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传统,我们逃不开、割不断,就像孙悟空的筋斗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金克木用智慧用学术拨开重重迷雾,让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
当代 学者、金克木先生高足钱文忠教授推*——大家喜欢他的散文随笔,喜欢他的文化评论,其实也就是一句话,被他字里行间的智慧迷倒了。他的智慧何以洋溢着摄人心魂的神秘?要回答这个问题,毕竟还是要好好想想他的学术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到底怎样才能读懂。金克木有着惊人的披沙拣金的能力,拨开重重迷雾,呈现传统文化内核。这其中有他寻找到的文献之根,有他对“无文”文化的探隐,有他对历史人物的论述。这也是本书的三条脉络。让我们一起翻阅这本书,解开“中国老了吗”“中国的文化老了吗”的答案吧!
金克木,生于一九一二年,字止默,笔名有辛竹、维谷等,祖籍安徽寿县,出生在江西。 学者、文学家、翻译家。一生经历传奇,三十年代赴北平求学,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在北京大学当过图书馆管理员。后来辗转各地,做过记者、教员。一九四三年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教梵文、巴利文、印地语等。金克木不仅精通多种语言,而且学贯中西,在国学、中外文化交流学、比较文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著有《蝙蝠集》、《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旧巢痕》、《文化的解说》、《旧学新知集》等。二〇〇〇年八月,金克木逝于北京,临终遗言:“我是哭着来,笑着走。”
“像金先生那样博学的长者,并非只此一人;但像他那样保持童心,无所顾忌,探索不已的,可就难以寻觅了。以“老顽童”的心态与姿态,挑战各种有形无形的——包括难以逾越的学科边界,实在是妙不可言。”
——陈平原
“比起历史上的杂家,金克木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学问之杂是可以肯定的,后无来者也可以基本断言,除非人类*终能摆脱讲究“专业”的时代。”
——张汝伦
编选说明.....1
智慧与学术的相生相克(钱文忠).....1
辑一
传统思想文献寻根.....3
古书试新读.....15
世纪末读《书》.....20
上古御前的会议.....33
兵马俑作战.....36
读《西伯戡黎》.....40
《春秋》符号.....43
《春秋》数学·线性思维.....54
重读“崤之战”.....60
《论语》是一部未来派的小说.....63
《论语》“子曰”析.....65
《论语》中的马.....77
《心经》现代一解.....86
《存在与虚无》·《逻辑哲学论》·
《心经》.....102
再阅《楞伽》.....118
辑二
无文的文化.....131
信息场.....147
显文化·隐文化.....168
治“序”·乱“序”.....183
轨内·轨外.....198
新诗·旧俗.....219
从孔夫子到孔乙己.....236
读书·读人·读物.....251
文化三型·中国四学.....258
试破文化之谜.....269
辑三
一梦三千年: 周公.....287
二圣.....292
荒诞颜回传.....295
公孙龙·名家·立体思维.....298
范蠡商鞅: 两套速效经济软件.....321
秦汉历史数学.....339
风流汉武两千年.....363
诸葛亮“家训”.....382
试说武则天.....385
九方子(又名《古今对话录》).....391
三访九方子.....406
秋菊·戴震.....410
孔乙己外传.....417
八俊图引.....427
平行名人传.....432
金克木语录(辑录)
我想从文献中追中国传统思想之根,追到佛“法”的“六经”和孔、老的“道”的“六经”。……莫看枝叶茂盛四方八面,追到根只是一小撮。人人知道的才是根,但是彼此题目不同,作的文章不一样。
传统是什么?我想指的是从古时一代又一代传到现代的文化之统。这个“统”有种种形式改变,但骨子里还是传下来的“统”,而且不是属于一个人一个人的。
这类基因,个人有,民族、国家、帮会等比较巩固的集体也有,那就叫作传统。传统比个人基因更难认识,因为心理的、精神的成分更多。好比集体的潜意识,在许多人的行为上表现出来时,大家认为当然,一般不予追究,不以为意。不认识自己传统,仿佛不能直接看见自己的后脑,没有人会大惊小怪。想全面深入分析和理解集体传统很不容易。文献不足,思想难抓,看法各异,方法无定,于是往往是“言人人殊”,对于本身传统只好含糊了事或者争论不休了。
从符号看到信息,从有文看到无文,从文化中考察民俗心态,这也是对文化继续试探作一点解说。
不注意无“文”的文化,不重视历时最久范围最大的民俗心态,中国的有“文”的文化是说不清也说不全的。
过去考察依据的是有文的文化的居多,加上一些考古所得的实物,不大重视无文的文化、大多数人的文化,或者说民俗心态。
物是书,符号也是书,人也是书,有字和无字的书也都是书,读书真不容易啊!
历史本身不管功罪、善恶,只认识发生事件的功能、效果。
历史确实是数学,虽是人所创造,却不知道人的感情爱憎和道德善恶,只按照自己的隐秘公式运行。历史前面挂着从前城隍庙里的一块匾,上写着四个大字:“不由人算。”
《论语》是一部未来派的小说
金克木
《论语》是一部未来派的小说《论语》是一部现代派或后现代派或未来派的小说。虽是两千几百年以前的作品,但恐怕要到公元二千年以后才有可能逐渐被人真正认识。
我背诵《论语》,是在五岁前后。那时还不到“五四”,陈独秀才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刚刚开始,“批孔”不过是萌芽。从此一别《论语》,直到七十年代初期,不知为什么忽然“批孔”大潮掀起,《论语》又时兴。不过来潮快,退潮也快。到了八十年代才渐渐知道“批孔”只是借招牌,《论语》照旧是《论语》,从世纪初到世纪末,屡经风潮仍安然无恙。
我过了八十岁才想起这位幼年老友,有了一点再认识: 原来《论语》是小说。
小说必有人物,英雄或非英雄或反英雄。《论语》里的英雄是超英雄。他们又在往古,又在未来,又存在,又不存在。孔门首席弟子颜回就是一个。
颜回这样的人物,《论语》里写了很多。不仅有只露一鳞半爪的神龙式人物,还有对话、故事、议论和人物互相穿插,突破时空程序,另有逻辑结构,越想越觉得奥妙无穷。说是小说,也是戏剧,既是文学,又是哲学,还是历史。总之,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想要找什么,它就有什么,而且可以非常现代化,甚至“超前”。开头第一句“学而时习之”的“之”是什么,我至今不知道。下半句是“不亦说乎”,一学习这个“之”,就不会不悦,那是什么?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假如学习而不“说”呢?那就不知道了。
无力去查书抄书,只在脑袋里回想幼年背诵过的古书,记起来的一些话都不懂了,可是又有些懂了。原来古书可以当作现代新书。想把自己古代化,书就难懂。想把古书古人现代化,那就不难懂。两千年前的,一百年前的,前年去年的,昨天的,古话都可以化做今天或者明天的话。这就是说把文字语言当作可以含有各种意义因而能够传达各种信息的符号,只看你用什么密码本去破译。什么经史子集,禅师或朱熹或王阳明或其他人的什么“语录”都和最早的“语录”《论语》一样,和八八六十四卦形象的“爻辞”解说以及越来越多的直到今天明天的解说一样。这是不是人类文化中的中国特色?不敢说是,也不敢说不是,说不定。
……
中国文化老了吗?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文化老了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一读。
评分很好的书!金克木老先生谈文化的文章结集,很有个性观点!我自己又做了塑料书套包装了!
评分金克木的文章最早在《读书》看的,很好,天马行空,不拘一处。这本书应该是后人选编的,应该不是自选的。应该还不错吧
评分送货快,赞。。。
评分一次愉快的购物经历喔。
评分东西很好,活动购买,物美价廉,物超所值。有机会搞活动的时候还会在购买的。
评分买了好多书,慢慢看,增长知识
评分好书。开卷有益。
评分好书,送货速度过年也这么快,一直京东呀。
中国文化老了吗?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