鞭辟入里的角度,不遗余力地锻造我在思想层面上的崛起意识,力图将我的人生牢牢地烙印在北京的象征意义上。他有自己的盘算和道理,和许多外人所道的一样——北京鎏金闪耀、光芒万丈,一个人应当有拥抱她的决心和魄力。
  姜一定是老的辣,最终我怀着胡杨扎根沙漠一般的决心,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北京。
  那些原本已在外地为我摆过一次接风宴的朋友们,折了银子又浪费了感情。我的人生没有按照自制的剧本上演,愣是被父亲这个非著名导演从小剧场搬进了大剧院。这独角戏的制作包装确是变得精良了,可我自己身边熟悉的充当观众的朋友变得少了。
  二
  我想着,只要父亲高兴,那本身就是我的北京意义,但我很快发现了问题。
  父亲来北京的时候,我在合租户的空间让他局促着急,根本按捺不住归家的急切。他笑说,自己上洗手间的时候总觉得下一秒就会有租户敲门催促。我反驳,大家都是有素质的人。我的心紧了一下——是酸涩。我暂时还无力改变这种局面,而且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必须以物质的饱满来置换。因此,我难过的是,在我未具备创造一个专属空间的能力之前,我和父亲彼此渴望陪伴的念想终抵不过他归家自在的渴望。
  我尝试过治标的努力——友人慷慨地将她宽敞的大房子借给我们一家人住,是拎包入住的轻奢标准。我原本计划在房子完璧归赵之前,多给父亲讲一些我在北京努力向上的故事,与他一起分享一些我在北京尚未赏过的美景或吃过的美味,多为他描绘一下我对北京生活的蓝本设计。我想着,那故事里或许有他期待的振奋人心,那美景佳肴中或许有他想象的平安喜乐,那蓝本上或许映衬着他编织已久的北京梦,可奈何时间又来搅局了。
  工作上的“特别能战斗”不仅是航天事业的精神号召,也成为航天人偶尔自嘲的流行用语。自成为航天一员开始,节点意识、特色流程、质量要求、浩瀚报告、技术攻关等都成为鞭策我铆足劲、加班干、迎头上、不言苦、勇攀登的工作信仰,而这必须靠时间来形成增益。
  不巧的是,父亲这次为期一月的常住,恰赶上了项目的里程碑节点。我夜晚归家时,父亲多半已休息,有好多次我叫醒在沙发上对着电视画面酣然入睡的他,心里想着他在努力等着自己的宝贝女儿。我早起离家时,父亲已经和母亲准备好了早餐,为了他的女儿能吃上一天中唯一一顿带着家的味道的热乎饭,他们要比从丰台区赶早出发的我更早起半个小时。我吃得匆忙,他们看我的频率高过动筷,若有所思。我们渴望共处,好不容易创造了空间,却又少了时间。
  父亲归家时,不无感慨地说,他与我每天交流的话语不超过两句。我的心又紧了一下——还是酸涩。我暂时还无法从容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职业成长的要求严肃认真、不徇私情,正如网络上盛行的励志标题——“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父亲对我发奋向上的期望与辛劳谋生的怜惜是一对矛盾,正如我内心的踌躇满志与现实的举步维艰一样。
  我们寄望在北京有关于个人成长的逆袭神话,实际上多半只有望芸芸众生活个相似。
  ……

前言/序言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姚建平先生
  作为一名80后,在三十岁这样一个年纪;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在零散的碎片式的时间里,我写就了这些有关北京生活的文字。或许只算得上随性落笔,而且只有未经雕琢的原生状态,但这反而让我更加感恩有此机会让它们油墨生香。
  感谢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你们或走进我的故事,或鼓励我继续这些故事,我因为这种支持才敢将胆子放大、笔杆子拿起。
  感谢航天五院的同事们所给予的鼓励,让我突然可以和原本陌生的人有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在没有设防的善意中感受彼此的共振。懂得是一种奢侈,因此我衷心感谢您的慷慨。
  感谢杨慧君女士给予毫无资历可言的我以信任和鼓励,推动了这本书的出版。
  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站在市场之外成就了一个普通人的情怀。
  身为80后,我虽不敢妄言我们是最明白平淡中孕育沉重的一代人,但我们是孤独的一代。我们正在构建着如沙漏一般的家庭世代结构,成为其上最细亦最关键的衔接通路,孤独地承受着上下两代正在倾泻的、流沙般的赡养与抚养需求。
  身为80后,我深以为应该感谢时代和社会都在快速地发展进步,但又清醒,这意味着一代人需要背负和响应更大的成长责任与更高的社会要求。在我们所经历的单调而类似的生活中,我感受到人无法在时代和社会发展中做到置身事外,我们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愈发强烈,甚于过往任何一个时代。
  身为80后,我庆幸迎来一个鼓励梦想并越来越具备条件去实践梦想的时期,但又认可,享受生活已几近成为广大青年最奢侈的中国梦。被房地产拱高的国家经济将最具力量的部分投射到最具引领性的城市之上,我们成为感受这种力量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身后还站着与我们共进退的父母。
  在北京这个基点上,我开始认识到生活之于人的挑战——安身立命、成家立业、老吾老、幼吾幼都成为生活中难言轻松的“本职工作”。我感到生活像一台运转中的跑步机,我们在其上奋力奔跑坚持,顾不上仍在原地,只为了不在它面前摔倒。
  这的确是残酷的。
  我们贫瘠的个人基础与国家庞大的经济体量之间,存在着遥遥相望的距离,直观地反映在收入与房价的不对位中。我们在生活中所奋斗的单位量是跬步之进,因此需要捆绑大量的奋斗时间来增大奋斗所得这个乘积。实际上,笨鸟先飞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这些,都是成长的代价。
  但我始终相信,人之一生“成长”,是为奔着“长成”而去。因此,我认识到自己仍可在平淡而沉重的生活中下工夫,通过记录“成长”为“长成”筑一条轨道,既能够时不时地回头看看风驰电掣遗留在身后的过往,又能够为前行增加一些指日可待的信念。
  这便是我提笔写北京生活的初衷。
  在这些文字中,有时间的痕迹,是一座城市及其上所承载之一切的发展所带来的认识。
  时间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我们得以经历生活的无上馈赠;另一方面,它是我们生命中处于主宰地位的王者。在时间的轨迹上,城市的发展会带来认识的朝代更替。比如,以前看通州是睡城,现在看她已是“副中心”,这种变迁对一部分人的生活决策深有影响。认识本身具有时效性,且同样需要在普遍联系的观点下去认识,而这些关于生活的文字在落于纸面之后,便已成为过去,不一定能够代表现在与将来。因此,我恐怕这些文字所蕴含的认识,有些是割裂式的,只能代表成长道路上的山水一程和生活纹理的若干剖面。
  在这些文字中,有观念上的渴望,是一座城市所闪耀的光芒为人们营造的向往。
  唯时间最可贵,这是我愈发清醒认识的人生真相。城市亢进的生活节奏与不徇私情的适配要求使我们所属意的人生寄望与奋斗意义不时地在时间面前垂头丧气,叹年少无力、叹年长无望、叹岁月无待。对异乡人而言,北京更接近一种观念上的存在,因为奋斗之余的时间总显吝啬,我们对北京的认识停留在想象力所构筑的意义层面,而绝非肌肤相亲的熟悉。但意义促渴望,我们在生活的皮鞭之下,最大的感觉不是沉重的忍受,而是向前向上的鞭策。因此,在城市闪耀的光芒之下,我们靠着观念的力量温暖人生的向往,不畏日暮途远,但求有所可为,以告慰晨曦出发时的赤诚。
  在这些文字中,有平淡的寻常,是一座城市再闪耀也无法冲破的生活中的结实。
  我没有任何一笔写出过绚烂,亦没有任何一笔渲染过色彩,有的只是对生活的写实,希望将其不着粉墨的样子呈现出来。正如真实的生活,没有美丽决然的风姿,有的只是稀薄、琐碎和世俗所构架的平庸样貌。我认识到,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终将只是一系列平凡的完成。这意味着生活中始终存在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不能冲破的结实,即为寻常。这种寻常脱离城市的承载,是我们都在遵循的相对标准的生活流程,是我们都需要渐次完成的具有考评性质的生活规定动作。因此,即便北京再闪耀引领性的城市光辉,人们在其中始终经历的是寻常的生活和平淡的相似。
  在这些文字中,有成长的矛盾,是一座城市所昭示的希望与绝望在并存之时的冲突。
  积极与消极是我们思想情绪上的双生花。我们在生活中经受磨炼,逐渐学会娴熟地切换情绪模式,可能前一秒尚在品味北京生活中的沉默挣扎,下一秒就在说服自己北京生活中有远大前程。现实与理想是浸润我们的冰火两重。我们在炽热的理想中憧憬着人生的高大上,又在冰冷的现实中体会到生活的接地气。因此,北京生活有叠加在城市地位之上的热望,也有被扎实压在城市高度之下的叹息。
  在这些文字中,有长成的信仰,是一座城市所给予一群人的具有力量和热度的坚信。
  北漂几乎是一个可等同于情怀的词,暗含着一群人用青春建设的抱负和用盛年警醒的奋斗。一切的力量和热度源自希望与可能性,是这座城市为众多赤手空拳讨生活的人们所慷慨提供的机遇。我犹记自己在四年前的某个午夜,在飞机即将抵达航站楼之际,透过小窗看着这座城市四处散落、没有因为夜已深而失去亮度的灯火,深切感受到对这座城市的钟情。北京承载着万千热望与四海来人,只因有人生中散发魅惑的隆处、有人生中绚烂的绽放、有人生中该做一次的美梦。因此,在城市资源的向心力作用下,我们有所坚信、有所坚持——是那种即便在怀疑之时都不曾怀疑的坚信,是那种即便在想要放弃时都不曾放弃的坚持——追寻着贯穿生命历程的温暖。
  在这些文字中,有目光的寄托,是在一座城市所吝啬给予的共处时间之余,一位父亲对获悉女儿成长心思的渴望。
  我们终将抵达一个意识到父辈渐行渐远的年纪,却在自顾犹怜的生活里,疏忽冷落了父辈的情感依附。北京生活让我们有了一种被逼无奈的自私,连带送给父辈一个难享清闲的晚年。在这种情势下,我看清了父亲的矛盾——既希望我在北京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又忧愁我在北京将生活过成支离破碎的忙乱。时间分隔了我们,这和空间上能否守在一起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缺少将自己的境况与心思说予父辈听的耐心,忙着赶路,懒得解释。实际上,空间上能否在一起绝非关键,因为时间分隔了我们,让我们待在一起只会更添情感负累,父辈举目无亲,我们无暇关怀。因此,这些文字成了一种远距离的守望,承载着一位父亲所渴望的了解和一个女儿所努力的回答。
  如今,文字落于纸面,一切便有迹可循。
  在这个过程中,我切实地体会到写北京生活是一次绝非容易的尝试,难在其中的情怀与感受是人人心中有,而自己下笔却常感少了味道与力道。再加上,我对北京还远未到“熟悉四季的变化,胸有方向感”的程度,难免常感局限与单薄。
  因此,这些文字只是一个平凡的异乡人对北京生活的局部审视。我不敢说它是灼见,但自认是真知;不敢说它好看,但敢言其真诚;不敢说它审慎,但姑且可算有所思。
  这份真诚的认识,是我在这座城市“活过、写过、爱过”的证明。
  ——那夏




岁月微凉 理想滚烫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岁月微凉 理想滚烫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岁月微凉 理想滚烫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岁月微凉 理想滚烫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

挺真诚的生活书,关于北京

评分

社会的呻吟,无力反抗,只有换个角度看世界

评分

有意义,好的鸡汤书籍不多了

评分

卖的太火都没有货了

评分

有人说,阅读就是透过作者的眼睛看世界,那我们就借用了姚娜这双清澈的慧眼,来看看她在北京看到的生活全景,导游这个城市,详解生活原味。

评分

快,熱情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快,熱情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岁月微凉 理想滚烫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