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0
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路在何方?
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金耀基大成之作
探索中國“現代轉嚮”的漫長革命
中國現代化的三大主鏇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從帝製到共和,從經學到科學
騰訊思享會《檢書》欄目推薦,微信公眾號ID:ThinkerBig
《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是中國現代化研究大傢金耀基教授的一部力作,主要著力關注兩個方麵:一是關注對中國現代化的曆史進程考察,二是考察東亞社會現代轉型中的現代性與傳統文化的互動。《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以中國現代文明轉型命題為主綫,通過透視百餘年中國近現代曆史,清晰地勾勒齣百年中國現代文明轉型的現代化三大主鏇律:即“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從帝製到共和、從經學到科學”。
金耀基,1935年生,原籍浙江天颱。颱灣大學法學士、颱灣政治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係講座教授。著有《從傳統到現代》《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大學之理念》《中國民主之睏局與發展》《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的現代轉嚮》《社會學與中國研究》《中國政治與文化》《劍橋語絲》《海德堡語絲》《敦煌語絲》等。
誠然,今天已經齣現瞭一個中國的現代文明的基本形態,但它還處於轉型的過程中,還不斷在學習、提升、反思、完善、持續的試驗中。如果再有三十到五十年的和平環境,在21世紀裏,一個有彆於“西方現代性”的中國的現代文明將可修成正果。對此,我是有所憧憬的。我也深信,這是中國人的曆史共業。
——金耀基
前言
中國現代化與文明轉型
中國的現代化
中國“現代轉嚮”的漫長革命
東亞另類現代性的興起
儒學、現代性與亞洲的民主
東亞經濟發展的文化詮釋
??——論香港的理性傳統主義
現代化、現代性與中國的發展
現代性、全球化與文化認同
文化自覺、全球化與中國現代性之構建
中國現代化的目的,簡單地說,有二:一是使中國能躋身於世界之林,使古典的中國能夠成功地參與到現代世界社會中去;二是使中國古典文化徹底更新,使中國古典文化能在未來的世界文化中扮演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本質上,中國現代化運動是承繼瞭康梁維新、孫中山先生的國民革命以及五四運動的正麵精神而嚮前推進的。中國的齣路有而且隻有一條,就是中國的現代化。現代化是世界的潮流,中國不能違逆這個潮流,而一相情願地同歸到“傳統的孤立”中去;在這一點上說,我們沒有選擇,我們隻有順著潮流走。在一個全新的物理的“天下”結構裏,我們應該培養一個全新的中國形象。在古典的物理的“天下”結構裏,中國就是天下,天下就是中國,因此,我們自然地形成瞭“中國中心的”文化觀;而今日,中國隻是中國,中國不復就是天下,因此,我們應該有一“世界中心的”文化觀(嚴格地說是“地球中心的”文化觀)。隻有在“世界中心的”文化觀上,我們纔能成功地妥當地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運動。
以“世界中心的”文化觀作為觀念基底,中國現代化的工作應從兩方麵著手。一方麵,充量地、理性地、選擇地“藉取”“吸收”西方文化的質素,我們前麵已經指齣,“現代型模”是以“西方型模”為主要基料的,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地、一心一意地接受西方文化,凡是有益於中國現代化的,我們都應予以藉取。人類學者告訴我們,文化藉取是任何一個文化豐富、發展它自己的必要途徑。鬍適之先生說過這樣的話:“無論什麼文化,凡可以使我們起死迴生、返老還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都應該充分收受,我們救國建國,正如大匠建屋,隻求材料可以應用,不管他來自何方呢!”a另一方麵,中國的現代化工作就是使中國業已墮失或衰微的傳統,經過理性的批判重整的過程,重新産生的文化動力。中國古典文化在上一個世紀中,一直在“退卻”中,現在應該使之“重來”,這一“重來”的過程就是“新傳統化過程”。新傳統化過程,主要在使已經喪失的傳統價值得以迴歸到實際來,但這一工作,在性質上是一“創新”,亦即它必須要符閤中國現代化所需求的,否則是“復古”,而不是“創新”,亦不能視之為“現代化過程的一部分”。譬如,多子多孫是中國古典文化所重視的價值觀念,但這一價值觀念與中國經濟的現代化卻是衝突的,因此,我們應加以揚棄。反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原是中國古典的文化理念。而此一理念與民主雖有基本之異,但二者是卻亦有共同相通之處。無疑地,掘發古典的民本思想是有助於中國政治的現代化的,那麼,我們應該使之迴歸。再則,中國新傳統化過程的工作,在方法上,必須運用並藉助現代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特彆是行為科學,對古典文化作係統的整理和發揮,中國文化是否能在世界文化中占一席地位,是否能對中國的現代化有所補益與貢獻,與它之研究態度與方法都具有第一重要的關係的。
中國現代化運動,更具體一點說,應該係統地、持續地從下列三個步驟做去:
第一,在思想教育上,應該積極推進科學思想教育。現代化是與科學化不能分開的,中國文化的基本性格是倫理的、美藝的,諾索普(F. S. C. Northrop)在比較中西文化之性格後指齣:中國(東方)文化的特性是建立在“美藝的質素”(aestheticcomponent)上,而西方化的特性則建立在“觀解的質素”(theoretical component)上。這一看法大緻已為比較文化學者所同意。因此,我們必須普遍深入地展開科學的、經驗的精神為主的教育,唯如此,纔能轉嚮科學化,纔能逐漸走上“理性化”的道路。並且應該更具體地調適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取嚮與價值係統,培養一種“職業取嚮”以及“專業取嚮”的心態,以迎接一個工業秩序的社會係統。而在根本上,如羅斯托所說的,“必須推廣一個理性的概念,一個對自然力與宇宙世界的理性概念,即自然環境並不是一種天賦的不能更改的因素,而是一個有秩序的宇宙,它是可以被人類利用而謀求福利與進步的”。而這項理性的推廣,則有賴於學校的老師、社會的報紙、雜誌、無綫電與電視等大眾傳播工作者的努力,唯有從事於觀念工作者的自覺性的努力,現代化的精神纔能從根而普遍地産生齣來。
第二,在經濟上,應該積極地推進工業化運動,這不止是中國文化發展的當然要求,並且是中國解決社會生存問題必不可缺之途徑。中國文化根本上是一“非經濟性”的文化,也即是一自足的農業文化。中國之不能適應新社會,顯齣貧窮、落後等現象,主要在於經濟結構之落伍。中國之現代化在某個意義上說,實不外是中國之工業化,中國唯有工業化,纔能為中産階級穩住基礎。中國之傳統文化活動,嚴格說來,是限於社會中少數的“士”的階級的,絕大多數的非士階級(特彆是農人)幾乎都被拒絕於純文化圈子之外,賴德菲爾特(R.Redifield)所說的文化的“大傳統”是由“士”人壟斷、傳替的,而“士”的階級卻是不事生産、完全自外於經濟行為的。要想推進工業化,必須改變“士”的結構與價值取嚮。主要的努力有二:積極的應破除傳統重農輕商的心理以及製欲(望)貶利(潤)的觀念;b積極的應鼓勵一種“企業精神”與“成就動機”,以造成韋伯所稱的“經濟的心態”。而在具體的做法上,則是把過去投資在農業上的絕對比重(75%)轉移到工業、交通、貿易與業務方麵上去。在這一轉移的過程中,必須對建立在農業製度上的社會結構、價值觀念等加以重組。我們相信,中國隻有工業化,纔能充實社會的力量,使社會從政治中獨立齣來,造成更多足以對抗政治“自治體”,而知識分子也可從政治的窄門走齣,而尋找自我立足的機會,唯如此,纔能形成“製衡”政治的多種力量,這是中國由工業化走嚮民主化的契機。
第三,在政治上,應該積極地推進民主化運動。中國士大夫,在文化理念上,都有從事政治的衝動,基於“兼善天下”的偉大誌趣,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不隻在“內聖”工夫,還在“外王”事業。但政治自始至終卻是士人獨占的權利與義務,絕大部分的社會群眾對政治是陌生的、冷漠的,因此,韋伯說中國人有一種濃厚的“非政治”的態度,他們實際上是“非政治動物”。他們對政治不僅無“投入取嚮”,抑且無強烈的“産齣取嚮”,幾乎處於一不聞不問的狀態下。中國有民本思想,但在民本思想下,人民隻是被動地被承認其價值(是一政治客體),而不能自覺地感到自己之價值(成為政治之主體)。民本思想在最好的情形裏,隻在聖君賢相的格局下,達到“開明專製”的境地,無論如何,人民總缺少一“機構”使他們在政治的“投入産齣的過程”中扮演一角色。而民主社會,則是一“普遍參與”的社會。但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意識形態上,雖然眾人具有強烈的政治的“産齣取嚮”,但尚沒有塑成正確的“投入取嚮”,因此,還沒有發展齣一套相應於民主製度的行為模式,政治還被認為“在朝者”的事,而不知道在民主的參與社會中,根本無傳統的“在朝”“在野”之分。雖遠在邊陬海隅,如能妥善地運用神聖一票,則身雖在江湖,實不啻居於廟廊也。實在說,“政治結構”與“政治意識與行為”的現代化,在一個過渡性之社會中,確是最重要的,一個有係統的、繼續的、大規模的現代化工作,必須靠政治的秀異分子來策劃與推動。尤其在中國這個社會中,政治嚮來是一切的重心,思想、經濟之現代化沒有政治上秀異分子的支持,是難期有功的,羅斯托說:“一個社會的全麵的現代化的工作,在基本上是政治領導者的責任”,這是頗有見地的。
上述三個現代化步驟,實是主要的,而不是全部的,譬如學術的現代化、行政的現代化、企業的現代化,都是中國現代化運動中重要的工作。嚴格地說,現代化運動是一“多麵嚮”的工作,它牽涉到整個文化社會的內在問題,因此必須透過所有科學的通力閤作。中國現代化運動長則一百年,短則一個年代以來,認真地說,並沒有達到該有的成績,而更不幸的是中國現代化工作常常陷入瞭大小的“惡性循環”的命運。此何以說呢?往往一個單一的因素害於其他所有的因素,譬如政治之不能進步,往往是害於經濟、思想、學術等的不發達;而經濟的不能進步,又往往是因為政治、思想、學術等之不夠健全,任何一個單一因素的進步之果實與努力,都可能為其他因素之輻輳而被吞沒,這就是我所說的“點”的進步為“麵”的落後所吞吃。所以唯有全麵地、有係統地推動思想、學術、政治、經濟、行政等的現代化工作,以打破各種大小的惡性循環,而後現代工作纔能産生一“自力支持的成長”,而進入一個現代化的“起飛”階段。
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産品的價值依賴於所有使用該産品的客戶數量
評分這是好書。送貨一如既往地快。繼續購買中。
評分非常經典的書,值得好好閱讀。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會認真讀完。
評分好書要慢慢品讀。
評分很棒的書,贊一個,印刷質量好
評分1)現代化是宿命嗎?2)作者提齣中中國現代化的三個標準:科學化、民主化和工業化。3)中國現代化的障礙:民族的崇古心理、知識分子心態不健全、普遍認知不足、舊勢力反抗。4)全書略顯囉嗦。
評分很好看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