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於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全景戰史。該書首次齣版於1910年,後多次再版,至今仍被公認為對這場海戰精良的研究作品之一。科貝特兼具海軍曆史學傢與海軍戰略學傢的雙重身份,通過使用瞭大量一手材料,再加上對當時戰略環境、英法兩國的鬥爭、海軍將領們的行動的描述,還原瞭特拉法爾加海戰發生的時代背景和發生過程,也呈現齣拿破侖戰爭時代龐大紛繁的政治軍事史圖景。本書將細節的把握與精密的思考相聯係,力求破除對戰役的浪漫化描述,希望用曆史科學的精神探求真正的海軍傳統和曆史教訓,從而對於這場海戰給齣瞭冷靜而傑齣的分析;通過對這場著名海上戰役的通貫敘述,,在字裏行間又流露齣關於海軍戰略原則的種種思緒。我們今天要讀懂這場海戰與此後英法曆史的關聯,讀懂拿破侖,科貝特的這本書是不可越過的文獻。
《特拉法爾加戰役》1805年10月21日,由於一係列的調兵遣將和“巧閤”,英法雙方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外的海麵相遇,決戰不可避免,激烈的戰鬥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國-西班牙聯閤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被俘,18艘戰艦被俘。英軍主帥納爾遜海軍中將也在戰鬥中陣亡。這場海戰被視為海軍史上著名、輝煌的勝利。
科貝特寫作本書時使用瞭大量檔案文件(政府檔案及海軍部檔案)及參與戰鬥的艦艇日記、航海日誌、將領的書信等一手材料,再加上對當時戰略環境、英法兩國的鬥法、海軍將領們的行動的描述,還原瞭特拉法爾加海戰發生的時代背景和發生過程,並對海戰的具體情況及後果有較為細緻的描述,不僅使我們對戰爭發生的前因後果有清晰的瞭解,同時也能夠讓我們領略那風帆時代海上戰艦的戰鬥風采。作者認為,盡管英國在海洋上取得瞭勝利,但若將特拉法爾加海戰作為一場海陸聯閤戰役的海上部分,這場戰役在歐洲大陸上的部分則是以失敗而告終。
硃利安·S.科貝特(Sir Julian Stafford Corbett,1854~1922年),19世紀末20世紀初傑齣的海軍曆史學傢、戰略學傢。其關於戰爭史和海軍學術方麵的著作主要集中於16世紀末至19世紀初風帆艦隊的戰鬥活動,整理有《英西戰爭期間海軍相關文件,1585~1587》(1898年)、《海軍作戰指令,1530~1816》(1905年)、《艦隊信號與指令,1776~1794》(1908年),著有《德雷剋與都鐸海軍》(1898年)、《德雷剋的繼承者》(1900年)、《英國與地中海》(1904年)、《七年戰爭中的英國》(1907年)、《海上戰略的若乾原則》(1911年)、《俄日戰爭中的海軍行動:1904~1905》(1914年)和《世界大戰中的海軍行動》(1922年)等。本書是他於1910年齣版的代錶作之一。
譯者簡介
陳駱,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對風帆時代的海軍史有頗多瞭解。
第一章 小皮特的大戰略
第二章 拿破侖首次受挫
第三章 戰役開局
第四章 維爾納夫齣逃
第五章 巴勒姆勛爵登場
第六章 納爾遜的睏境
第七章 納爾遜何以確信?
第八章 科林伍德的快速艦隊
第九章 拿破侖改變計劃
第十章 重掌費羅爾與直布羅陀海峽
第十一章 西印度群島的行動
第十二章 巴勒姆直麵危機
第十三章 康沃利斯敞開布雷斯特
第十四章 考爾德的戰鬥
第十五章 戰後的行動
第十六章 危機全局
第十七章 高妙之舉
第十八章 化解危機
第十九章 迴歸攻勢
第二十章 保障交通綫
第二十一章 加迪斯僵局
第二十二章 主力艦隊相遇
第二十三章 納爾遜的攻擊計劃
第二十四章 特拉法爾加海戰
第二十五章 海上戰役的落幕
第二十六章 結局
這本書真是讓我欲罷不能,雖然題目是“特拉法爾加戰役”,但內容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想象。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戰史,但沒想到它如此引人入勝。作者的敘述方式,就像是在為我講述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讓我完全沉浸其中。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戰前緊張氣氛的描繪,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火藥味,聽到水手們低語的祈禱聲。書中對海戰場麵的描寫更是精彩絕倫,無論是船體斷裂的巨響,還是炮彈呼嘯而過的尖嘯,都讓我身臨其境。我被書中對戰役關鍵節點的分析所吸引,那些巧妙的戰術運用,以及關鍵時刻的臨場判斷,都讓人拍案叫絕。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曆史的殘酷與輝煌,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海洋霸主——英國海軍,有瞭更深的敬意。它不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勇氣與智慧的史詩。
评分我一直以為軍事題材的書籍會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復雜的戰略分析,但《甲骨文叢書·特拉法爾加戰役》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這本書的敘述語言流暢且充滿畫麵感,即使是不熟悉軍事曆史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節奏。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戰爭細節的打磨,比如對當時海軍士兵的日常生活、飲食、甚至是戰鬥前的心情都有所提及,這讓整個故事變得非常生動和人性化。我仿佛看到瞭那些身著粗布軍服的水手,在甲闆上忙碌地裝填炮彈,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互相鼓勁。書中對特拉法爾加海戰整個過程的梳理,從最初的戰略意圖,到雙方艦隊的遭遇,再到最終的炮火交織,都寫得條理清晰,層層遞進。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納爾遜的描寫所打動,他不僅是一位傑齣的軍事傢,更是一位富有魅力的領導者,他的勇氣和犧牲精神,至今仍激勵著無數人。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一場戰役,更是通過這場戰役,展現瞭一個時代的風貌,以及人類在麵對挑戰時所展現齣的堅韌與智慧。
评分這本《甲骨文叢書·特拉法爾加戰役》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並非曆史專傢,但作者的敘述方式簡直就像把我本人送到瞭那個風起雲湧的戰場。我一直對海戰的宏大場麵充滿好奇,而書中對戰前雙方兵力部署、艦船型號、火炮射程的細緻描繪,讓我對那場決定歐洲格局的戰役有瞭前所未有的立體認知。特彆是當描述到納爾遜公爵那標誌性的“英勇地嚮祖國緻敬”的戰術信號時,我仿佛都能聽到號角在耳邊迴響,感受到水手們在炮火硝煙中的緊張與決心。書中對不同艦船在戰鬥中的錶現,如“勝利號”的英勇,“聖三一號”的頑強,以及法國“布桑托爾號”的悲壯,都刻畫得栩栩如生。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戰況,而是深入挖掘瞭戰爭背後的人物命運和心理活動,讓冰冷的史實頓時有瞭溫度。我尤其被書中對戰役關鍵時刻的描寫所吸引,那些決定勝負的瞬間,是如何在技術、策略與人性之間微妙地平衡的。讀完後,我對那段曆史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對那個時代英國海軍的卓越成就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讀完《甲骨文叢書·特拉法爾加戰役》,我感覺自己像是完成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詳實地記錄瞭一場重要的曆史戰役,更在於它以一種極富感染力的方式,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呈現在讀者麵前。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又不失宏大,他既能描繪齣戰艦在巨浪中顛簸的驚險,也能捕捉到艦長在決斷瞬間的沉思。我被書中對戰役細節的深度挖掘所震撼,比如當時艦船的建造工藝,火炮的性能,以及水手們的日常訓練,這些內容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海軍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物的刻畫,無論是叱吒風雲的納爾遜,還是在壓力下掙紮的維爾納夫,都顯得立體而真實。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由無數個個體選擇和時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結果。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場海戰,更是關於勇氣、智慧、犧牲以及曆史的必然與偶然。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身臨其境的冒險,雖然我並沒有親臨戰場,但文字的力量足以將我帶迴1805年的那個西班牙海岸。我之前對特拉法爾加戰役的瞭解僅限於書本上的寥寥數語,而這本書則將這段曆史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鮮活姿態呈現在我麵前。作者對戰役過程的還原,無論是海戰的宏大場麵,還是個體士兵的微小動作,都力求真實,充滿瞭史料的厚重感。我被書中對戰術細節的詳盡解析所摺服,比如納爾遜打破傳統戰術,采取“縱隊穿插”戰術的精妙之處,以及這如何徹底改變瞭海戰的格局。書中對雙方指揮官的心理博弈,尤其是納爾遜和維爾納夫之間的較量,也刻畫得入木三分。我還能清晰地想象齣,在炮火紛飛的海麵上,各國艦隊如何在生死一綫間做齣決策。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冰冷的數字和事件的堆砌,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和無數個瞬間匯聚而成。它讓我對海戰的殘酷性有瞭更深的認識,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海軍將士們充滿瞭敬意。
評分? 長春天氣預報:早上好!今天是2017年6月21日(農曆五月二十七),星期三,雷陣雨轉多雲,微風,氣溫13~24℃。新的一天開始瞭,祝大傢心情愉快![玫瑰][玫瑰][微笑][微笑]
評分1776年的夏天見證瞭美國建國的故事中影響深遠的一係列事件。十三個殖民地走到瞭一起,紛紛贊成從大英帝國分離,而英國則派齣瞭有史以來龐大的艦隊,打算橫跨大西洋將這場叛亂扼殺在搖籃之中。大陸會議和大陸軍被迫接二連三地做齣決策,臨時的舉動卻讓他們造就瞭曆史。
評分《伊莎貝拉:武士女王》,這是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的一部扣人心弦的革命性傳記。這位頗有爭議的西班牙女王贊助瞭剋裏斯托弗·哥倫布嚮新大陸的遠航,建立瞭異端裁判所,成為曆史上具影響力的女性統治者之一。 伊莎貝拉齣生的時候,基督教漸顯頹勢,奧斯曼帝國咄咄逼人地迅猛擴張。少女時代的伊莎貝拉受到瞭聖女貞德的激勵。1474年,在絕大部分女性幾乎沒有任何權利的時代,二十三歲的伊莎貝拉挑戰自己充滿敵意的兄長和反復無常的丈夫,奪得瞭卡斯蒂利亞與萊昂的統治權。她此後的功勛業已成為傳奇:結束瞭長達二十四代人時間的@與基督徒的鬥爭,迫使北非入侵者退迴地中海,為統一的西班牙奠定瞭基礎;贊助哥倫布去往西印度群島的遠航,並在羅德裏戈·博吉亞(臭名昭著的亞曆山大六世教皇)幫助下,通過談判,為西班牙爭取到新大陸很大一部分的控製權;建立瞭嗜血的異端裁判所,消滅所有反對她的人。此後數百年中,異端裁判所將嚴重損害西班牙的名譽。
評分全球史的敘事角度。
評分紙張印刷非常不錯!好評!
評分這本書寫的一般,主要是意識形態的不一樣,讀完給人的感覺就是英美外交都是好的、善意的,而中國就是故意刁難他們,這樣很明顯削弱瞭這本書的可信度。而且作者完全不提美國對kmt的軍事援助和對社會 主義中國的和平演變,隻能參考來看。
評分本書受到美國“新史學運動”的影響,被視為“對新史學思想強有力的運用”;又被視為重分析、重綜閤、重整體理解的“清華學派”的代錶作,開創瞭近代史寫作的基本範式,對於理解近代中國的轉型得失,以及現代化的必然性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因此也被視為一本罕見的能夠經世緻用、指導行動的史學著作。
評分可讀性很高,拓展視野,豐富內心精神世界!
評分management,logistics,distribution and so on.Delivery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