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心理學專業人士 全新的理念、獨特的視角,經過近百年時間洗禮的兒童遊戲與藝術治療,在21世紀的今天,再次被注入瞭新鮮的血液。團體動力學、腦神經生理心理反饋技術、非事件SR量化谘詢與治療技術,與原有的理論相融閤,誕生瞭當代更為完美的藝術與遊戲治療。更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可驗證性。
真正走進兒童的心靈世界;
將團體動力學融閤入藝術與遊戲治療中;
用量化的方式精確地判讀療效;
協助兒童在藝術創作與練習中,發展正嚮的自我觀與世界觀;
如何從四個功能層次,*越事件的內容,植入“美感形式與經驗」、「作品」與「治療師」三種「療愈因子」,協助兒童*越創傷因子,發展成長因子。
內容簡介
藝術治療的核心療效,是創造――美感的作品。麵對美感的作品,兒童**創傷,**過去的自我,獲得嶄新的積極的自我觀與世界觀。而在畢生生涯發展曆程中,兒童也將操作「創造美感作品的能力」,來麵對、重構與**生活與生命的創傷。本書通過兒童遊戲、親子遊戲及藝術等方式進行心理學研究與個案治療。
目錄
第一篇 遊戲心理學與遊戲心理治療
一、遊戲心理學
032 二、遊戲的種類與本質:自我、角色、經驗、希望與重構
047 三、遊戲的動機與目的
055 四、個彆遊戲治療的四個操作性療效
062 五、兒童遊戲操作的特質:量化技術
072 六、團體遊戲治療的操作性療效
095 七、親子遊戲治療的療效
第二篇 美術心理學與美術心理治療
一、藝術治療的曆史
111 二、藝術治療的種類
112 三、藝術治療的“錶達性”迷思
113 四、藝術治療與語言心理治療的六個假說
115 五、美術心理治療
118 六、兒童畫作的內涵:私人記號、組裝、自我觀與世界觀
123 七、兒童美術心理發展課程(APDP)的心理學成就
125 八、兒童藝術治療的10 種目標兒童及策略
128 九、兒童藝術治療師七種具有療效的能力
141 十、 兒童美術心理發展課程教師與兒童藝術心理治療師的專業
知能
144 十一、藝術治療與美術心理治療工具化的操作窗體
精彩書摘
《兒童藝術治療心理學》:
打電玩對兒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老年人)而言,已經是全國性、潮流性的集體行為。令人擔憂的是新一代國民集體人格、習氣與生活形態偏好的型塑。當下一代的孩子們,因為都在打電玩,而齣現沒有耐心、挫摺容忍力低、不能輸又一直要贏的人格偏嚮時,父母該怎麼辦呢?當父母的介入無效,導緻權力係統倒錯,以緻這個偏差的人格偏嚮朝電玩成癮癥的路徑發展,或者已經是電玩成癮癥者時,父母該嚮誰求助來幫助自己的孩子呢?當全國的孩子,普遍地這樣朝偏差與病態人格發展時,相關部門又該如何是好呢?
B、網絡聯機對戰遊戲
單機電玩的破壞力驚人,更可怕的是網絡聯機後,單機玩傢組成一個個網絡社群聯機一起玩。單機和電腦玩還是自己玩,聯機對戰卻是和許多人一起玩,打電玩終於從自己玩進化到一起玩。問題是,雖然一起玩卻不知和誰一起玩,因為自己在網絡上的性彆、年齡、身材、相貌……等基本數據是可以虛擬的,所以誰也不知道和誰一起玩。虛擬的一起玩,卻又形成實體的遊戲規範:每日幾點一定要上綫報到,一定要玩到幾點纔可以下綫,否則組隊一起玩就會被破壞。因為怕被除名,所以那個時段一定要上機。
……
前言/序言
兒童在嬰兒期學習第一個遊戲,就是玩“玩具”。玩具就是拿來玩的對象。某些對象在生産時,已被定義為:玩具。不同年齡的兒童,不同性彆的兒童,不同地區的兒童,都在其所屬文化中被“規定”玩一些特定或不同的玩具。玩玩具就是在玩遊戲。一個人玩玩具就是“自己玩”,幾個人一起玩同一個玩具就是“一起玩”,接替著玩玩具就是“輪流玩”。看人傢玩玩具就是“看人玩”,自己連玩具都不玩就是“不玩”。
(一)遊戲的初體驗
父母成人先玩玩具給嬰兒看和聽,拿玩具去觸碰嬰兒身體,或用嬰兒的手去觸碰、去抓玩具,又把玩具塞在嬰兒的手中,搖動手(手把手)去玩玩具。嬰兒隻要做齣符閤“玩”玩具的動作,就會得到父母成人大量的正增強。父母成人買各種玩具或把某些對象當作玩具,玩給嬰、幼兒看,去教會嬰、幼兒一起玩親子互動小遊戲(沒有玩具),並對嬰幼兒類似行為給予正增強。
(二)遊戲的學習與練習
被父母逗著玩,而齣現的條件反射(如摸鼻子、搖下巴、臉貼近……,嬰幼兒就笑),是嬰幼兒一生中第一個“一起玩”,玩的是“遊戲”。父母親拿著玩具一邊玩一邊逗孩子笑,這種刺激—反應程序,是嬰幼兒一生中第一個“看人玩”與第二個“一起玩”,玩的是“玩具”。玩具掛在嬰兒床(車、椅)或幼兒身邊,嬰幼兒練習去抓、搖、拉、轉、甩、敲—玩“玩具”,是嬰幼兒一生中第一個“自己玩”,玩的是“玩具”。
兒童藝術治療心理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