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知名學者、文章大傢、新聞名傢、青年導師梁衡首套珍藏版“梁衡文存”,包括《跨越百年的美麗》《不要辜負屬於你的時代》《萬水韆山行遍》精裝三捲,堪稱迄今為止全麵反映梁衡先生人物傳記、政論隨筆、遊記散文的優質文本。隨書附贈精美彆冊,含作者私傢珍藏相冊+年譜+詩集。 2.40餘年尋訪曆史與文化現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追尋觸手可及的自然與人文之美。重新品評政治領袖、文化巨擘,感受穿越時空的人格之光。 3.正本清源,還原湮沒遮蔽的大曆史;高山仰止,再現人類群星閃耀時代。透闢解析曆史嬗變與社會現實,為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和個人直陳諍言良方。 4.司馬遷式的史筆文心,茨威格式的悲憫情懷。寫大事大情大理,成就教科書式的寫作。《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堪為學生誦讀典範篇章。 5.特邀新一代先鋒設計團隊後聲文化擔綱設計,配以梁衡先生私傢珍藏照片,精美印刷,力爭給讀者帶來高品質的閱讀享受。 6.知名學者、作傢、重點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及主流媒體多方好評。
內容簡介
“梁衡文存”包括《跨越百年的美麗》《不要辜負屬於你的時代》《萬水韆山行遍》精裝三捲本,是知名學者、文章大傢、新聞名傢、青年導師梁衡先生首套珍藏版“文存”,囊括作者40餘年尋訪曆史與文化現場、洞察時代傢國、行走山川大江、觀覽名勝古跡、體察民風民俗等方方麵麵的思考精髓,內容深入且全麵。深刻的見解,深遠的視野,精粹的文筆,堪稱當代學者讀史閱世的典範篇章。 梁衡先生的創作具有司馬遷式的史筆文心,茨威格式的悲憫情懷,寫大事大情大理,其中《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堪為學生誦讀範本。 該套叢書特邀新一代先鋒設計團隊後聲文化擔綱設計,配以梁衡先生私傢珍藏照片,精美印刷,力爭給讀者帶來高品質的閱讀享受。隨書附贈精美彆冊,含作者私傢珍藏相冊+年譜+詩集。本書獲梁曉聲、盧新寜、賀紹俊、翟小寜等知名學者、作傢、知名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及主流媒體多方好評。
作者簡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知名學者、新聞理論傢、作傢。曾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傢新聞齣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兼任全國人大代錶、全國記協特邀理事、中國作傢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總顧問。著有“新聞三部麯”(《記者劄記》《評委筆記》《總編手記》),散文集《覓渡》《洗塵》《把欄杆拍遍》《跨越百年的美麗》《萬水韆山行遍》《乾部修養談》,科學史章迴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梁衡文集》(九捲本)等。曾獲青年文學奬、趙樹理文學奬、魯迅文學奬提名奬、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奬、全國好新聞奬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先後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梁衡總能將滿懷對國傢民族的憂心,化作美好的文學意境。在並世散文傢中,能追求、肯追求這樣一種境界的,尚無第二人。 ——國學大師季羨林
梁衡作品體現瞭對自然山川美、曆史文化美、生活真諦美、語言文采美的追求。《晉祠》等作為範文收入中學課本,其思想內容、審美觀點、遣詞造句都無可挑剔,無愧於“教科書水平”。 ——馮牧,著名作傢 中國作協原副主席
我喜歡梁衡散文,一如尊敬他的為人,他的作品給我不少營養。與曆史人物敞開心扉對話,他就變得火花四濺,文字也恣肆張揚起來……《覓渡》等多篇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堪稱文章典範。 ——梁曉聲,著名作傢
梁衡的文筆雅潔、凝練、明麗,調子樂觀、昂揚,文字、意象都經過長期醞釀、修改和打磨,很有點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勁頭。他在尋繹一種彌足珍貴的傳統,一種也許早被金錢浪湧和權力追逐衝淡瞭的價值。 ——何西來,著名學者
梁衡的思想高度使他的文章錶現齣大傢之氣,不像古今那些力求精緻而趨於小氣的作者。嚴肅而重大的題材自不必說,即使小題材也能以小見大。 ——王夢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在炒作成風的當下,梁衡依然惜墨如金,從思想語言的礦石裏一再提煉,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有瞭這種曆史的凝重感,便是大傢。 ——楊匡滿,著名學者
梁衡追求“鯨魚碧海中”的氣勢,提倡寫大事大情大理,他直承中國傳統儒士文化精神的真髓,滿腔社稷情懷、憂患意識和沉甸甸的曆史責任感。 ——賀紹俊,著名學者
梁衡先生寫文章絕不隨手隨性,每一篇都廣集資料,慢蘊情感,遇到閤適的時機和靈感便一揮而就,文傳四海。中學生要學習梁衡先生的這種文章“經營之道”,多讀、多想、多寫,纔能寫齣真正的美文。 ——翟小寜,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語文特級教師
文章為思想而寫,梁衡先生的文章都是用心、用情寫成,文質兼美,十分耐讀。他在師生中擁有龐大的讀者群。我和學生至少15 年前就開始讀他的作品,至今不輟,獲益匪淺。 ——嚴寅賢,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 語文特級教師
目錄
《跨越百年的美麗》目錄
梁曉聲- 靜夜時分的梁衡-004
季羨林- 追求一個境界-010
壹
覓渡,覓渡,渡何處-014
大有大無周恩來-020
跨越百年的美麗-036
文章大傢毛澤東-043
把欄杆拍遍-055
貳
這思考的窯洞-064
假如毛澤東去騎馬-069
毛澤東翻臉-085
韶山毛澤東圖書館記-090
周恩來的普世價值-094
周恩來讓座-108
周恩來為什麼不翻臉-113
一個偉人的生命價值-123
梁曉聲- 靜夜時分的梁衡-004
季羨林- 追求一個境界-010
叁
二死其身的彭德懷-128
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136
一座小院和一條小路-156
鄧小平的堅持-162
鄧小平認錯-165
……
柒
人格在上-328
說經典-331
文章五訣-335
提倡寫大事、大情、大理-338
書與人的隨想-342
背書是寫作的捷徑-346
用文學來詮釋政治-348
我寫《覓渡》-353
一片曆史的青花-359
梁衡- 跋 永恒璀璨的人性之光-388
《不要辜負屬於你的時代》目錄
梁曉聲- 靜夜時分的梁衡-006
季羨林- 追求一個境界-012
壹
愛國的理由-016
說時尚-024
說興趣-026
嫉妒論-029
笑談真理又何妨-031
讀書是為瞭生命的完整-033
如何用科學思維講故事-041
中學生不可缺少的四種素質-045
匠人與大師-048
人人皆可為國王-050
母親石-053
故鄉的基因-056
貳
學問不問用不用,隻說知不知-060
我們頂住瞭一場破壞性考驗-062
地震教我們如何說話-065
假奶粉拷問真道德-068
讓法律保護陽光-070
警惕學習的異化-073
美是什麼-076
我看舞蹈的美-082
語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085
文化貼牌是自殺-089
怎麼區分低俗、通俗和高雅-091
肢體導演張藝謀-094
題為根乾,戲為枝葉-098
……
捌
毛澤東怎樣寫文章-302
《嶽陽樓記》是怎樣寫成的-351
為文第一要激動-378
詞匯的力量-381
影響中國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387
梁衡- 跋 文章為思想而寫-390
《萬水韆山行遍》目錄
梁曉聲- 靜夜時分的梁衡-006
季羨林- 追求一個境界-012
壹
在歐洲看教堂-016
佩萊斯王宮記-028
邁索爾土王邦尋舊-034
特利爾的幽靈-040
奉獻給死者的藝術-048
被緩解稀釋和衝淡瞭的環境-053
挽留自然,為瞭我們的生存-056
貳
古城平遙記-062
晉祠-066
清涼世界五颱山-070
梁曉聲- 靜夜時分的梁衡-006
季羨林- 追求一個境界-012
恒山懸空寺-073
娘子關上看飛泉-077
……
捌
文章要當鑽石磨-348
散文美的三個層次-350
教材的力量-352
書籍是知識的種子-356
我的閱讀經曆-360
梁衡- 跋 山水為何有美感-390
精彩書摘
有感於乾部不會說話 在一個乾部座談會上,主持人一再提醒與會者講實例,講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但一天下來仍是韆篇一律,個個發言如社論、文件,結果弄得聽者呆坐,記者叫苦。現在不少乾部學曆挺高,職級不小,卻如何不會說話瞭呢? 細細觀察有三種不會說話。一是離瞭稿子不會說。不少乾部一張口,就是拿稿來!這有點像封建官吏一起身就高喊:備轎。於是就養瞭一批寫手,類似轎夫。講話必要稿子,甚至主持會議的幾句開場白、結束語,包括感謝、鼓掌之類的話也要白紙黑字,打印工整,名曰“主持詞”。我不知道再這樣發展下去,請客宴賓是不是也要備下“請飯詞”,與菜單同步印製置於桌麵,每菜一句,直到“再見,慢走”。講話不是不能用稿,重要的場閤不僅必須用稿,而且還要反復討論三改其稿。但是,如果沒有稿就不能講話,這已不是說話的能力問題,而是講者的為政資格問題,就如同一個學生不敢接受閉捲考試。 二是交流性的話不會說。常見一些講話者,一念到底,一說到底,聽者反應如何、會場效果如何全然不管,講完瞭話,就算完成瞭任務。講話是一種交流,在會場上講話雖不能如朋友聊天那般一來一往,但總要看看聽者的眼神專注不專注,會場氣氛集中不集中。現在科學已發展到人機對話、人機交流,連電腦都能感知人的情緒,根據人的要求應變。而我們一些乾部反倒成瞭落伍的機器,許多會開得不生動,講話不引人,就是因為講者缺乏這種隨機應對的本事,而這本是一個常人最普通的本能。成語“對牛彈琴”,就是諷刺不看對象,不求效果。人傢來開會,聽你講,總是帶著問題來,想解決問題。對這些不管不顧,隻能說明講話人或是官僚主義應付差事,或是不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變的智慧。就像一個人去澆花,卻嘩啦啦地把水倒在花盆外麵,還自鳴得意。如果考察乾部,隻看這一條,就能看齣他的工作態度及是否具有工作智慧。 三是舉例說明不會說。這說明他沒有乾多少實事。人總是在用思想指導行動,乾部指導工作除瞭有思想,還要有典型,這叫有虛有實。但許多乾部在講話時卻隻虛不實,你讓他舉例說明,他做不到,即使做瞭,也例不證理,驢唇不對馬嘴。他平時本來就少調查研究,心中沒有典型,沒有自己切身體驗和真正自己悟齣的道理,從來沒有完成過一個理論—實踐—理論的全過程。中央文件傳到省,省到縣,縣到鄉,等到嚮上匯報時,又鄉到縣,縣到省,省到中央,嘴上說的還是文件上的話,走瞭一趟高架路,過瞭一迴天橋。一個不會用自己親力親為的事例來說明問題的人,在思維上 必然沒有從感性到理性的轉換功能,在工作上也絕對不會有什麼新創造。 讓他離開稿子就不會說,嚮他提個問題也不會說,請他舉個例子就更不會,他還會說什麼話呢?就剩下官話、套話、虛話、假話,工作成瞭演戲,念颱詞、走過場。而他在傢裏與老婆孩子說話,或者提著東西去跑官送禮時,這三種話肯定都講得很流利。 2002 年4 月1 日《人民日報》 燕山有棵滄桑樹 北京之北一百多公裏處就是河北的興隆縣,境內有燕山的主峰霧靈山。正是鞦高季節,幾個好友乘興登山,一路黃花紅葉,藍天白雲,鬆鼠橫穿於路,野雀飛鏇在樹,鳥鳴泉響,好不快活。正走著,忽見路邊有一指路牌:滄桑樹與見證樁。不覺好奇,就下路拐入荒徑,攀荊附葛,爬上一高坡,頓現一樹一樁。 樹是一棵奇怪的大鬆樹,根基部十分壯大,盤根錯節與山石一體,已分不清彼此。原樹已經枯死,而在側根處又長齣一棵新樹,有閤抱之粗,渾身的鱗片層層相疊,青枝挑著綠葉在鞦陽下閃閃發光。樹身成“7”字形,斜齣石縫嚮山外探去,蜿蜒遒勁,如一條蒼龍欲騰空而去。大傢正說這樹像龍,當地的朋友說,這樹還真就與龍有關。 原來,曆代皇帝都自比真龍天子。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帝,他即位後就在遵化縣選定瞭自己的龍寢之地,後人稱東陵。為使陵寢安寜,東陵以北興隆境內這兩韆五百平方公裏的山林,就全部劃作“後龍風水”禁地。原住民全部遷走,不許耕種、伐木、采藥、打獵,不許閑人進入。又配備瞭專門的護陵隊,隔不遠就設一哨卡,滿語稱“撥”,現當地還留有不少地名:“一撥子”、“二撥子”……森林鬱蔽後,又清齣若乾防火通道,現有“北火道”等地名。一次士兵巡邏,忽然陣陣山風送來黃酒的甜香。深山禁地何來酒館?細尋處,是深鞦季節梨果落地,自然發酵,一溝酒香,於是這裏就名“黃酒館”。封建專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伸手一指,這兩韆五百平方公裏的土地一占就是二百五十四年,直到民國後的1915 年纔解禁。山之禁,樹之福。這棵龍形鬆,四季有人護,年年有酒喝,過瞭二百多年平靜舒心的好日子。笑看鼕去春來,靜聽花開花落。 1931 年日本人侵占東北,1934 年南下占領興隆,直逼北京,當年的這一片皇傢禁地又成瞭敵我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在日本一方是南下的跳闆,又是一處重要的戰略物資地;在我方山高林密,正是開展遊擊戰的好地方。一場殘酷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在這裏反復拉鋸,其間數不清齣瞭多少民族英雄。最著名的一個是孫永勤,本是一普通農民,小時曾讀私塾,粗通文字,又習得一身武藝,身高兩米,雙手過膝,行俠仗義,人稱“黑麵門神”。他恥為亡國奴,便串聯村裏的十六位弟兄宣誓“為國為民,永無二心,抗暴殺敵,有死無降”,拉起一支“民眾軍”,自任軍長。後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改稱“抗日救國軍”,一直發展到五韆多人。孫帶領部隊一年半間,與敵接戰兩百多次,拔掉據點一百多個,成為日軍的心腹大患,以至於日本人誘降國民黨,與何應欽談判簽訂“何梅協定”時都將滅孫作為一個籌碼。1935 年8 月,正在長徵途中的黨中央為抗日發錶著名的“八一宣言”,將孫永勤與吉鴻昌、瞿鞦白等並列,說他們“錶現我民族救亡圖存的偉大精神”。孫在最後一次戰鬥中,寡不敵眾又腿部負傷,被團團包圍。他對參謀長關元有說:“當年我們空手起傢,誓殺盡敵寇,有死無降。今天彈盡糧絕,我來吸引敵人,你帶部隊衝齣去,以圖再起。”關說:“殺敵第一,願與軍長同生死。”結果孫以下七百壯士全部壯烈犧牲。這棵樹目睹瞭一群英雄的誕生。 “滄桑樹”下還有一截二尺多高如水桶之粗的樹樁,旁立木牌,上書“見證樁”三字,這是當年日寇掠奪當地資源的見證。我俯下身去想辨認一下樹樁的年輪,隻是經年的風吹雨打,橫截麵上的本質已經朽去,用手一捏,即成碎末,但整個樁子的大形還在,短粗挺直,身帶焦痕,挺立於荒草亂石之中,似有所言。當年日本人為瞭鏟除抗日武裝的群眾基礎,便東起山海關,西到沽源縣,製造瞭一個韆裏無人區,興隆正當其中心。日軍反復掃蕩、搜剿,屠殺百姓,活埋、刀挑、挖心、狗咬,慘不忍睹,全縣載入史冊的大慘案就有九起之多,毀掉瞭兩韆個村莊,十一萬人被趕入所謂的“部落”過集中營生活,戰爭結束時,全縣人口從十六萬(1940 年統計)降至十萬。同時日軍又大肆劫掠資源,共掠走黃金九韆六百公斤,白銀數萬兩,原煤數百萬噸。壓迫愈深,反抗愈烈,我抗日軍民為保護資源,經常夜襲據點,燒敵倉庫,破壞交通。遊擊隊穿行於深山老林,神齣鬼沒。敵人氣急敗壞,便放火燒山,方圓兩百公裏火光接天,煙罩四野,五個月不滅,這塊皇封禁地化為一片焦土。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棵“滄桑樹”就是劫後重生的火中鳳凰,而那截“見證樁”則先是被砍後留下的樹樁,後又過火,是日寇“三光”政策的見證。我抗日軍民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與敵周鏇,直到最後勝利。全國抗戰八年,這裏是抗戰十二年,現在山下的烈士陵園裏還長眠著一韆兩百餘位烈士。 看完“滄桑樹”我們又重迴登山主道,繼續上山。鞦陽如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剛纔腦子裏的硝煙漸漸散去。正是果熟季節,路兩邊赤、橙、黃、綠,擺滿銷售和等待外運的核桃、柿子、蘋果、山楂,排起兩道長長的水果牆,農民的笑意都掛在臉上。近年來這裏淺山處大力發展經濟林,林果成瞭農民的主要收入。深山處開闢成國傢森林公園,封山育林,涵養水源。來到這裏纔知道,北京人吃的栗子、冰糖葫蘆原料多取自本地,原來興隆是全國首屈一指的闆栗大縣、山楂大縣。全縣的高山密林間有大小徑流八百條,昔日的“後龍風水”地已經成瞭京城的重要水源地。隨著山路上行,兩邊的樹木愈來愈密,櫟樹、楸樹、楓樹、樺木、杉木等遮住瞭頭上的太陽和山外的藍天,我們在林木的隧道裏穿行,約一小時後終於穿齣樹海爬上燕山高處的霧靈山峰。這燕山是一座曆史名山,也是中國政治史的一個大舞颱。其成名很早,《詩經》中即提到燕山、燕水。 李白之“燕山雪花大如席”,韓愈說的“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大略都是指這裏,元滅宋後在這一帶建都。硃元璋滅元後將他的第四子硃棣分封到這裏,名為燕王,住藩北京。燕王深謀遠略,在此整軍備武,硃元璋死後便南下奪瞭帝位,將大明遷都北京,就是史上有名的永樂帝,他奠定瞭北京作為曆史名都的規模氣象。之後這裏又上演瞭李自成進京、清軍入關、日寇南侵、長城抗戰、新中國成立等幾場大戲。我登上燕山之巔,遙望群峰從山海關一路奔來,長城起伏其間,腳下是一片樹的汪洋,胸中蕩起一幅曆史的長捲。這時隻見遠處綠波中現齣一團飄動的火苗,那是剛纔上山時路過的一片花楸樹林。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樹種,大概隻有這燕山深處纔有吧。都說楓葉紅於二月花,這花楸葉子是楓葉的三四倍大,葉麵厚實。樹身高大,隻在懸崖深壑、人跡不到的地方生長,鞦風一過它就紅得像浸瞭血,著瞭火。我又想起瞭剛纔那棵穿越戰火而來的“滄桑樹”和劫後餘存的“見證樁”。這塊土地在民國時和新中國成立初稱熱河省。熱河,熱河,好一片熱土。先經過瞭二百五十四年的皇封冷藏,又經民國三十多年間的軍閥混戰、外族入侵和國共內戰,終於迴歸於民,現已休養生息齣這般模樣。 山不轉水轉,人會老樹還在。一截樹樁見證瞭一個民族曾經的苦難,一棵樹記錄瞭這片土地上三個半世紀的滄桑。無論是朝代更替、人事變幻,還是自然界的寒來暑往、山崩地裂,都靜靜地收錄在樹的年輪裏。 2014 年12 月10 日《人民日報》 ……
前言/序言
梁衡文存(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